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历史】中国医院十字架标志,来源于“基督教”

【历史】中国医院十字架标志,来源于“基督教”

【历史】中国医院十字架标志,来源于“基督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十字架是古代一种死刑,本是耻辱的标志,也是一种酷刑。却因耶稣上了十字架,十字架因此成为平安、和平、拯救、仁爱的象征!红十字会的创立也与此有关。
  关于中国医院十字架的由来,可谓鲜为人知!基督徒认为这事与基督教有直接关系。非基督徒认为这事与基督教没有关系。在非基督徒的眼里,中国医院十字架与瑞士的国旗有关(注:请不要忘了瑞士也是基督教国家)。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就站不住脚。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世界各国的医院都没有使用红十字架作为标志。只有中国的医院使用红十字架作为标志。这是因为,中国医院的前身就是悬挂十字架标志的教会医院。教会医院属于基督教组织所创建,且医院最初建筑得像一座教堂,屋顶上有十字架。中国医院一直沿用十字架作为标志。中国基督教会也使用红十字架作为标志。不过,虽然都采用红色,但是二者的比例略有不同。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医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西方传教士为了使中国能走上进步之路,以自己的血汗、青春、生命为代价,不远万里来到贫穷落后的中国。遍布在中国最为艰苦的地区。英国传教士戴德生名言:“我若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我若有千条性命,绝对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表达他对中国的爱,彰显奉献与牺牲之精神。事实上英文裡面还有一句话他说「不是为中国,是为基督」。
  殊不知,教育、出版、医学是晚清以来基督教传教士间接传教的三大途径,学术界对此已有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有:赵洪钧:《近代中西医论争史》,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马伯英、洪中立:《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上海文汇出版社,1993年;吴义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华南沿海的早期活动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赵璞珊:《西洋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杨念群:《“地方感”与西方医疗空间在中国的确立》,《学人》第12辑:《传教和行医:不同道不相为谋》,《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年第4期;邹振环:《西医译著与近代中医界的反省》,《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陈建明:《近代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2期。
  近代医院制度主要源于欧洲。中世纪欧洲宗教占统治地位,天主教把设立医院作为传教手段之一,医院开始成为慈善事业,为贫困、残废者看病。公元9世纪的欧洲,设有许多与修道院相连的医院,供来客住宿和看病。文艺复兴以后,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医院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以医疗为主的、集治疗、护理为一体的今人所熟知的医院。这种制度,随着传教士的足迹,传到美洲、非洲和亚洲。

  西方医事制度为中国所知晓,并非始于晚清。明末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艾儒略,在所著《职方外纪》(1623年出版)中,已经介绍了西方的医院制度:但是,医院制度传入中国,始于晚清,始于新教传教士。
  早在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782~1834年)与东印度公司医生李文斯顿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是为基督新教在华行医施药的开始。几个月内,诊所便为300名病人施诊。1827年,马、李与新来华的郭雷枢(T.R.Colledge)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院,主要为穷人施诊,主治眼病,兼治他病,来诊者每天平均有40人之多,澳门附近亦有人前往就诊。据统计,从1827年到1832年10月,5年之中,共治愈4000余人。
  1828年,英国传教士高立支在澳门开设了一家教会医院。

  1835年11月,来自美部会的专业医师伯驾(1804~1889年),开办了东方第一所教会医院——广州眼科医局,即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据伯驾给美国传教总部的第一份季度报告说,他的医院租用当地商人的楼房,具有一定规模,可以接纳200个病人候诊,收留40个患者住院。伯驾是近代中国基督教从事医药传教之首位牧师,他的外科手术特别引起人们的关注,妙手回春的消息常常不胫而走,在士绅阶层中产生广泛影响。没有什么反对医院的事情。倒是为政府官员所熟知和肯定。很少有病人表现出不信任。一位65岁的回族妇女,双眼患有白内障,当我问她是否能忍受手术时,她回答道:如果你愿意,你可以把它们取出,再把它们放进去。广州医局在短时间里飞速发展,病者日增,每日平均赴诊者约200至300不等,有时多达600人。伯驾1844年的报告表明,教会医院成立6年中,共为1.2万多名患者解除痛苦。
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著名教会医院:
上海仁济医馆(后改仁济医院)
创建者:洛克哈特(英国伦敦会委派)

广州金利埠医院
创建者:合信(英国伦敦会委派)

北京通县潞河医院 现:北京潞河医院
创建者:美国基督教公理会

汉口仁济医院
创建者:英国伦敦会

渖阳盛京施医院
英国教会

杭州广济医院
创建者:英国教会

山东共和医院 现:山东医科大学附院
创建者:英国浸礼教会

北京同仁医院
创建者:美国卫礼公会

山东德州博济医院
创建者:美国基督教公理会

北京道济医院 现:北京市第六医院
创建者:美国基督教长老会

河南安阳广生医院 现:安阳市医院
创建者:加拿大基督教会

河南沁阳恩赐医院 现:沁阳医院
创建者:加拿大与英国教会合办

南京鼓楼医院 现:南京鼓楼医院
创建者:美国+个教会联合创办
成都男医院
创建者:加拿大联合会

成都妇孺医院
创建者:加拿大联合会

河南汲县惠民医院 现:河南新乡医学院附院
创建者:加拿大与英国教会合办
北京天主教施药局
创建者:法国天主教

长沙雅礼医院 现:湖南医科大学附院
创建者:美国基督教雅礼会

北京协和医院 现:北京协和医院
创建者:英美加三教会联办

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院 现:成都华西医大附院
创建者:英美加三教会联办


  教会医院的人道主义精神,特别体现在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包括妇女、麻风病患者、盲瞽者和精神病患者。在传统中国,男尊女卑,妇女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缠足,健康问题更加严重,妇女医疗问题反而更不被重视。来华传教医师在这方面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伯驾曾为他的医院有许多女性患者而感到极大的鼓舞,在医院开办的头三个月中她们有270人,占来诊人数的三分之一。以后,随着女传教医生的到来,为妇女和儿童专门开设的医院开始出现,很多医院都有妇产科,这在中国医学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
  186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女传教士Douw.D.M来到北京,她耳闻目睹了老式接产婆的种种愚昧无知和不讲卫生,认为旧法接生给产妇和婴儿带来的几乎是一场灾难。她发现这个问题极其严重,尤其是迷信活动使妇女儿童受害最重。她曾见一个产妇因为难产,接生婆在孩子露出来的脚上穿上一只鞋,认为这样孩子就可以自己走出来了,结果母子二人都失去了生命。当这位女传教士看到这种场景之后,回到家里大哭!有感于此,Douw.D.M返回美国,向长老会募集财物,准备了整整8年的时间,于1885年再到北京,建立女子医院,这就是以后的道济医院。医院建立后,她积极推广新法接生、预防接种,同时培养中国医务护理人员。(注:陈凤林等:《北京道济医院考略》,《中华医史杂志》1998年第7期。)也是在1885年,美国基督教妇女传道服务团,在上海西门外创办妇孺医院。1901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在上海创办广仁医院,专门收治女病人。
关于道济医院(北京市第六医院)简介:
【标题】北京道济医院考略
【作者】陈凤林
【关键词】北京 道济医院 西方医学
【刊名】中华医史杂志 1998-28-3
【ISSN】0255-7053
【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妇产科实验室
【摘要】北京市第六医院始创于1885年,是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妇婴专科医院。1917年更名为道济医院,1952年被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北京市第六医院。也正是这所最初的教会医院,第一个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接生方法带进了古老的北京城,将西医先进的医学理念播种在华厦大地,成为中西方文化观念、医学技术交流、融合最早的承载体之一。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中国这些医院是十字架的标志了吗?
  因为他的源头就是基督教会!而今天那么多人在十字架底下进进出出,佛教徒也好,穆斯林也好,无信仰人士也好,他们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蒙了基督的恩惠。

  你一看到十字架,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是救死扶伤的、这个地方是医疗救治的,为什么一个杀人的工具反成了一个救治、救赎的标志?

  正是因为当时的这些教会医院的建造上都有十字架的记号,因此现在中国西医院都以“十字架”为标志!并且在文革十年浩劫的时候,也没有人敢将医院十字架的记号去除!好好看看这个十字架,因为这是上帝留给中国人的礼物。

  感谢主的怜悯!如果没有当年的传教士将新式接生法带到中国,很有可能今天大量的姊妹同胞依然在卫生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生产。让自己及孩子的生命面对着威胁!如果没有当年传教士将接种防疫的疫苗带进中国,又会有多少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患病甚至夭折?!

  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是不是基督徒,我们都是受益者!感谢上帝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