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名校高中都开始圈地承办民办初中了,传说中的有木有?!

另一种声音-转帖

熊丙奇的BLOG
清理高中转制校,更要清理发展教育的传统思维  日前,记者从河南省郑州市教育局得到消息,该局近日下发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该市10所高中分校更名,并变更法人代表,变更后学校的层次、类型不变。这意味着,这些公办高中的分校,从名称上要与原来的公办高中划清界限。(中国青年报3月4日)
郑州市教育局的做法,其实是对2011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的贯彻落实,而按照这一通知的精神,各地是应该在2012年秋季开学前就完成普通高中改制学校的清理规范工作的。高中改制学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作为教改探索被广泛推进,到如今被要求清理规范,这反映我国发展教育在进行理性的回归。当然,从地方政府推进清理规范的进程看——严格说来,郑州市教育局推迟落实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这一回归还面临不小的阻力。
当年高中改制学校之所以被广泛推进,主要是从教育资源角度考虑,其基本思路是:在政府教育投入经费有限的情况下,由公办名校举办民办校,可以收取更高的学费,以此扩大高中优质教育资源,也解决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但是这种做法,本身就存在三方面严重问题。
其一,是用学生的高收费来弥补政府投入的不足,说是改制,而实质是巧立名目的乱收费,一些学校打着改制的旗号,立马就可提高学费,甚至为了收取高学费,压缩公办校的招生规模。与学校高收费对应,地方政府可减少对教育的投入(甚至还可从中分得一部分费用),于是对此举大力支持。

其二,公办国有资源的流失,一些改制学校,利用的还是公办学校的资源,包括学校品牌、师资、校舍等,但在财务管理上,收入全部进入改制学校,改制改出了“一校两制”、“校中校”。
其三,挤占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对真正靠社会资金剧本的的民办学校极为不公。公办名校举办民校,一出生就十分“高贵”,学费虽高,但报名踊跃,而靠民间资金举办的民校,多年打拼也难获得与名校所办民校一样的地位,这实际制约了高中资源的丰富。 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教育部等部门清理规范高中改制校的通知,就明确指出,有些地方未能切实履行政府举办普通高中教育的责任;有的学校高收费、乱收费,加重了群众的负担;有的学校存在“一校两制”和“校中校”等不规范的办学行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予以规范。其开出的药方,就是要么回归公办,要么全部转向民办,并要求民办校做到“四独立”——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和基本教育教学设施,独立进行财务核算,独立招生和颁发毕业证书。 其实,不仅高中转制校被清理规范,过去几年中,义务教育阶段的转制校和高等教育的独立学院也被清理整顿。值得注意的,整个清理整顿过程并不顺利,据笔者所知,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存在义务教育转制校,而独立学院从2005年就开始整顿,可很多独立院校并不愿独立,还希望颁发母体校的文凭,以此作为招生的“卖点”。清理整顿之所以困难,根本原因一些政府部门不愿意履行投入责任,对转制学校,因此,在对转制高中进行清理规范的同时,还有必要对发展教育的传统思维进行清理。


风雨同舟2013-03-05 09:56:33 [举报]
公办校热心办分校,是学校和政府“双赢”的办学模式,在一些地方,政府对高中教育不但没有投入,甚至还可以从高收费中分得“一杯羹”,教育部门被授予纳税先进也并非道听途说。理顺教育体制,关键看政府的态度和决心。
南阳玉夫2013-03-05 09:57:19 [举报]
教育乃立国之本啊!!!
xianjulainianxian2013-03-05 14:05:00 [举报]
上海则是名高中纷纷办民办初中:
     上海中学-华育、上宝、张江集团学校
     复旦附中-兰生复旦
     交大附中-交中初中
     建平中学-建平远翔
     进才中学-进才外国语学校
     复兴高级中学-复兴初级
     洋泾中学-华洋初中
还有很多。这些“假民办”初中在招生简章中明明白白打着各高中的牌子,高中校长们也纷纷现身。看证书、搞面试,引领着小升初的潮流。教委的这禁止那不许对他们全然无用。甚至某些初中校舍都没有干脆就在高中里(建平远翔),教委还不是眼开眼闭。真的是破坏了教育的生态,这对那些真正辛辛苦苦创业起来的真民办初中和其他公办初中是非常不公平的。
zlfuu2013-03-05 17:31:57 [举报]
佛山当年(很久了)曾有不少民校,号称贵族学校,真正的民间资本,办得不错。后来名校办民校,这些贵族学校统统死光。 来自zlfuu的评论

[ 本帖最后由 eastbacht 于 2013-3-10 22:15 编辑 ].

TOP

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2点:一是生源、二是教师。这些假民办既有择生的权利、又能凭借公办名高中的资源、招牌从其他老民办及好公办里挖走一些教师,真正是占尽便宜。如果说这是竞争,那么绝对是不公平的竞争。这股势头如果不遏制,那么口口声声宣扬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就彻底完蛋。.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