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4个人次参与评价】

孔融PK你家小孩纸

对出题的老师和批改的老师无语。

不过中国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漠视的确令人堪忧。.

TOP

[转] 贴吧上某位网友的看法

这几天小学生写如果自己是孔融将不会让梨被老师打红叉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然后出现了喷孔融喷让梨的事件,所以,我决定来乱弹一下,讲讲我对这件事以及这个故事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孔融没错,让梨没错,故事也没错!错的是父母,是老师!!是他们的一知半解让孩子们学会了虚伪学会了说谎。让梨没错,不让梨也不一定就是错。 大家都见过小朋友,大家都曾经是小朋友,大家都应该知道,小朋友面对水果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要大的要好的,这是天性使然,没什么值得批评的。好像有心理专家说,这是完美主义倾向。

但是天性并不代表是绝对正确的,尤其是当他是不太小的小朋友的时候。 如果小孩子犯错,大家可能会轻易原谅他,因为“孩子小,不懂事”。如果是一个少年甚至成人犯错,那么大家就不会原谅他了,因为他“该懂事了”。 而这里的“懂事”,就是教育。

孔融让梨究竟在教育什么呢? 三字经中说: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四岁的小儿,能想到兄长弟弟,非常难能可贵。但是想要大的,也没错。 三字经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重新看看这个故事:
一天,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子,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们。”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其实故事的重点老师和父母们都搞错了。他们认为小朋友就得拿小的,而从来不管为什么拿小的。 孔融的意思是,弟弟应该尊敬哥哥,所以弟弟拿小的,而哥哥拿大的。哥哥应该照顾弟弟,所以哥哥给弟弟大的。 整个故事其实就说明了一个道理:孝悌。

首孝悌,次见闻。这是儒家要求弟子学问的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在做人上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然后走入社会增长见闻。最后才是学习知识。 可悲的是我们全都搞反了, 更可悲的是我们不但没有用这个故事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逼着孩子学会了一项可憎的行为-虚伪。他们表扬拿小梨的孩子而批评拿大梨的,在注重行为形式的同时却丝毫没有在意孩子内心究竟怎样想的。不过这也怪不得老师们,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孝悌的观念,谈何注意到这一点,更谈何教育别人呢?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孔融其实早该离我们而去了, 因为无论是年轻的父母们还是年幼的孩子们,都是生活在伟大的计划生育的光环下的,根本没有兄弟姐们,还谈什么“友爱兄弟”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