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从人到狼:当热血青春进入职场

从人到狼:当热血青春进入职场

从人到狼:当热血青春进入职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f83d6430101cszt.html


《境界》独立出品#新视线#王敏俐《从人到狼:当热血青春进入职场》创业片《中国合伙人》台词风靡之际,699万大学生正面临“最难就业年”。拼爹送礼坐大腿,变成狼才能幸福?择业时以为世界是为了发挥我的才能而存在的,则必然通向自私与腐败,走在狼途上。没有超越的眼光,天使的工作也会是对灵魂的折磨。


@在“狼人”的眼中,或者我恨我的工作、努力奋斗想早日摆脱它;或者我爱我的工作甚至崇拜我的工作,以至于不上班就不知如何度日。这两种“狼人”都同样努力工作,但勤劳却变质成贪婪,古老的美德变成咒诅,令工作狂们夜夜对月哀号难眠。

@在狼性盛行的职场,找到与才华相称的工作并非权利而是福分。

@在一年多的失业经历中,上帝使我正视内心狼一般的好强争胜与追逐虚荣,让我真正明白,在连我都最看不起自己的时候,上帝依然是非常非常的看重我、爱我。

@葛尼斯说,将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与邻舍的需要和上帝的荣耀连接起来,就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一生的天职。



从人到狼:当热血青春进入职场

(美国)王敏俐



2013年,媒体称其为“最难就业年”。最难的另一面就是商机,导演陈可辛的创业励志新片《中国合伙人》描述1980年代的年轻学子毕业后面临就业、留学、创业的挣扎与苦涩,上个月首映,票房过亿。

“究竟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我们?”这句出自罗大佑作曲的《一样的月光》中的歌词,曾被70后迷恋、怀旧过,而今被一个60后导演用在电影里,引来网络上正面临远比当年就业形势更残酷的90后们的纷纷转发。

而80后的身影,我们可以在李军虎执导的纪录片《父亲》中清晰地看到——身为80后的韩胜利,生在农村,带着父亲以及全村人的希望考上大学。“孩子,不能再回田里种地,要做出一个有知识的样子来”,年近50岁的陕西农民韩培印,为凑钱供孩子到西安读大学,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才凑足3000元,和儿子一起来到西安,当农民工打零工给儿子挣生活费。但是当儿子大学毕业,父子却吃惊地发现,儿子大学毕业一职难求,找到了工作,工资根本无法还掉读大学所欠的债,不但如此,儿子的收入还比不上作农民工的老韩。

同样的故事,是否一代一代的轮回上演?面对在现实中夹缝求生的年轻人,知名房地产商任志强在微博上评论:“不满意这个社会就去改变它,认输了就去改变自己!”



追梦的狼



为创业励志大片做背景的,是今夏全国699万高校毕业生迈出校门,相较于十年前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89.68%的就业率,今年的签约率为33.6%。许多农村聚集到大城市来寻梦的年轻人,遇上结构性待业潮。据报导,北京一户130平方米的公寓竟容纳了40人共同居住,“全部都是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毕业生,以应届生为主”。在这些统计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应届毕业学子不能被化约的故事,电影里的经典对白,颇具喜剧效果,却象砸在90后泪腺上的笑点。

残酷的竞争进一步恶化了职场生态。为了生存,年轻一代走出清新的校园,为了得到一份工作,不惜拼爹走后门送礼坐大腿,让自己先占稳地盘,进入职场后,继续权力斗争打小报告挖墙角,挤掉其余竞争者。

从华为、阿里巴巴到百度,许多企业都曾鼓励员工追求狼文化。2012年底,百度CEO李彦宏一封题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内部邮件被媒体曝光,邮件中鼓励员工在职场中激发狼性潜能。企业对狼文化的追求,体现在要求员工有高度的危机感、敏锐性洞察力、激烈的进取心、全力以赴等。表面看貌似积极的正能量,其实“狼文化”的本质,是对员工无情压榨、残酷剥削、压制,没有爱心,不讲诚信,欺骗,鼓励员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问代价。地沟油与毒奶粉,即是狼文化的社会效应的极致表现。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陈建华曾在演讲中说:“新世纪以来,以狼作为文化符号的图书、音像制品被广泛追捧。过去印象中被认为狡猾、阴险、残忍的狼,如今得到人们的崇拜……这是人们在弱肉强食的竞争环境中,希望用动物身上的攻击性来武装自己。”

当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有形无形之中都在鼓励员工成为残忍的掠夺者,鼓励人把彼此视为使自己达到成功的利用工具,诸多企业爆出员工过劳死与连环自杀,则是必然之果。而这,竟然就是我们为一代年轻学子所预备的追梦平台。由是观之,中国梦,何等可哀。



幸福的狼?



面对恶劣职场文化,我们只有变成狼才有幸福吗?作家曼德的观点也许是一个提醒:“动物没有失业问题,只有人存在失业,为什么动物没有失业,因为每个动物生下来都有自己的天职,蜜蜂生下来就知道采蜜,蜘蛛生下来就知道织网,人为什么要失业呢?就是因为人不知道自己的天职。他不知道自己的天职就出现失业问题,如果知道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知道自己的天职,不会失业!”

曼德反对狼文化,认为企业家和员工自己首先要树立起各自对工作的尊重感。在一个利益至上、功利盛行的文化里,所欠缺的恰恰是对不同的人乃至不同的职业的尊重。

年轻人在择业时最容易犯下的严重错误就是以为世界是为了发挥我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而存在的。这样的观点在本质上必然通向腐败——即,认为世界是为我存在的,我取我得。抱着这样的世界观,即使毕业求职时还不是狼,也将迅速走在成为狼的路上。

在“狼人”的眼中,或者我恨我的工作、努力奋斗想早日摆脱它;或者我爱我的工作甚至崇拜我的工作,以至于不上班就不知如何度日,即使人在家中也视家人如无物。上述两种情形下,或许“狼人”们都同样努力工作,但勤劳却变质成贪婪,古老的美德变成咒诅,令人夜夜对月哀号难眠。

这种错误也容易导致失望。在一个狼性流行的堕落世界里,才华与恩赐很可能无法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满足。如果我们足够清醒,就该承认找到与我们的才华和兴趣完全相符的工作并非一项权利,而是十足的幸运和祝福。

人在职场,当然要聪明、有诸般智慧。对此,爱尔兰著名随笔作家斯蒂尔(Richard Steele)曾写道:“审慎是除去了卑鄙和不义的狡猾,狡猾是被卑鄙和不义所玷污的智慧。现代社会有太多的人错把狡猾当聪明,错把小聪明当大智慧。”

这个世界最令人心酸的笑话就是:人们以为自己是猴子变的,却又争着把自己变成狼。其实,狼完全可能是幸福的,如果它活在森林里。问题是“狼人”如何能幸福?如果“狼人”不卑鄙而审慎,不狡猾而聪明,不小聪明而有大智慧,那么,他就重新成为人,才有可能幸福。



被呼召的工作



从工作通往幸福,首先要经过一站:意义。工作无法赋予自身意义,任何一种事物都无法自行赋予意义,锤子的意义是钉子证明的,医生的意义是病人昭示的,人的意义是创造主所启示的。

学生时代,笔者曾在德国国会里有过两段实习的经验。在实习的过程中,因为德语不是自己的母语,常常要花比其他同事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公文、阅读资料,花更大的努力才能得到上司的赞赏,也难打入同事间的笑话与闲谈,在一群德国同事中,常有格格不入的孤单之感。那个时候,唯一可以带给我力量与安慰的,是来到上帝面前祷告的时刻,职场的挫折中,上帝磨去我的敏感、调整我自卑的心态、也擦乾我的泪水,给我信心与胆量,与同事和上司分享我的信仰。

毕业之后,因着先生工作的缘故,搬到荷兰。不识荷兰语的我,无法在荷兰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投了无数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有长达一年多的时间,经历失业的挫败。每当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时,那成为我最难启齿的答案,每一次回答,都感觉是一种羞辱,一种自我否定。在这段时期,上帝使我正视内心的狼一般的好强争胜与追逐虚荣,让我真正明白,在连我都最看不起自己的时候,上帝依然是非常非常的看重我、爱我。

然而上帝有最好的时间表。在等待之后,我进入一个国际的非营利组织,過去在国会实习的经验,使我懂得如何在工作中融入西方人的思维、价值观与生活习惯;过去一年多失业的沉淀,使我在职场中不再像一只炫耀而有侵略企图心的狼,而是有一个更温柔开放的生命,去和不同国家的同事一起共事,那是我生命中极为美好的时光。我想,上帝并非最好的职业中介,却通过不同的经历雕琢我、预备我。

美国著名基督徒思想家葛尼斯在《一生的呼召》中说,将自己最擅长的能力与邻舍的需要和上帝的荣耀连接起来,就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一生的天职。这份天职与青年毕业之初甚为忧愁、急于寻找用来谋生的工作大有不同,因为“呼召不只是成为我们所应有的样式,做我们该做的工作,呼召也要我们成为虽然我们还不是,但蒙上帝呼召要成为的样式。”

没有超越的眼光,从事天使的工作也会成为对你我灵魂的折磨。只有从这个意义上,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接受一份并不理想的工作并非坏事,因为我们知道,那只是我们寻求呼召的起步,对于寻找来说,每一个在人看来似乎错误的选择,都与正确拥有同等的价值,凡事都对生命的成长与丰盛有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