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择校] 张江学校的老师如何?

引用:
原帖由 jekemama 于 2007-1-14 23:24 发表
判断一所学校,依照现在的大环境来讲,最重要的还是看软件,就是教师素质和学业管理水平。
我们今年小升初,一直在关注张江学校,很想了解今年初预的这些教师有多少是从上宝、华育调过来的,又有多少是全新招聘 ...
校长可是很有名的啊
--  党员先进性教育: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李英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李英同志先进事迹介绍

  李英同志主管上海中学国际部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为“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赢得了世界认可的荣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还作为上海中学副校长分管学校的体育、卫生、校务办、人事、档案、后勤总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更为重要的是她以“教育研究先行”的观念来开展工作,在国际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究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方面形成了自身独到的看法,是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成功探索者。李英同志作为上海中学推荐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其主要先进事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部的探索取得突破性进展



  自1993年上海中学创办“国内第一所中国人自主管理的国际学校”以来,她一直担任国际部的主管。她创造性地实施校长对国际部的办学理念和重大决策,使国际部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迅速提升。从1993年开办时的18人发展到2004年的1200人,先后招收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0多名学生。国际部办学质量赢得了世界的认可,1995年成为国际文凭学校,形成了迅速通往国际教育的通道,毕业生可以申请国外认可国际文凭的所有学校。1999年以来,外国学生报考北大的录取率超过85%;我国港澳台学生报考中国大学的录取率超过90%,2003年达到100%;毕业生报考国外名牌大学的录取率也可达70%左右。一大批学生被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法国巴黎音乐学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世界名牌大学录取,学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赞誉。



  她在主管国际部的教育教学工作期间,既没有完全沿用国内教育的做法,也没有照搬西方欧美的做法,而是在国际性与民族性的结合上,创出新意的教育,从而形成了真正的国际竞争力,使国际部也由原来的以本部为基础和依托的附属型办学分支,发展为具有完整建构的独立办学实体,本部和国际部权重相当、互为犄角、双向互动,形成了独特的双部办学模式。国际部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学校本部的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国际部灵活的管理、开放的办学思想、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个性化的课程教学都可能为本部的教育教学带来改革的思想火花



  她认为国际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一定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国际部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接受的是全英语教学。在李英的直接指导下,国际部形成了一支由高校教授、外籍教师和上中教师组成的三结合师资队伍,她解决了聘请高素质外教的渠道问题和较大数量外教的教学管理问题,使国际部近40名外教能和谐融入整个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了他们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她突破了本地专业课教师提高英语水平的难题,目前上中已有80多位教师能高水平地运用全英语进行数学、物理、化学、中文、历史、地理所有中学学科的学历教学,得到了家长与学生的认可。她以超前意识,对大批新教师进行强化培训,大胆吸收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妥善解决了因规模迅速扩大而产生的师资不足的矛盾。总之,李英同志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专业发展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国际部的发展增强了上中发展的自我造血功能,通过资金运作与市场经营,国际部不花费国家一分钱投资,却累计资产过亿元,年收入近亿元,大大提高了学校经营的效益。在她的创造性地工作下,国际部已经发展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教师英语水平的高效培训基地,实施外国课程与采用国际教育管理模式的上佳实验园区,在全市和全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上海有近十所学校借鉴了上中的经验,举办和筹备国际部,全国有十多个省市的行政或名校专程来校了解有关信息,有的也已经办起了国际部。在她的领导下,上中国际部正在向世界一流的国际学校迈进。



二、创设了高度选择性的课程体系



  通过李英同志的具体规划与精心操作,目前上中国际部向境外学生提供了中、英文两个系列四大类子课程(国际文凭组织IB课程,类美国课程,类香港课程和中国国家课程)。在一所外国人子女学校能同时提供中英文系列四大类课程,在国内的国际学校是首创,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按国际一流标准衡量,世界名校的课程可选择性比例需要达到45%--55%(即学生所修习的课程中有45%至55%是可以自由选择的),而上中国际部的课时选择比例已达95%以上,可以说大大超过世界一流标准,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与国际部课程实施的高选择性相适应,她提倡在国际部采用走班制与小班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一张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个性化课表。以2004年上半年为例,上中国际部42个行政班,在教学时的教学班达到了497个,学生人数一般在15至20人,有16个班学生还不到5人。所有这些实践与经验已处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前例。



  在国际部课程的建设中,她提倡开设具有国际理解教育特征的课程,培养具有“中国情结”的国际性人才,每一个国际部学生都要学习“汉语”,并在各类课程中适当渗透一些中国文化,教育学生在相互理解、尊重差异的基础上,发展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和合作的能力。为增强国际部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国际部在课程设置方面突显多元性、多样性、兼容性、开放性,通过层次选择与科目选择来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中文、英语学科一个年级要分为5-6个层次,其它学科一般都有3-4个层次。在科目选择性方面,目前共有可选学科目145个,如在语言类中有英、日、法、德等四门,在美术类中有素描、中国画、油画、版画、卡通画、水彩画、电脑绘画等七种。



三、分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为促进上中学子体育素养的提升,她努力推进体育工作的改革,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了男女学生分班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提供了几十种选择科目。学生除了学习“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游泳、网球等核心模块内容(我校让每一个学生学会游泳与打网球,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品位)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学习,学习垒球、羽毛球、游泳、排球、跳高、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等选择模块,促进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素质,让学生保持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有健全的心理,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会坚强、锻造坚定的意志,乐观地迎接挑战。



  在李英的直接领导下,上中乒乓球强项取得明显优势,自1998年至今,上中乒乓球队三次代表我国参加世界中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共获金牌18枚,银牌、铜牌多枚,为国家争了光。上中乒乓球队还多次获得上海市中学生乒乓球冠军,代表上海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多项冠军。2002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金牌3枚,银牌1枚,上中乒乓高中女队已获参加中国乒乓球甲A比赛的资格,这在全国中学中是唯一的一家。这几年中,上中学生共产生了乒乓球项目的运动健将6名,一级运动员30名,为中国青年队与国家队输送运动员5名。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作为学校体育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李英同志确实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四、因素养高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因其本人的素养高、能力强,在上海境外人士中有了相当的知名度,多次被韩、日、德、澳等多所驻沪领事馆邀请参加各类活动。数次受市教育党校与其它市级单位邀请,作有关国际教育或学校管理改革的报告。2003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礼堂作了“学校管理改革”报告,受到了听讲者的一致好评。



  她还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并且倡导教育科研应与实践紧密结合,找到了“实践----科学研究,试验----实践”这样一种以实效为导向的适合于学校层面的探究模式,在比较教育研究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01年,她主编的《学科教学的比较教育》一书出版;2001年以来主持上海市寄宿制制中学学习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市级课题两项,在《教育发展研究》、《上海教育科研》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2004年又参与了由上海中学承担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公办学校活力激发的行动方案研究”的研究任务。



  李英同志在她分管的其它工作,如人事、档案等方面成绩也都十分显著,如我校的档案已被评为档案管理国家二级先进单位。其个人因工作业绩突出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TOP

还有

http://www.edu.sh.cn/xiaozhang/tang/6/621.htm
我想到了时任办公室副主任的李英,尽管她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尽管她的外语运用能力并不见长,但她具有很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大大小小难以处理的事件,到她手中都能迎刃而解;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在国际部处理冲突时十分需要;能着眼大局,乐于学习;不因循守旧,不盲目模仿,总能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这些品质,正适合国际部主管这个职位的需求。
  当我提出任用李英做国际部主管时,有许多人提出异议,主要集中在教育经验与外语运用方面的质疑。但当我陈述了学校的用人机制和国际部可能面临的问题时,大家的看法一致了。我校的用人,向来重视用人所长,发挥人才的优势能量;同时注意将具有各方面优势的人才置于合适的岗位上,使人才的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事实证明,让李英做国际部主管是正确的。国际部开办第一年,李英既是国际部主管,更是学生的大班主任,她不断摸索和学习,既向本部老教师讨教,又向其它国际学校取经,慢慢她悟出了:上中国际部教育既不能等同于中国式的,更不能等同于国外。国外教育十分注重法,学校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合乎法理,但缺乏了情;而中国式教育虽然注重情,但往往是家长包办制的,不合乎外国学生的特点。
  随着上海国际性大都市的崛起,上海的国际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就上中国际部如何具备竞争力,我曾问过李英:“小李,你看我们的国际部该以什么立足?”
  “办出我们的特色,别人有的,我们自然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也要有。我们如果单单模仿美国学校,永远只是拷贝,而且也学不像,我们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她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紧紧扣住“情”和“法”两个字做文章,使上中国际部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曾有一位国际部家长写来一封感谢信,其中有一段是这么写的:“我的孩子曾经在其它国际学校读过书,也生过病,但教师只是礼节性请家长把孩子领回去,而这里的教师,陪孩子看病,给孩子吃药,送孩子回家,对孩子关照得无微不至。送孩子到这样的学校,我放心。”
  正因为李英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使得她成为解决国际部各类矛盾的绝好调停者。有一次,台湾学生与韩国学生发生摩擦,一位韩国学生打了台湾学生,学校对韩国学生作出开除的处理。十几位韩国家长气势汹汹来到校长室,颇带威胁性地要求学校重新处理,否则他们的孩子将集体离开学校。李英请他们将心比心,从做母亲的角度出发,如果自己孩子被打,心情又将会是怎么样;又从学校规章的贯彻角度出发,让家长理解学校的做法,如果还不能理解并无理取闹的话,学校宁愿流失一批学生,也不能弃校规而不理。两个小时的交涉与沟通,家长们最后一致认为学校的处理是合情合理的,并向李英深深道歉。
  通过对李英的任用,我认识到:人才就在身边。作为学校领导者,要善于去发现身边人才的优势能量,并创设合适的机制,让人才的优势能量充分发挥出来。我校许多中层干部的选拔与任用,都较好地贯彻了“用人所长”和“发现身边的人才”的原则。.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