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信经和使徒信经 康来昌

信经和使徒信经 康来昌

信经和使徒信经(2012-05-01 09:23:45)

转载▼标签: 信经使徒信经基督教讲道教会  康来昌信仰杂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933db0102e2gw.html

信經和使徒信經
康來昌牧師—20111227


「信」包括主觀態度
講「使徒信經」,先要講「信」這個字。華人教會講「信」,不像西方人的字眼那麼多,最起碼你知道「信」在英文裡有名詞faith,有動詞believe,有credit,這也算名詞。信用、信用卡credit card,表示用的人和信用卡公司是守信用的,當然我們看到實際上不是如此,信用卡很多人沒有信用。「信」在英文、希臘文、希伯來文裡都有些不同字眼,在華人裡,講到「信」時比較多想到的是相信,動詞believe;比較多想到的是我這個人(或信徒)心裡的一種態度。
比方,「你信耶穌得永生;你信而受洗就必得救」,或我們勸人家:「你要信耶穌、要相信」;或有時我們也會說:「我信心不夠,求主幫助」;「最近信心很軟弱」。不管是「我信心不夠」,或「我信心很軟弱」,或「你要相信耶穌」,我們所強調的都是信的那個人的一種態度。如果用英文講,是subjectified of faith主觀或主體的那部分,我「信」是我這個人應該如何如何。這很重要,聖經裡有這講法,「到我這裡來得生命」,耶穌要人家信靠祂。舊約時也是,最重要是要人信神。所以這subjectified,信的主觀部分很重要。你一定要有信心;你一定要信:你一定要從心裡信。
事實上中文在這裡也表現出我們文化的一個特別。錢穆先生說,「中國的宗教是心的宗教」,這有點玄,但的確是這樣,我們很多字都喜歡加上一個心。譬如,你要有愛心,英文就是love,沒有說love heart,或love mind。「信心」,在聖經裡也沒有「心」這個字,「你要有信心」,其實就是「你要有信」。不過像剛才講的,我們講「信」時好像很多時候是講從我們裡面發出來的態度,不管這「心」加得恰不恰當。
有時候各位會聽到一些話說:「你信耶穌不要在頭腦裡信,要在心裡信」。這更玄了,那心應該絕對不是指我們的心臟,心臟沒有意識,不能信的。那到底「心」是什麼?西方講的heart、mind這兩個字拼法完全不一樣,我們中文都把它翻成一樣,最多把heart翻成心靈,把mind翻成頭腦,不過一般就說是心。也就是這是個蠻玄的東西,在東方哲學上也常被討論到底什麼是「心」?哲學家牟宗三先生寫過一本書:「心體與性體」,單看這名字就不太懂。宋明理學也常常講到「心、性、體」這些字眼。
或不講得這麼玄,信仰、信心,我們比較強調的是從內心深處對上帝的一種依賴、投靠的態度。這不一定只用在上帝身上,也會用在一般人事物上。當一個女孩答應要嫁給一個人時,你是相信他可以託以終身;當買一個產品時,我們是有信心這東西好用。然而這信心若不恰當的發揮,就會變成一種哲學上的唯心論。
在教會裡也有這情形,在講信心時會有些錯誤,把信心變成從你裡面發出來的一種能力,當你那個信心夠大的時候,就可以移山倒海,要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甚至這好像有聖經根據,例如,你們兩三個人一起禱告就如何;你們若有信心,叫山丟在海裡都可以為你成就。但這樣對「信」的瞭解是不恰當的。
用得最不好的,會變成一種義和團式的信心,就是只要有信心,把那符咒念一念,就刀槍不入。各位,講這話的人永遠不會失敗,即使每個義和團的人都被打死、刀槍都入了,他還是可以說那是因為你信心不夠。
有時基督徒也會這樣,總覺得信心不夠、信心軟弱,所以怎麼樣就是要讓我們的信心強一點、多一點、大一點。我是看很多教會,尤其敬拜讚美團、領會的,還有特會,就拼命在做這種事情。大家以為那是增加信心,但我覺得不是,不過是在刺激你、激發你。有點像熱門音樂會的主持人,就是怎麼樣用些動作、聲音、效果讓人很興奮。
我不是反對興奮,很多人也會看愛德華滋的宗教情操,說我們的宗教感情應該怎麼樣才是正確,這宗教情操包括我們主觀對上帝的信,也包括我們對上帝的愛,也包括我們對上帝的盼望,那都是一種感情,尤其是愛。「我現在大有信心,主讓我上山下海我都不怕;持續工作、到非洲去宣教,大有信心」。但這種信心常常就是等於糊塗愚昧無知。事實上整個基督教歷史這兩千年來都在討論一件事,就是信心跟理智。也就是說,我們華人教會講到「信、相信、信心」時,強調的是我們主觀的心態。
「信」包括客觀內容
這是不錯,但若照正統西方教會傳統(我認為是合聖經的),「信」這個字主要強調的可能不是你主觀的信心或信仰,而比較講的是客觀的內容,也就是我們今天講的使徒信經。也就是說,你的信心大不大、強不強、多不多、軟弱不軟弱,不是最重要的(起碼那不是基礎);最重要不是信者的主觀意識,而是信的客觀內容。你的信心大不大、好不好,取決於你對你所信的對象認識不認識、瞭解不瞭解。

舉例來說,當巴力的先知在迦密山拿刀刺自己的時候,他們那信心的強烈度是很強的,但完全錯誤,因為他信的對象、客觀的內容是錯的。你看我們台灣同胞,包括初一十五在街上燒香、祭拜的,都是很誠懇。包括在行天宮等地大家搶著進去要燒第一炷香,可真是驚天動地,跟搶著去血拼,搶著去買I-Phone或蘋果的最新產品,半夜就去排隊的一樣,就是有強烈的信心。(所以不要說年輕人沒有信心,年輕人對某些東西也有很強烈的感情的。)再說,一個鄉下、不認識字的老太太,她要她的孫子喝香灰水、燒過符咒的水,覺得這一定能醫病。可能這老太太不知道花了多少時間、力氣、金錢要得到這個,覺得這是非常靈驗。她對這錯誤的信仰有很大的信心。我這裡用了兩個字:「錯誤的信仰」,這是客觀的,「有很大的信心」,是主觀的。
舉這些例子就是說,你信得再虔誠,像巴力的先知、像鄉下老太太,如果信的對象錯了,那就錯了。所以我們不否認很多人主觀的信心很強烈,但那是錯誤的信心,因為他客觀的信仰內容弄錯了。
事實上從舊約開始就一直很強調這客觀的信仰,但也看到當以色列人在西乃山底下時,一開始對這位上帝的信就信得不恰當,他們還是常常用自己心裡所想要的,來攙雜了上帝對他們的啟示。所以當上帝剛剛在西乃山頒佈十誡後,他們馬上就有很虔誠但錯誤、惹上帝憤怒的信心、信仰活動,就是造金牛犢。這在出埃及記32:1,摩西在山上,以色列人跟亞倫說,「我們不知道摩西怎麼回事,你來為我們做神」。經文上說「做神像」,那「像」字原文沒有,就是「你為我們做神、造神」。然後當金牛犢造出來後,亞倫說,「以色列啊,這是領你出埃及地的神」。也就是說以色列人在拜金牛犢時,他們不是覺得他們在拜偶像或假神,而是覺得他們在拜耶和華,他們是個混雜的信仰。
我覺得今天很多基督徒也是這樣,當在信靠上帝時,非常可能所信的一方面是聖經所啟示、教會所傳講的這位神,另外一方面,所信的可能是我們自己心裡製造出來的偶像。
舉個例子,我最近碰到一位姊妹,她很傷痛,因為半年前女兒心臟手術失敗死了。有人帶她來教會,跟她講耶穌,她也願意信,但我一直覺得她的信心是個錯誤的信心,因為她信的重點在她的慾望、主觀的態度,她正在投射、製造出一個上帝,這個上帝能讓她跟她女兒再見面。若再早一點,她也許很容易會上江湖騙子的當,就像西方靈媒,或甚至就像掃羅一樣,我能讓你跟你女兒見面,那鬼就出來。這是騙人的,魔鬼會藉著這個騙人,但也是因為我們心裡有種強烈的慾望,我想要見到我女兒。
各位,你也很可能的,你在信靠上帝的同時,常常會把上帝加上一些其他因素。譬如,上帝是一個能使你美麗的,你信上帝,祂一定要讓你美麗,若不美麗你就會很火大。美麗很容易成為我們的偶像。或說博士是你的偶像,上帝是一個會讓你得到博士學位的。我碰過很多這樣的基督徒,就是這個慾望太大,他的信念就是上帝不可以讓他學業失敗,後來他失敗、沒有念好,精神就錯亂。我們教會英語部有好幾個這樣的人。這都是我們可能的,包括你們父母、包括我,都可能的。我們可能會信的不正確,客觀的內容不夠正確。
在我們華人教會過去一百、五十年,倪柝聲等人以後,主流的華人教會都在講我們主觀對上帝要有一種強烈的渴望的信心,不管是強烈的感情或我們很希望上帝為我們成就什麼樣的事情,這上帝就像聖誕老公公。這些都不太恰當。感謝主,可能最近十年來在西方、台灣都慢慢有種氣氛,就是把信仰從主觀變成強調客觀。就像你們會要我講這題目,這在十年前根本不能想像會有團契要人講使徒信經的。倪柝聲這些人都會說,「這是人的智慧、宗派的偏見、罪惡,我們信聖經就好,哪裡要這些東西」?他們講得有他的道理,信經是越寫越複雜、越寫越多,聽說最早的信經是這個。當然更早時從舊約可以說是神給的十誡,特別是前面四誡差不多就是信經,後面可以說是倫理,但倫理是建立在這信仰上。新約裡應該也有些信經的模式,就是要讓人能夠背誦,甚至很小的小孩都能記得的。譬如歌羅西書、腓立比書裡都有,「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他在萬有之先;萬有也靠他而立。」這些大概都像是個信仰告白。學者說可能教會在那時候就已經用這種信經的方式讓人記得你信的是什麼,也就是你信的客觀內容。
我很感謝主今天我有機會來講這個,因為你主觀信得對,必須是你客觀信得對。就像剛才說的,你很強烈的喜歡一個人,很強烈的相信你可以把終身託付給他,你們的愛情也非常美好,但如果你信託錯了對象,而且到結婚後才發現,那就太晚了。買基金、看醫生等都有這情形,信錯對象了。因此我們講信經時是很強調信的理智、客觀的內容。
「信經」的目的
羅馬書10:17,「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上帝客觀的話,都不是我們自己想像出來的,而是靠著上帝給我們的啟示而知道、認識。當我們有聖經,有聖經裡講的上帝、耶穌、聖靈,你說這就夠了,對,這是夠,不過因著我們人的罪惡和糊塗,所以教會歷世歷代就有很多信仰純正也敬畏上帝的人,就希望把聖經裡的信仰再把它濃縮成比較好記,讓我們能知道那內容是什麼,所以就有信經。
不過這信經就跟聖經一樣,你就算相信聖經每個字都是聖靈默示的、都很有權威,你如果沒有那頭腦去思想、瞭解,對你還是沒有幫助。我們信友堂每主日都會唸使徒信經,但是不是每個人都真正明白,還是像小和尚念經,只是個形式?很多比較喜歡神學的,也許查經時間就變成去讀衛斯敏斯德小教理問答。這都沒有不好,雖然有聖經就夠了,唯獨聖經,正統信仰都講到聖經是sufficient,是必要又是足夠的,但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這些信經?就是希望信仰內容能被我們的理智瞭解得更清楚一點,也就是這客觀的部分。
使徒信經
使徒信經,應該不是使徒寫的,但大家都覺得是表達了使徒的正統信仰,所以說是使徒信經。那些傳說我就不去講它,就是聽說是由十二個使徒每個人寫一句就成了使徒信經,這是傳說的,這些繪聲繪影的說法很多。
信經Creed,是從拉丁字Credo來的,就是「我們所相信的」。重點一個是強調「我內心竭誠相信這些,殺我我也要信」,而可能更重要的一個應該是「我之所以這樣信,且信得很虔誠、很正確,是因為我信得對」。信的內容我知道,是出自聖靈的默示,就是聖經,就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但也是神使用這些神學家、敬畏上帝的人,把它濃縮起來的信經。
我就用趙中輝牧師翻譯的版本來講,這個版本的使徒信經是這樣:
使徒信經
我信上帝,全能上帝,創造天地的主。
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
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
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
死了,葬了,下到陰間;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
將來要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
我信聖靈;一聖基督教會,聖徒相通;
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阿們。
信的對象:三位一體真神
我們的信仰,到底我們信的是什麼?我可以很誠實勇敢、理直氣壯的講,我們信的最重要的是神。你可能會講我們信耶穌,這沒有錯,我們信耶穌,不過若講得更完整、更恰當一點,是我們信神。當然信耶穌就一定信神,這跟基督論有關係,不過,特別像東正教就常常批評我們基督教,說我們基督教太講聖子,而沒有講聖父和聖靈。而很稀奇的,靈恩派也對我們有這樣的批評,我們不承認他們這樣的批評,我們會說要認識神唯獨藉著基督,不過我們也會承認一點,就是我們信的是三位一體的真神。
這個版本的使徒信經說到所信的對象有三個:第一個是我信上帝,就是聖父,第二個是我信耶穌,就是聖子,第三個是我信聖靈。當然聖父、聖子、聖靈是一體,不能分的。你說聖父創造天地,而聖子、聖靈也在創造之內完全有分。你說因為信聖靈而身體復活,但復活也跟聖父、聖子有關係,不過當教會把我們信的最重要的內容變成這樣的形式,卻是我們最不懂的,甚至我才發現我們信友堂在受洗的基要真理課裡,有的也故意把這去掉,因為太難講了。就是我們信的最重的是我們信神,而神是三位一體。
使徒信經的形式,(加爾文寫的基督教要義,基本上就是按照使徒信經的形式寫下來的),第一個是「我信神」。剛才講了,信的重點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上帝啟示出來的道理(我一定要用這字眼)。倪柝聲、聚會所他們很不喜歡講這個,他們說「道理」是死知識,我們不要那些死的知識,我們要的是活的信心、真實的信仰。不過我剛才講了那麼多就是在說,真實的信仰、有愛心的行為,都要建立在對上帝那道理的認識上。這不是靈恩派或東正教犯的錯誤而已,近代神學院也都犯這錯誤,就是太強調人主觀的信心,而忽略了客觀的信的內容。
但我也承認,要把這些東西解釋得很多、很正確,而且越講越精細,也的確可能並不能因此就真正活出一個美好的生命。十九世紀的敬虔主義興起,就是因為太多正統的信仰,天天就是講究信仰的客觀內容,這到最後會覺得很無聊、繁瑣。其實不無聊。各位如果喜歡研究神學,我是勸你一定要少看一點書,多做點事,包括排椅子,免得你就沒有把信仰活出來。但我又說信仰要活出來,信仰的基礎要好。信仰的基礎就是我們信的是神,你要知道你信的是誰。

聖父
使徒信經第一句講:「我信上帝,全能上帝,創造天地的主。」,就是先講到聖父。而整個信經裡講聖父的篇幅最少,講聖子的最多。各位可以把使徒信經裡所有的「信」字都改成「認識、知道」,就是我說的有理智的成分,我知道祂是怎麼樣一位神。這當然是靠著聖靈在我們心裡(包括腦袋裡)的工作,我越知道祂是這麼善良、全能、可靠、聖潔、公義,就對我的生活有越多影響。
我覺得我們台灣的宗教就是,所信的神明根本大家莫名其妙。印度人更可笑,印度聽說有上億的神,很多是蟲、蛇這些東西,也都是神。印度人是很聰明的,埃及人也是,都是文明古國,很聰明的,怎麼會真是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去信這些東西?我們台灣不是也有「養小鬼」?怎麼會去信這種東西?很荒唐,不僅是愚蠢,而且是自我傷害。
我們信的神是有位上帝給我們啟示,在聖經裡記載,在耶穌裡顯出來,也是教會在神的眷顧之下把我們的信仰整理出來。使徒信經先講:你信神,是信全能的父。
注意一下,這裡「全能上帝」,跟後面說到的耶穌「第三天從死裡復活;
後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邊」,這兩個「全能」應該是同一個字,但趙中輝他們的翻譯,後面這「全能」翻成「無所不能」,我不知道他為什麼把兩個翻成不一樣的字。
當在講上帝全能的時候,的確就是無所不能,但你馬上也可以想到上帝有很多不能。你不要嚇一跳,這是聖經講的:上帝不能說謊;上帝不能作惡;上帝不能背乎自己。一般神學都會很坦然的承認所謂全能,不是像回教徒的上帝阿拉的那種為所欲為的全能,甚至可以不受任何道德的約束。我們上帝的全能跟上帝的全然善良、慈愛是連在一起的,使徒信經沒有講這句話,但底下所講的,包括耶穌的救贖,都顯出上帝的正義和慈愛。因為上帝如果不正義,我們人就不會滅亡,而上帝是正義的,所以我們人會滅亡,祂恨惡罪惡。但因為祂又有慈愛,所以祂就讓祂的正義不至於消滅我們,而能被祂的慈愛、智慧都成全。
「我信上帝,全能上帝,創造天地的主。」這「全能」不是只有緊接著下面這句祂的創造天地,我信上帝的全能,包括祂的能力來拯救我們罪人。這能力裡又包括祂的智慧,因為祂要救我們實在很難。因為如果祂在救我們時違背了祂的公義,這拯救就把祂自己都破壞了。不過這些現在不詳細講,我們就說你信的上帝是一位全能的。
而又很奇怪,後面他用「父」。不信主的人想像力稍微豐富一點的話,「神」、「全能的父」,當然就會想到另外一個,那為什麼不是,「我信神,全能的母」?當然我們知道「父」的意思並不是說祂是我們肉身的父親,神是靈,這裡講到「全能的父」,只是在講我們是從祂而來的,祂是創造天地的主。
創造,是聖經裡重要的教義,是基督教的特有的,其他宗教(除了猶太教和回教以外)都沒有,這位創造天地的主從無到有的創造,因此我們不會進入東方宗教的一個特色。東方宗教(近代科學也是,包括量子力學)因為越來越遠離上帝,而比較受佛教的影響。也就是說在基督教裡我們相信這個世界、物質不是永恆的,但在其他宗教或科學裡卻是這樣認為。科學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持這種看法,大爆炸是這幾十年的理論。我並不覺得大爆炸我們一定要多麼的接受,你不懂沒有關係。我很怕基督徒聽到一個什麼最新的科學就去附會它,要小心,這些科學都會過時的。我們不忽略、去瞭解很好,但不要隨便亂附合。在基督教歷史裡,每當有一什麼新的理論、學說出來時,總有一些熱心人士說:「聖經講的就是這樣」。這樣附會的結果就是當那學說落伍時,聖經也就落伍了。而我們不應該這樣的。所以大爆炸不一定就是最正確,不過,大爆炸的確好像給了人一個觀念,就是物質不是永恆的,在大爆炸以前沒有存在,在大爆炸以後才存在。在其他宗教,甚至在亞里斯多德這種很聰明的人的心裡,他只能說:「這世界和物質是有恆的,有的只是變化,而沒有從無到有、從有到無」。但我們堅信這上帝從無到有的創造了一切(其實這非常難瞭解),也包括祂所創造的都美好,包括祂所創造都靠著祂被托住,這就不只在講創造,也包括創造以後祂的管理。上帝雖然今天沒有在做從無到有的創造,但祂在現有的世界裡,包括能量和物質中間祂不斷的在管理每件事。所以,就物質來講,我們身體裡的原子、分子這些已經被循環過多少次了,可能你呼吸的空氣是拿破崙曾經呼吸過的,拿破崙的骨、肉早就散掉、化成春泥、被樹吸收,長出的蘋果不知道多少人吃過又換過多少次了。這有很多奧妙的地方,就是我們人的identity到底在哪裡。不過我也不去講那些,就講神創造萬有,神的創造是美好的,而且神繼續在管理萬有,即使這世界是在墮落當中,上帝仍然在管理,而且管理得甚好。祂是天地萬物的主宰。我們不會覺得颱風、地震、洪水或任何東西在上帝的掌管之外,任何東西都被祂掌管。
聖子
使徒信經裡講聖父只有這一句話,「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創造天地的主」接著講聖子就講得很多,「我信耶穌基督」,他先講耶穌的身份,用神學來講就是「位格、Person」,祂是什麼樣一個人?祂是上帝的獨生子。這裡的翻譯可能比較接近英文,因為是「我信上帝、我信耶穌基督、我信聖靈」,而不是「我信我主耶穌基督」,因為他講「我信耶穌基督」,接著兩句講祂的身份,一個是上帝的獨生子,一個是我們的主。
這裡也可以看到有三位一體的意思,因為第一個「我信上帝」,祂是主,第二個「我信耶穌基督」,祂也是主,而這「主」都是單數,我們只有一位主。祂不僅是創造。我們知道造出一棟豪宅的工人,並不一定是那豪宅的主人,事實上常常不是;做勞斯萊斯的工人可能一輩子不會有一輛勞斯萊斯,連個輪胎都沒有。但上帝不是只有創造,祂繼續在管理,繼續擁有,祂是所有受造物的主,包括硫磺火湖的地獄,都在上帝的掌管中。上帝是天地的主,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是獨一無二的上帝的兒子,祂與上帝是本體相同。我們這些神兒女不是,我們是被領養的兒子。祂是我們的主,祂管理我們,有最高權柄。
可以說「我信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我們的主」是講出祂的身份,而下面這句就開始講祂的道成肉身,有點進入基督論的部分,祂「因著聖靈成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這也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事,耶穌基督就祂的神性來講,祂是上帝的獨生子,在永恆中就被上帝所生,就跟上帝同榮同尊。但在希伯來書、加拉太書講,到了這末世,「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他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祂的產生在神學上很重要,耶穌基督跟聖子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聖子是三位一體的第二位,耶穌基督也是三位一體的第二位,不過耶穌基督這位「三位一體的第二位、上帝的道、上帝的獨生子」在某一個時間生下來在人世間。就聖子來講祂是永恆的,就耶穌基督有一個人性、人的身體,那是在歷史上兩千多年前的一件事,這事不會重複。而這件事的原因就是祂來拯救我們。
祂是聖靈成孕的,神學上講,耶穌的神性沒有母親,就是天父生祂;耶穌的人性沒有父親,祂不是男女交合而來的,是聖靈在馬利亞裡面。正統神學是這樣講,耶穌的成胎、成形只有在聖靈感孕成胎的那一剎那是神蹟,之後都跟你我一樣。聖靈在馬利亞腹中產生了一個姑且說是受精卵,從那受精卵著床開始就跟一般人都一樣。教會歷史上有很多異端說耶穌的身體跟馬利亞沒有關係,馬利亞生耶穌只是像水管對水,水管沒有製造水,只是讓水流經、流出,馬利亞的子宮只是讓耶穌從那裡出來,與耶穌一點關係都沒有。這種都是異端,各位,耶穌的身體除了剛開始的那一剎那,以後完全都是馬利亞的子宮胎盤供養祂的,包括祂生下來以後祂的身體跟你我一樣,祂除了沒有罪以外,跟你我都一樣。
這部分到今天還一直都有很多異端,包括中國大陸一些家庭教會都拒絕這種正統講法,他們都還是跟早期的異端「幻影說」一樣,覺得說耶穌是人太侮辱耶穌,耶穌根本沒有一個人的身體。這是錯誤的講法,耶穌有人的身體,耶穌是被人所生。
下面一句「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了,葬了,下到陰間」,這裡講的當然都是救恩論,耶穌為我們死,不過他的確沒有詳細講這些,雖然這很重要。我覺得使徒信經裡在講耶穌被馬利亞生,然後被彼拉多釘死,甚至花很多時間講「死了、埋了、下到陰間」,就是在針對異端;有些神學家、歷史學家也這樣講,就是在針對這種「說祂沒有一個跟人一樣的身體和人性」的異端,所以要特別強調祂是被女人生的,祂也真的死了,祂也真的埋葬了。至於說「祂為我們死、祂背負我們的重擔」這些在信經裡都沒有講,也可能在信經寫的時候他們對這方面的真理還沒有多想,的確這是到了安瑟倫以後慢慢才越來越被人瞭解的。因此信經這裡可能針對的異端就是那種覺得耶穌跟我們的肉身、人性不大一樣。
就祂的DNA和所有物質成分,那跟我們完全一樣,只有靈魂上,除了祂沒有罪以外,祂跟我們什麼都一樣。這是指祂的人性。當然祂的神性跟我們每一點都不一樣,祂的神性是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但人性、神性在基督裡的結合,在信經裡也沒有講。看起來信經只是在強調耶穌基督的確有人的生命,會生,會死。
這「下到陰間」有很多爭議,整個使徒信經裡這一句的爭議最大,就是到底耶穌死了是下到陰間,還是像耶穌對那十字架上的強盜說的「今日你就要跟我一起在樂園裡」,就是祂沒有到陰間裡去。關於這個,加爾文、路德的講法不完全一致,但都很好,就是我們確定一件事情是耶穌真的死了,不但死了、埋葬了,還下到陰間。
「第三天從死裡復活」。你們大概也沒有想過為什麼要第三天,為什麼不第一天、第二天就復活?為什麼不在墳墓裡大概五、六個鐘頭就復活?為什麼一定要長一點?我想最少有一個意思(這一點加爾文很強調),就是要我們確知祂是死了,不是一時昏迷。也不要更長時間,更長的話大家的穿鑿附會也會更多,所以就在這時候最恰當。當然應該還有其他原因,不過這裡是在講到耶穌跟我們人是一樣的。你說,「祂第三天從死裡復活,這就跟我們不一樣」?各位,一樣的,你看這使徒信經最後倒數第三句,「肉身復活」,就是了。耶穌復活,我們也會復活,這是給我們的盼望。
「後升天,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這又有一句話沒有講。各位,這都不能看字面的,「後升天」如果你以為耶穌升天就像點天燈一樣,慢慢的上升,然後在我們看不到的時候上帝就用一個火箭、太空船把祂接到某一個地方,那就錯了。所謂「升天」、「坐在」,不是說耶穌坐什麼樣的椅子,那都是個形容,一方面表示耶穌真的有個肉身,還有物質。上帝當然是靈,或天堂真的也有物質的成分,不過這裡恐怕最重要是在說祂坐在父神的右邊做什麼,祂已經坐了兩千年了。這裡沒有講,但從羅馬書、希伯來書可以看到耶穌在天上就做一件事:不住為我們禱告。所以這是我們很大的一個安慰和幫助,祂坐在無所不能的父上帝的右邊,為我們祈禱。這從約翰福音講就是為我們預備地方,讓我們能夠因著祂為我們禱告而我們更聖潔,以致於將來在天上我們更完全。
祂「將來要從那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這都在描述祂所做的事,我們相信祂會做的事。包括祂的降臨應該是什麼時候,祂會做些什麼事,這裡都沒有講,而講的就是在下面聖靈所做的。
聖靈
「我信聖靈」。當然「一聖基督教會,聖徒相通;罪得赦免;肉身復活;並且永生。」這每個都跟聖父和聖子有關係,不過如果講到基督徒的成熟長大、教會的豐富也在乎聖靈的話,我們的確把聖靈的工作比較描述在教會裡這些活動,那是對的。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當然是信耶穌、信上帝,信三位一體神,你不可能信聖父而不信聖子和聖靈,但如果講位格祂們是有所區分時,我們也可以講祂們的工作也有所區分,聖靈就跟教會連在一起。
「大而公的教會,聖徒相通」,這一點恐怕也是我們非常陌生的,雖然我們今天既好像沒有直接摸到、看到耶穌,更沒有坐在天庭看到天父如何創造和管理萬有,我們今天最知道基督教的,包括所讀的聖經和各樣聚會,都是一些非常不怎麼叫人興奮,不是什麼三重天的經驗,也不怎麼叫人覺得很稀奇,比十二月卅一日在101大樓前的煙火要無聊多了。但如果我們能在教會裡繼續成長,而且繼續愛主的話,那就是聖靈的工作。這聖靈工作使所有弟兄姊妹都在一個教會裡面,大而公的基督教會是看不見的,但又是有形的教會,主要是藉著聖禮和禱告和上帝道的傳講,把我們聯繫在一起。就是我們相信教會,這是今天基督徒也比較忽略的。
當然我們不會說我們相信教會,但在我們信友堂的使徒信經版本裡就有信教會,「我信聖靈,我信聖而公之教會」。趙中輝先生就把教會放在聖靈的底下。兩個都可以。再想想:「我信教會」,這是甚麼話,好像不通?但如果想到教會是基督的新婦,是聖靈的殿,你講你信教會,其實也不算錯。
「我信聖徒相通」。趙先生的翻譯好像把這弄淡了一點。但就我們人性,我今天真的也看不到、也摸不到上帝、耶穌、聖靈,但藉著教會的聖禮以及你們的聚會,我們一切對上帝的認識,我們的永生都藉著這些。各位再想想你的信耶穌、成長;你不來團契、來團契;甚至你個人的讀經禱告習慣,都是教會教導你的。而教會是神透過聖靈、聖經來幫助我們的,所以願你不要離開教會。「聖徒相通」,我們因為都是上帝的兒女,在聖靈裡也彼此扶持。
回到最早講的,「你要用信心;你要信主;你要相信聖經是上帝的話」,但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說「我信不來;我很軟弱」。各位,這時候我認為唯一的幫助就真的是只有教會了。連我們自己都不想信了,很多人是這樣,根本都不信了,也不來了。當然耶穌在那裡禱告,耶穌也透過聖靈在聖徒相通裡,希望我們在祂的安排中使我們終於回到教會,而且是回到有形的教會,跟大家一起敬拜。
「聖徒相通」跟「罪得赦免」連在一起非常奇妙。通常我們想「罪得赦免」是跟耶穌的寶血連在一起,他大可以說,「耶穌在本丟彼拉多手下遇難,被釘在十字架上,使我們罪得赦免」,但他不把「罪得赦免」跟耶穌為我們死連在一起,卻跟教會連在一起,我覺得太有意思了。一個很實用的就是,我們在教會裡面經歷太多的罪惡,教會太差勁了,所以你就在教會裡也經歷到「罪得赦免」的恩典,包括你赦免別人,別人赦免你,包括我們被上帝赦免。
我們也相信「肉身復活」,每一個基督徒都要相信肉身復活,你要說你是個獨立的基督徒,不去教會的話,你也很難相信肉身復活,因為當我們碰到死亡時都很絕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總是在碰到家裡有人死的時候,他的信心就堅定一點,因為通常在悲哀絕望時,這世界不能給你盼望,只能給你害怕,但教會常在這些時候就付出很多。不過我也希望不要等到家裡有人死了我們才信上帝,只是在有人死時我們知道會復活。這復活當然是上帝的大能,但聖經喜歡用聖靈來表達。
「我信永生」。可能肉身復活可以永生,寫的人就不把它當做一件事情。一定是互相相連的,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是相連的,但肉身復活的確講到我們基督徒的信仰不是個靈魂不死,是我們現在的肉身將來會在一個有物質的世界裡生活。而「永生」當然也是肉身復活的一個表達,但這「永生」第一個我們必須瞭解成不是只有死後上天堂,「永生」是有上帝的生命,或說有神兒子的生命。所以「永生」可以是我們從永遠就開始有的,甚至我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在萬世以前被揀選。「永生」也可以說是我們重生得救、信耶穌開始的,當然也可以說是我們死而復活時,或主耶穌再來時開始的,但那復活的生命跟我們現在的肉身是有關係的,長相什麼的都有關係。而「永生」不僅是不限於我們死後在天堂,而且不限於一個人。永生是上帝的生命成就在祂所有兒女身上。希望我們誠心的相信這些。


禱告:
天父,我們謝謝你的恩典慈愛,求主扶持,讓我們能夠更對我們的信仰有熱誠的信心,也有清楚冷靜正確頭腦的瞭解,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呂琪姊妹整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