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从课文教学走向真正的阅读教学

从课文教学走向真正的阅读教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e058430101086p.html

从课文教学走向真正的阅读教学

作者:赵镜中(原载于《小学语文教师》第四期)


在一个资讯快速流通的社会里,每个人必须不断的阅读以获取最新的资讯,来适应日新月异的生活环境与工作挑战。阅读能力的强弱已成为影响个人自身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个善于阅读的人,不论是在知识的储备、智能的发展、新知的摄取上都会高人一等。因此阅读教学可说是基础语文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

所谓阅读,指的是从书面文字资料获取意义的过程,而阅读教学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阅读各种书面文字资料的实作中,逐步发展阅读能力的过程与活动。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起阅读的策略,提升学生阅读的能力,比教会学生了解一篇课文的内容更重要。学生习得了阅读的策略和技巧,对巩固他们的阅读习惯,进而发展成一生的阅读兴趣是有关键性影响的。


然而让我们忧心的是,在现行语文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否真的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是为了考试,只是让孩子熟练、积累了更多的语文知识、技能,但对真正的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并无帮助(这可从台湾参加2006全球阅读素养调查的结果得到一些启示)?

我们可以简要的回顾一下目前课堂里所进行的课文教学模式:现行一般课堂中语文教学主要着重在语文知识、技能的练习,所采行的多半是拆解式、分布式的学习,重点在学生能熟记这些语文知识、技能。课堂中课文教学的固定流程与内容大致为:
(1)       课前预习(预习生字难词的形、音、义)
(2)       概览课文
(3)       生字新词教学(笔顺笔画、词义解释、造词造句练习)

(4) 课文深究(分为内容深究和形式深究,一般多以教师提问讨论方式进行)
(5) 习作指导(出版公司配合教材课文出版的学生练习本)

(6) 仿作练习(结合写作教学)

这一套行之多年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仍进行的课文教学模式,是架构在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行为主义理论和阅读工学理论之上的。这些理论认为,阅读虽然是一种整体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可以分解成许多更小的技能(如认字、识词、句式掌握、篇章组织、理解等)。当把这些分期的技能拆开来,一个一个教给学生后,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观点的假设是:每一分项的技能是可教的,也是可学的,而所有这些分项技能的相加总和即等于阅读能力。因此,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套分层级、分顺序的分项技能,从而形成阅读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技能,学生就能熟练的阅读文章。从这一观点来看,读者是被动的接受文章里的讯息,意义存在于文章本身,读者的目的是再现这些意义。

这样一套阅读教学观点,主导了语言教学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新的读写理论(例如:读写萌发、社会互动、语言心理学、全语言等)逐渐萌芽,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这种观点强调阅读的交互作用特征和理解的建构特征。从阅读过程的研究发现,读者在阅读时会运用不同的语言线索从文本中主动建构意义。这些线索包含字音、字形、语句结构、语意、语用等。在阅读中,读者持续地与这些线索系统互动,并统整这些不同的线索。读者透过尝试、预测、测试及确认的策略来达成他们的目标——从文本中建构意义。

这样的理论认为,所有的读者不论是初学者或是熟练者,都会运用其脑海里已具有的经验、知识,结合所读文本提供的线索以及阅读情境的暗示来建构文章的意义。按照这一观点,即使是初学的人,如果提供他们所读的文章足够的背景知识,他们也能熟练地阅读。相反的,即使是熟练的读者,面对一篇艰难晦涩的文章,他们也会像初学的读者一样读不懂。因此,读者的两个重要特征:读者进行阅读时能有效的调动背景知识,与读者用来促进理解的策略,形成了新阅读观的重要因素。

在这样的理论支持下,阅读教学开始有了转变:

1.    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教教材”是配合教材来设定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视的是单篇文章的深入理解。“用教材来教”则是先设定需要教什么(教学目标),然后寻找合适的教材来配合教学。教师的教学因此能不受教材的限制,真正考虑到学生学习阅读上的需求。

2.    由重视识字教学转向理解教学


随着对阅读理论的批判,教师开始思考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阅读教学的重点在哪?于是传统将阅读简化为认字识词的教学观点受到了挑战,而逐步走向了以理解能力与批判能力为主的阅读教学模式。

3.    由精熟学习转向策略学习


配合阅读教学的重点转移,以往教学占了大部分时间的字词教学、篇章结构教学等重视知识获得的精熟教学模式,也开始调整为重视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重视建构知识的策略性学习。教师放声思考、学生实作、分享讨论成为课堂中经常性的活动。

4.    由单文教学转向群文阅读


随着图书出版及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教师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5.    由讲授教学转向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但阅读经验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阅读策略的学习,虽需要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真正去操作、应用,才能内化为自身的技能,所以课堂教学逐渐的开始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分享对话等读书会形式的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

至此,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即呈现两种样态,一是维持传统,以教材为核心的课文教学模式,重视知识、技能的精熟学习。一是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学习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教学模式。两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      教学目的不同


课文教学目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掌握正确的语文知识。阅读教学则关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阅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拥有批判思考的能力。

(2)      教学的方法不同


从教学方法来看,课文教学教师的主导性强,课堂以教师讲解、批改、订正为主,学生跟着老师学,老师定出学习的目标和标准。阅读教学则将学习回归到学生身上,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学生提问、讨论。老师提供不同的策略、方法,帮助他们读懂文章、建构意义,最终希望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3)      阅读的方式不同


课文教学较强调逐字的阅读、朗读和美读。在乎文本的意义,充分挖掘、掌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主要阐述的观点和意义。而在阅读教学上,通常以默读为主,采取多种阅读的方式:跳读、浏览、略读,有时也会反复地精读,有时会采取探究的态度阅读。重视个人对阅读的理解,重视文与文、书与书、书与人之间的连结。

(4)      在读物的性质上有所不同


课文教学是以范文为主,一篇一篇的教。这些文章都经过了专家的修改调整以及审查,所以在结构和手法上都比较单纯一致。阅读教学会希望孩子去读真正的读物,是以书本为单位,一本一本的读。读物是完整的,保有作者个人的风格,所以在立论观点以及结构、情节上,具有相当的差异。在教学时,也许每个学生读的书不同,但是可以针对相同的议题一起学习。

(5)      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不同


一般课文教学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相关的知识、技能,题目会扣紧课文来出,这些问题多半是有标准答案的。可是如果是对阅读能力的评测,应关注的是各种不同层次的理解,会重视学生的批判与反思,也会以不同的文章作为出题的范围。

就以上观点来说,课文教学似乎较难摆脱“教”的魔咒。例如:无论是面对哪一种类型的文章,扫除生难字词永远是排在阅读活动的首要位置(美其名为积累字的词汇量)。然而从阅读的观点来看,生难字词只是阅读过程中可能面对的难题之一,而字词汇的学习、积累,也必须放在真实的阅读中才有效果。

课文教学教学重点是扣紧课文的,是希望经由老师的教学,带领学生掌握并领会文章所提供的学习内涵(文章的相关知识与内容)。至于阅读教学的课堂,会比较回归到学生的主导性上——鼓励孩子提问,根据孩子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提供不同的策略让孩子去做练习,让他们能够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法,来帮助他读懂这篇文章,并建构自己的意义。教学时,关心的是学生作为一个阅读者,他在真实的阅读过程中,应该练习掌握住哪些技巧、策略,才会对提升他的阅读能力真的有帮助。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立足在一个阅读者的立场来思考的,例如:一位真正的阅读者,为了要能掌握住文本的内容,在阅读前会做什么来帮助自己更容易理解将要阅读的文本;进行阅读时,如何恰当的运用策略掌握住文本的意涵、对文本进行赏析,或是以自己的观点回应文本。至于阅读后,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这次的阅读活动中,采取(学习)了哪种策略来帮助理解。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不仅是读懂作品的内容,学会了文本中的相关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学到怎么读懂一篇文章,怎么去欣赏一篇文章。

相较起来阅读策略教学比课文教学具有更大的优越性,阅读能力是整体性的,阅读是读者的原有知识和文章的资讯相互作用而建构出意义的过程。熟练的读者会运用他们的原有知识和灵活的策略去建构文章意义,他们监控正在进行的理解,并在理解出现困难时改变策略,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选择、调整策略。因此,阅读是积极的过程。而阅读能力的发展,即是读者形成阅读策略来理解文章的过程。

将语文课堂里的教学活动区分为“语文教学”和“阅读教学”,这样的区分对习惯于教材教学的老师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语文教学不就是透过课文来教学生听、说、读、写的知识、技能吗?为什么还要区分“教课文”和“教阅读”呢?教阅读不也是要透过文章来教学吗?

之所以要做如是的切割区分,实在是因为有鉴于目前海峡两岸的语文教学,大多时候还停留在以课文教学为主的模式,较少以阅读理解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十分可惜。老师每天辛苦认真的备课、教学,学生也努力的学习,但如果教学目标、方法错误或偏差,那老师、学生所花费的苦心都白费了。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向二十一世纪——一个资讯快速流通的世纪,当阅读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能力时,如果我们的孩子阅读能力并未在基础教育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未来的竞争力将大受考验。

台湾学者柯华葳(2001)归纳出国外成功的阅读理解教学原则,可以作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内容如下:
(一)教学目标以阅读理解为主;
(二)能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三)藉由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看到促进阅读理解的能力及其应用的方式;
(四)教学须有弹性,并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
(五)反复练习达到一个纯熟度,学生才会应用出来。


笔者以为这些原则是老师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念兹在兹的重要原则,也是让语文教学走向真正的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