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佛教] 删了

业净则灵

南无阿弥佗佛!这不是俗不俗的问题,楼主谨慎,不可再造是业!
“哪座庙灵验,推至哪尊佛菩萨灵验,哪位法师灵验,哪部经咒灵验”这些想法很危险啊!佛法僧是三宝,无论哪位佛陀菩萨,都是为救苦度众而来的,我们都要崇信礼拜。无论哪部经咒法典,都是记载佛菩萨的言论和教诲的,我们都要虔信奉行。无论哪位法师比丘,都是践行传播引导众生的,我们都要礼敬听从。无论哪座寺庙都是十方布化而来,供养诸佛菩萨形象,为比丘比丘尼提供修行参悟的庇护,为大众提供礼拜听经的场所,都是为了宏法利生的,何来“哪座灵验,哪座不灵验”之分呢?不要把诸佛菩萨当成贪官污吏,不要把寺庙当成衙门堂口,你光靠出香火钱,叩头,许愿,答酬是不会灵验的!
为什么会出现“有求必应,所求不应”的情况呢?众生业障使然啊!具体说就是三世两重因果与十二因缘使然啊!有健康,富贵,端正,长命,顺利者,前世今生拜佛听经,守戒弃恶,广作布施,积善累德,业障除净,因缘通畅,不用刻意求取,福报自然来临。有病殃,贫穷,丑陋,短命,逆厄者,前世今生毁佛谤经,不信因果,贪吝执著,多造意口身业,必有冤亲债主围绕,重重业障阻碍,因缘不通,无论向哪座庙求取,都不会取得,不会灵验的!
“了凡四训”的主人公原本生活艰舛,命短福薄,但闻法生信,做功过格,戒恶从善,今生就彻底改变了命运。想要“有求必应”,必得先消除宿有业障,尽量不再新增诸恶业,通过放生,布施等方式,根据佛菩萨在经书上的金言为指导,听从法师的开示,忍辱精进,以善抵恶,尽量争取自己并帮助他人早日达到业轻、业净,守道不渝,凭诸佛菩萨神威加被,自然诸缘贯通,不求自应!.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