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头纵观教育;俯首横扫战绩;(话外音:种瓜真能得瓜?只能种豆又能得什么?)

一眨眼,在完成小升初的阶段之后,仿佛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除了回想女儿过往的种种学习经历之后,还来不及整理,回忆,看看已经是七月底的日历,总有一种紧迫感,便匆忙来到了中学板块,把H爸的好多文章拿出来拜读,想提前学习一番,给自己一个“热身赛”的,没有想到看到了好多关于“育儿”话题的文章,心中真是感慨万分!因为,这正是我很想和各位有建树的BB们和MM们讨论的主题!而且,我在拜读了H爸的开帖和众多家长的回帖中,想到了这样的几个问题:

在不讨论中国的教育是否“成功”或者“失败”的前提下,同时把中国教育和家长的努力比喻成纵和横的两条线:

我们试着讨论:
1.当有条件种瓜了,那么种瓜真的能够得瓜吗?这瓜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种的?
2.当没有条件种瓜而只能种豆的时候,你又能够得到什么呢?

我在学校里遇见过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家庭,因为家庭背景的不同而使得孩子行为,思维能力,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我们能够找到相似的,但是肯定没有完全相同的。为什么?那是因为没有一个家庭是相同的,家庭中的核心部分:爸爸和妈妈的不同造成了家庭的差异,而这样的差异又带来了孩子的个体差异。这就如同世界上找不出来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的道理是一样的.

一孩看尽一家庭

古人云:一花看尽一世界,一叶知尽一菩提。颇为玩味,我想说:“一孩知尽一家庭。”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孩子的家庭教育就略知一二了。以前,当我自己还没有成人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父母亲当成了自己的“天”,我以为父母亲是大人,他们的思维就是对的,他们是成熟的,当然,那时候的自己把所有的成人,包括老师的话都以为他们是对的。

当自己长大了,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之后,才慢慢知道:不是人大了之后思想就一定是成熟了的。人大了只是身体发育的结果,而不表示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的正确。所以,“幼稚,无知”不单单是用在孩子身上的,成人的“幼稚,无知”难道不更可怕吗?如果成人“幼稚了” ,“无知了”,那么他们的孩子多少也会受些影响的吧?所以,父母亲的行为方式,教育理念,教养方式都直接地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前途。

BBMM们,环顾一下周围你认识的家庭?“一孩看尽一家庭”,不无道理吧?


当我们可以种瓜

社会的开放直接造成当今社会的“贫富差别”,而其悬殊又间接地造成各式各样的“家庭模式”。当有的家庭有条件“种瓜”,那么这类家庭基本上会“倾巢出动”,“倾囊而出”地去垦这块瓜地,从瓜还是小秧苗的时候,就细心地呵护,用当时最好的肥料去关心这块瓜地。

但是,难道当我们“披星戴月”地去维护这块瓜地,希望自己的瓜是最好的瓜的时候,想过吗?这优质的肥料适合这块瓜地吗?我们先进的施肥方式一定正确吗?我们浇灌的时间方式也恰当吗?我们高级的捉虫工具有效吗?

当我们只能种豆

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有条件可以种瓜的,当有的家庭只有条件种豆的时候,我们用怎样的心态去种豆呢?面对自己家门前的这块豆地,而前后左右都是大大小小的瓜地,我们该怎么办呢?当市场上有优质的肥料,捉虫工具书和先进的浇灌方式时候,而我们没有条件的时候,又怎么办?我们是选择放弃呢?还是选择继续呢?

我说,当我们只能够选择种豆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取经,坚持和不攀比”。

社会是个大的课堂,有它自己的纵线,而我们的家庭是小社会,我们只是纵线上无数个小点,小点的散布绵延成无数条横线,纵线和横线就组成了面,这就形成了“社会”。

社会的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性,而规律性来自于很多年的“实践证明”,有一代或者两代的人用自己的“实践过程”来给予了后代的“证明”。无论我们处于哪个时代,在得到社会“恩惠”的同时也有成为“牺牲品”的那一段时间。这其实就是“公平”,上帝永远是公平的。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的。

我不想化很多的笔墨去评论 “中国的教育体制是成功还是失败?”因为我知道凭借我的个人能力在这方面是没有作为的。成功又如何?失败又怎样?我们的孩子还是一样地读书,考试和工作,压力还是一样地存在的,至少对于我们这些BBMM,对于我们的这代90后孩子。要学会的可能也只有“去适应”了。

我们还是讨论:
1.当有条件种瓜了,那么种瓜真的能够得瓜吗?这瓜是否是你想要的那种的?
2.当没有条件种瓜而只能种豆的时候,你又能够得到什么呢?

我个人以为:
l 首先,孩子永远是属于自己的财富,每个孩子都有我们BBMM们所赋予的天赋:
l 其次,不管我们能够给予自己的孩子怎样的一块土地,怎样的土壤,我们都要精心灌溉;
l 再者,由于人的一生都是个成长的过程,并不是成人所有的理论和做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就需要去和同龄人交流,去取经验,去学习,象鲁迅先生说的
  “拿来主义”一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换句话说,就是“适合”!
l 最后,家长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永远只和自己的孩子过去相比,而不要去攀比别人的孩子”;真的通过努力能够获得“瓜”那是“劳有所得”,
   而当我们只能够得到“豆”的时候,那是“劳有所获”。难道孩子这样的财富不是一种人生的一种“获得”吗?

一家之言,也很想洗耳恭听,希望和广大中学板块里的MMBB们共同探讨,如何教育好90后的孩子?不光是学习上,更是在生活上,甚至是关于性的问题上,怎样做好他们的引路人?我们慢慢开帖。慢慢来谈吧!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7-24 09:15 编辑 ].
评论(143)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8-4 12:14 AM 发表

谢谢信任!
我们的孩子不过是一个“比聪明的孩子努力一点、比努力的孩子聪明一点”男孩而已。初上WW,我有很多想法,并且准备了三个系列,想说说孩子的成长过程,给BBMMs一点参考。但经过去年的小升初,包括看了很 ...
说得真好! 很贴近生活的! 不过,还是很希望你可以把这原本想说的三个系列说开了, 我们也可以互相讨论, 产生些不同的, 有启发性的效应.

在教育问题上, 永远不是一边倒的结果, 孩子们的个体不同, 家长的背景不同, 环境不同, 如我自己在帖里说的:一孩看尽一家庭! 我想, 都是一种思想, 都是一种声音,思想容易闭塞的.不管是务实,还是务虚, 都可以探讨, 有探讨,就会有问题的发现, 又会发现适合自己孩子的点滴, 必然会有启发的~~~WW网上的家长都很积极, 这是件好事情, 那是写帖和回帖的人, 还是少数的, 更多的家长在潜水呢! 他们的想法,心声呢? 可能您的"一石还会激起千层浪"的呢.

[ 本帖最后由 myladder 于 2008-8-4 06:05 编辑 ].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08-8-3 09:52 PM 发表
对待“早恋”,家长如临大敌者有之,不以为然者也有之,看帖后的感悟是家长的态度由子女的性别而定。
我好奇的是子女对“早恋”的态度多大程度上受家长态度的影响?
所谓“早恋”对男生和女生造成影响有没有不同? ...
早恋? 几岁开始算是早恋了呢? 现在的孩子很早熟的, 才三升四的孩子, 会懂很多,以前我们在初中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可以说得头头是道. 说是电视里看来的. 这些孩子都是很好的孩子, 考级,竞赛一个不差的. 学校都是非常好的名校.

和他们在一起, 已经可以说很多JOKE给我听了, 说到啥都有自己的一套, 特别地让我在好笑的同时又吃惊不小.   今天女儿新的初中报到, 有时间我再记录下他们的"经典语录"....



回复 102#myladder 的帖子
考王爸是WW上高产作家之一,您就不要“忽悠”他多写了,前阶段,老哥已经调侃自己成为“码字机器”了。
把小考王当作育儿经典细细琢磨,从中汲取育儿真谛,考王爸这些帖子基本够了;把小考王成长经历当故事看的话,随看随扔,那考王爸天天写连载都不够的说。 .



回复 104#H爸 的帖子
我在单位里作小秘书,每年有几个时段很忙,所以叫“码字机器”。
小儿已经不让我写她的事情了。.



回复 101#家有考王 的帖子
“过程精彩,结果满意”,前辈真的已经没什么遗憾了。羡慕。至于您说的三点遗憾,是因为为人父母对自己要求过高了,实在说不上什么责任。
散养和圈养是相对的,现在很多小孩实质上也是散养的,父母也都是经过思考的,我周围就是,只是散养有境界高低之分,前辈在这方面的经验可以说非常可贵,绝无误人子弟之说。.



在大学,为上海孩子争气
到国外,为中国孩子争光
但是我们的孩子已经渐行渐远,我们的亲情要享受得比别人少,这是一个遗憾。.



回复 107#家有考王 的帖子
优秀的成年孩子往往都是无法陪伴父母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现在很想这样的,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呢。不过,有时算一下,我女儿也只有四年就要出去闯荡,以后可能见面机会都少,也是觉得舍不得的。
年轻人天地广阔,是件好事,但最好以后还是可以让父母分享他们的喜乐和人生感悟,否则时空隔久了,大家谈不来了,就有点可惜了。.



他每个暑假都只回来12、3天,这次托奥运的福,要呆45天了。.



回复 108#子玖妈妈 的帖子
一龙一凤幸福的说,关一个,放一个。
考王爸时不时会有些伤感的,老哥应该把业余英语弄弄好,将来跟着孩子闯天下哦。
偶现在给小H当口译陪练,原先那些半吊子英文,水平有所提高哦,日后陪读去,应付日常生活的英语交流没问题了。.



回复 110#H爸 的帖子
计划是两个都放出去的,唉,为自己而活毕竟是最幸福的。
我大学四年也是在北京念的,感觉北京是个让你惊讶、迷茫的城市。你会发觉你过去的价值观是需要重建的。我最没后悔的就是当初选择北京,那种完全不同的视野如果运用在事业上会比留在上海的同学好很多。可惜,我全花在恋爱上了。哈哈。但也是在北京那几年拉开了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我的生活至此再也没有在他们希望的轨道上。没有和父母成为最好的朋友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我希望自己和孩子不要再有这个遗憾,虽然很难。.



回复 111#子玖妈妈 的帖子
我在港大-复旦EMBA班,八次月末两天课,安排在三个地方和五所大学,很有意思的。
上海五次安排在复旦、财大和港大/复旦;北京两次安排在清华管理学院;香港一次安排在香港大学。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



回复 110#H爸 的帖子
老了,学不进了。.



回复 113#家有考王 的帖子
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嫌晚的。
我的电脑操作啥时候学的?快四十岁了,先有电脑,然后用录像机把电视台教育频道的电脑中级班和办公自动化的教学节目录下来,然后跟着录像带一段一段学,之后,拜单位文员为师再加加工,现在码字、做表格、做简单的PPT、上网论坛没问题,对于中老年人,这点水平够用了。.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8-4 08:55 AM 发表
考王爸是WW上高产作家之一,您就不要“忽悠”他多写了,前阶段,老哥已经调侃自己成为“码字机器”了。
把小考王当作育儿经典细细琢磨,从中汲取育儿真谛,考王爸这些帖子基本够了;把小考王成长经历当故事看的话, ...
看到了, 的确是"高产作家"....



回复 114#H爸 的帖子
我51周岁学电脑,基本的都学会了,工作有压力,不学不行。.



回复 116#家有考王 的帖子
高龄作家,小弟佩服。.



回复 117#H爸 的帖子
高龄产妇,经常难产.



回复 116#家有考王 的帖子
电脑操作,没多大技术——手熟而已。.



楼上两位,我们牙倒了.



回复 120#红眉 的帖子
牙口齐的.



回复 118#家有考王 的帖子
笑死了,高龄产妇?也许码字的机器出问题了?哈哈,难得开次玩笑。 可不要砸我啊。.



回复 122#香甜蛋糕 的帖子
115#:高产作家
117#:高龄作家
高龄....高产.....高龄....产......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8-7 02:56 AM 发表
115#:高产作家
117#:高龄作家
高龄....高产.....高龄....产.....
.



笑啥? 两位白头发老伯伯借侬帖子拉拉二胡可以伐?.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8-7 09:09 AM 发表
笑啥? 两位白头发老伯伯借侬帖子拉拉二胡可以伐?
当然可以的! 给二老再砌两壶茶! 龙井还是铁观音?.



回复 126#myladder 的帖子
先问老哥要哪种,偶要冻顶乌龙。.



回复 126#myladder 的帖子
夏天喝白茶!.



回复 128#家有考王 的帖子
去过安吉后,迷上白茶?.



引用:
原帖由 家有考王 于 2008-8-7 10:08 AM 发表
夏天喝白茶!
那么, 一杯白茶,一杯冻顶乌龙...(免费续杯)
要配任何下午茶点心, 马上去做~~~

最后, 想请教个问题: 你们觉得初中哪个年级是最关键的呀? 以你们两位前辈丰富的经验来说说...洗耳恭听!.



回复 130#myladder 的帖子
我只走了初中半程,要说全程的话,考王爸有发言权,回过贴的高中孩子家长有发言权。说句实话,哪个年级都重要:
1、预初:大浪淘沙。
2、初一:显山露水。
3、初二:混沌的“烂污泥”。
4、初三:.



初三:金戈铁马!.



回复 129#H爸 的帖子
白茶——白喝茶,喝了也不说。

我没有发言权,我们的初三不具有普遍意义。

感觉上初三最重要,因为所有课都开了,并且要为中考而拼搏。

具体来说,要推优,每个年级的成绩都重要的;
要自主,初二或初二前要定下主力项目并有坚实的基础;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初三要冲刺的。

对有20份政策性加分的,尽管散养。.



计划不如变化
变化不如电话
中考政策也一直在变,年年都有微调。.



兜了一圈又回到考试这个点上来了。
其实无论我们怎样论说教育方式方法,都是围点打圆,这个点就是升学,升学的基本形式是考试。任何的方式方法都是为这个点而准备的。看似向前跑,实则是跑得越快,离点越近,身不由己。
当然也有不为这个点的,那是少之又少,一定有另一个点,也在为这个点准备着。
说得高一点,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准备的。明天是未知的,而且永远不会来到,为永远不会到的明天而准备是辛苦的,但是人类的欲望就是如此。

[ 本帖最后由 heart 于 2008-8-7 17:35 编辑 ].



回复 135#heart 的帖子
那就要设法使自己足够强大。.



H爸----普陀山?
请问H爸今天有没有去普陀山?我在普济寺里好像看见一个人很像你的。但是不敢认。.



回复 137#myladder 的帖子
今年暑假在家歇夏,没有外出。.



引用:
原帖由 H爸 于 2008-8-9 07:08 PM 发表
今年暑假在家歇夏,没有外出。
哦,那么那人和您真的很想象的。由于很久没有看见你了,所以真的不太敢认~~~~.



都是高人,好好学习。.



看过后受益匪浅,谢谢!.



『我说,当我们只能够选择种豆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取经,坚持和不攀比”。』
警言啊!
真是好帖。
顶。。。。。。。。。。.



引用:
原帖由 牛多多妈妈 于 2008-10-7 01:51 PM 发表
『我说,当我们只能够选择种豆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选择“适合,取经,坚持和不攀比”。』
警言啊!
真是好帖。
顶。。。。。。。。。。
谢谢LS的两位,  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参与讨论,同时适当地调整我们作为家长的心态, 不要以为自己的年龄够了,就是成熟了,作为家长,因为第一次,要学习的可真的是“永远无止尽”。.



又回到以前的旧帖 ---- 觉得也不是“老生常谈”,这两年来,送走的学生一拨一拨的,迎来的学生也是一茬一茬的。又看到了更多的家长,和更多的家长谈论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有了很多新的感悟。
此外,女儿也渐渐地长大了,和小学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也慢慢地学会如何地做好一个青春期女孩子的妈妈。现在的孩子,和我们过往实在是不一样,我们花费着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是真的能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吗?那真的要看,我们需要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了。


[ 本帖最后由 感恩的眼睛 于 2010-11-15 21:20 编辑 ].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