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15个人次参与评价】

[婚姻] 本地人和外乡人结婚,有顾虑吗?

本地人和外乡人结婚,有顾虑吗?

婚姻自主,双向选择,喜欢谁就跟谁在一起。可想清楚了吗?生活习惯、风俗、家庭背景、观念都不一样,家长、朋友反对,怎么办?.

TOP

参考剧目:
《新结婚时代》,《双面胶》.

TOP

如果家人都反对的话,
建议要慎重考虑。
不被家人祝福的婚姻,不会很幸福的。.

TOP

《新结婚时代》我看过,很有同感。.

TOP

我妈妈是上海人,我爸爸是北京人,
两个人磨合了四十多年了,
我是上海人,我老公是东北人,
我结婚的时候我妈妈不知道给我打了多少预防针,
所以我是做好了思想方式,生活习惯等等不同的准备的,
所以还好,结婚至今没啥大冲突。.

TOP

回复 #5 一涵妈妈 的帖子

你说双面胶是不是太失真了?东北人怎么会做“28块红烧肉”呢,一做红烧肉就是一锅,2斤肉是少的,哎~~~~.

TOP

东北人不会做红烧肉,
东北人喜欢做炖菜,
在我们家红烧肉都是我做的。.

TOP

回复 #5 一涵妈妈 的帖子

你的爸爸是北京人,那你也是北京人,你怎么回是上海人?.

TOP

如果爱得S去活来谁也离不开谁,如果你们俩经济条件不错,如果不和大人一起住,如果LG家不穷,如果PP好,如果他没有大男子主意,如果他对你好,如果他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如果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那么可以结婚(建议先试婚一段时间 ).

TOP

引用:
原帖由 jlmm 于 2007-8-11 19:20 发表
你的爸爸是北京人,那你也是北京人,你怎么回是上海人?
人家在上海生的上海长大的就是上海人啊...

TOP

回复 #9 千慧妈 的帖子

全面,权威,没话说了。
关键结婚就是头发昏啊,能等那么久吗,真的等了那么久,至少一半的人不会结婚了.

TOP

我就是上海人,先生就是外地人(重庆)。我和先生从认识结婚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了,至今还在磨合。或许家里会有一颗随时爆发的原子炸,不是我夸大其词。我现在一直在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能让就让,不能让的话......。你们不要怪我看待事物的偏激,但有些事情真的是让我不明白。例如他姑姑家,姑夫生病了,二个儿子明明有钱,情愿把几万几万的钱投到亲戚家(也就是我先生的姐姐家)的加油站,也不愿意拿一部分钱出来让父母过的舒服点。这次他姑夫瘫痪在床,我们知道以后,已经寄了二次钱过去以示慰问。前不久,我PP又来电话,说是大姑夫又在想我老公了,我老公知道了,又让我寄钱过去。对于寄钱我是没什么意见,也就几千元的事情,关键是寄过去的钱连个回音也没有。最基本的人情事故也不懂,最起码也应该来个电话以示感谢吧。我现在是得出规律了,他们说想谁了,就是要我们寄钱过去。
大家不要以为我看不起外乡人,若是看不起,也不会和他结婚了。每次老公回去,他姐姐家里的开销都是由他来。孩子们考上大学了,我们不是供给上学的费用,就是发奖励给他们以资鼓励。他姐姐们家里的条件都还算不错,都是做生意的。哪知当他们唯一的侄子(我的儿子)上小学了,他们什么声音也没有,我PP在场,看到我姐姐们给我儿子买这买那,他也不响。
我儿子前年回乡下一次,去了一个月,养的精瘦瘦的回到上海,让我心痛死了。我问老公,他是咋带儿子的,他说都是由他妈去操办的,我问儿子了,他在乡下只吃过三次肉。要知道我老公去乡下一个月,光是开销就用了一万多。把我气的不行了.....
所以我希望本地人和外乡人一定要结合,即便是双方的感情相当之好,也还是要好好考虑一番,正如书上说的,结婚不仅仅是二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两个家族的结合。现在很多本地人和外乡人的离婚事件中,家族中的外来因素是离婚发生的重要因素。

[ 本帖最后由 杨小兔的妈妈 于 2007-8-12 15:11 编辑 ].

TOP

看看,听听大家说

一言难尽.

TOP

回复 #13 杨小兔的妈妈 的帖子

关于你的不支持涉外婚姻的意见,不发表评论。

不过,“我儿子前年回乡下一次,去了一个月,养的精瘦瘦的回到上海,让我心痛死了。”
我觉得心痛没必要,不是风凉话,我连女儿都想送到农村去住一段,就是没机会,女儿不肯。儿子肯吃苦,绝对是好事。瘦绝对也与皮的多有关,也是好事。再说了,肉吃的少,比饿肚子总强吧?至于用了多少钱,那是他爸的事。你心痛儿子,将来给我做女婿,到我家养的肥肥的,好了。不过,如果他开口闭口外地人,我倒要考虑考虑的。

[ 本帖最后由 realox 于 2007-8-12 00:46 编辑 ].

TOP

回复 #13 杨小兔的妈妈 的帖子

你LG到底是本地人还是外乡人啊,看帖子里说得好象有点矛盾的呀.LS那个帖子更绝,说是"不支持涉外婚姻"?这都哪跟哪呀 l.

TOP

如果不是爱得S去活来,如果还能改变的话,建议放弃吧.
因为婚姻不是二个人的事,光二个人的磨合,矛盾好解决,问题是双方都在家庭,会遇到很多事的,会从一个人的问题发展成家族的问题,再发展到地域文化的问题.
我也不太会说,只知道很多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其中的难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看是怎么个难法了.看人挑担不吃力的.如果一定要结婚的话,就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TOP

关键是要有爱情,有爱双方都会退一步,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如果不再有爱,管它上海人,上海人的婚姻,还是上海人外地人的婚姻,还是外国人上海人的婚姻,都是困难重重

没有爱,就没有宽容,大家都自私了,但是如何在漫长的婚姻中,保持新鲜的爱情呢,确实是个大课题.

TOP

两人地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优生学哦。.

TOP

一定要结婚的话,真的看看观念上啊,生活习惯上是不是基本一致!
以前有一个家长,外婆告诉我们,就是因为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最后导致离婚。
她当时举个例子:每天洗脚的问题!男的北方人,不肯洗,后来洗了,不管冷天还是热天都在冷水里一冲,然后不肯穿拖鞋,也不擦干,巴拉巴拉的从家里的地板上走过……为了这个不知道吵了多少回架。吃饭,好好的桌子椅子不坐,蹲在地上……
听听好笑,就是这么点小事情,最后两个爱得死去活来的人离婚了。不过那个孩子太可爱了:(.

TOP

坚决反对~~~~旺网上的心酸帖子够多了吧!.

TOP

LZ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的。 就算2家都是本地人,生活习惯,家庭背景还是可以不一样的。尤其是饮食习惯,2家本地人差别也可以很大。 结婚本来就是要注意磨合的,只要你有这个思想准备,求同存异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杨小兔的妈妈 于 2007-8-11 23:04 发表
我就是上海人,先生就是本地人。我和先生从认识结婚至今已经有14个年头了,至今还在磨合。或许家里会有一颗随时爆发的原子炸,不是我夸大其词。我现在一直在尽量避免正面冲突,能让就让,不能让的话......。你们 ...
相信你写的。

有些农村里的亲戚确实少礼数。收了礼,连个回音也没有。好像是应该的。想来想去,嫁给一个人对他的亲戚也只好带进。这种事情将来一定要对女儿讲清楚的。.

TOP

支持9楼MM的帖子,哪里人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个家庭待人处世观念不要大相径庭,重要的是未来的老公人品如何,想清楚如果两个人有冲突会在哪些方面,这些你是否能够容忍。
不要抱着可以改造别人的幻想去和他结合,不要以为爱情是多么伟大的事情,再高尚再纯洁的爱,也会被生活磨砺得斑斑点点、光环不在,因此重要的还是那些基本的东西,诸如受教环境、品德、智慧等等。
如果说对对方还是有些疑惑,不如再相处一段时间吧。.

TOP

还是要慎重考虑.生活环境、成长经力的不同,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LG或许生活在一起,会磨和、适应,但对方的家人和亲戚要适应真是太难了。我的GP收入在当地算中等,但小叔子还未结婚,所以一看到我们经济好转了,就时常来要钱。在我家,他们觉得儿子家就是自己家,一有什么事只跟儿子说,把我当空气人。而LG也虽然有时觉得他父母过分,但重不敢当面指出,只会退让。我和我同事都是上海人,嫁的都是外地人,一次聊天,我们都感叹:如再给一次机会,决不会找外地人..

TOP

LZ既然有这个顾虑,那还跟外地人谈恋爱干吗。 你难道跟上海人结婚,就一定不会有矛盾吗。我觉得外地人在怎么样,也比上海人的六亲不认要强些。
报上进行报道那些兄弟、母子之间换肾的事可说的都是外地人,说上海人的只有地铁上碰一下就满口脏话在骂人,兄弟姐妹、父母子女之间为了争房子争财产,六亲不认在打官司。.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7-8-12 12:56 发表
不准备掺和这类事情的。动辄就是外地与上海或城市与乡下,如何如何的无为争吵。只是想说,婚姻就像是穿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任何一个人在性格和品行上都是不一样的,就连兄弟姐妹都是如此,何况是夫妻之间 ...
.

TOP

回复 #25 俩子爸 的帖子

不是说,以前的家长吗!
工作不久,当初听了只是觉得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这点小事改变就这么难呢?
现在自己走进婚姻,才明白,其实改变他人真的很难很难!.

TOP

引用:
原帖由 ouie 于 2007-8-12 10:18 发表
LZ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的。 就算2家都是本地人,生活习惯,家庭背景还是可以不一样的。尤其是饮食习惯,2家本地人差别也可以很大。 结婚本来就是要注意磨合的,只要你有这个思想准备,求同存异吧!
说的很对!
所以我觉得生活理念啊,观念啊相差不能太大。
不说生活中的朋友了,就说电视剧吧《新结婚时代》。
其实那个男的也是受了很好的教育的吧?可是为了什么浅显易懂的道理就是没有办法沟通呢?
主要是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差异太大,理念上大家没有办法磨合吧!
两个人简单,因为有爱。加上两个家族的话,比较难!.

TOP

引用:
原帖由 realox 于 2007-8-12 00:30 发表
关于你的不支持涉外婚姻的意见,不发表评论。

不过,“我儿子前年回乡下一次,去了一个月,养的精瘦瘦的回到上海,让我心痛死了。”
我觉得心痛没必要,不是风凉话,我连女儿都想送到农村去住一段,就是没机 ...
"我觉得心痛没必要,不是风凉话,我连女儿都想送到农村去住一段,就是没机会,是她不肯。"你女儿为什么不肯,主要还是因为生活环境大不相同有关的。如果你让女儿去一个物质资源相对匮乏,说到底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好东西的地方,保准她也过不下去。估计你还没有去过真正的农村,现在中国好多农村还存在的物物相换的经济模式,像我公司以前一个财务的老家在山西,她们平时的日常生活就是,用二斤黄豆换二两菜油。我们现在的媒体把内地的农村生活都描绘真好像是实现了四个现代化,其实呢,二十年以前农民奋力搞农业的大好光景早已经没有了.......

TOP

还是门当户对保险点.
婚姻赌不起..

TOP

“自己在哪长大,就找本地方人结婚最保险。”这还是我们以前公司的一个香港人跟我说的。此人学习过的国家有香港,美国,意大利。工作过的地方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巴西,香港,上海。另外还去过几乎中国所有的省。三十多岁,家境很好,标准的砖石王老五。好多上海的客户要帮他介绍女朋友,他都拒绝了,因为他说他是香港人,还是找香港女孩比较好,这样比较有共同语言。.

TOP

回复 #35 杨小兔的妈妈 的帖子

"如果你让女儿去一个物质资源相对匮乏,说到底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好东西的地方,保准她也过不下去。估计你还没有去过真正的农村"

我在南沙赤瓜礁潜过水,我曾在草原骑马奔驰,我经过海上的大风大浪,也曾在沙漠中独行,还尝过中部省份最穷人家表达最高谢意的花生,未来可能又要云游远方。物质匮乏,对我本人不太重要。更别说“相对”匮乏?不能让女儿去住"一个多月",是我做老爸不合格之处。
谈到婚姻,楼上的观点还是有道理的。

[ 本帖最后由 realox 于 2007-8-12 16:22 编辑 ].

TOP

是不是外地人不那么重要吧。
我是上海人,老公是东北人,过得也挺好的。我们谈朋友的时候,我甚至连他们家是东北城市里的还是农村的都不知道,当时谈朋友真的很投入,没想那么多。直到后来才知道,原来双方家庭背景情况大致差不多。
虽然自己当初结婚根本没考虑什么外在条件,觉得只有两个人要好就行了,但是经过这些年的成长,我觉得其实一些外在的条件不得不说还是蛮重要的,最好是能够门当户对,想想看两个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差异很大的人,要在一起过日子难度是有点大。不是说一定不行,也许更加需要一点理解,一点宽容。即使两个门当户对的人结婚了,也需要磨合、理解、宽容的。.

TOP

只要你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好

1.你们买房子对方家庭出不了很多钱,但是会要求写自己子女的名字进房产证。毕竟农村和城市的经济状况不一样,对于现在的房地产疯涨的状况,连城里人都望洋兴叹,更别提农村的了。但是都怕自己子女以后吃亏啊,所以钱是出不了多少的,因为以后要一起还贷款,所以名字是要写上滴!
2.你配偶的父母一定会来住上段时间,孩子进城了,总要来享一下小孩福吧,因为地域差异,你一定要有所准备接受双方的生活习惯不同。(比如:人家爱吃馒头,你爱吃米饭,人家习惯蹲着排泄,你习惯坐着。。。回头把马桶盖上的脚印记得搽掉就好了~)
3.借钱事件早晚都是会发生的,你们在城里,经济比农村要好哦,所以开口借钱的第一人选一定是你们,别拿房贷和开销做借口,你们不借就是没良心!!多少总是要出点的,要么白养你们这群进了城就不认娘的白眼狼了!
4.以后二老生重大疾病是要进城的,哪里有生病不让老人进城看大夫的道理?如果对方家长是城里的,恭喜你,你只要付20%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了,因为国家的医保退休工人最多就是付20%的钱了,条件好的街道还有补贴什么的。如果对方家长是在农村进城看病,住院的,100%自己掏,所以你们要节约再节约,为以后二老的身体做好打算。

以上几条你都考虑完了,就去结婚吧,祝你幸福~~~~~.

TOP

回复 #40 rubypest 的帖子

晕,为什么结婚之前没有看见你的帖子.

TOP

回复 #40 rubypest 的帖子

第1,3,4条和钱相关,第2条和马桶相关.所以要先解决钱和马桶问题.多赚钱,准备一个外地亲戚专用基金,少用钱,买个蹲式便器.

[ 本帖最后由 realox 于 2007-8-12 22:07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是家庭背景的问题

再认真考虑一下,不是本地人、外地人的关系,是家庭背景的问题,家庭背景相似的比较好。

看了以上的贴,多数是本地人MM与外地人的BB家庭之间的事。偶的情况正好相反,偶是外地人,LG是上海人,由于家庭背景的不同,生活中的矛盾是避免不了的。

虽然偶家在外地的小城市,但祖上一直是经商的,不能说是书香门弟,但家里的人也都是知书达理受过高等教育的,祖母也是当时的女子师范毕业的,祖父早年一直来往于港澳做生意,父亲姐弟数人,全部大学毕业,家里也没有重男轻女的意识,家庭气氛一直很和谐,母亲与祖父母生活了几十年,基本没有口角,偶从小一直在接受家教里的一句话:宽容别人,吃亏就是占便宜。

LG家,他是在上海生活的第三代,但一直是做工人,受教育的程度也比较低,他是家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很让他父母挣面子....

偶和他是大学同学,当年年轻无知,也没有想过家庭背景的重要,把爱情当饭吃,走在了一起。楼上MM所说的外地人的家庭如何如何不好的现象,在偶家是倒过来,卫生习惯(切菜生熟不分、一块抹布擦到底....)、对财产的争抢(不顾年纪很大,非要抢先住进偶们搬出的七楼的旧房子,因为怕偶相对年轻的父母来上海时住进去、对偶老家的财产分配耿耿于怀...)、对人的宽容等......

偶始终是让......没办法,天下那么多男人,谁让偶自己选了这一位呢....但偶觉得愧对偶的父母.....

[ 本帖最后由 雨后 于 2007-8-13 09:53 编辑 ].

TOP

这个话题太大,其实好和不好只有自己知道,只能说结婚之前把顾虑啥的多想想,结了婚了还是多看优点的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千慧妈 于 2007-8-11 19:21 发表
如果爱得S去活来谁也离不开谁,如果你们俩经济条件不错,如果不和大人一起住,如果LG家不穷,如果PP好,如果他没有大男子主意,如果他对你好,如果他是一个喜欢孩子的人,如果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ti ...
除了试婚这一条,是我结婚一年不到时对身边所有未婚女朋友总结的话。至今也是。

还要加上:千万不能和PP住一起。

外地的大多重男轻女,我PP要求我做所有的事(她自己几年不拿抹布擦桌子),我LG为我做一点点事,PP就冷言冷语,讲上几天。

大男子主义,懒惰,邋遢(别看平时穿的山清水绿,干干净净,餐巾纸随身带),这是和外地男人过生活必须得忍受的。——不排除有个别例外特别爱干净的。
这些已经根深蒂固。别指望改变他。.

TOP

千万别和外地人结婚,不是看不起外地人,生活习惯和背景不同磨合起来太累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雨后 于 2007-8-13 09:09 发表
再认真考虑一下,不是本地人、外地人的关系,是家庭背景的问题,家庭背景相似的比较好。

看了以上的贴,多数是本地人MM与外地人的BB家庭之间的事。偶的情况正好相反,偶是外地人,LG是上海人,由于家庭背景的 ...
双手赞成!主要还是看素质问题,我也是外地人,老公是上海人,可我ggpp的素质就一般般了,我有时都觉得惭愧。可人家说起外地人如何如何可是一套一套,自己却做不到。我不后悔嫁给他,但很后悔嫁错人家,咳!

[ 本帖最后由 zxy2802 于 2007-8-13 10:08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雨后 于 2007-8-13 09:09 发表
再认真考虑一下,不是本地人、外地人的关系,是家庭背景的问题,家庭背景相似的比较好。

看了以上的贴,多数是本地人MM与外地人的BB家庭之间的事。偶的情况正好相反,偶是外地人,LG是上海人,由于家庭背景的 ...
.

TOP

外地人也要分地域啊,比如江浙,差异不大的,如果远点的地方,应该会多点。
试婚吧.

TOP

我觉得这都是凭运气的事情,即使再擦亮眼睛,也看不清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雨后 于 2007-8-13 09:09 发表
不是本地人、外地人的关系,是家庭背景的问题,家庭背景相似的比较好。
.

TOP

还好吧我和我的LG就很好,爱他就爱他的一切这句话很有哲理.

TOP

还好,我LG是上海人,没什么矛盾..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8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