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
http://mp.weixin.qq.com/s/xKHcf8WWjkU5uDgWOd1hfw

基督教与中国文学
原创 2016-08-31 黄幸平 利未文坊

      “官话和合本”圣经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中问世的,明白晓畅的文体对现代中国文学白话文写作起了重要作用。几乎所有现代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如鲁迅,郑振铎,许地山,王统照,周作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冰心,闻一多,徐志摩,巴金,曹禺,蒋光慈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证,评述或介绍过圣经文学。
       最早介绍圣经文学的是鲁迅先生,1907年著《摩罗诗力说》论述圣经文学特质、风格、发展概况。
       “五四”前后另一位深入研究积极介绍圣经文学的是周作人。1921年1月沈雁冰(茅盾)改版后的《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一期第一篇文章就是周作人撰写的《圣书与中国文学》,论述圣经文学精神、形式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高度评价官话和合本,并指出这个译本将继续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我记得以前有人反对新文学,所有这些文章并不能算新,因为都是从《马太福音》出来的;当时觉得他的话很可笑,现在想起来反要佩服他的先觉,《马太福音》的确是中国最早的欧化的文学的国语。我又预计它与中国新文学的前途又有极大极深的关系”。
        周作人早在南京求学时便开始接触基督教,19岁时留学日本进入美国教会学校立教大学,此间常到三一学院听希腊文的福音讲授,他想把握福音书内容并译成古雅的汉文。
        现代中国文学注重福音书中的基督博爱思想,人道精神,救赎色彩,以求否定中国文化中的封建伦理、等级意识、宿命思想、奴性性格。因此,在福音书思想的影响下,周作人写妇女儿童的悲惨生活,呼唤尊重人性,平等、自由;冰心求建博爱的大同世界;许地山描写受尽磨难的坎坷人生,突出主人公对人生的不倦追求,对世界执著的爱;庐隐叙写寻觅人生真理之途中人们的奋斗与挣扎。
        福音书中的记载有关财主进天国是难的(太19:23-34),财主需将所有的分给穷人,然后跟从主,即打破贫富阶级的人人和睦关系和平民意识,深为现代中国作家所认同,在他们的小说中不断呈现这些意识与观念。冰心《最后的安息》中富家女惠姑热情关心帮助受虐待的童养媳,“从她们的天真里发出来的同情和感恩的心,连成一个和爱神秘的世界。”《超人》中的何彬在深深的忏悔中体悟到:“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王统照《十五年后》中的秋土,在异国“冷静而空旷的乡村”,献身基督宣扬福音,乡人皆和善之面相待之。
        福音书中基督牺牲自我,救赎众人的伟大精神使不少现代作家作品中出现具有全人精神的文学形象,许地山《玉宫》描写面对欲施暴的士兵挺身而出,宣扬基督爱的教义的玉官形象;庐隐《余泪》中叙写只身上前线劝说上帝的女儿不要互相残杀的白教师;巴金《田惠世》塑造为抗日而不惜牺牲的基督徒田惠世。
       笔者就在这里就这些现代作家中的几位以及他们的作品作更详细的分析、介绍:

    ⑴许地山

       许地山,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后落籍福建龙溪。现代作家、宗教史学者。发表于上世纪20年代的散文作品《落花生》,由于“质朴淳厚、意境深远”的风格,被誉为现代散文的经典。
        1897年在广州课余随一位英国牧师学习英文,许地山成为基督徒大概是受到这位牧师的影响。1961年从缅甸回国的许地山在漳州成为基督徒,加入基督教闽南伦敦会。1917年在北京教会大学燕京大学读书。1920年燕大文学院毕业后,又入燕大神学院学习,1922年燕大神学院毕业,获神学学士学位。1923年与冰心等赴美留学,他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宗教史和比较宗教学。1927年在燕大文学院、宗教学院任教,翻译出版《达衷集》,对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传教历史与基督教教会历史的研究有重要意义。1934年创作一首赞美诗《福佑中华歌》,1935年转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任教,主日在香港合一堂参加崇拜并参与讲台侍奉。1941年8月4日,心脏病突发逝世。是年8月5日香港大学礼堂由赵紫宸等主持许地山先生基督教告别仪式(追思礼拜),后葬于香港簿扶林道中华基督会坟场。
        许地山在1923年反基运动时期发表《我们要什么样的宗教》一文,表达他在众多宗教思想中,对基督教的偏爱与执著。
        在《解放者弁言》中谈及他自己的创作时说,不应计较创作的成功与失败,只希望为那环境幽暗者作明灯,为那觉根害病者求方药,为那心意烦闷者解苦恼。这种见解足见受到福音书约8:12“耶稣是世界的光,跟从他的就不在黑暗中走,必得着生命的光”和太5:15-16“人点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的影响。这种基督以为人解除痛苦为职责的精神,也成为他写作的基点。
         许地山自认为是个多情人,尽心尽意地构写爱的篇章,无论是宽恕之爱,牺牲舍己之爱,抑或是爱人如己之爱,都深受福音书的影响。
        路6:27-28 宽怒之爱---爱你的仇敌,为那诅咒你们的祝福,为那凌辱你们的祷告。这宽恕之爱内存有一种拯救的力量。许地山《商人妇》、《缀网劳蛛》、《女儿心》,都细致地写出主人公身上体现出的这种宽恕之爱。
        《商人妇》中的惜宫几经婚姻的变故与丈夫的冷落及人生的磨难,在一次参加教会晚祷后获心灵的慰藉,宽恕最初出卖她到印度的现居新加坡的丈夫,相信他会回心转意地接纳她,并踏上去新加坡寻找他的迢迢千里路。她在迷茫时靠启明星的启示,走向基督信仰。
        《缀网劳蛛》中的尚洁是虔诚的基督徒,每晚睡前总不忘读经、祷告。她亲自为半夜越墙而入屋中摔伤的盗贼治伤。丈夫听信妻有外遇的谣言并恶言刺伤尚洁,尚洁放弃家产,平静搬走,寻找自己的生活,赴马来半岛三年,又在采珠人当中热心传福音。丈夫受牧师启迪而悔改后,尚洁依然冷静的宽恕丈夫,不与丈夫计较。
       《女儿心》中的麟趾,她的父亲为表对朝廷的忠诚,在革命党来前将妻儿杀死,麟趾侥幸逃脱,在外受尽为盗贼所虐,为艺人所骗,为土豪所抢等人生磨难,然后她丝毫不记恨父亲,始终执着地四处寻找父亲。
       此外,受福音书基督牺牲之爱的影响,许地山《玉官》中的玉官形象,《人非人》中的陈情女士,《解放者》中的绍慈都充满了为爱而牺牲、以牺牲自我为代价的救世精神。
       《东野先生》中的小学老师东野梦鹿,《春桃》中中的春桃,《商人妇》中的基督徒以利沙伯,都表现了太22:37-40中的爱人知己精神。
       福音书中为形象道出深奥的真理,耶稣常用隐喻象征。许地山的许多作品受此影响。如散文集《空山灵雨》中的《香》、《落花生》等,小说《缀网劳蛛》中的蜘蛛的命运隐喻尚洁,《解放者》中以小羊羔写绍慈的爱心。

    ⑵庐隐

    庐隐,原名黄淑仪,又名黄英。父亲是前清举人。1898年5月4日,生于福建省闽侯县,1912年考入女子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后任教于北平公立女子中学、安庆省立安徽女师附小及河南开封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师范国文系。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大学毕业后到安徽宣城中学任教,半年后回北平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国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海滨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学教书,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学校长半年,1931年起担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学国文教师。1934年5月13日因失败的难产手术而逝世于上海大华医院,年仅三十六岁。她是现代中国文坛上风格独具的女性作家,其创作具有十分鲜明的自传色彩,艺术风格凄苦哀凉,率真坦直,刻画了诸多在新思潮影响下执着追求理想的新女性形象。著有《海滨故人》、《曼丽》、《归雁》、《象牙戒指》、《女人的心》等。
    9岁时,庐隐被送进教会学校北京慕贞学校小学部。在学院的5年当中一度因病在教会医院住了半年,病愈后皈依基督。童年的庐隐虔诚祷告、礼拜,并认真地向家人传福音。
    庐隐受到新思潮影响之后,以现代意识观照思考基督教。但不否定基督教对人心灵的慰藉。葬礼时脚头放了个十字架,并请牧师主礼,这虽是在世者真诚期望她的灵魂进入天堂,但从中亦可见她与基督教难以隔离的深刻关系。
    基督自我牺牲使全世界得到拯救,庐隐刻画具有这种牺牲之爱的形象,反映作者深沉的民族忧患意识。《余泪》中的修道院院长尤老太太的叙说,修道院的白教师在辛亥革命中决意上前线担当上帝的使者,以基督之爱劝说上帝的儿女切勿自相残杀。“因基督吩咐他的门徒,爱他们的朋友,和爱自己一样”。这位有着“纯洁温蔼的眼波”和“时现笑容的嘴唇”的修女,最终在战场上饮弹身亡,作者以一个曾浴血战场的士兵之口叙述了白教师殉身战场的悲壮结局。还有《血泊中的英雄》中的少年张志玄,主张消除人间的隔膜,作爱的使者,最终为此志而成了血泊中的英雄。

    ⑶苏雪林

    苏雪林(绿漪),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人,与冰心同被称为“五四”闺秀派作家,与冰心、凌淑华、冯沅君、丁玲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坛最有成就的五位女作家。一生笔耕八十载,享年一百零一岁(1899-1999),著述二千余万字。以散文集《绿天》和自传体小说《棘心》载誉文坛。
    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棘心》,真切地展示了她在法国的留学生活(1921年赴法留学,抵法以后,皈依基督),充溢着基督教文化色彩,成为她的成名作,连续十余版。
    小说以主人公杜醒秋送母南归赴法留学开始,细致地描绘在法国3年多留学生活中的坎坷经历,曲折的心路历程,以其母病笃仓皇归国结束。小说生动地展示了主人公从对基督教文化的反对抗拒到受到基督教环境的影响开始对基督教文化感兴趣,再到在心灵的苦痛中皈依基督的过程,这在20年代中国很具有代表性。
    对主人公走上皈依之途起主要作用的是主人公的法文补习教员、虔诚的基督徒白朗女士,她常同醒秋“谈论天道,劝她信仰耶稣”。主人公在日记中写到,基督教的信仰有三种特色:第一是虔洁,第二是热忱,第三是神乐。她赞佩那些献身基督远离故土四处传教者的勇敢与忍耐,她崇尚基督徒的神乐、道德之美、博爱与牺牲、壮烈与坚忍,她认为耶稣为爱人类而钉在十字架上,信徒爱人是模仿耶稣的榜样,是为耶稣伟大人格所感化。主人公的母亲受伤病魔缠身,白朗劝她为母亲祷告,她就决意向基督祈祷。当她个人的爱情失意,万分痛苦之时才决定领洗入教。
    这部自传性质的“心灵小史”,其题材选择在现代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⑷张资平

    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他同郭沫若、郁达夫共同发起建立创造社。他的自传体小说《冲积期化石》写成于1921年,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1922 年2月作为创造社丛书出版。张资平早年公派官费留学日本学习地质学,1922年获得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理学士学位。1924 年秋到武昌师范大学(后改名武汉大学),开设自然地理、地质学等课程。他的文学作品书名有以地质学术语命名,如《冲积期化石》、《冰河时代》、《回归线上》等。1928 年3 月他离开武昌到上海,在新宇宙出版社当编辑。先后在中国公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兼课,开设地理学和文学方面课程。他是现代中国作家中最为多产的作家,著作等身,代表作有《冲积期化石》、《植树节》等。
    1906年春张资平进入教会学校广益中西学堂读书。从《冲积期化石》中可知当时有西洋经学(即新旧约全书)这门课程。后来在日本留学时受郁达夫影响加入教会。
    在他的作品中努力宣扬基督教的救赎、忏悔、宽恕思想。《约檀河之水》描写留学生韦先生在孤寂的留学生活中,与天真烂漫的日本女孩芳妹相恋,芳妹怀着他的孩子,随姨妈去了东京。受基督徒女看护的影响,认识到自己的罪以及基督的救赎与赦免。在她的劝说下,韦先生走进教堂,在礼拜堂美妙的圣诗声中卸却了罪恶重荷,在爱的福音中蒙了赦罪。此小说借施洗约翰在约旦河施洗的典故,讲述主人公接受悔改的洗礼,获得新生。
    此外,《冲积期化石》描写璋儿被马公子抛弃后,申牧师却要她读约4:16-18,就是耶稣指出午间打水的撒玛利亚妇人有五个丈夫的事情,使她昏倒。这段经文的引用,既揭示人们对璋儿的奚落与凌辱,也针砭了申牧师的伪善卑劣。璋儿以“你这单洗净盘外面的法利赛人,你有什么资格先拿石头打我么”来斥责申牧师。以被耶稣斥责象“粉饰的坟墓,外面很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的法利赛人,来指责牧师的伪善卑劣;以耶稣面对要将一个犯了罪的女人打死的人群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拿石头打她”的典故,责难申牧师自己酿成罪错却谴责璋儿的伪善行径。由此可见,张资平对福音书内容的运用,意义的把握得心应手。

    ⑸北村

    1990年先锋派小说家北村在厦门皈依基督,认定基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的创作由此一改以前的晦涩、荒诞,更加贴近现实人生,注重人物心灵的剖析。突出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探究,关注现代人的绝望体验和终极关怀,推崇基督对人灵魂的拯救。这些创作有《施洗的河》、《张生的婚姻》、《伤逝》、《玛卓的爱情》、《孙权的故事》、《水土不服》等。北村说,“我对这些作品没什么好说的,我只是在用一个基督徒的目光打量着这个堕落的世界而已”,“我要说的是,人活着是有意义的,没有神,人活着就没有意义”。
    北村笔下的人物走向绝境---超尘的走投无路割腕自尽(《伤逝》),宋代的追寻无望弃绝人生(《还乡》),玛卓的精神崩溃葬身车轨(《玛卓的爱情》)--在世间有苦难,在主里有平安(约16:33),基督教救赎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北村的许多作品让绝境的主人公走向这条道路。如《张生的婚姻》中的张生想杀死小柳再自尽时,“有一个力量推动他的手,去拿这本书”,他阅读《罗马书》和《马可福音》,他为基督的光芒所慑服,“张生的泪水打湿了圣经,他开始祷告”。《施洗的河》开篇引用太4:17“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的话,小说中罪孽深重的主人公刘浪在绝望至极时,被一个神奇的声音吸引,来到杜村受传道人的启迪--“主已经为我们的罪挂在木头上,他的血赦免了我们的罪,只要信他,就白白得了救恩,归入他的死,并与他一同复活”。泪流满面的刘浪向主祷告---“我是迷羊,走在自己的路上,不想回家,可是你宁可抛下那99只羊,来寻找这一只,主呵!”这“迷途的羊”真诚悔改,进入“施洗的河”,获得基督的拯救,并向沉溺于赌局的龙帮头目马大传福音,马大随刘浪奔赴霍童接受洗礼。《孙权的故事》让判死刑的杀人犯孙权受到同监房的基督徒刘兄弟的启迪,阅读《约翰福音》第18章后受到感动而皈依基督。《水土不服》让背叛丈夫的张敏,在丈夫死后深深的负罪感中求基督救恩的赦免。

    从以上对中国现代作家作品及思想内容的介绍,管窥性的发现福音书中的基督精神,包括救赎、宽恕、博爱、平等、和平、悲悯、同情、自由等思想。不仅使现代中国作家的思维方式、情感趋向、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对作家作品创作的叙事方式、语言色彩、艺术形式、主题表达等方面都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福音书不少的典故,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为现代中国作家们所采用,形成现代中国文学创作上绚烂多姿的艺术风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