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购房择校"难如愿

"购房择校"难如愿

对口入学学区划分存在变数  “购房择校”难如愿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严控择校之风,但对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说,为孩子择校依然是他们的头等大事。急切心情之下,不少家境殷实的家长一掷万金买一套甚至数套“学区房”,但原本“就近入学”的保票一下变成空头支票的事情近期却屡有发生。昨日,记者多方采访了房产商及教育界人士,指出了家长面临的几大变数和陷阱,他们希望买房择校的家长能看清情形,莫让“钱财”和“学校”两空。
  变数一:
  “就近”不等于“最近”
  静安区某小学是沪上一所知名学校,在其附近的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一套挂出来的房源牌上就有“可保证入读某小学”的字眼。记者经咨询了解到,这套房子虽然售价颇高,但前来问讯的人却非常多,多数都是孩子今年或明年要入读小学。
  据介绍,其实,中小学校每年的学区划分存在诸多变数,在一些老城区,学区的划分甚至细致到某弄某号上,有些新开的楼盘虽然离所谓的名校很近,但对口学校并不就是这所。换言之,“就近入学”并不意味着“最近入学”,家长购买了离心仪学校的直线距离最近的楼盘,但还是有可能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因此,这种入读某小学的保证很可能是中介商的一个幌子。
  与此同时,一位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士提到,针对一些新建楼盘的对口学校每年都由市教委统一指定,而其中影响的两个关键因素是新增楼盘的位置和生源数量,以此来确定它们对口的学校。房产商在楼盘新建时并不会知道自己被分在哪个学区。因此,家长在选择楼盘时不能轻信房产商的片面之词。
  变数二:
  “保证”仅为50%机会
  这位教育部门的人士介绍,倘若适龄儿童少于或相当于学校招生人数的话,家长买“学区房”可能会解决孩子入学问题。但在一些住宅及学校比较密集的市中心区域,如果适龄儿童超过招生人数的话,为了贯彻公平入学的原则,教育主管部门会采用电脑派位的形式决定入学名单。这样一来,即使房产商保证就读某名校,也只是一种可能兑现的保证。这意味着房产商最初的所谓“保证入学”其实也只有50%的机会。
  变数三:
  时间差黄了“入学梦”
  市民张先生2001年看到一楼盘宣传单上写着“凡购房一套者即可获H小学入学资格”,为解决孩子入学问题,张先生买了房。可等到今年他欲兑现入学承诺时,却被告知学校统一提供的只是入学考试资格,而非入学资格。学校和开发商签订的两年期合作协议,如今已过了期。
  一位中学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开发商在消费者购房之初确实与学校达成某种协议,但由于购房和孩子入学存在时间差,因此购房时的保证很可能在数年后无法兑现。他还介绍,某些热门学校在划分区域时有时间“限制”。比如,一小学在4月1日统计所在学区的生源数量,以这个时间为准一家楼盘被划进了入学区域,如果家长在截止日期后再搬进楼盘(以户口迁入时间为准),孩子仍然不能在那所小学就读,需要重新调剂到其他学校,这也是房产商常打的“时间差”战术。
  变数四:
  名额调整难兑现入学
  另据介绍,每年各小学对应的入学区域都会由于生源变化进行微调。如果一所学校去年适龄的孩子超过招生名额,那么这所学校的对口区域今年就会相应缩小,原本能够进入这所学校的楼盘可能今年就要被“排除”,这样,房产商之前的承诺便成为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