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信仰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

信仰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

信仰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8fc280aee68fb88e#rd

2014-08-10 小羊 生命季刊

编者按:基督徒的生命成长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这很可能是一个主再来之前,我们一直要讨论的题目。今日微信中我们再次播发以下这篇文章,相信会引起许多弟兄姊妹的共鸣。我们邀请大家一起参与讨论,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时,我们也会陆续刊登数位资深牧师就此问题给我们的答案,敬请阅读下一篇刘传章牧师的回应文章,及明后天的生命季刊微信。

文/小羊​《
生命季刊》第16期​ ​

来美国不久,就在校园里遇到了一对传福音的美国夫妇。出于好奇,我便开始和他们一起查经,我想,这不会有什么不好,最起码我可以借着这机会练练英语听力口语什么的,何乐而不为呢。没想到,我因此踏上了信仰之路。被这对基督徒夫妇的爱及后来接触的基督徒所感动,我和先生在1993年感恩节受洗归主。和我们一起受洗的共9人,我们每个人都作见证,讲了如何来北美后认识了耶稣,并立志要一生跟随耶稣。我作见证时说:我旧的生命死了,新的生命开始了,那是耶稣基督赐给我的新生命。

信主后,神给了我们很大的祝福。我和先生毕业后,都先后找到了工作,申请绿卡的过程也很顺利;后来又换工作、买房子,每次都有神的祝福;现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相对稳定了。我们当然很感谢神的恩典,知道这并不是我们自己有能力,而是神的祝福;因此,我们从受洗后,一直坚持去教会,每次搬家到一个新的地区,我们都会马上寻找教会。每年感恩节时,我们也会在感恩聚会中分享、感谢神的恩典。

和我们在校园读书时一起受洗的几个朋友,现在都四散在北美各地,大部份都是“五子登科”了。我们之间联系不多,但过年、过节时总会通个电话、发个EMAIL或寄个卡片什么的;交谈的内容多为互通一下工作机会信息、买房经验等等,很少谈属灵的事。除了我们外,大部份人都没有固定去教会。

相对来说,我和先生虽然算是最“属灵”的了,但,我总觉得自己的生命中有什么地方不对头。我们现在的教会位于“高尚区”(为高收入的人居住的、环境、治安比较好的地区,多在郊外──编者),教会中人才济济,教会管理井井有条,牧师讲道讲得也还不错,每主日的敬拜程序安排得也很好,但敬拜的气氛总让人感到不够,好像没有神的同在一样。我们虽然坚持聚会,一般情况下,主日和周五晚上的团契活动从不缺席,但我觉得自己灵里面并不好,我担心自己是失去了“起初的爱心”。

我们初信时去的教会在校园区,那时牧师常常带领我们去探访、关怀新来的学生,恰如当年我们未信主时别人关心、帮助我们一样;尤其是每年秋季开学接新生时,教会总动员,大家都投入,帮助新生安顿下来,把他们带到教会、退修会听福音……。那时我们自己的圣经知识并不多,但我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巴不得每一个新来的慕道友都能得救;在教会里,我们也很愿意多学神的话语,教会对我们很有吸引力,主日敬拜时,真感到气氛热烈,很愿意亲近神。

但后来我们找到工作搬家,换了两次房子,也换了两次教会。房子是越换越大、越换越好,教会反而是越换越小,自己的灵命也越来越弱了。我们现在的教会只顾本身“洁身自好”,而不太关心新来的人,对慕道友有点“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如果是教会本身的活动,教会长执、团契领袖还很积极参与,但外边的活动,如某些机构举办的或本地联合的布道会、培灵会、退修会,我们教会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参加;而我们自己又不举办布道会,也没有宣教会。牧师也曾带着人去“三福布道”,但终因效果不佳、无人参与而告停。所以,几年来教会人数有减无增。有时在参加教会活动时,我觉得和参加一个封闭的、内向的俱乐部没什么两样。教会的祷告会人数也不多,我参加了几次,多是为张家长、李家短的祷告(当然我们也应该为自己的肢体祷告),但没有为失丧灵魂祷告这一项,也更没有为祖国未得救的同胞祷告了。这儿的人似乎离中国大陆很远,好像你离大陆越远,才越能表现出你在这个“高尚区”的居民身份。

我最近听了一些《生命季刊》举办的聚会录音带,觉得很扎心。我担心自己这样下去越来越麻木,但又不知如何改变。去和教会领袖们分享吧,也分享不通,因为我们教会注重的信息是“美化生活”、“夫妻关系”、“中年危机”之类;背十字架、传福音的信息反而很弱,即使讲到十字架,也是在讲“耶稣已经为我们的罪被钉十字架,我们不需要再有负罪感了”。我总觉得这样的信息还缺少点什么。能告诉我当如何行才能复兴我的灵命,找回“起初的爱心”吗?


(请弟兄姊妹继续阅读下一篇回应文章。)


小羊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TOP

重拾起初的爱心(牧师回应小羊文章“信仰之路”)
2014-08-10 刘传章 生命季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8b4ec96c10512f85#rd

文/刘传章
《生命季刊》第16期
当我读到你的信时,使我想到旧约中的一个人名叫罗得。他跟着叔叔亚伯拉罕由哈兰来到迦南地,在新的环境里,生活上有许多挑战,但能克服。不久生意做得不错,资财有增无减,用圣经的话来说,就是罗得的羊群,牛群太多,与他叔叔共住的地方容不下他们两家,所以造成两家的牧人彼此相争。亚伯拉罕见势不对,就向他侄子罗得提出建议,要他择地而居。下面这一段话是我们每一个跟随主的人都要拿来警惕自己的∶
“罗得举目看见约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琐珥,都是滋润的;那地(在耶和华未灭所多玛,蛾摩拉以先)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于是罗得选择约但河的全平原,往东迁移,他们就彼此分离了。亚伯兰住在迦南地,罗得住在平原的城邑,渐渐挪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所多玛人在耶和华眼前罪大恶极。”(创世记13:10ˉ13)
我们这一大批因改革开放政策而得机会留美的学生、学人、新移民,在初来美国时,都面对着相同的状况: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前途茫茫。我们的心灵需要倚靠与慰藉。在那一种心境当中,福音的种子很容易落实在我们心中,我们也真是感受到神的爱与基督徒的关心。我们就这样信了主,和许多人一样,我们也做礼拜,也在教会中活动,觉得气氛一切都很好,我们也乐得如此,因为一切都还很新鲜。
另一方面,我们来美也是有目的的。我们要创新我们的生命境界,我们要在学术上有所成就,我们更希望能过好一点的生活。为此,我们需要努力作工,美国的财富,只要我们肯干,拥有它并不太难。正如你所说的,“房子越换越大,越换越好……灵命也越来越弱了。”其实这就是许多基督徒的关键问题。主耶稣说∶“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里。”(马太福音6:21)诗人对以色列民的警告是∶“他将他们所求的赐给他们,却使他们的心灵软弱。”(诗篇106:15)有人说,国内的教会,逼迫不能打倒她,异端不能攻破她,可是却胜不过物质的引诱。在信仰上,个人如此,教会也如此。教会所带出的信息,会影响个人灵命,个人对主的委身,也会影响教会。
但信仰的落实,全在乎个人。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灵命找出路。说到“起初的爱心”,我们要找回“起初的爱心”,圣经说,我们要“回想”与“悔改”(启示录2:5)。在北美忙碌的生活步调里,我们都在疲于奔命,为了房子的“莫给祭”,车子的分期贷款,工作的压力,我们少有时间静下来,“回想”一下。就像罗得,羊多了,牛多了,找更大更好的地盘,滋润的约但平原,绿野一片,如同耶和华的园子,也像埃及地,一手抓天上的,一手抓地上的,渐渐的,慢慢的,迁移帐棚直到所多玛。有人到了所多玛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在耶和华的园子里;还说我们不是每主日都去做礼拜吗?其实我们的心早已不在神那里了,不是吗?你我自己知道。“回想”的工夫,能使我们找出堕落的原因与步骤,然后从那里悔改。
“悔改”的意思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悔改”包括两步,缺一不可。“悔”是承认过去的“过”或“罪”。“改”是不再做同样的错事或犯同样的罪。也许我们的罪不是行为的,而是心态的。或者说,致使我们灵命软弱的原因,是我们拥有太多。我们的悔改就应包括舍弃,给与和牺牲。主耶稣对那富有的官所发出的挑战,正是我们的需要。耶稣说∶“你还缺少一件,要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路加福音18:22)我们的反应若像那富有的官,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就永远不会喜乐。变卖,分给,跟从,是做门徒的起点。我怕今天许多基督徒还不明白这一点,而只在活动上寻满足。难怪不少人出现片时就不见了。
十字架的道路总是由舍弃和牺牲开始。神子耶稣如此,我们要跟随他的,也当如此。是内在的,不是外表的。我们的跟随,要从外在的教会活动,进到内在心灵与主的深交。主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甚么样的分量?在我们买房子,买车子的时候,主说了甚么?耶稣不只是我们的救主,他更是我们的主。我们要得丰盛的生命,我们必须将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向他说∶“这一切∶我命,我身,我一切所有,都是你的。”这是彻底的奉献,这是“重拾失去的爱心”必经之路,这也是十字架的道路。


刘传章 资深牧师,著有《宝架清影》、《教牧书信》等作品;生命季刊顾问。.

TOP

复兴之途(牧师回应“信仰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2)
2014-08-11 陈宗清 生命季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fb508d16311dfb40#rd

复兴之途

(这是一篇回应文章,请参看昨天微信文章“信仰之路”)

文/陈宗清
《生命季刊》第16期
小羊的问题反映了许多信徒的心声,同时也披露,在这个诡谲多端、物欲横流的世代,要保持对主的忠诚本非易事。刚信主的火热和委身,随着时间的流逝、环境的变迁,很容易就逐渐冷淡而趋妥协。教会在世俗主义的席卷下,也常摇摆不定,勉强维持。身为神的儿女,我们是否可以因此顺应时代潮流,苟且偷安?不!斩钉截铁的“不”。反过来,我们应该切切寻求复兴之道,靠神来胜过各种挑战。
不少基督徒渴慕灵性复兴,却又觉得复兴可望而不可及。其实,圣经的真理阐示得十分清楚。在启示录第二、三章中,主耶稣借着使徒约翰写信给七间小亚细亚的教会,除了士每拿和非拉铁非教会外,信息的中心即是“悔改”。这样的悔改是从生命深处起始,然后影响感情、思想、意志和行动,因此是全人的翻转与改变。十八世纪,义大利著名的神学家利顾理(St.AlphonsusLiguori)写了一本书《良好的认罪》,他提到,一个良好的认罪必须包括三件事∶审查良心,忧伤,和决心与罪隔绝。所以,“悔改”是深刻地洞悉人性败坏的特点,承认自己在神圣洁的光中全然堕落,在感觉上忧伤,在思想上调整,在意志上更新,进而用实际的行动来顺从神的教训。
真正的忏悔是圣灵光照、呼唤、催促的结果。主耶稣说∶“他(圣灵)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翰福音16:8)今日教会所迫切需要的信息正是“深度而全面的悔改”,因这永远是复兴的序曲。“悔改”的召唤不仅是针对非基督徒,事实上,一切蒙恩得救神的儿女也需要常活在悔改的灵中。这种悔改的灵会叫我们体贴圣灵的感动,明察世界在暗中不知不觉对我们的影响,使我们可以即刻回到神施恩的宝座前。真实的悔改,是了悟神审判的威严和圣洁的绝对性,因而不敢对罪有丝毫的让步。在圣灵的引导中,我们学习进入一种委身的生活来保持“复兴的光景”。这种生活具有下面三个特征。
第一,悔改的目标之一是促使我们为神的荣耀而活,这种生活最明显的记号就是敬拜。约翰福音第四章指出,天上的父在寻找真实敬拜他的人。这样的敬拜是从心灵出发,且以真理为规范。敬拜的生命使我们可以过在地如天的生活。一般基督徒谈灵修,着重读经祷告,但是单单读经还是不够,必须要有敬拜,因敬拜的灵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圣经的含义而身体力行。单单祷告还不够,因为祷告若没有深度的敬拜为基础,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保持复兴的光景,必须从操练敬拜的生活为开端。真实的敬拜一定会带领我们进入神丰富的同在,使我们能以属天的眼光来看世界的万事万物。
保持复兴光景的第二个秘诀,是以管家的身份和心态来面对在世的年日。具体说来,我们需过简朴的生活,以便让天上的律来支配我们的价值观。今天基督徒的危机之一是不断受世界的影响,以至于我们无法分辨什么才是讨神喜悦的生活方式。管家的角色就是帮助我们学习以仆人的心态来生活。请注意,无论是钱财、房屋、儿女、事业、前途等,我们都不是真正的主人。基督徒在世间的岁月,就是要学习按照神的旨意来生活,并且深信唯有为神作的,才有永恒的价值。“简朴”最基本的诠释应是,正确的决定优先顺序,使我们在世上可以脱离不必要的辖制,且以最有效的方式来成就永恒的伟业。
最后要谈的是奉献的生活,就如罗马书十二章所讲的,把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这里所强调的是我们身体经常使用的这些器官,像脑、眼、口、耳、手、脚等,因它们受意志力支配,故我们需要学习每天把这些器官奉献给主。换言之,我们要为主来思想、为主来看、为主来说、为主来听、并且为主来动用我们的双手双脚,这也就是保罗在罗马书六章所说的∶“你们要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这样的操练,可以使我们保持复兴的光景,且让我们在内室中进入更荣耀的敬拜。
小羊所面对的,也是基督徒在信仰道路上常有的挣扎和迷惘,但突破之道并非一蹴可及,因生命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但如果不立定心志,在敬拜、简朴和奉献三方面好好学习,十年或二十年过去,灵性必然依旧幼嫩软弱。个人的复兴永远是教会复兴的起点,但有时个人的复兴是与主内其他肢体一起认真寻求神、祷告的结果,故二者可能同时发生。小羊的教会需要有一批彻底委身的基督徒,屈膝向神恳求,让全能者来扭转教会不冷不热的光景。到时候,信实的主必然会兴起他的作为,使他所爱、所救赎的教会有转机。


陈宗清 来自台湾,资深牧师,现为"恩福"负责人。.

TOP

作有责任感的基督徒(牧师回应“信仰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3)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9a0ee159847d2783#rd

作有责任感的基督徒

文/李定武
《生命季刊》第16期
亲爱的主内小羊姊妹:
谢谢您很坦诚地分享您属灵的经历,信中的问题很具代表性,也常是一般海外学人们的心路历程。我自己的看法是这样。首先,我们个人与神的关系比什么都重要。不管教会的情况如何,你有责任在与神的关系上进深,要时时活在圣灵的管治之下。下面是我的一点建议:
1.举起读圣经及祷告的手。在个人灵修上,不可或缺的是读经与祷告。读经:聆听、阅读、研经、背经与默想。至少买本好的注释本圣经,不但读经而且研经。默想的一种方法就是多看属灵书籍,包括福音机构出的期刊。北美有许多基督教书房(如使者书房,电话:1-800-624-3504等)选购些书帮助您的思想默想神的话,多关心神国的工作。祷告∶祷告至少包括赞美、认罪、感恩、代祷与为自己祈求。
2.在神事工上的奉献与参与。不但在金钱,也在时间上什一奉献。并试着操练信心奉献,参与宣教。每年有计划性的支持宣教,参与各项短宣计划及行动。不要让教会来统一处理您所有支持宣教士及宣教机构的工作,自己应有直接参与的机会(参见十二月《更新》月刊中的“传爱到普世”一文)。
3.归回基础。培养出一个传福音,宣教以及行道的生活型态。定下计划周期性的请人来家中吃饭,建立友谊,操练服事的心态,培养传福音,以及在灵里彼此劝勉的机会(来10∶24)。把握机会接待过路的信徒及传道人,对别人的事及事奉感兴趣。我初牧会时有一位老传道人韩师母给我的忠告,我一直没有忘记。她说∶“有钱人请吃饭,你可以不去;穷人请,你一定要去。”“你请客时,要多请那些没有什么力量回请你的。”这真是有道理的。
其次,看重自己对其他信徒的责任。我们对别的信徒要负上责任。彼得说要“彼此……相爱”与“彼此服事”(彼前4∶8-10)。至少在几个方面我们可以参与∶
1.积极参与小组及团契。基督徒必须与其他信徒们彼此相交。试着学怎么带领查经,做教导及关怀的服事,这对自己特别有益。
2.做个人栽培及门徒训练的事奉。这是一项最合乎圣经,而且最能帮助别人的事奉,就是以生命去影响生命。这也是十多年来我与师母俩最有负担的工作。需要知道进一步的方法及资料可和我们联络。这是实践大使命的一个最有效的方法,也正是大使命的目标。
最后,不要忽略自己对教会及神国的责任。教会是信徒的美容院。加尔文说∶“凡以上帝为父的,应以教会为他们的母。”(参加拉太书4∶26)有一位教父这样说∶“教会有点像挪亚方舟∶如果不是因为在外的要受审判的话,你永远吃不消里面那股臭味。”地上没有一间教会是完全的,您、我必须积极地参与教会,不应作一个“沉默的大多数”。
1.积极地参与教会事奉。
2.参与并鼓励弟兄姊妹参加信仰纯正的福音派机构所举办的事工(如讲习班、训练会、短宣、培灵大会等)。这一点要谨慎,必须是信仰正统,福音派主流所接受的一些福音机构所举办的活动。自己参与以及带弟兄姊妹参加,会有多方面的好处;拓宽眼界、注视神国度的工作。帮助自己成长,接触到从不同教会来的信徒们。刺激教会的成长与教会的开放。
十多年前我们带了些弟兄姊妹,甚至开数小时车行,去参加“综览圣经”等类的讲习班,一些宣教大会,带给教会及教会同工们很大的冲激,引发起读经、主日学兴旺及宣教事工的效果。
以上只是一些小小的建议,目的是盼望您能将您自己、家庭及教会的属灵进深,当作是您生活的一项大目标,是您要付上责任的。求全权之神保守您在灵命上继续不断,如逆水行舟般地向前进深;同时也盼您照圣经上的要求,尽上自己的责任。如此而行的话,您必然会成为一位蒙福的人,也能成为一位带给别人福份的人。我随信附上两篇文章请生命季刊同工们转寄给您,盼能有些帮助。


李定武 为“更新传道会”总干事,牧会多年并从事门徒训练,著有《后现代潮流中的心意更新》等书。.

TOP

将爱的根基立在磐石上(回应“信仰之路,为什么如此难行”)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81250ad1599692e#rd

将爱的根基立在磐石上
文/路得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一同奔走天路的弟兄姊妹们,如果你稍稍停下脚步,左右看一看,前后找一找,总能发现许多在天路上艰难行走的同伴,其中不乏有患难的、有困苦的、有疾病的、有痛苦的、有伤心的、有软弱的,即便如此,只要肢体们彼此代祷和互相搀扶,一同向着标杆前进,有主耶稣作随时的帮助,就必得胜一切的困难。然而,你有没有发现,还有一小群艰难行走的同伴,他们是富足的,一样都不缺;他们本是上帝赐恩惠的美好见证,但他们却在天路上越走越慢,越走越走不动……你似乎能听见他们的呼求,他们的心在呼求,要寻回起初对神的火热,要寻回起初的爱!
感谢主的恩典使他们看见自己的“困苦”和“可怜”,使他们极力地向主呼求,看哪,主应许了“若有听见我声音就开门的,我要进到他那里去,我与他,他与我,一同坐席”(启3:20)。主愿意帮助你寻回那起初的爱,你愿意用行动来回应吗?主若问你,是否还记得那起初的爱是什么?你是否愿意回想,自己最初寻求神是出于什么意图?是什么促使你走进教会、加入团契,去到神的家?
有人身处异乡,需要关心和帮助,他走进教会,得着了帮助,然后......有人身患疾病,需要医治和看顾,他寻求神得医治了,然后......有人失业、有人失恋、有人灰心丧气,渴望重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呼求蒙神垂听和眷顾,得着了他们所想往的,然后......还有人一切平安顺利,只想要感谢感恩,可是后来却不再平安顺利,然后如何呢?
约翰福音记载,当施洗约翰同两个门徒见耶稣行走,他就说:“看哪,这是神的羔羊!” 那两个门徒听懂了,知道耶稣是弥赛亚,就去跟从了耶稣。耶稣看见他们跟着,就问他们说:“你们要什么?” 他们(其中安德烈成为主的十二门徒之一)回答说:“夫子,在哪里住?”(约1:35-42) 你看,他们跟从弥赛亚的目的是否真的为了调查耶稣的住处呢?答案显然不是,这在后来所发生的事上显明出来,当十二个门徒同耶稣去到迦百农,耶稣问门徒:“你们在路上议论的是什么?” 门徒都不回答,因为他们在路上彼此争论谁为大(可9:3-34),像这样的争论远不止一次(路22:24-26)。显而易见,他们因相信耶稣是弥赛亚,所以跟从了耶稣,他们的目的是要在天国里为尊为大。也许你会说,这个目标还挺崇高的,或许我还没有这样的“远大志向”呢。
这份可怜的“远大志向”,在主耶稣被捕之后,使门徒都离开祂逃走了(太26:56),使彼得三次不认主(太26:69-75),因为看见他们的主被捕、受审、受鞭打、被判死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哪里还像弥赛亚,哪里还能看出救世主的权能,哪里还能成就他们要在天国(他们心目中的“天国”其实就是一个政治弥赛亚国度)里为大的志向呢?目标没有了,他们火热的心就冷淡了,以致逃走了。
虽然我们的心会冷淡,但主耶稣基督爱我们的心决不减少,不论我们往哪里去,向哪里逃,都不能躲避主的灵和主的面,祂的手必引导我们,也必扶持我们(诗139:7-10)。主耶稣复活之后在提比哩亚海边向门徒显现,为要帮助他们寻回起初的爱,帮助他们舍弃错误的志向,找到正确的目标,使他们那火热的心不会再冷淡。
在提比哩亚海边,当他们吃完了早饭,耶稣对彼得说:“约翰的儿子西门,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 彼得说:“主啊,是的,祢知道我爱祢。” (约21:15)主耶稣知道彼得是爱祂的,然而,这爱的根基若不建立在磐石上,就不会长久,就会有冷淡的一天。所以,主耶稣问彼得爱祂比“这些”更多吗?“这些”是否仅仅指他们刚刚打到的鱼呢,是否仅仅指财富呢,或者其他?事实上,除了“祂”之外,其余的一切一切都是“这些”(太10:37,路14:26),甚至看起来很属灵的“远大志向”也是“这些”。当我们愿意把自己所有的“这些”都从愿望清单上一一挪开,把“爱耶稣”放到首位,使“爱神”成为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第一志向,那么,我们这爱的根基就建立在磐石之上,就不容易冷淡了。
如此,我们要如何行才是“爱神”呢?有弟兄姊妹说,我热心为主做了很多事,只要教會有需要,我就积极参与。这样的热心是爱主的表现之一,我们为此感谢神。然而我们需要知道更多,特别是神如何判断人是否“爱神”。主耶稣对门徒说:“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14:21-24)” 可见,遵守主的命令和主的道,才被看为“爱神”,即凡事照着主所吩咐的去作,若有主喜悦我们去行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认真并殷勤地去作;若是主不要我们作的,以及那违背祂的旨意和命令的事、甚至犯罪亏欠的事,我们要靠着主的帮助胜过,坚决不作。如此行,这人就是爱神的,主耶稣说:“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
那么,这大蒙眷爱的人就必得着主向他显现。他的祷告,主必垂听,给他成就,主以祂的大能常常向他显现,因主耶稣还说:“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 神若与他同住,他若与神同行,这天路虽然难行,有主与我们同在,这一路必充满了喜乐与平安。

路得 来自中国大陆,现居美国。.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