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13 11:38
小儿九岁了,正上小学三年级,看了他们的语文课本,实在是骨鲠在喉,不吐不快啊。以下是某次在一个讨论中的回帖,现重贴于此。
从现在开始,决定自己对语文课文进行批判性教育,希望能化垃圾为肥料,让儿子能增强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理解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区别是这样的:应试教育是“授人以鱼”,而素质教育是“授人以渔”。
应试教育是通过教者反复灌输,学生反复练习记住或掌握那些考试范围内的现有知识和技巧,现阶段下更加变本加厉得变成对标准答案的记忆,不鼓励质疑和探讨标准答案的合理性。凡是不在考试要求范围内的一概不学不理,不管多么有趣,或多么想深入了解一个知识,因此学生最后得到的只是课本上的那些死知识。至于这些“鱼”最后能不能保证终生”不饿“,那绝大部分还是要靠运气和“拼爹”的,如果大学毕业后,因为毕业于名校,所以有机会进入ZF机构或国企,估计还是可以保证“不饿”的,如果是进入靠能力或素质的地方,比如外企或民企,估计发展前途不大。这是我多年的经验和观察的心得。
素质教育恰恰相反,它教给学生的是一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这个方法可以自己得出书本上的知识,也许不同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得到同样地结果(比如理科知识),对某些基于个人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题目(比如文科知识),学生甚至可以通过相同的途径(比如逻辑)得出不同的结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并且可以融会贯通。
现在有个倾向,一提素质教育,就是增加音体美的成分,一提应试教育,就是语数外所谓主课的学习。其实在我看来,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教什么学什么,而在于怎么教怎么学。只要能加强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
基于以上的理解,弹钢琴和读语数外这些事,既可以有应试教育的搞法,也可以有素质教育的搞法。
弹钢琴,如果目的是为了考级,只是把考级的那些曲子反复弹奏,力求做到手法纯熟演奏熟练,很少带入自己的体会弹奏,那在我看来就是应试教育。如果目的是为了兴趣或培养兴趣,培养的是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如何通过演奏表现自己对这段乐曲的独特体会,那在我看来就是素质教育。
语文,如果只按照标准答案答题造句填词,写字按照描红本上一笔一划反复练习,作文按照范文往上套,有跟范文一样的中心思想,不能写出自己的想法,在我看来就是应试教育。如果在造句和作文中符合写作规范,满足写作的几大要素,比如人物,时间,地点和故事完整,但是写出自己的真实看法,得出自己的结论,就是素质教育。写字的话,知道字的结构,以及字后面的文化传承(特别对中文字而言),写出别人认得出来的字就行,这就是我认为的素质教育。
数学,如果只是为了做到一分钟做100道加法题而反复练习,为了成为解题的熟练工而反复练习固定的解题套路,那就是应试教育。如果是教给学生欣赏数学之美,了解数学作为工具可以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教给学生一种严谨的数学逻辑思维,那就是素质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