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各位家长来聊一聊小时候的游戏,回味一下快乐的童年

丢沙包、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打弹子、办家家。好多啊。
我这里还有一个建议:
我有个朋友是从美国回来的,周末我们一起聊天的时候,谈到了如今孩子之间的交流上。
记得以前小的时候,我们住的家门都是一家挨着一家,相互邻里的关系也是谁家有事多方支援的,可是现在,关上自家的房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孩子们平时又频频应付繁重的作业,很少有娱乐的时间,周末,家长们又给孩子报了这个班那个班,都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之间的沟通,交往就无形的被抹杀了。
朋友看到我的无奈,告诉我,她们孩子的周末。她们会召集几个相互熟悉的家长,选择周末的其中一天时间(另外一天学习),把孩子都召集在一起,放在其中一个家庭里,统一管理,统一安排。这家的家长要负责全天孩子一天的活动安排,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出去郊游。别的家长不要在,放假一天啦。然后每个周末大家轮换,他们试用了半年,感觉效果比他们预期的要好很多。
总结后的结论:(但有一点很重要:所有家长要有共识,而且必须遵守,孩子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矛盾、冲突,家长要绝对的公正,不能袒护自己的孩子,平和的和孩子一起谈论遇到的事情,以及下次会面时解决的办法,这里的解决是要孩子自己去作的噢。)
一、孩子每一周都在互换角色,主人到客人,不同的角色所处的位置,所尽的职责也不一样。有的孩子比较自私,那么在他作客人的时候,或许他也会遇到这样的待遇,所以,孩子回家和家长谈起不满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开始和他们沟通了,让他们切身的体验要比我们的口头教育来的快,而且有成效。学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
二、孩子在作为主人,那种安排活动的责任在他们身上就慢慢的显像出来了,家长由开始的几次全权负责,到后来的慢慢移交给孩子。这是能力的培养。
三、作为客人,行为就会有所限制,总是不能为所欲为了,加上孩子多,作什么要和大家一起,或是排队,那么这个时候,学到的是克制,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忍耐。
四、孩子之间的交往,对他们身心健康都有益处。慢慢的,由刚开始的激化的矛盾,到后来的相互关心,相互谦让,变化很大。
五、家长也要相互沟通,把孩子们遇到的矛盾、问题、提出的异议进行讨论,总结后,回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谈论。
或许我说的还是不全面,总之,我接触下来,真的觉得感觉很好,尤其是孩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