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3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我一定要hold住!童年不染色!

我一定要hold住!童年不染色!

这两天接连看到2孩子跳楼,心情很低潮,难受!

昨天下午接孩子后,在小区游乐场玩,和同伴妈妈聊谈:我希望我的孩子一直到大班也能离园后依然这样疯玩。我一定要hold住!不把他拖来拖去的上各类班!

结果今天又一个跳楼的孩子,唉。

既然上帝让我带蜗牛去散步,我就不要急着往前赶路,一个阶段做一个阶段的事情!

孩子的智力发展就是一个正常的普通孩子,不是天才,我就不要把他往天上拔。

淡定!HOLD 住!
一切都是浮云!
宝贝,妈妈永远爱你!一定让你的童年是金色的!
不染色!


上周日(23日)听了一堂心理学家讲育儿的讲座,主题是“让孩子有更好地环境适应力(下)”。60楼-64楼是讲座笔记。
找到这个讲座的blog了,链接是:http://blog.sina.com.cn/loulingxiao

[ 本帖最后由 小羊乖乖 于 2011-10-26 10:06 编辑 ].

TOP

一直在幼儿园版和小学版泡着,时不时的也去几个名校圈子里看看帖子,通常一个晚上泡下来,心理就有点受不了了,就想动手给宝宝填鸭,然后经过睡前的心理重建,进行调节。

在名校圈子论坛泡出来的体会是:这年头,学习拼的是家长。不是拼财力,而是拼心态,拼人生观。

心态摆得正,人生观价值观豁达,眼光放得长远的,基本上都是给孩子做减压动作。
心态急躁跟风追的,压力一层一层往孩子身上码。。。.

TOP

谢谢楼上妈妈,
我也教的,只不过是在家里教,
读绘本,玩折纸,积木,打球。。。
越来越觉得孩子这个阶段就是应该玩啊,他能在玩中给你好多惊叹!.

TOP

可能“学习拼的是家长”这句话有点误导的成分。。。。
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孩子如何,其实家庭教育很重要,所以看的是家长的心态和育儿观。其实育儿观也是我们做父母的,将自己的人生观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
比如,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做人,分数排第二位。(虽然我好希望宝宝是天才,超优秀,这样我很有面子,但是强求不来,那只能按部就班,就不拔苗了)
我希望宝宝要尊老,要爱幼,要有孝心,要有爱心,要能忍耐,不要张扬,可以任性,但是结果也要自己承担,要守时,学会安排,轻重缓急排排序,如此等等。
我是这样的为人,我就会去这样要求我的孩子,当然孩子也有他与生俱来的天性。所以我的观点,孩子爸爸的观点,孩子都会吸收,综合,转化成他的。。。。

每个家庭,观点都不一样,所以方式方法也不一样,,对孩子的要求也不一样,排序重点也就不同,所以我才得出一个结论:拼的是家长,呃。
谢谢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小学炼狱的宝宝妈妈的提醒,给我打了预防针,宝宝一旦后入小学了,我就学习做忍者神龟。.

TOP

补充一下,我在上海学前教育网看了一段视频,是心理学家陈默讲的。她说,幼儿园和小学其实对孩子的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一个是横向的,一个是纵向的。

幼儿园阶段,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看这个孩子一天一天积累下来的成长变化,是纵向的。所以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正面的,肯定的。可是到了小学阶段,小学老师的评点可能一下子就把BBMM们给打懵了,怎么入学后孩子就是这样的评价呢?其实小学老师给的是横向比较,是平均水平的评价。是基于整个班的平均状态给每个孩子做出的上上下下的评点。

这个时候就是看家长的心态了。我很欣赏旺旺网那些淡定的妈妈们,我希望几年后我也能有那样的修为与功力。.

TOP

回复 21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谢谢茜茜妈妈和金牛妈妈过来人提醒啊!心能定一些。
想要宝宝的童年不染色,希望宝宝能在童年期间疯玩几年,所以我不想在外面报班,每周奔波于各处学堂。但是我也还是教的。。现在越来越觉得应该自己教,只不过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琢磨方式与方法。我说说我的幼小衔接的想法吧,希望你们能指正。
小学阶段,主要是语数外三门。语文和外语,其实都是语言。所以我觉得学前阶段,重点是让孩子学会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词汇运用的越丰富越好。所以绘本阅读不间断。(能否推荐小学低年级阶段的课外书单啊~~~)英语比较头大,我起步晚,幸运的是宝宝看英文绘本不抗拒,反正不认识字,都是看图,可能对他而言,我读的是英语而已。目前处于“输入状态”的静默期。估计要积累个2~3年吧。数学,我其实很头大,我自己数学一塌糊涂,孩子爸爸又不教,所以发展到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的。比如说玩筛子玩飞行棋,掌握了6以内的数字与数量的对应,玩折纸和搭积木,是对应空间概念,接下来准备玩扑克。买了一本关于玩扑克教数学的书,计划寒假玩吧(我也有懒惰的时候,不是神人。。。)也买了蒙氏数理教具,网上有视频教程。
所以看上去,唯一的难关就是识字,我在等他大一点吧。反正他问我我就念念。小学阶段,我的想法还是孩子多看课外书,不管是中文读本还是英文读本。我不理解为啥要在外面报班,书中不是都有吗?过来人妈妈能帮忙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吗?
今天吃好晚饭后,带宝宝出去溜达一圈,看着他自己发明的玩秋千的新玩法(两个空秋千相撞,需要他眼睛目测,估算秋千的运动弧线和速度),我好开心。看到他跟游乐场陌生的同龄宝宝一起疯玩,也好开心。

保持这种状态,握拳。.

TOP

我家宝宝可能会面临“黑暗”的小一生活吧。曾看过《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那么资深的小学语文老师也要不断的提醒自己心平气和,可见小一学期,不管是对老师还是对家长,都是一个身心内外的煎熬。所以《龟兔赛跑》和《up,over,and down》(内容是三只蚂蚁赛跑)这两个故事中的乌龟、兔子和蚂蚁经常被我拿出来唠唠嗑,希望能把故事引申出来的生活哲理深深的扎入他的大脑,为将来混乱的小一生活做好心理铺垫。

小一生活,真的会很混乱啊,用小一混乱的一年与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做交换,我觉得还是值得。

可能看帖子的妈妈们,有的已经对着电脑屏幕叹气了,可是我还是想试试,毕竟三年换一年,这买卖怎么看都还是划算的。

再次声明,我也教的。。。无论方式方法还是时间空间都随自己安排,很自由,没有占用大量的玩耍时间(比如宝宝每天洗澡的时候),这买卖也很划算。

希望宝宝处于小学阶段的妈妈们,你们多说说你们的看法,让我们多学习一下。毕竟我相信,有很多的妈妈也是和我一样秉持着快乐童年的观点。只不过我们需要多费脑子,想出让孩子玩耍中潜移默化的学习的各种点子和办法。.

TOP

回复 32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太谢谢猴宝妈妈的提醒了。
我也是比较重视宝宝6岁前感官方面的情况,毕竟育儿的妈妈估计都看过蒙特梭利的理论的。所以3岁前我抓得比较紧。走路,上下坡跑,沿着小区地上的黄线或者是马路牙子走线,倒着走,穿珠子,玩嵌板,钓鱼游戏,坐锥子凳(感统教具,淘宝淘的)在我的身上或者沙发上猴窜(只要他站得稳,我不手扶),在秋千上站着荡(不过还不会自己荡,等他自己领悟吧)玩快慢跑急刹车游戏、自行车(有两个支撑小轮)等等。
不过从3岁开始,开始关注他同龄小朋友交往,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感统这一块有点放松了。最近我看到他们幼儿园在户外操场上玩过排球,扔沙包互相接,羽毛球成功接到一个球这种练习,我感觉我近期疏忽了。这两天在小区游乐场只要见到一个中班或者大班的孩子就问,是什么时候开始拍球、跳绳的,骑自行车的,并做强烈赞赏赞叹状(做给宝宝看。。。)
总结一下目前知道的情况:
骑自行车(支撑轮去掉):早的4岁半,晚的5-6岁。摔摔就会了,很快。(计划明年春天动手)
拍球:小班拍15个,中班50个以上(我家目前只会3个,呃。我的拍球方式,小朋友们指导了我,汗。。。)
跳绳:我问到的好像大班跳100个毕业,目前中班开始教动作。
甩大绳:附近幼儿园没有这项运动,我小时候玩过啊,但是不记得多大时候玩的了。
跳房子:我也忘记了。。关键的是我还忘记怎么画房子了,汗。游戏规则也忘记了。有谁还记得吗???
滚铁环:刚才查了,淘宝上面还真的有。。。真是啥都有啊,晕。

[ 本帖最后由 小羊乖乖 于 2011-10-20 21:12 编辑 ].

TOP

回复 32楼金牛猴宝 的帖子

对了,买了个飞镖玩具,推荐给小学生家长们。飞镖挂图有两面,其中一面的游戏规则需要熟练运用到加减法和乘法。想要玩的好的话还要心算。(我买的是磁力飞镖,飞镖不是尖尖的,使用很安全)挂图另外一面就是靶子,我们幼儿园阶段的宝宝就当玩玩扔和抛的力道吧。
:)

[ 本帖最后由 小羊乖乖 于 2011-10-20 21:11 编辑 ].

TOP

回复 33楼一天天长大 的帖子

英语考星,周围的妈妈会说会议论,但是我对此免疫。我觉得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一个工具,学习它的核心目的是运用这个工具进行阅读,去了解更多的信息。只要能培养宝宝乐意看英文绘本,能拿起一本书想让我讲给他听,我觉得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他不愿意看,一定是我的方式不对,或者书买的不对,问题只在我,不在宝宝。(宝宝起步晚,今年才开始。目前看的主要是一页上面只有一句话的那种程度的。)

数学方面,我觉得学前阶段,数学学了也是为了用。因为这两天玩飞镖,意外的他记住了10,20,30~80这几位数,之前他一直很迷糊,比如搞不清楚80和18有啥区别。现在扔着扔着,这两位数的整数算是认识了。顺带着钞票也就认识了。于是顺带着和宝宝商量,明天带20大元去超市,只要他能在10元以上20元以内找到他想买的一样东西妈妈都买单。(暂时只能是一件东西,他还不会加减法,小数点先忽略不计吧),我想这样他能更清楚20以内数字、数量关系吧。这游戏也能玩个一阵子了。.

TOP

问一声在座的妈妈们,绳子打结,大概要几岁开始打呢?我不记得小时候几岁学会的了。。
宝宝4岁,今年才学会拉拉链,汗一个。.

TOP

网购的好开心。
受猴宝妈妈启发,脑袋有点开了窍。刚刚下单采购了几样户外玩的玩具用品:推铁环、恐龙高跷、穿梭拉拉球、两人三足奔走竞赛绳。可以管个一阵子了。

已经大半年没买什么玩具,总觉得在淘宝上找不到3-5岁这个阶段吸引宝宝玩的玩具。原来我的方向有点窄,局限在益智类方面了。刚才搜索到了铁环,一下子发现有好多户外可以玩的用品。这下子好了,宝宝吃好晚饭后就可以带上“装备”再去户外消消食了。

万能的旺旺BBMM们,我该怎么谢谢你们啊(咧嘴笑。。。).

TOP

回复 49楼不不园 的帖子

真巧啊,我家正在学打结。
也是心血来潮。。早上,宝宝帽子上的绳子被他拽出来了,长长的一条绳扔了挺可惜的,所以晚上就想着打结玩。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告诉他打结,所以就把绳子在桌子上摊平,然后分步骤演示一下,就像折纸的步骤一样。(我不太会折纸,所以都是看折纸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做,所以也让宝宝看着图纸做,不知道他懂不懂)折纸上每一步都有箭头啊,转圈啊的演示,你试试把步骤用类似的办法说出来,或者画出来?

我在遇到解释不清楚的时候,会在小画板上画一下,这样小家伙就能看明白了。你试试看?

先打死结,他就知道绳子要钻圈的。活结的话,你试试先玩玩打活结后,一拉就解开的游戏。这样,宝宝会觉得像变魔术一样神奇,兴趣会高一些。(我晚上玩的是死结,结果孩子爸爸连续打了3个活结让宝宝拉,一拉就解开,宝宝玩的特别开心,也是意外的收获。)活结分成几个步骤进行图形分解,差不多和折纸一样难。。。.

TOP

关于系鞋带,是不是可以先淘一个系鞋带的板子,网上有这个木质玩具。另外刚才搜索了一下,还发现有专门教系鞋带的绘本《don't lose your shoes 》,有详细的步骤。。。我把图贴上来,你看下哈。.

附件

别丢了你的鞋.jpg (69.31 KB)

2011-10-22 21:20

别丢了你的鞋.jpg

步骤1.jpg (46.26 KB)

2011-10-22 21:20

步骤1.jpg

步骤2.jpg (46.13 KB)

2011-10-22 21:20

步骤2.jpg

步骤3.jpg (70.68 KB)

2011-10-22 21:20

步骤3.jpg

TOP

图上面的淘宝商家标记好像去不掉。。。.

TOP

回复 47楼shjxluo 的帖子

这个时候,也只能hold住,而且必须hold住,否则就和孩子成对立面了,他会慢慢关闭与你的沟通管道了。所以我挺看重0-6岁的亲子互动关系,这个阶段培养与妈妈之间在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这样他在小学阶段遇到问题,才会不迟疑的听我们的建议。(上各种早教班,会把晚上和宝宝游戏互动的时间占了个大半。)

专注力非常重要,在幼儿阶段,宝宝有数年的秩序敏感期,我们如果过多的干涉,会无意识的破坏这种内在的秩序感,会破坏专注力。到了小学,反过来指责宝宝不专心上课,我觉得不应该。小孩子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全部都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家长。这个时候我们只能反思一下。

薛瑞萍(写《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的小学语文老师)说孩子在小学一年级还会经历一次秩序敏感期,是非常宝贵的一个阶段,孩子如果在6岁之前没有顺利度过秩序敏感期的话,在这个阶段是能得到一次难得的修复机会。具体怎么说的,我忘记了。。。。2年前看的网上视频。您看是不是能搜索一下,看她是怎么说的。她挺重视阅读的,强调诵读。

另外,你试试给宝宝的心里种上“专心小天使”这个小树?只要她做一件事情很专心,你就赞她是“专心小天使”,她就会成为专心小天使的!周弘在《赏识孩子》的讲座中总结过他的经验: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不行,行也不行。(周弘的讲座在网上也有视频,可搜索)

杂七杂八的育儿讲座视频我看的不算多,也不算少,主要还是出于对小学阶段的状况不了解,所以东看看西看看。

另外我也好奇孩子到底是怎么学习的,所以看了《孩子为何失败》约翰*霍特写的。内容上主要通过案例来分析孩子在上课中的状态。所谓的“聪明”孩子和“不聪明”的孩子遇到老师提问时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本书我看第一遍的时候觉得像是在记流水账,拿着各种案例唠唠叨叨。但是后来看过董进宇关于学习的讲座视频,联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才“悟”了(推荐一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专家,不过觉得他的观点也挺有意思的),“聪明”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与“快乐”做了连结,而“不聪明”的孩子把学习与“痛苦”连结到了一起。。。


(我挺唠叨的,废话多。不要嫌弃我啊,低头对手指。。。)

[ 本帖最后由 小羊乖乖 于 2011-10-22 22:23 编辑 ].

TOP

上周日(23日)听了一堂心理学家讲育儿的讲座,主题是“让孩子有更好地环境适应力(下)”。提了5点:
1、带孩子的人常常保持微笑(很难)
2、让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有相对固定的群体
3、学会同理心。这是各种情绪的体验分享
4、真诚的倾听和建议。在真诚的倾听的前提下建议,让孩子自己选择
5、自己要的东西自己争取

这5点看上去我们都懂,各大育儿书和网站提的都要提烂掉了,可是这个老师讲了2小时。由于没有视频没有录音,就是听她讲,所以我能记多少就记多少。。。。
下面是她对这五点的阐述。想看的妈妈请继续。

(我一直对心理层面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心力强大=打不死的小强)

[ 本帖最后由 小羊乖乖 于 2011-10-25 10:48 编辑 ].

TOP

1、带孩子的人常常保持微笑。(很难)。这位老师也育有一个4岁的孩子,所以她比较能和我们听众妈妈有共鸣。她用了“很难,很难,我知道真的很难”来形容面对孩子保持微笑。因为家长的角色是多面的,育儿责任重大,要教导要监管,处于紧张焦虑状态中。这个状态难以脱离,只要他/她是长期带孩子的那个人。带孩子的人真正的笑是很少的,我们就像一个精准的时间表一样:该起床了,该吃饭了,什么时间喝牛奶,吃水果,要出门去玩了,要回家了,要上课了。。。。。我们像时钟一样在行走,就不太会微笑了。所以:看孩子的笑,能判断带孩子的人是怎么样的状态。

但是,我们还是要记住,我们要努力的面对孩子保持微笑。因为——
1)能让父母和孩子增加亲密感、被爱的感受,增加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2)能让孩子生活很美好,对环境产生安全感,从而增加探索环境的可能性;
3)孩子能体会到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
4)能给孩子在挫折中增加正面的力量;
5)孩子学会微笑对人,与人亲近,会与更多的机会碰面。

最后总结了一句“小的时候生活在保持微笑,保持欢乐的家庭环境中,外面再大的打击也打不趴下”。
.

TOP

2、让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有相对固定的群体(群体认同)
年幼的时候没有得到群体认同,青春期会引发社交问题。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群体认同,如果没有群体认同,即对陌生人陌生环境有障碍,严重的会完全退回来,如不上学、不上班,因为家中最熟悉最安全。
那么年幼的时候为什么要有相对固定的群体伙伴?
1)熟悉。孩子之间出现的冲突、摩擦,由于他们常常都要碰面,所以他/她要自己学会处理。家长出手要晚一点。
2)找到相同的兴趣,这种认同的体验是父母无法给予的。
3)体验到宽容,学会要求,学会主动,学会互助,分享,磨合相处。
4)更多的分享喜悦,所以孩子愿意出让一些,得到别的喜悦。
5)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非常多的情感体验从对方身上清楚的看到,感受到。

孩子拥有朋友会十分满足,孩子会开心的说“他是我的朋友”,这一点父母无法满足。

幼儿园中的交往,是在老师监管的环境下交往,老师具有威慑力。而小区是另一个环境,是完全放松的,本性暴露的环境,所以父母应该努力的为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

这一点我是非常有体会的,宝宝从1岁开始到目前的4岁,一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玩伴,几个妈妈是一路看着他们从争夺玩具而哭闹一直到现在学会协调冲突,大量的冲突“战斗”让孩子身经百战,人际交往方面的确有成效。.

TOP

3、学会同理心。
这一点能让孩子今后的烦心事少,同时处理起来更到位。同理心的操作是:用孩子已经有过的感受,来表述另一个孩子的感受。直接说感受,孩子的体会不深,是无效操作。
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孩子和另外一个孩子打招呼,第一次对方没有反应,第二次仍然没有反应。这个时候孩子内心产生挫败感,如果孩子对外的表象是“他不好”,表现厌恶对方;对内的表现是“是不是我不好?”如果是这种反应,家长要反思,是不是在家庭环境中对孩子的指责太多。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两种都是负面的。

同理心操作:家长要做启发——“还有其他可能”。“他可能很害羞,你以前有一次也是这样的,当时你觉得是不是因为不熟悉所以不好意思回应,有点害羞¥%……”。以他自己的感受来告诉他,“不是他不好,也不是你不好”可能是别的原因,引导同理。讲道理无效。直接说“他害羞”,孩子体会不深。

4、真诚的倾听和建议。
步骤:在真诚的倾听的前提下建议,让孩子选择。分为三步:先倾听,后建议,最后选择。
这是家长给孩子的一种模式。这是一种在陌生环境下人际交往的模式,家长自己经常使用这种模式,孩子会潜移默化的从家长身上习得,并在陌生环境中启动这个模式。
(我觉得挺重要的。家长自修,孩子自学).

TOP

5、自己要的东西自己争取。
这句话说给孩子听,其实孩子是不理解的。在他没有学会拥有这个操作工具时,他运用的最多的是哭,用哭来让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帮忙,因为哭这个工具他很熟练。父母要让孩子掌握新工具。
目前,家长往往是把“自己要的东西自己争取”这句话扔给孩子,然后在一旁呆着,最后发现无效。反而增加孩子的挫败感。“自己要的东西自己争取”是要教给孩子的,让孩子在操作中理解。
操作:
1)妈妈告诉你一句有魔力的话“你能把这个东西给我玩一玩吗?”&*¥%诸如此内。
2)如果不行,带孩子去,但是这句有魔力的话还是让孩子自己说。"你是不是有点害怕,妈妈陪你去,然后话还是你说"
3)说“谢谢”
4)好好的表扬“这句话下一次还可以这样说”

家长请放心,第二次孩子还是会害怕,因为他要克服很大的心理承受力去做这件事,太难了。所以这个步骤还要继续,一直四五次后,孩子会发现这这句话真的有魔力,他能拥有这个工具(操作中理解)。

家长可以帮助,但是不可以代替处理。孩子在争取中学会变通,在处理中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学会了承受,理解成败(拿到--成功,没拿到--失败,调整心态接受失败)。在孩子自己要的东西自己争取的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感受远大于事情本身。
.

TOP

引用:
原帖由 猫和老鼠 于 2011-10-24 11:46 发表
这位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实话说,你的部分观点我还是赞同的,我们走的路差不多,从小都是自己读书考试一路走到大,可是,现在的现实情况跟我们当初不一样了,不是一点点,而是完全不一样。你要孩子靠自己,这绝 ...
呵呵,是的,我有点小顽固。。
现在孩子的生存环境和我们当初大不一样了。现在的教育环境也和我们当初两样了。我看到和听到的众多声音是:幼儿园大声疾呼“还给孩子玩的时间和空间!”,小学老师则在喊“要有识字量”。我查了一下,好像幼儿园和小学在我们国家是两个教育系统,幼儿园管幼儿园,小学管小学,是各自分管的。导致现在市场层面整出了一个“幼小衔接”,唉。

我不会撒手不管当甩手掌柜,不会让孩子到了小学就完全两眼一抹黑。但是我的一个底线是:每天孩子白天至少要有3个小时的户外量(幼儿园+离园)晚上晚餐吃的快的话继续户外至少半小时。小学阶段的底线是孩子的睡眠时间必须达到10小时。这个要求我知道非常难,简直太难了,但是身体是根本,马拉松刚起跑就消耗过多能量绝对是我作为妈妈的失责。为了不触动这个底线,现在我也在琢磨小学的事儿,想着怎么能更好地顺利过渡又不至于是填鸭浇灌。因为太好奇了小学的情况了,看过《四年级(10岁)决定孩子一生的成绩》是韩国人写的,里面有详细的操作建议,我现在这个阶段看似乎太早了,不过实际上按照书中的观点,其实很多时候是要在1年级就开始做铺垫工作的,这样到了后面就很水到渠成了。.

TOP

刚看到本版一个帖子,是大班妈妈的育儿心得,过来人的帖子
贴一下链接:http://ww123.net/viewthread.php?tid=4774323&extra=&page=1

观察了一下,宝宝目前涂色挺好的,剪刀我好像没注意看他是不是沿着线剪。。。不过每次快递盒子到了,他就去拿剪刀开盒子去。
回头看看。.

TOP

恩,下午基本上泡在一个帖子里。2010年的老帖,讨论入小学之前,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学到什么程度,辩论的好激烈,看的好过瘾,现在还没看完。

事物是动态的连续的发展的,孩子的学习之路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涉及到的内容从身体的全面掌控(小肌肉群,手眼脑协调、大肢体运动等)到语数外,增加至地理、历史、几何、物理、化学等。涉及方方面面,而每一块的内容既有联系又各自独立。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科学的认识它们的学习特点。

曾看过一个专家谈学习方法的视频,涉及到文科与理科。由于两种科目性质不同,所以学习方法也不同。看后恍然大悟,本周或下周尽量整理出文字来。

(专家说的,兼容并收吧。有疑虑的放着,时间会考证的,而且还有伟大的旺旺网BBMM们的火眼金睛呢,有问题的地方一定要指出来哦,至少我现在越来越明白为什么幼儿园阶段,孩子为什么要“疯玩”。也请担心钻牛角尖的妈妈们放心,我会在大班下学期做一做幼小衔接工作。上周末听讲座后专门询问过,讲课老师说小班中班大胆的玩,阅读不可少;大班再绘画识字,心态不要急躁)

[ 本帖最后由 小羊乖乖 于 2011-10-26 10:3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