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跳楼事件和送礼问题的感想

开学才刚刚4天,整个上海以及我们家里都有不少教育方面的情况发生,先对近期几起初中生跳楼事件说说感想吧。
学生跳楼,责任在谁?学生本身?家长?老师?社会?说社会,实际上既是一种无奈,也可以说是一种推卸。谁给了学生这么大的压力?现在的学生真的比以前脆弱?联想到我们家,小学一年级生活才开始4天,家里大人每天对apple轮番轰炸,事无巨细,必要问得滴水不漏,恨不得对apple本人的每一次迈腿是先迈左腿还是右腿也要问清楚,对别的小朋友的动向要问清楚,对老师今天是否表扬apple,表扬了哪些小朋友,批评了谁,给了谁小粘纸,中午吃了什么,好吃吗,有没有吃干净,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吃完,中午睡觉了吗,怎么睡的,老师叫醒的吗,回到家来,几十遍地盯着问作业有哪些,抓紧做,不要看小说,快,整理书包,等等等等。唉,换我自己是apple,虽然全是好意,但真的对事情是正面的吗?哪些可以不说或者更有效更得法地说,教会即止?这些唠叨不也是压力吗?日积月累,每天20遍,一年6000遍,到初中至少也要36000遍,要么耳朵生茧,要么逆反顶撞,要么心灰意冷,想想都是我不好,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现在专家把跳楼叫生命教育的缺失,我倒觉得,还是这些潜移默化的教育失当造成为问题的根本。
另外一点是关于给老师送礼,今天晨报上讲80%家长给老师送礼,如果只是贺卡、文具之类,排除掉,但如果是购物卡、交通卡、月饼票、冰激淋票等等类似的代金券,金额超过100元的,就应该算是一种贿赂了。那么这个事情有几方涉及者:老师、送礼的家长、不送礼的家长、送礼的家长的孩子、不送礼的家长的孩子,分别有什么影响呢?对于送礼的家长,第一个她/他怎么想到要送礼的呢,估计是社会风气所致,现在干点什么不要送礼,因此,为了我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老师的重点照顾,能当上班干部,多一些锻炼机会,多一些表扬机会,树立我自己孩子的信心,提高我自己孩子的能力,要送礼;送礼的家长的孩子,也许知道送礼,不过大多数时候,家长自己也知道这不好不光彩不想给孩子不好的引导,不会告诉孩子,孩子在老师的可能的照顾下,获得了进步;其他准备送礼的家长,开始攀比,你送100,我送200,你送1次,我是个节就送,老师可能今天照顾这个,明天照顾那个,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孩子们也都知道了送礼这事,开始比大小;坚持不送礼的家长,虽然坚持了不送,但心里着实也在打鼓,孩子到底会丢掉多少机会?不送礼的家长的孩子,在送礼风闻之后,可能会向家长来讨公平,要求家长送礼,以求和其他孩子平等的权利;最后再说说当事人老师,首先,我认为除了极其个别的老师挑明了要以外,绝大多数老师是不会主动张口要的,因此,这件事的罪魁祸首应该是第一个送礼的家长,但老师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收,或者叫拒收,这回引起送礼家长心中好生嘀咕,是送的少了吗,老师是不是会对这种送礼的家长比较鄙视,由此家长产生自卑,不能和老师充分良好地沟通?一种是收,但收了后,具体到执行又有以下老师的话可供参考:

长的好、读书好的学生送不送都喜欢;
长的好、读书不好的学生送不送无关喜欢,看老师心情;
长的不好、读书好的学生送不送都基本喜欢;
长的不好、读书不好的学生送不送都不喜欢。
总之决定权在个人

说了半天,还没有说明我和apple妈妈的定位,我们也经过思想斗争,但比较来比较去,包括拿我们的人格(好像大了点,权且唤作做人底线吧),我们决定做不送礼的家长,这是在apple上幼儿园之前就定下的,当然不是说我们和老师对着干,如果学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打印一些资料,刻盘,当家长代表维持活动秩序,帮助收拾活动后的场地等等,那我们会义不容辞地做,包括和老师充分沟通,配合老师工作,这都是应该的,我们不喜欢送了礼被拒后的感觉(被老师看不起),也不喜欢送了礼老师收了后和老师交流时的尴尬(因为此时,从心底里,我们也看不起这样的老师了,虽然是自己送的礼,自己也不是什么好果子)。

今日晨报上“要不要给老师送礼”:http://www.jfdaily.com/newspaper ... 0080904_367509.html
今日晨报上“孩子的生命为何变得如此脆弱”:http://www.jfdaily.com/newspaper ... 0080904_367513.html
今日青年报“多向孩子传递生命的气息”:http://www.why.com.cn/epublish/n ... bject7ai147176.html

家长老师都是孩子的表率,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自己应该“诚意、正心、修身”。.
评论(28)

请问一下,你如果在工作中碰到别人送你礼品你肯定坚决不收吗?呵呵.



回复 2#wenbinsunny 的帖子
我真能帮  而且真愿帮的  是朋友的  我收的   500元以下的.



看看那么多人打折出售月饼票就知道现在行情了,该不会每张票都是单位发的?.



干嘛要送?送了就会提高教学质量?不送老师就不搭理学生?这都是做家长的给惯出来的!

个人抵制这种送礼风!.



现在的风气实在不好。.



我的经历
小学阶段,从班主任家访起,逢年过节都有礼物相送,不算大,仅表示一下,小妹妹长很有个性相对懂事,学习好,一路尚顺利,进了心仪中学.
暑假头次家访,外地赶回接待,一开学,班主任让小妹妹把礼物带回来了,应该遇到的是好学校里诚意、正心、修身的老师,希望妹妹自己努力,顺利完成初中阶段..



真真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我的孩子和楼主家的宝宝一样今年上小学,回来也是事无巨细的盘问过孩子。总想就此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整理书包啊,锻炼社交能力,可是每每都会插手,这样真的是对孩子的爱吗?看了此文,深受感触。

关于送礼,真的不愿意送,且不说没有这个能力,而是觉得我送了这个礼物有没有让老师为难?如果送了礼而使得老师对待每个孩子的问题都有失偏颇,那么送礼又有什么意思?假如这个老师是清廉公正的老师,因为我们家长的误导而使得老师对待这个职业只是一个工作,那么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还有以爱心对待每个孩子吗?

[ 本帖最后由 今夕何夕 于 2008-9-5 12:03 编辑 ].



楼主说的真好,非常认同。虽然我们刚上幼儿园,但面临的问题是一样的。

前一个方面,确实没有必要对孩子过度关注。怎么吃的怎么喝的,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就算在学校没吃饱,回来也会补的。家长把早餐和晚餐做得丰富一点就行了,外国人午餐都是一块三明治搞定,也长得挺好。喝水倒是挺重要的,可以每天给孩子带一小瓶水,喝水比吃饭重要。至于老师是否表扬了她,批评了她,她如果愿意说,自己会说的。如果天天问,无形中就是强化了外界评价的意义,使小孩子过份注重老师意见。据说教育的目标就有一天可以不教,就是让孩子可以完成自我教育。那么,外界的影响,其实是没有内心的强大来得重要。

第二个方面,关于送礼。我也正思想斗争呢。开始也是打算送,觉得送了老师开心些,而且其它人也会送(网上看来的)。但是最近也想,老师喜欢不喜欢孩子,还是看孩子自己。如果老师是个因为送礼而改变态度的人,这样的人,不得到他的喜爱也没关系。就当挫折教育了,继续修炼我们强大的内心。
给个好贴  

[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9-5 13:09 编辑 ].



LZ说的很好.
我也没有给老师送过礼物,虽然心里也动摇过..



我也给了个好评!
礼物送过, 但不是送给个人, 因为是些旅游的手信(食品), 旨在分享. 所以是大大方方送的..



长的好、读书好的学生送不送都喜欢;
长的好、读书不好的学生送不送无关喜欢,看老师心情;
长的不好、读书好的学生送不送都基本喜欢;
长的不好、读书不好的学生送不送都不喜欢。
总之决定权在个人
套用了偶的一个帖,但最后一句话是我加的!申明!

[ 本帖最后由 dingdingxu 于 2008-9-5 13:41 编辑 ].



我的亲戚曾经是老师,她也说自己就喜欢穿的干净整齐、聪明懂事的孩子,最不喜欢怎么也教不会,家里人不管又捣乱的孩子。.



嗯,精辟。
送好评一个。.



我自己是老师,我也收过礼物。基本上,每逢这些孩子生日,我都会买礼物返回给孩子。
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会因为送礼而特别关注这些孩子;也不会因为家长没有送礼,而冷落其他孩子。
我喜欢开明的家长,能尊重老师,理性的看待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我更喜欢。.



回复 1#westwise 的帖子
说得好!
好评!.



引用:
原帖由 whiterose 于 2008-9-5 11:29 发表 \"\"
干嘛要送?送了就会提高教学质量?不送老师就不搭理学生?这都是做家长的给惯出来的!

个人抵制这种送礼风!
是的。现在的家长在惯孩子的同时把有些老师也稍带着惯坏了!.



引用:
原帖由 vivian-q 于 2008-9-5 20:04 发表 \"\"
我自己是老师,我也收过礼物。基本上,每逢这些孩子生日,我都会买礼物返回给孩子。
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会因为送礼而特别关注这些孩子;也不会因为家长没有送礼,而冷落其他孩子。
我喜欢开明的家长,能尊 ...
喜欢你这样的知书达理的老师!.



快中秋节了,我给老师送了月饼,是我对老师的尊重,没有其它意思,送时不让孩子知道。.



对孩子送最好的礼物就是八所学到的知识还给他,以及在外多得奖状。.



回复 15#vivian-q 的帖子
好奇的问老师,接受的除了礼物,还有现金吗?学校的老师都会收礼物吗?.



我知道有名牌小学的家长给老师送过卡地亚手表的。所以,中国人送礼是很有苗头的。马英九为什么连好朋友送的皮带都不收,就是知道其中的奥妙。
其中的游戏规则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软,难道老师是圣人可以避免吗?.



引用:
原帖由 vivian-q 于 2008-9-5 20:04 发表 \"\"
我自己是老师,我也收过礼物。基本上,每逢这些孩子生日,我都会买礼物返回给孩子。
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会因为送礼而特别关注这些孩子;也不会因为家长没有送礼,而冷落其他孩子。
我喜欢开明的家长,能尊 ...
你是好老师,你付出可能比家长给你的还多。我做家长从来不送礼,孩子的老师都对孩子不错,孩子明理懂事,家校合力教育是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同时我也是老师,从来不收礼,也想过用你的办法对待家长送礼,但考虑到家长送完你礼后一转身就是对你一脸的鄙视,所以一定是当场坚决不收,看看旺旺上的讨论吧,家长的心态的确如此。.



别人都送你敢不送?不求老师对孩子特别照顾,只求一视同仁,还不都是为了孩子,我想这应该是大部分送礼家长的心态吧?.



别人都送,如果我也送,最后回到了起点,等于大家都没送,只有老师的师德被败坏了。
人都有趋同心理,相互推波助澜,能干出轰轰烈烈的好事,也能干出令人发指的坏事,我们是否能遵从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要受趋同心理所左右,不管别人干不干这种事,如果自己觉得是好事,就大胆去干,如果自己觉得是坏事,就坚决不干。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我就没有送礼,我的观点是,如果女儿够聪明,学习好,其他表现也尚可,不送礼老师也喜欢。如果女儿本身就不好,调皮捣蛋,送了礼老师还是不喜欢。于是决定不送。
估计我是旺网上对孩子要求最低的了,我只希望她能健康的成长,长大就算读个高职也没有关系,只要有一技之长养活自己就行了。.



幼儿园时就给老师送过礼,可是老师对女儿依然不怎么喜欢,所以下定决心小学以后不再送礼了。.



本来是准备送了,因为丫头太皮了,而且很不会看脸色,希望老师能善待。可是,又从心底抵制这种做法。考虑很久,还是听从心底的声音,让孩子自然的长大,用积极的方法去引导她早日适应社会生活,而不是总想着一路给她开绿灯。.



曾子住在鲁国时,家里贫穷,每天穿着破旧的衣服,耕田种地。鲁国国君为了笼络他,派人送给他一块封地,说:“请用封地的收入为您添置衣服吧!”
曾子不肯接受。使者反复来了好几次,他还是不肯接受。
使者劝道:“先生没有向人家要,是人家主动送给您的,为什么不肯接受?”
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的东西,就会怕人;馈赠别人东西,就会轻视人。即使他送给我东西却不轻视我,我怎么能不怕呢?”他到底还是没有接受封地。
孔子听说这件事,夸道:“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人格。”

俗话说:吃人嘴软,用人嘴短。2000年前的孔子的弟子曾子就已经把这个问题说清楚了。.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