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2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爱运动的孩子,记忆力、整合力和应变能力也愈好

爱运动的孩子,记忆力、整合力和应变能力也愈好

运动除了健身,也能益脑。愈来愈多研究证明,爱运动的孩子,记忆力、整合力和应变能力也愈好。运动养成的团队合作、忍受挫折、耐心、领导等特质,更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技能。要培养孩子未来竞争力,就从运动开始。
愈运动 愈聪明

「很多父母都有迷思,以为运动是浪费时间和体力,其实,运动跟智慧有直接关系,」教育专家、国立阳明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举出,国外一个实验研究500名学童,发现每天上一小时体育课的孩子,考试成绩表现比较好。洪兰解释,运动会增加大脑血液流动,促进海马回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的表现,可以帮助记忆,读书更有效果。

体育课时数落后国际

奇怪的是,台湾教育极端重视智育成绩,却对能直接刺激智育表现的运动课,兴趣缺缺。根据《天下》调查,台湾中小学生每周上体育课约8、90分钟,还不到美国、法国的一半,甚至比中国、日本还少。而且,年龄愈大,上体育课的时数愈少。

后设认知能力

台北体育学院运动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建智,举篮球为例。篮球需要眼快、手快、脚快、决策快。球员拿到球,只有零点几秒的时间做判断,该怎么应变,自己投篮或是传给别人?

这时候,球员需要很强的讯息整合力,这是运动培养出的「后设认知能力」。周建智比喻,「后设认知能力」就像电脑记忆体,每次比赛对手都不一样,必须随对手调整作战策略。而比赛经验会储存在记忆体里,经验愈丰富,处理比赛的策略就会有更多变化。

运动培养高EQ

新竹教育大学体育学系主任黄煜肯定,运动员每天要面对输赢,输了,摔球拍、骂裁判都没用,只能调整心态,重新再来。「所有的运动员,都是从输球开始,不可能一步登天,」黄煜说,运动会磨练人的个性和耐心。

曾雅妮父亲曾茂炘透露,曾雅妮小时候输球,「脾气很大,会摔球杆。」他反覆告诫女儿,「球是死的,愈生气愈打不好。」经过多年调整,现在曾雅妮就算表现失常,「也是笑笑的,再回去练习,拼下一座冠军。」

运动训练独立、挣脱逆境

运动除了能锻炼「后设认知能力」,陶冶品格、EQ,还能训练孩子耐力、意志力、受挫力,和遇到困难时不轻言放弃的逆境能力(AQ)。国外研究指出,规律运动,会帮助人正向面对压力。因为,运动时大脑会分泌脑内啡,让人有放松、快乐的感觉。

儿福联盟调查,31%台湾儿童与青少年每天都上网,其中1/3,每天上网超过3小时。教育部也做过统计,台湾中小学生有将近1/4体重过重。想不出要怎么把小宅男从电脑前拉开、怎么让小胖减肥?犹豫是不是送孩子去补习班学习增强记忆?运动,是最省钱、最有效的方法。.

TOP

运动有一点好处是很明确的,受挫能力会被比较强。因为运动确实每天面对输赢,对培养孩子坦然面对失败有很好的帮助.

TOP

回复 3楼连妈 的帖子

成绩惨不忍睹,那不是个读书的料。但假如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工作,也未必差.

TOP

回复 10楼fafe 的帖子

这蛮有趣的,请问这些高人一般是什么运动的高手呢?.

TOP

回复 21楼悠优 的帖子

这我也在疑惑。运动天赋应该是人的七种天赋中的一种,这方面突出,未必其他天赋也突出。这大概是不少运动员书读得不好的原因吧。林书豪这种毕竟是少之又少。

只是说同样天赋的孩子,如果喜欢运动的话,可能成绩更好些。.

TOP

回复 27楼铭轩妈妈 的帖子

话讲回来,爱运动的孩子要静得下来,也不容易的。 能动能静的孩子最好.

TOP

我儿子属于记忆力、应变能力都不错的孩子,但书没读好。据说要努力了一刚

[ 本帖最后由 子玖妈妈 于 2012-6-12 17:00 编辑 ].

TOP

回复 37楼澄汁妈妈 的帖子

不带这样气人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