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单元教学下的“目标问题化”

单元教学下的“目标问题化”

单元,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整体中自为一组或自成系统的独立单位,不可再分,也不可叠加,否则就改变了事物的性质”。简单地说,即相对独立,自成系统的单位。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单元”,并不陌生。现行各版本的教材体系就是按单元来编排的。


    字典义告诉我们,单元,具有整体性。既然单元是以整体存在的,那么单元中的内容就是以整体形式呈现的。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先看到的就应该是一个整体。它如同一个太极图,其中包含的内容是相互影响的。但落实到课堂,“单元”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多名存实亡——教师对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以平均用力为常见。再通过一系列练习来巩固单元内容,一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样一课一课的“平均用力”的教学,将原本安排为整体的单元内容分条割块,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再连贯,不再系统。从而,学生语文学科能力的训练没有了顺序,没有了层次,且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无法从学习中得到系统的培养与提升。


    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基于课标单元编排下的课文教学。
    首先,以“单元目标”为桥梁,架设起“课程目标”与“课时目标”。
   这一环节主要解决两件事。一是将宏观的“课程目标”分解到“单元目标”;二是在“单元目标”的架构下,明确单元内每一篇课文对达成此目标的最主要的教学价值以及语用训练点,即一个单元重点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单元内的各篇课文被设计成牵涉到这个核心问题的各个方向。教学前,我们需要对该单元课文的首篇、次篇、末篇在单元中的价值与精略读之间可迁移的语用训练点,进行全盘的分析,并绘制出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图。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既不是每一篇平均用力,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扶后放,层层递进。如果把“课时目标”比作一棵树的话,那你就得知道这棵树在哪片林子里,它的身边还有哪些树,它们构成了怎样的一个小生态。此外,你还得在登高时,认真的审视这棵树对于整片森林的贡献,横看一下它在知识脉络中处于哪一个节点,纵观一下它在能力发展中位于怎样的阶段,再眺望一下它又为情感的发展作了哪些铺垫。由此可见,“课时目标”的建立必须有全局观,纵观整体,理解局部,处理好单元阶段性和连续性的关系。


     接下来,通过“目标问题化”解决“课时目标”与“教学过程”的一致性。“目标”与“达成”之间不是简单的划等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否一直有意识的让目标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成为检验彼此成效的标准?更何况,目前“学习目标”的制定,基本上是教师预设的,体现的是教师的思维,运用的是教师的语言体系。它又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和把握呢?对此,不同的教师自有不同的思考。但在实践中,我发现,让“目标问题化”,使目标变得“可行动起来”,即将“目标”与问题建立对应关系,既可确保问题及问题系统的清晰指向,也是保障目标顺利达成,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简单可行的方法。哈佛大学网络学院“为理解的教学”的课程中也有类似的操作,即目标的两种表述方法:陈述句形式和问题句形式。因此,规划本课时的“核心问题”是这一环节的重点。“核心问题”指向的是本课时最主要的学习目标。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1课《乡下人家》的“核心目标”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那么,它的“核心问题”就是“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然而,“核心问题”通常比较笼统,无法直接引导学生达成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需要不同阶段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各类次级问题层层深入。我们将这样的问题,称之为“推进问题”。“推进问题”转化为“课堂问题”,还需经过“优化”,即把课时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知识点、能力发展点找出来,结合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形成“问题集合”。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问题的“丰富性”“逻辑性”,进行筛选。这样,核心问题与筛选出来的次级问题之间,或次级问题与次级问题之间,就形成了课时问题的“问题系统”。它或是“问题集”“问题链”,或是“问题网”以及其他类型的问题系统。围绕《乡下人家》的“核心问题”,它的“问题系统”可以由以下三个经优化后的问题组成——
1.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2.“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分别是指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从两个“不论”与“都有”中,你再次体会到了什么?
3.作者是怎样通过描写司空见惯的乡村事物来体现生活的美好的?


    华东师范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皮连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认为,有效教学必须回答如下三个问题——第一,你把学生带到哪里?第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第三,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这段文字中的“第一个问题”指向的是“学习目标”;第二个指向的是“教学过程与方法”,第三个指向的是“学习结果评价”。其中,问题,是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也是开展教学的基本载体。而问题设置的质量,不仅充分考验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涵养,也是师生交织在一起的智慧生长的过程。

TOP

袋鼠妈妈悦读教室简介

“袋鼠妈妈悦读教室”是上海立吾教育联合创始人崔雪君女士创办的一家专注于少儿阅读的教育服务机构。它集课程研发、少儿阅读培训、教师教育培训、网络课程开发于一体,为校内外6—15岁的少儿提供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下,遵循教材单元主题的“经典阅读—读写互动—观影赏评——同心足旅”阅读体系。此外,作为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机构,它以“教室、学校、天地”的“点、面、体”教学模式为依托,所创办的“袋鼠妈妈悦读教室”不仅丰富了现行的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单元教学“单篇独进,深推细究”的模式,且注重教材的关联性,更注重语文学科的统整性。与此同时,它依托电影的文化、社会、艺术等丰富的教育属性,为少儿阅读开启了一扇融知识、情感、趣味、思想于一体的智慧之门,在其稚嫩的心灵中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思想的种子、文化的种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