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葛培理牧师今早逝世

葛培理牧师今早逝世

http://mp.weixin.qq.com/s/xtn8hT43mCuN5XF72Ol_jw

葛培理牧师今早逝世,他是中国女婿,美国的良心,任11任美国总统的牧师,向两亿多人布道

原创 2018-02-22 范学德 范学德
·.范学德.此岸我是异乡客,一生是回家的路~~~.

\/



作者:范学德 | 配图:来源于网络
微信公众号|范学德(ID:fanxuede2016)
媒体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输入授权




导读:他是中国女婿,美国的良心,11任美国总统的牧师,每一个总统候选人都渴望他给拉拉票。克林顿说,“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的一个完全按照信仰来生活的人”。他的家庭是美国最受尊重的家庭,他妻子是传教士的女儿,出生在中国。他就是葛培理。向两亿多人布道。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2月21日, 葛福临牧师沉痛宣告

“我的父亲葛培理牧师今天早晨7:46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家中静静地安息主怀,享年99岁。他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因为他的忠心事奉,因为神对葛培理布道团的祝福,因为我们在全球的福音使命,我们的事工并没有结束。

我父亲安息礼拜的经文会是:“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示录 14:13)

……

十一年前,我写下了一篇关于葛培理牧师的文章,仅以此文作为纪念

昨天晚上我一边写东西,一边看了 ABC 的一个节目:Pastor to Power(从牧师到权力)。这个深刻地影响了美国11任总统的牧师就是葛培理(又译“葛理翰”),他被称为“美国的良心”。葛培理的英文全名是:William Franklin Graham,通常人们都用昵称Billy Graham来称呼他。




葛培理1918年11月7日出生在美国北卡罗连纳州一个农庄里,是从山村里走出来的传道人,并且,是当代基督教世界中最伟大的布道家。他一生去过185个国家,曾经向2亿人布道,当场决志信耶稣基督的人将近300万。Stanley High)深信,在基督教会历史中,面对面地听葛培理讲道的人数,超过了任何上帝的代言人。他已经35次荣膺“世界十位最被尊敬的人物”,是近代人物中当选次数最多的一位。他的家庭也被公认为全美最受尊重的家庭。去年,《时代》周刊将他列为“全美25位最具影响力的福音信仰人士”榜首。

不过,我觉得还是中国牛,虽然让葛培理来过中国好几次,但布道会,一次也不允许他开。



2005年6月24日至26日,87岁的葛培理在在纽约的法拉盛草地公园主领了最后一场布道会,出席人数超过24万2千人,有将近9千人决志信耶稣。

葛培理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无论你做了什么,不管你现在干什么,上帝爱你。”

ABC的电视报道好像是从葛培理图书馆的建成开始的。三位仍然活在世上的美国前总统参加了庆祝仪式,他们笑呵呵地和葛培理一起走,并围着一张桌子谈天,那张桌子是圆形的。老布什说∶“我看信仰是个人的事,但多谢葛培理使我找到了更有意义的途径,加深认识我跟上帝的关系。”克林顿说∶“葛培理所接触的每个生命都会更好些,因为他遵守了两条最大的诫命(爱神和爱人如己),是上帝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卡特说∶“葛培理塑造了数以千万人的属灵生命,我只是其中之一。”听过了三位前总统的发言后,葛培理幽默地回答说:“我觉得出席了自己的安息礼拜,聆听每一个人致悼词。”

哄堂大笑,前总统与平民一起。

(1957年葛培理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白宫交谈)

ABC报道说,自从杜鲁门总统以来,葛培理与前后11位总统交往,并担任艾森豪威尔之后的每一位美国总统的精神顾问。关于这11位总统,葛培理说,“在成为总统之前,他们中间的每一位我都认识他们很久了。我多次到过他们的家中做客,并且一直用他们的名字来称呼他们,直到他们成为总统。”电视中数次提到老布什一家,说葛培理与他们家祖孙三代的交往已经长达五十年了。

老布什的妻子芭芭拉回忆说:“我无法忘记我第一次看到他时的印象......他的眼睛震撼了我,那双眼睛特别地锐利,透彻。”

她说,80年代葛培理曾在两三次夏日度假期间,访问过他们家在缅因州的别墅,葛培理在的那几天,成了布什家族两代人的非正式的《圣经》夏令营。就是在1985年,39岁的小布什遇见了葛培理,这次相遇整个地改变了小布什的生命。



小布什回忆说,打动了他的,并不是葛培理在非正式讨论中的教诲,而是这位老布道家(1985年夏已经是66岁了)的气质。布什写道:“他那温柔慈爱的举止清晰地反映了上帝存在他身上。葛培理和小布什曾在沃克岬角的海边散过步。布什说,他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伟人面前。他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我去探寻别的什么东西。他没有训斥或警告人,而是和人分享温暖和关爱。葛培理没有让你感到内疚,他让你有一种被爱的感觉”。

小布什后来写道,在那个周末期间,葛培理牧师在我灵魂里种下了一颗芥菜籽,它在第二年长了起来。他把我领上了路,然后我开始行走。这就是我生命改变的起点。



在电视画面上,克林顿告诉记者说,“我毫不怀疑,许多美国总统希望围在葛培理身边,因为那对他们在政治上会有帮助。我认为他们真的觉得并且希望与葛培理在一起,因为那将给他们更多的力量去面对手上的工作。”

在克林顿被性丑闻缠身的日子里,葛培理来到了他们身边,给他们帮助。希拉里几次回忆说,葛培理的确给了她很大帮助,他劝告她,要饶恕,要饶恕。为了你们,为了你们的家,为了国家。希拉里笑着说,那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她饶恕了克林顿。

希拉里回忆这一切时,都面带着开朗的笑容。



克林顿回忆说,13岁,他第一次在布道会上看到了葛培理时,就被葛培理断然拒绝种族隔离(黑人不能与白人一起参加公共聚会——笔者注)所感动,他说,我想,这是特别不一样的,葛培理的举措,是一个恩典的行动,他表明这可以造成不同(即打破种族隔离)。

在六十年代初期,种族隔离在美国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葛培理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坚持每一个人,不分肤色,种族,都可以参加他的布道会。没有一个人是被上帝拒绝的。画面一再显示,当年参加布道会的黑人们,一个个热泪盈眶。

葛培理的画面,万人布道会,几十万人的布道会,每一个人都要认罪悔改,将你的信心放在耶稣身上。据历史记载,1954年,葛培理在英国哈宁基举行为期3个月的布道大会,每天约有6万人涌进会场聆听上帝之道。最后一场聚会竟有12万人参加。几天后,英国首相邱吉尔专门接见了葛培理。面对一国之尊,葛培理坦然地说:“唯有耶稣基督是世界难题的答案。” 邱吉尔听后深受感动。


葛培理说:“目前世界的最大需要就是转变人的本性,使男人和女人转变,信仰基督。”

电视回顾了历史镜头,六十年代初期,天主教徒肯尼迪成为美国总统,作为一个基督教新教教徒,葛培理该怎么办?他抛弃了宗派的偏见,依然为美国总统祝福。



祈祷,祝福,安慰,这就是葛培理为美国总统所带来的上帝之恩典。老布什这样夸奖葛培理:“当我属灵上出现问题时,Billy总是用意见、安慰和祷告带我走出困局。”



尼克松曾是葛培理最喜欢的总统之一。在水门事件前,葛培理一直认为尼克松是一个正直的人。水门事件的真相表明,葛培理被骗了。但葛培理不仅饶恕了尼克松,并且还在他的葬礼上发表讲话说:“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人无完人。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所以,我原谅了他。”

葛培理从来没有卷入过丑闻。他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生活节俭,与妻子一生相亲相爱。电视主持人不但说葛培理胜过了权力,金钱和美女的试探,还介绍了一个细节,就是自从葛培理结婚后,葛培理从来就不单独与女性在一起。主持说,这是很明智的。



葛培理一生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电视中一再指出,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妻子——路得(Ruth Bell),而她的姐姐称她为“中国造”(Made  in China ),一些朋友则说她是“中国女儿”。



路得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在华行医,传教达25年之久。1920年6月10日,路得生于中国江苏清江的一间砖房中,17岁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在美国读大学时,她与葛培理一见钟情,之后结婚,厮守一生。

因此,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葛培理可以称为“中国女婿”。

葛培理的女儿安妮‧葛培理在接受CNN的一次访谈中说:“如果沒有路得,你們就不可能会有葛培理;我很清楚知道这一点,他(葛培理)也知道。」”她的兄弟葛福临也说:“假如没有妈妈,爸爸断不会成为今日这样的人。妈妈行事为人坚守圣经的立场,又帮助爸爸预备讲章,还有一对聆听的耳朵。当她见到或听见不对劲的事情,她就会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提醒,她在这方面确实帮助了爸爸。”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说路得的。由于美国总统经常会见葛培理,因此,路得总是提醒葛培理要提防政治,免得阻挡传福音布道的工作。1964年约翰逊有一次请教葛培理,谁适合做他的竞选伙伴。当葛培理正准备回话时,路得在桌子底下踢了他的脚。葛培理不解,就问她为什么踢他。路得回答说:“你的建议应该仅仅限于道德和属灵问题,不应该沾政治的边。”约翰逊望着葛培理说:“她是对的,你专注传道吧,我就专心政治。”

看到这个故事时,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想到了当年中国的那个女人——江青,又想到了她丈夫对曾任美国驻华大使老布什说的一句著名的话:“我知道,上帝喜欢你们。”  也许,他还应该加上一句话,你知道,我们不喜欢上帝。




2007.8.11
2016年5月中旬修订
2017.9月重新修订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18-2-22 18:19 编辑 ]

TOP

http://mp.weixin.qq.com/s/WanJrlxjtL4MDy7dpdwQqA

葛培理妻子路得的优美一生

2017-02-24 圣经学习
点击上方 ↑ 圣经学习↑ 快速关注


回顾著名布道家葛培理妻子路得的一生,可以从她的身上感受到一位基督的仆人的美好与馨香。

生于中国 志在西藏

葛培理的妻子原名Ruth McCue Bell,1920年六月十日诞生在中国江苏清江一间两层高的砖屋,是长老会医疗宣教士锺爱华(L. Nelson Bell)和Virginia Leftwich的女儿。路得的大姐Rosa Montgomery也出席了安息礼拜,致词时宣称她和路得都是“中国制造”。锺爱华夫妇在上海以北三百哩的长老会医院服侍,她就在那座细小的医院里,最先感到神的呼召是要她为耶稣基督的福音舍去一切。

路得的童年在中国宣教工场度过,与父母和三个兄弟姊妹一起,能操中、英双语,晚上父亲常读书给她听。她记得土匪与军阀的冲突,以及有些人如何视宣教士为敌人。她每天面对人间的生老病死,以及内战的动荡不安。目睹人类的苦难,只会更加强化她的信念──人类需要救赎主。路得在年幼时已十分爱主,曾祷告求神让她成为殉道者。大姐Rosa躲在被里祷告神说∶“主阿,请不要听她的,她只是个小女孩。”踏进成人阶段之前,她一直梦想在遥远的高山国度──西藏,做单身宣教士。

十三岁那年,路得被送去平壤寄宿学校,念了三年中学。与亲人分隔两地,她十分想家,却学会胜过孤单感,就是照顾别人的需要。神在这段时间锻炼了路得的独立、冒险及倚靠神的心志,以致婚后当葛培理忙于在外布道,她有能耐单独在家照顾五名子女。

回美读书 缘浓情深

她首度踏足美国,是七岁时随父母回乡休假。抗日战争爆发,路得正好十七岁,锺爱华带同一家返回美国,定居在北卡罗连纳州只有几百名居民的小镇Montreat,路得也在那里完成中学。1937年秋天,路得进入伊利诺州惠顿学院,主修圣经,在校内的海外宣教团契和圣经分发会甚

为活跃。她入学不久便认识了有“传道者”绰号之称的葛培理,他来自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Charlotte),那时的葛培理已是一名浸信会传道,二人邂逅,一见锺情。1993年,在庆祝结婚五十周年时,路得告诉ABC新闻当时她的反应∶“当我回家就祷告神说∶‘神啊,若 使我跟他结婚,就是我最大的荣幸。’”其实当时路得心里有很大的挣扎,她认为她的呼召是宣教,但又深爱这个充满布道热诚的年轻人。

葛培理初次邀她约会,是在一个主日下午去听韩德尔的《弥赛亚》。那次约会,葛培理不敢牵她的手,他仍记得∶“你可以看见她面上流露出基督。”1941年四月底,葛培理求婚,路得经过一轮心里交战的祷告,她明白到自己的使命是投身在葛培理的布道热情里。她于七月六日写信给他,答应婚事。当晚葛培理休息时,把灯关了又开,开了又关,重重复覆把信读了不下数十次。二人在1943年六月毕业,同年八月就在Montreat长老会结婚。

退居幕后 相夫教子

有一段短时间,葛培理在Western Springs牧会,路得就做了师母。后来,葛培理参加青年归主协会的布道工作,担任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里斯市西北学院的校长,最后成为葛培理布道大会的会长,当了布道家。

由于葛培理经常要离家出外做布道工作,大儿子又快要出生,路得说服了丈夫搬家到Montreat,住在她的父母对面。当葛培理知名度提高后,常有人到他家窥看他,于是在1956年,他们搬上山边的Little Piney Cove。路得在Montreat建立家庭和带大五个孩子∶Virginia、Anne、Ruth、Franklin和Nelson Edman。她很看重自己的身分,是“美国牧师”背后的女强人,又是葛培理的知心密友和最信任的参谋。她喜欢在幕后工作,避开人群的注视,平日帮助丈夫预备讲章,甚至搜集写作材料。

难怪乎葛培理这样形容刚去世的妻子,说∶“路得是我的终身伴侣,神呼召我俩成为队工,她所背负的无人能担。在我们的事工中,她至为重要,不可或缺,没有她的鼓励和支持,我多年的服侍是不可能的。多谢主赐我路得,特别近几年我们常结伴行山,重燃年青时的爱火,我对她的爱,日见加深。我将会十分想念她,期待那天在天堂与她重逢。”路得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婚姻∶“在西方,婚姻是先热后冷。在东方,婚姻是先冷后热;其中大有文章。”其实,他俩的婚姻是先热后更热。

儿女忆述 伟大母亲

葛福临说∶“假若没有这位妈妈,爸爸断不会成为今日这个人。妈妈行事为人坚守圣经的立场,又帮助爸爸预备讲章,还有一对聆听的耳朵。当她见到或听见不对劲的事情,她就会开口表达己见。每人都需要这种提醒,她在这方面确实帮助了爸爸。”

1959年,路得出版第一本书《我们的圣诞故事》,是给儿童看的图画书。她后来写了十三本书,有些是与人合着的。丈夫因工作的关系经常远行,她就在丈夫不在家的时候,写了许多首诗,以抒发情绪。

路得最小的女儿Ruth提起妈妈如何影响爸爸的事奉,说道∶“我不认为妈妈获得了应有的尊敬和肯定,假若爸爸没有妈妈,他的事奉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她又说∶“跟世界上最出名的男人一起生活,这是怎样的呢?神早在妈妈在中国的日子,就锻链她担当这个角色。她的父母对她的品格塑造起了极重要的影响,为她的成长建立了根基。她把家庭里见证的,一一都实践出来,就是在凡事上倚靠神,爱慕 的话语,舍己关心别人,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笑面迎人。她的快乐和满足不是取决于环境。在幼年时,她认定基督是她的家、人生目标、中心、知己和异象,因而成为美丽与智慧兼具的女性。” 另一女儿Anne说∶“母亲是圣灵充满的,教导子女将名字放进经文中,使信息更加个人化。”

恪守原则 最佳拍档

路得在葛培理事奉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在1996年终于受到肯定,她与丈夫在华盛顿举行的特别典礼中,一同获颁国会金勋,这表达了在场所有政府部门的爱戴和支持。

葛培理的布道事业,路得是不可或缺的帮手,在许多决策上,葛培理都向她寻求意见。葛培理布道协会最早的媒体事工是1950年开创的广播节目《抉择时刻》,这是由路得起名的。她在中国长大,又在韩国接受中学教育,对亚洲人民一直都有负担。她曾鼓励丈夫到访中国,在多次中国行程中,她都陪伴左右。

葛培理常获国家元首接见,路得总是提醒他不要过多关注政治,免得阻碍事工。1964年约翰逊总统请教葛培理,谁人做他的竞选拍档。当葛培理准备回话时,路得在桌底下踢他的脚。葛培理不明所以,问她为何踢他。路得回答说∶“你的建议应限于道德及属灵问题上,不应沾政治。”约翰逊望着葛培理说∶“她是对的,你专注传道吧,我就专心政治。”

路得恪守原则,她虽然嫁给一位浸信会传道人,但她仍持守自己是长老会信徒,无意用浸的方式多一次水礼。住在Montreat,葛培理夫妇一起参加长老会的崇拜,路得并且任教大学生主日学。

顽疾缠身 不发怨言

路得的病患源于1974年她为孙儿修理秋千架时,从树上跌下来,许多年后一直有长期背痛问题。自从在1995年患上退化性骨关节炎之后,路得的身体一直虚弱。1996年她患上细菌性脊膜炎,几乎夺去她的命,而背骨的退化令后来患上的关节炎病情恶化。九十年代起,她不是卧床就是坐轮椅,再不能陪伴丈夫出门参与最后几年的事奉工作。虽然如此,她没有埋怨,仍然以祷告和属灵洞见支持丈夫。

知己密友 悼念真言

今年一月,当路得病入膏肓的时候,Richard White牧师替葛培理一家主持圣餐。其中一个子女觉得所有家人最后一次一起守圣餐多好,路得从床上坐起来,说∶“这是甚么,是最后的仪式吗?”之后她再活多五个月。葛培理图书馆于五月卅一日开幕时,路得卧床不能出席,葛培理公开赞扬他的妻子,对来宾说∶“今天我很挂心妻子路得,我要夸奖她,让你们知道我多么爱她,她是不可多得的奇女子。她比我更配得出席今天的场合。”

葛培理论到妻子,说∶“路得是我的知己密友,我很难想象一天没有她在我的身边。今天我比65年前在惠顿学院认识她时更爱她。”

布殊总统于路得逝世当天发表吊唁文∶“路得跟葛培理的婚姻真是爱情结合。作为世界上最为人爱的布道家的妻子,她以幽默、聪明、优雅及恩慈感召世人。”加州马鞍峰社区教会华理克师母Kay Warren表示∶“当收到路得过世的消息时,心里很难过。但我们基督徒可以欢欣,因为知道她回到天父的家,今天是她一生都在期盼的一天。我十分欣赏路得,尤其在扮演师母的角色上,对丈夫的事奉献上自己,我从她身上学习,获益不少。她一生都在服侍别人,因此是一位领袖,也是其它人效法的典范。华理克和我向葛培理一家表达最深的哀伤,他们痛失了深爱的人。”

冉冉上升 爱慕之时

路得是甚具才华的作家和诗人,个人著作和合着有十四本。参加安息礼拜的宾客都获赠一本路得的诗集。她的大女儿公开朗诵了一首关于死亡的诗,称为《爱慕之时刻》(Time to Adore)∶“当我离世时,希望灵魂冉冉上升,使我目睹地球逐渐模糊以至消失。当我越高升,大地越显得小,以欢愉的心欣赏她退隐。期待的喜乐本身就是喜乐┅┅这过渡的片刻,于我会是爱慕之时刻。”

她安息了,告别丈夫,五个儿女和十九个孙儿,以及许多曾孙。

才德的妇人,谁能得着呢?她的价值远胜过珍珠。她丈夫心里倚靠她,必不缺少利益;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箴言 31:10-12)

TOP

http://mp.weixin.qq.com/s/Ja6QJxv_m5VxnATah-fY8Q
千山万水,我不独行 ──葛培理的生命秘诀(吴蔓玲)

原创 2018-02-22 吴蔓玲 OC举目



本文原刊于《举目》68期和官网2014.07.13
编者按:葛培理牧师歇了地上的劳苦,荣归天家。《举目》微信特别登出《千山万水,我不独行 ──葛培理的生命秘诀》一文,以此纪念一代神仆!愿后来者效法先贤,奋勇前行!

无论从信仰或是世俗的角度看,葛培理牧师(生于1918。编注)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是历史上直接向最多人宣讲福音的一位。早在80年代初期,他的足迹就已遍及5大洲。不但如此,通过电视、广播、电影和网路,他曾向180多个国家的人民传扬福音。影响福音派信徒深远的《今日基督教》杂志(Christianity Today)和《抉择》杂志(Decision),就是因他的异象而创办的。

他曾经获赠美国国会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英国女皇也颁发荣誉爵士头衔给他。真要细述他一生的经历和殊荣,需要一本厚书才能说明白。然而,最吊诡的是,成就根本不是葛培理追求的目标。他一生兢兢业业,只求专一宣扬基督的福音。是什么生命的秘诀成就了今日的他呢?


与上帝同行──重视祷告、读经、聆听上帝


他所有的事工决策都是祷告得来的。不只他自己祷告,他也要求同工,以及布道大会所在的当地各教会,要有合一的祷告。没有足够的祷告,聆听上帝的心意,他是不会采取行动的。

负责统筹葛培理布道会长达28年之久的史德林.休士顿(Sterling Huston )曾说:“葛培理清楚知道自己行在上帝的旨意中。”并且“他最后的决定,以及他作决定的过程,让他手下的人安心,并一起精力充沛地着手进行。他过去的纪录好得无比,总是在恰当的时刻,去到正确的地点举行布道会;而上帝对布道会的祝福,确认了决定的正确性。”

葛培理是怎样聆听上帝的?他的夫人路得曾提到他的读经生活,不是那种清晨起床定时定量的读经方式,而是天天、大段大段、早晚都读,求主用经文说话,且这并不包括预备讲章的读经。由于葛培理常年在外带领布道会,行程紧凑,每天作息无法固定,他对上帝话语的不断追求和爱慕,更显宝贵。让自己积极聆听上帝的心意,正是他与上帝同行的主要秘诀。




效忠基督,超越政党、宗派、文化、种族


葛培理对基督绝对忠诚,不畏惧人来的施压,不贪恋掌声,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在乎行在上帝的心意中。他的国度观是超越政党、宗派、文化、种族的,然而,这也让他饱受攻击。

他早期出来布道时,政府仍实施种族隔离政策。在1952年一次美国南方聚会中,他亲手拆去隔开黑白种族会众的绳子,因他坚信在十字架前,人人平等。自1953年田纳西州查他奴加市布道会开始,葛培理的所有布道会都不再实行分隔政策,比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颁令还早了1年。当时,拥有这样道德勇气、持守永恒上帝的价值观、超越种族和文化传承的牧者,实在少有。

再举一例:自1960年在华府的布道会之后,他屡次婉拒此区教会的邀请,直到1986年,当地黑人和白人教会终于携手同工,才首肯。然而,由种族歧视而来的压力,远远不及日后他在冷战期间,亲访莫斯科时的责难大。从他公开接受邀请后,全美就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他幼稚天真、被人利用;也有人说他为克里姆林宫的宗教政策贴金;甚至有人说他叛国。批评不仅来自教会外,也来自教会内。

从莫斯科回来后,他更成为众矢之的。他被指责对苏联基督徒的苦难漠不关心,莫斯科之行是盲目又幼稚的行为,对宗教迫害的证据视若无睹等等。美国报章刊出了许多针对他的讽刺漫画,就连他的好友单凭新闻报导,也感到迷惑而伤心。

其实,此行是他长时间祷告、确定上帝旨意后作的决定。行前,葛培理清楚表明去莫斯科要公开谈论人权,但作为客人,他绝不会发出谴责──他不会为了赢取西方世界欢心,而失去在东欧传道的机会。不但如此,葛培理并没有因为回美后所承受的庞大压力,而改变自己稍前在苏联受访时的言论。这份诚实正直,为他赢得苏联政府的信任,也为他大开东欧的传福音大门。不过,他划时代之行终得平反。1990年,老布希总统当众称赞他是属上帝的人,才会早就感受到上帝推动的手。

另有一事值得一提,就是尽管他注册为民主党员,但与政界的关系一直是跨越党派的。他和路得与几任不同党派美国总统之间,保有美好的友谊。他之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着他诚实正直的品格,赢得许多政治领袖的信任。

其实,葛培理牧师有许多从政的机会。詹森总统曾当着许多采访记者的面,大力鼓励葛培理竞选下一任总统。不但如此,尼克森总统也曾表达,要给他大使的职位、内阁阁员,或任何他要的职位。也有德州亿万富翁表示只要他肯参选总统,就捐款6百万美金。尽管这些机会是何等吸引人,他对每个邀请都回答:“上帝呼召我是去布道,只要我还活着,我不想作其他的事情。”据说,葛培理牧师年轻时还有好莱坞找他拍片去。然而,他就是专一致力于上帝的呼召。




面对批评的胸怀


每位领袖都会遭受批评,但面对批评的反应,使他们脱颖而出。葛培理在85岁服事末期时,仍说:“我仍在施工中。”葛培理会不会被批评给激怒?当然会。不过,他定意要爱上帝,以爱领导、饶恕,甚至向“敌人”学功课。

媒体和评论家多半对晚年的他口下留情,但在他年轻时并非如此。尖酸地批评,常如影随形。从年轻时牧会就被“闹事会友”攻击,而后到各地布道更是不绝于耳。

葛培理曾被自由派和世俗作家描述为“道德侏儒”、“神经病”、说一些“戴着神圣面具的谎言”。连他在某位总统就职典礼所作的祷告,也被称为“喧闹的高谈阔论”。并且,有一所自由派神学院描述他的事工是“属灵强奸”。保守派的人对他与天主教徒、自由派的人结盟十分生气,态度很凶恶。由于他是来自保守派的背景,所以保守派的批评格外刺痛他。

还有一位过去的同工曾对当地电视台说,葛培理“加诸于耶稣基督的伤害,远胜于任何活在世上的人类”,并且建议葛培理的支持者要如此祈祷:“亲爱的主,求你祝福这位带领基督徒背叛上帝话语、并且为敌基督开道的人。”

葛培理怎样面对这些使他深感痛苦的残酷批评?他多半是置之不理。他担心若是回应攻击,会减损自己事工的效力。

他曾说明自己的处理方式:“再也没有比让我们停止事奉,开始回应批评,追踪恶劣的谎言和恶意的传闻,更让撒但欢喜快乐的。”他又进一步说明:“靠着上帝的恩典,我可以继续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并且不屈服于揭发隐私、谩骂中伤,以及争辩小事等行径。”就是这样宽广的胸襟和诚实正直,在时间的长流中,为他赢得不少敌人,成为好朋友。

他从年轻时代起就好学不倦,并且乐意聆听亲近者的建言,包括妻子。他的朋友们常常指出路得在葛培理的成就上扮演极重要的角色,不过她的建议往往很尖锐。譬如:50年代她听到葛培理考虑要选总统,就打电话给他,说她“并不认为美国人会投票给一位离婚的总统;要是他离开事奉岗位,他肯定会收到一份离婚证书。”

附带一笔,他们夫妻情深。他上台领国会金质奖章时,曾致辞:“我特别感激内子路得,更高兴我俩共得这份荣誉。在上帝呼召我俩承担召命的事上,没有人比路得所作的牺牲更大。”而在晚年时,路得已是医院的常客,葛培理曾描述“路得是我所见最有斗志和韧力的人,她足不出户,却令全室生辉!”这称赞是何等美丽!

他的乐意聆听,不仅是对亲密的妻子和朋友,也是向着批评自己的人。某次,有位作家纠正他说的话,指责他无视于贫穷者的感受。葛培理写了一封道歉信,并鼓励对方在必要时“从后面踢我一脚”。自此以后,他更留神自己的话。可见接纳尖锐的建言,不仅是他谦卑的流露,也是他不失脚的保护伞。

在他长久事奉的年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当年一起成立葛培理布道团的4位同工,同心服事五、六十年到老。这样合一的见证是少有的,而他们一起同工的绩效,更是无法用三言两语尽述。

研究葛培理领导秘诀的海罗德‧梅拉(HaroldMyra)和马歇尔‧雪莱(MrshallShelley),针对他的同工关系指出,葛培理是个十分谦卑的学习者,给予能干的同工十足的自由。



他们能一起忠心服事到老的秘诀,除了彼此看重且彼此守责外,他们也深知,属灵热忱并没有让人免于贪婪、骄傲、情欲、野心的引诱。因此,他们在成立布道团之初,为防范落入布道者常掉入的陷阱,订立了“莫德斯多宣言”4原则:

第一、谨慎处理金钱

有些布道家会诉求强烈的情感,要人奉献。葛培理布道团决定要竭尽所能地避免滥用财物,对奉献之事轻描淡写,并且倚靠当地委员会事先所筹募的捐款来举办聚会。此外,他们不采用爱心奉献的传统,一律成为受薪同工,不接受个人酬金。

为了达到彼此问责,葛培理成立了一个董事会,由重要的领袖组成,并且授权给这个董事会,接受它的监督。曾担任董事的比尔.波拉得(Bill Pollard )分享:“多年前,葛培理计画在初夏去欧洲,而8月份在匈牙利已安排了聚会。那时葛培理的健康状况并不好,服用很重的药物。在董事会中,他说,‘从欧洲聚会结束之后至匈牙利布道会开始,也就是8月第二周的这段时间,我征求你们的同意,让我待在欧洲预备讲章,避免旅途的劳顿。’"

尽管葛培理是整个团队的领袖,但连把金钱花在这样理所当然的事上,他也要先征求董事会的同意,足见他看重且坚守彼此问责的心志。我想就是因为这份愿意让他人来检验自己的谦卑心怀,保守他和他的同工一起事奉50多年而不羞辱主名。

第二、避开性的陷阱

他们团队的成员,严格遵行除了妻子外,绝不与异性单独相处。在出外布道时,他们团队会一起旅行,订的旅馆房间都是彼此相邻,或至少在最近距离的房间。由于不单独旅行,他们把试探减低到最小。在这个与异性见面是稀松平常的时代,他们严格不与异性单独会面的坚持,似乎看起来很老古板,也不切实际。但就旅行布道者在旅馆所面对的孤独试探而言,这项决定无疑是对症下药。然而,他们并不教条化。举个例,1983 年当时阿肯色州州长夫人希拉蕊.克林顿( Hillary Clinton)要求与葛培理私下会面。他同意在阿肯色州一家餐厅中央的桌位,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她共进午餐。

他们不是死守教条,不近人情地断然拒绝,而是本着爱心、智慧,有时甚至宁可自己不便,来服事人。

第三、不批评其他事奉者

许多布道家倾向把事奉成果带离当地教会,甚至公开地批评当地教会的牧者与教会。葛培理团队深信这样作不合乎圣经。他晓得就长期而言,把自己的核心事工与其他人的事工连结起来,效果会更持久。

尽管人的本性爱做独行侠,享受独自作决定的快意,但是葛培理布道团决心要与所有曾在公众场合、一同宣扬福音的同工们合作,避免有反教会与反牧者的态度。并且要把事奉成果带给当地教会,让他们跟进。

第四、不夸大成果

有些布道家常有夸大自己成就的倾向,宣称自己的聚会有很高的出席率,葛培理布道团决定要避免任何提高数据嫌疑的作风。他们接受当地警方或其他官方组织所估计的人数,就算团队觉得那些估算过低。并且,他们称讲道后呼召进前来的人是“询问者”,而不是“初信者”。毕竟,没有人知道人灵魂的深处发生了什么事,葛培理布道团选择不冒然结算属灵的成果。这是向夸大自己成就的试探,争战的另一个方法。




生命和事工的标记


葛培理布道团承诺,在自己的名声和事工报告上,要持守诚实正直。葛培理曾表示︰“在实质上,这个(莫德斯多)宣言对我们并不是一个转捩点,我们过去总是持守这些原则。然而,这个宣言的确在我们的心思意念中生根了,诚实正直的决心是我们生命和事工的标记。"

尽管这四项原则是针对旅行布道者而订,但值得每一位服事上帝的人进一步思考,如何能针对自己服事的特质,建立某些原则,防范自己落入金钱、性、权力、名气等教会领袖们常遇的陷阱。

1988 年,葛培理夫妇拜访当时已是风烛残年、视力几乎全失的王明道牧师。临别时,葛培理问王牧师有没有从主来的话送给他们。王牧师沉吟半晌,说:“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这话道尽了26年后,高龄96岁的葛培理一生的写照。其实葛培理的身体,从年轻时就一向不怎么好,许多时候他是抱着病主领布道会的。而他一生竭力向主持守忠心,有太多精彩的经历、智慧的抉择、生命的榜样,值得后辈学习与傚法,可惜短短篇幅无法尽述。

参考书籍:
海罗德.梅拉(Harold Myra)、马歇尔.雪莱(Marshall Shelley),《葛理翰的领导秘诀》,基石文化公司。
鲍乐基(John Pollock),《葛培理传──世纪布道家的故事》(The Billy Graham Story),海天书楼出版。

TOP

http://mp.weixin.qq.com/s/T8ck09DbJG88Qe8ZIJ6Q1w
正“斜”之争── 从葛培理牧师纽约布道大会谈起

原创 2018-02-22 临风 言語道說
点击上面“言語道說”关注





正“斜”之争──
从葛培理牧师纽约布道大会谈起

文:临风



【编者按:葛培理牧师于2018年2月21日安息主怀,本文乃纪念文,首刊《举目》(2005年11月1日),获该平台授权转载,特此致谢。】


2005年六月底在纽约召开的布道大会, 可能是葛培理牧师最后一次的大型布道活动。86岁的葛培理牧师虽然年老体衰,声音低微,又有摄护腺癌,和帕金森病缠身,但还是勉为其难的亲自领会。三天下来,据统计共有超过24万2千人赴会,九千四百人决志信主。前总统克林顿和妻子喜莱莉,也到场致词欢迎。

虽然几十年来,葛培理牧师一直是美国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但是他在基督教内却仍有一定的争议性。虽然因为他的声望,很少有人敢公开批评他,但却是暗潮汹涌──他在教内受到推崇和尊敬似乎不及教外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种批评又代表了什么?

01
回顾贡献

许多美国人都是看着葛培理布道大会(在电视上的转播)长大的,对他的信息和他的呼召都非常熟悉。而谢博伟先生(George Beverly Shea,“美国最受热爱的福音歌唱家”)低沉敦厚的歌声,是葛培理布道大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六十年来,他是葛培理牧师忠实的同工,一首自谱的“我宁愿 有耶稣”,可能是人们所最熟悉的歌。对在美国长大的人来说,“葛培理布道大会”,几乎与“母性”和“苹果派”一样,成为生活中熟悉的图像。

六十多年来,葛培理牧师曾经向全球超过185个国家、30亿人口,传过福音(包括经过传媒),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布道家。他承传慕迪(D. L. Moody)和孙培理(Billy Sunday)的大型布道方式,利用专业性的会前作业,新的传播媒体,简明的讲章,以基督为中心的爱的信息,公开的呼召,加上对各种教派的包容和合作,使 得布道成果昭彰。





1949年9月,洛杉矶的布道大会,每晚满座,有时九千人的帐篷挤了两万人。许多人悔改,包括著名的明星和黑社会头头。 赫斯特报系的大老板,通知旗下各报社大力正面报导,引起其它媒体也相继跟进。连续八周下来,共有35万人参加,三千人表示愿意接受福音。葛氏布道会自此受到广泛注意。

1954年,葛培理布道团再次来到英国伦敦。超过二百万人参加聚会,约四万人决志。并且首次得到英国国教正式的支持,葛氏普 世宣教的形像于焉建立。此后,葛氏更到澳洲、欧洲、非洲、亚洲各地,聚会常逾十万人。在韩国汉城旧机场上布道,会众达到百万,是有史以来人类最大的聚会。

1957 年,纽约31个宗派,1700个教会,联合邀请葛氏举行16周的布道会。参加人数共达230万人,超过慕迪和孙培理二大布道家记录的总和;有五万五千人决 志。葛氏亦不顾反对的声浪,公开支持民权运动,不但邀请马丁‧路得‧金作会前祷告,并且还特地到哈林区举行布道。

葛氏不但热心普世宣教,而且对推动兼容性的福音派运动不遗余力。他强调祷告、宣传、合作的重要性。他自己虽然不是学者,也非神学家,但却能够借重他人的优点,兼容并蓄。他集合世界各地福音领袖,多次举行了世界性宣教会议。

1966 年,由葛培理布道团赞助,在柏林召开世界福音会议(World Congress on Evangelism),由葛培理牧师和卡尔‧亨利博士(Carl Henry)共同主持,司徒德牧师(John Stott)为主要讲员。大会主题是“一个种族、一个福音、一个使命”。会议重申,传福音是教会最主要的职事。

葛培理牧师所领导召开的1974年洛桑会议,是一次划时代的福音会议。葛氏是大会名誉主席,司徒德牧师为大会主席及主要讲员,而且是宣言起草委员会的主席,亲手草拟了《洛桑信约》。

3000名出席者来自150个国家(50%来自第三世界),会议的主题是,“让全地听祂的声音”。会议旨在为福音工作提供一个稳固的圣经基础,用圣经的立场面对世界问题,正视教会的社会责任。

会议肯定了传福音和社会责任两者,同是教会的重要使命,肯定了基督徒的文化使命,并见证出福音派教会间的团结。从此,福音派正式成为更正教的主流(註1)。

许多人认为,1974年的洛桑会议对福音运动的重要性,不亚于梵蒂冈第二次会议对天主教会所产生的影响。

葛培理布道团也多次在阿姆斯特丹,举行国际布道者会议(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Itinerant Evangelists, 1983, 1986,2000),以促进福音广传。在2000年那次的会议中,共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万一千两百多名布道者参加(70%来自第三世界)。这次虽然葛氏因为动脑部手术不能赴会,但是他的影响力丝毫不减。

会中,司徒德牧师主讲“圣经为本的布道信息”,巴刻博士主讲“福音的内容”。讲员中还包括香港《突破》杂志的蔡元云医生。从信息安排可以看见,大会不再只强调传福音的技巧,更是注重布道者的生命素质,并表明布道不能与神学分割(注2)。

除此之外,葛培理布道团还组织培训活动,出版了福音性与造就性的刊物。葛氏高瞻远瞩,深深了解文字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基督徒对文化的使命。1955年,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今日基督教》杂志社。他从富勒神学院找来了卡尔‧亨利博士做主编。这个机构和它所出版的刊物,及其所展现的稳重而开明的风格,大大拓宽了 基督教文字工作的空间,领导了基督教界与时代的对话。

葛氏不但忠心,领导能力强,而且有操守、谦卑、坦诚、不隐瞒自己的失败。葛培理布道团纪律严明,账目公开,六十年来没有出过任何丑闻。他自己出版书籍的所得,也全部捐献给其它福音机构(注3)。

从来没有人把葛氏当作很有成就的学者来看待,也没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很有属灵深度的神学家。从他早年的挣扎,可以看出他也了解自己的限度,但他忠心到底(注 4)。《时代杂志》称他是更正教的“教宗”(注5),不仅因为他作了“总统们的牧师”,更肯定他的贡献和影响力(注6)。他本人信仰纯正(注7),但又是 超越教义和宗派争执。因为他从同情接纳、而不是定罪否定的角度来与人相待,使他可以与意见不同的人共事。这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02
引起争议
最近这次,葛培理牧师选择纽约市,作他布道大会的最后一站,是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的。因为在近五十年前(1957),葛培理牧师第一次在纽约布道,既是极大成功,也是极大争议的开始(注8)。并且,在他的事工上,具有分水岭的意义。



当年反对葛培理牧师最有力的,有两批人士。一批是由联合神学院广受尊敬的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教授,所领导的“前卫”基督教人士。他们认为葛氏所描绘的基督教过分简单,没有洞察今世的复杂性,好像是在推销一个医治百病的万灵丹。

另一批更大的阻力,来自保守的基要派人士。这次布道会是葛氏与基要派正式的决裂。他于1951年和1954年两度拒绝了纽约保守教派的邀请,认为他们圈圈划得太小,没有代表性。

在这布道会上,他却接受了纽约市更正教协(the Protestant Council of NYC)的邀请。纽约更正教协是隶属于国家教协(National Council of Churches)的系统,早就被保守人士看为自由派的组织,是披着羊皮的狼。葛氏此举,在基要派的心目中,是走上了妥协的道路,从圣经的“基要真理”中 堕落了(注9)。

此后,攻击葛培理牧师作风的人很多(注10),大体上归纳为:葛培理牧师背弃了基要派的信仰(在他们的眼中,就是背弃了信仰)。

葛氏受到的主要的指控包括:与天主教会挂钩(注11);与灵恩派合作;与宗教右派划清界限(注3);推荐RSV版本的圣经(此版本虽被公认为最忠于原文,但 却是自由派的国家教协赞助的);与自由派(等于不信派)人士合作;支持民权运动(注12);容许妇女讲道;接受基督教摇滚乐;接纳同性恋者(葛氏反对同性 恋);反对用暴力手段对待堕胎诊所;倡导基督徒应有社会关怀(即是鼓吹社会福音);赞成与苏联和共产中国打交道;等等。

总之,攻击葛氏的人认为,为了推广布道工作,葛氏与世妥协,没有遵守圣经的教训,分别为圣。

对基要派而言,遵行上帝的话语,远比传福音重要;持守教条的纯正(走分离路线),远比爱心(接纳包容)重要。因此,妥协就是投降。必须划分界线,竭力持守真 理。不但不要在他人的恶上有分,更不可以让新信主的人,到那些“自由派”或是“异端”的教会去。信与不信不可有任何相交,特别是在传道事工上。

他们攻击葛氏,引用的圣经节包括:
“那等人是假使徒,行事诡诈,装作基督使徒的模样。”(《林后》11:13)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14:15)
“我现在是要得人的心呢,还是要得神的心呢?我岂是讨人的喜欢么?若仍旧讨人的喜欢,我就不是基督的仆人了。”(《加》1:10)
“耶和华说:那些残害赶散我草场之羊的牧人,有祸了。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斥责那些牧养他百姓的牧人,如此说:你们赶散我的羊群,并没有看顾他们,我必讨你们这行恶的罪,这是耶和华说的。”(《耶》23:1-2)

这些圣经原则都是非常可贵的,他们不妥协的原则也是十分可敬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被人尊敬的司徒德牧师、巴刻博士和卡尔‧亨利博士,都支持葛培理牧师的路线呢?

其实,这些人也在被批评之列,而且也被戴上了“新福音派”的帽子。

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些批评的背景。

第一,极大多数的争执,都是因为各人对圣经的了解有差异,是解经的问题,而非是否尊重上帝话语的问题。

第二,是态度的问题。若有一批人总认为,自己的路线是唯一代表真理的,他人若与我不一致,那就是走错路了。所以,“要为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争辩”。这种态度造成了许多无谓的冲突和敌意。基要主义者往往有这种心态。

这就好像一场竞赛,看谁更为正统。其实,这世界上可能没有两个人,对圣经的看法和立场会完全一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尺度衡量正统,那么,到底谁更正统呢?

“我若是正,你就只好是‘斜’的了”,这种自以为义,唯我独是的做法,是骄傲的表现,也是主耶稣和使徒保罗所厌恶的。十七世纪时,英国的巴斯特 (Richard Baxter)说了一句名言:“在主要的信条上要有一致的立场;在次要的信条上要给人自由度;在一切事上要用爱心包容。”在今天这或许是最恰当的忠告。我 们不是上帝,所以不应该随便给人扣大帽子。只要我们在主要的信条上统一了,为什么不可以同工呢?

对于与不同派别的对话或合作,葛氏曾说:“作为一个福音的宣告者,跟作圣经学校的校长,或是作教会的牧师,或是神学教授,完全不一样。后者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神学立场,前者则需有能够与人沟通的弹性。”(注10)

对传递福音信息的人来说,他是在向异教或异文化寻求对话,传递信息,或是讨论彼此关切的问题。如果他对异文化,径自用自己的观点来定罪,用敌意的态度来沟通,对方是很难了解他的。这是谁的错呢?我们可以轻易用以赛亚的话说:这百姓是油蒙了心,无药可救吗?

葛培理牧师不是完人,但我们非当事人,往往不能真正了解背后的动机与隐情。例如,他与尼克松总统非常接近,水门案发了以后,还是非常信任尼氏。因此,有人取 笑他趋炎附势。当然,他与人表同情的作风,很可能有时被人利用。后来,当水门案水落石出以后,葛氏非常痛苦,以致呕吐(注3)。

03
末了的话


从葛培理牧师的一生,我们看见了一位忠心、爱主、服事神的伟人。他谦和、宽大、诚恳、坦诚、有操守,而且总是用同情的心态来面对人,和人的疾苦。他对廿世纪基督教界的贡献甚大。他领导力强,有眼光,将福音派团结、凝聚成一股新的动力,的确是功不可灭。


为了工作,他经常旅行,牺牲了很多与家人相聚的时间。幸好有一位贤内助,使他没有后顾之忧。纵然如此,他的工作还是给家庭带来了许多痛苦。他的大儿子,法兰克,有好一阵子非常反叛。葛氏自己承认(注9),他曾有过在家庭派对上认不出自己孩子的丑事!

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节目主持人,Hugh Downs,在1997年采访时问葛氏说,若葛氏去天堂,第一件想问上帝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主啊,你为什么选择我作门徒?我实在不配。”

这,出自一个没有矫饰的人的口,的确是一个伟大心灵最真切的写照。


END


注:
1. 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第十课《司徒德与福音派教会的发展》,更新资源(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11月二版。
2. 胡志伟牧师:〈阿姆斯特丹2000全球布道者大会现场报导,教新通讯〉,2002年八月。可参见http://www.hkcrm.org.hk/event/seminar/20000804/amsterdam_2000.htm
3. ABC 20/20, Billy Graham's Crusade, May 2, 1997.
4. Collin Hansen, Turning Point, The Day God Settled the 'Bible Questions' for Billy Graham, Christian History, Fall, 2004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h/2004/003/11.46.html.
5. Harold Bloom, Billy Graham, Time Magazine, June 14, 1999.
6. 可参考http://en.wikipedia.org/wiki/Billy_Graham所列葛培理牧师获得的奖章和头衔。
7. 请参考布道团的信仰宣言http://www.billygraham.org/StatementOfFaith.asp.
8. Collin Hansen: One Last Gotham Visit for Billy Graham, June 17, 2005,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hist … wsletter/2005/jun17.html.
9. Billy Graham, Just As I Am: The Autobiography of Billy Graham, Harper, 1997.
10. 为了减少谣言,和片面记录的偏差,笔者推荐下面两个来源:
1)由Bob Jones大学所出版的The Tragedy of Compromise, by Earnest Pickering, 1994.(可参考http://www.itib.org/articles/tragedy_ … dy_of_compromise_3-2.html)
2)John R. Rice, Ecumenical Excuses for Unequal Yokes, The Sword of The Lord Publication (可参考http://www.gotothebible.com/HTML/ecumenicalexcuses.html
11. 关于天主教会的问题,因为牵涉较广,将由另文专门讨论。
12. Harold Myra & Marshall Shelley, Jesus and Justice, Christianity Today Online, June 24, 2005, 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ct/2005/125/52.0.html.该文是从作者新书,The Leadership Secrets of Billy Graham,中摘录的。



作者简介
临风,本名熊璩,出生于重庆,台湾长大。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副教授 ; 克雷超级电脑公司(Cray Research, Inc.)研究部总工程师; 惠普公司中央实验室部门主管,大学关系部亚太区主任等。2011年退休,全力读书、研究、写作。在中国大陆出版有《绘画大师的心灵世界》(2012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TOP

但是他的孩子divorce, drugs, drink

TOP

回复 5楼kelly_y_chen 的帖子

撒母耳的儿子也不争气

TOP

http://mp.weixin.qq.com/s/1e7FUpICXh_RfOcwJwzI3A

葛培理:献身基督的媒体布道家

原创 2018-02-23 OC编辑 OC海外校园
引导关注




“有一天你会读到或者听到葛培理死了的消息。千万别相信,一个字都不要信!我将比我现在还要鲜活。我只不过是换了个地址。我是去上帝同在的地方了。”

——葛培理牧师  


2月21日,美国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师(William Franklin Graham或Billy Graham)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家中离世归主,享年99岁。

他的国度胸怀

葛培理是二战以后美国福音派教会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脚踪走遍美国、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全球听众数以亿计。如果要问他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许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最合适:“我认为只有当个人降服于基督,把鲜活与更新的生命献给基督,复兴才有可能。”这话是他在99岁生日时所讲,也是他一生的总结。

有人说,葛培理的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二战之后的世界可谓千疮百孔,那是理想破碎、心灵绝望的年代。20世纪的战乱和纷扰,让许多美国人深陷痛苦的深渊,人们看不到未来和出路。在一次讲道中,葛培理牧师说:“救恩是上帝给每个人发出的邀请,不论种族贫富贵贱,只有人接受耶稣,才会得到上帝的拯救。”

1958年,在美苏冷战期间,他说:“我们或许觉得上帝拣选了美国人,上帝偏爱我们胜过任何其他民族,我们是上帝的子民。但我要告诉你,上帝爱美国人并不甚于他爱苏联人。”他的国度胸怀可见一斑。



向无神论者传福音

葛培理的一生见证了他对上帝的忠诚和委身。一个人如果矢志不渝地跟随基督,践行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就无法回避耶稣基督大使命的托付。这个大使命告诉我们,我们要去,使万民做耶稣基督的门徒(参《马太福音》28:19)。而如何向无神论者传福音,也常常是许多基督徒面临的挑战。

对此,葛培理颇有洞见。他说:“上帝如果介入,他们当然会改变。这类的事经常发生。比如说,在东欧与前苏联就有数不清的人,他们原来是无神论者,现在却诚心地相信上帝,跟随基督耶稣。”

葛培理承认,无神论者在他们心中架设了许多承认上帝的障碍。但是,上帝的灵要比这些障碍都更坚强。

“上帝为了他自己创造了我们。所以,当我们将他排除在生命之外时,我们的心中就会有一个空虚的地方,以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和盼望。只有上帝才能将这空虚填补起来,让我们对未来产生希望。这就是那些原来是无神论的人今天所感受到的。”

因此葛培理鼓励基督徒:“为你那些自称是无神论,而且不愿意与上帝有任何关系的朋友祷告”。 “切记:上帝可以做我们绝对做不到的事,包括改变人的心思意念。同时,你自己也必须对基督耶稣的信仰有确据。求主帮助你能在朋友面前成为基督的爱与纯洁的榜样。”



善用新媒体传福音

“传福音给万民听”,这个大使命在督促着每一个时代的基督徒,应当用诸般的智慧引人归主。比如,在历史上,马丁·路德在德国带领的划时代的宗教改革,即是很成功的善用印刷术传福音的见证。路德发现,印刷机印出来的小册子(booklet)能向更多的受众进行传播,既便于传阅,普通人也买得起。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迅速传遍德国及整个欧洲。

而葛培理牧师,也同样深谙新媒体传福音的重要性。他在19岁时已有相当的声誉,但他是最先采用电视等媒体技术来传福音的布道家。在他布道前期的年代,广播和电视是刚刚兴起的新媒体。他看见这些新媒体正以惊人的力量形塑人们的三观,于是,便积极使用这些媒体工具,为基督得人。多年来,除了在世界各地巡回举办大型布道会,葛培理牧师通过电视、广播、电影和网络接触的听众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超过2亿人,分布于185个国家。

《葛培理传》中记载,1950年,电台节目《抉择时刻》在美国广播公司旗下全国150个电台同时启播。这是葛培理第一次尝试通过广播传讲福音,取得了美好的果效。他的讲道内容广泛,包括社会时事、国际大事、生动的例子、切题的经文,每一篇讯息都要“直接布道,激发信徒,带领教会外的人归向基督。务要快捷,一矢中的”。他的广播节目大受欢迎,很快登上宗教节目收听率第一位,其后18个月的收听率,更超越大多数礼拜天日间新闻评述节目。他的声音自此为美国人以至其它国家的人所熟悉。

几年后,他进军当时的新媒体——电视,令他的事奉更上一层楼。他甚至将布道信息拍成电影,如《德州先生》就是根据德州沃尔斯堡一个决志者的故事拍成。以真人真事编成电影剧本作布道之用,葛培理是开创先河的主导者。

葛培理也非常重视文字事工,他于1956年创办的《今日基督教》刊物(ChristianityToday,http://www.christianitytoday.com/ ),迄今依然是世界性的福音性杂志和福音派基督徒的“旗舰”媒体,而且经历了从纸媒到网络媒体的转变,影响深远。

葛培理善用新媒体传福音,对今天的我们有莫大的启发。基督徒常常出于极端的“圣俗二分”放弃媒体阵地,让福音愈加边缘化。我们应该像葛培理那样,坚信“这是天父世界”,有勇气和智慧进入不同的平台,善用各类工具,为福音做美好的见证。


《生命的旅程》 | 葛培理 著

注重品格的操守

谈起名牧和电视布道,也许我们都或多或少听到过一些负面的见证。和葛培理同时期的布道家、名牧,也有一些在钱、权、色上犯罪跌倒,成为福音的拦阻,实在令人惋惜。而葛培理最受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称道和尊敬的,是他非常注重个人品格和私德的操守。基督徒作家吴蔓玲曾为OC《举目》撰写《千山万水,我不独行——葛培理的生命秘诀》一文,其中对葛培理的生命品格有详尽的描写。以下摘录几段该文内容:

在葛培理长久事奉的年岁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与当年一起成立葛培理布道团的4位同工,同心服事五六十年到老。这样合一的见证是少有的。他们能一起忠心服事到老的秘诀,除了彼此看重且彼此守责外,他们也深知,属灵热忱并没有让人免于贪婪、骄傲、情欲、野心的引诱。因此,他们在成立布道团之初,为防范落入布道者常掉入的陷阱,订立了四大原则:

第一、谨慎处理金钱

葛培理布道团决定要竭尽所能地避免滥用财物,对奉献之事轻描淡写,并且倚靠当地委员会事先所筹募的捐款来举办聚会。此外,他们不采用爱心奉献的传统,一律成为受薪同工,不接受个人酬金。为了达到彼此问责,葛培理成立了一个董事会,由重要的领袖组成,并且授权给这个董事会,接受它的监督。尽管葛培理是整个团队的领袖,但连把金钱花在理所当然的事上,他也要先征求董事会的同意。

第二、避开性的陷阱

他们团队的成员,严格遵行除了妻子外,绝不与异性单独相处。在出外布道时,他们团队会一起旅行,订的旅馆房间都是彼此相邻,或至少在最近距离的房间。由于不单独旅行,他们把试探减低到最小。

第三、不批评其他事奉者

许多布道家倾向把事奉成果带离当地教会,甚至公开地批评当地教会的牧者与教会。葛培理团队深信这样做不合乎圣经。葛培理布道团决心要与所有曾在公众场合、一同宣扬福音的同工们合作,避免有反教会与反牧者的态度。并且要把事奉成果带给当地教会,让他们跟进。

第四、不夸大成果

有些布道家常有夸大自己成就的倾向,宣称自己的聚会有很高的出席率,葛培理布道团决定要避免任何提高数据嫌疑的作风。他们接受当地警方或其他官方组织所估计的人数,就算团队觉得那些估算过低。并且,他们称讲道后呼召进前来的人是“询问者”,而不是“初信者”。毕竟,没有人知道人灵魂的深处发生了什么事,葛培理布道团选择不冒然结算属灵的成果。这是向夸大自己成就的试探争战的另一个方法。

牧者也是人,也有人性的软弱,他们有时面临的试探和挣扎更为明显,对于越有名气的牧者越是如此。葛培理牧师并非“完人”或完全没有争议,但是他实践了以耶稣基督为中心的生活和事奉;他时刻遵行圣经的教导,在处理有可能面临的试探时做出可资借鉴的方式。

天堂:来自葛培理的新信息



生命的更新和改变,是一生一世的旅途。在葛培理96岁生日之际,葛培理布道团发行了一个视频——《天堂——来自葛培理的新信息》。在一段访谈中,葛培理说:

“我虽然是教会的会友,但并未真正认识基督。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在基督徒的氛围中长大,我的父母都是基督徒。青少年时,有位布道家Mordecai Ham到镇上讲道,我记得我在深深的罪恶感之下,有一晚讲员邀请我们接受基督,我很不情愿走上前去。但是我对主是真心的。我照着我的本相,带着我所有的罪和失败来到主前。他接纳了我,也改变了我。直到如今,他依然在做更新和改变的工作,我再也不一样了。”

不再一样的生命,显明福音的大能。葛培理离开了世界,回到那满有恩慈和怜悯的天父家中,而他的事工依然在继续,他竭尽所能、善用资源、以热忱奋力广传福音的精神依然激励人心。

最近接连听到几位在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教会领袖、属灵前辈去世的消息。他们服事了他们那一代的人,荣归天家。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今天的我们,又当如何接过前辈们所撒的福音火种,让光照在世上呢?

注:
本文成文参考鲍乐基(John Pollock)著 《葛培理传》、吴蔓玲《千山万水,他不独行——葛培理的生命秘诀》、渔夫《葛培理对如何向无神论者传福音的建议》等文,一并致谢!

TOP

http://mp.weixin.qq.com/s/ojklkQmfLXGRmYIQCq4yYg
葛理翰(葛培理)牧师最后一段路,千人街头致意,在世历届美国总统都将出席葬礼

2018-02-27 全球见证分享网

▲刚过的礼拜六下午,成千人们走上街道,目送载着葛理翰牧师的棺木回到其家乡。


▲2月24日,葛理翰牧师的12名孙子将棺木抬回葛理翰家族庄园。

2月21日,99岁安息主怀的比利.葛理翰牧师(Billy Graham),其棺木于24日送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当天下午举办私人的家族追念聚会,葛理翰的孙辈威尔.葛理翰(Will Graham)等共12人,齐将棺木抬进葛理翰家族庄园,今、明两日起开放外界悼念。

刚过的礼拜六,14辆车的车队,从北卡罗来纳州阿什维尔的葛理翰训练中心开过209公里的路,前往葛理翰的故乡夏洛特。他的最后一段路,相较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布道家、横跨各地传福音的路程,非常短,并有一种在主里的安息。如《圣经》提摩太后书4章7节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葛理翰下葬之处距离其长大的农场只有8公里,24日下午,将车停在图书馆外的人们向内辉手,或沿路站成一排,向这位「美国总统的牧师」、「美国的良心」、「中国的女婿」致意。有人拿手机、有人安静站立,也有人挥动双手,目送车队驶近葛理翰家族庄园。

葛理翰的身躯于世上的最后一段路,经过挂了许多国旗的桥梁,写着「做得好」的牌子,一个「比过去更加活着」的广告牌,以及上千位为他走出家门、目送致意的人们…


▲「做得好!」牌子


▲「比过去更加活着!」牌子。


▲人群在葛理翰图书馆外守候


▲有长辈到家门外致意。


▲桥上挂了许多国家国旗,纪念这位20世纪最伟大布道家一生劳碌无悔的事奉。


▲人们目送车队远行。

葛理翰的妹妹琴恩.葛理翰.弗德(Jean Graham Ford)说,「我想比利一定会这么说:『不是我的能力吸引这么多人来,要高举的是耶稣基督。』…他有很好的讲道恩赐、话语充满力量,我想那是因为他高举耶稣基督。」

3月2日将举办葛理翰的葬礼,其会安葬于葛理翰图书馆邻近。据《每日快报》报导,6位仍在世的历届美国总统皆会出席,包含:现任总统特朗普、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第43任总统乔治•布什、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高龄93岁的第41任总统乔治(老)布什及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在葛理翰逝世当天,美国白宫网站放上特朗普对葛理翰的辞世声明。他感谢葛理翰一生对美国的贡献,形容其是位「举世无双」的人。

「他是过去一百年来的时代巨人之一──一位美国英雄。」无论在美国昌隆发展的时代或遭遇恐攻的黑暗时刻,葛理翰不断用生命传达一个可信的真理:上帝是可以信赖的、上帝爱你、上帝可以改变你的生命。

「比利在他十七岁生日左右接受了耶稣基督,这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我们的国家和世界。」

...他虽然死了,却因这信仍旧说话。─希伯来书 11:4


【特朗普总统对葛理翰牧师辞世声明】

———— / 资料来源:美国白宫网站/ ————
翻译:读者翻译


今天我和梅兰妮及全球千百万的人一起哀悼葛理翰的辞世,我们在祷告中纪念他的孩子、孙子和重孙以及所有与葛理翰一生事工密切的同工们同在。

比利在他十七岁生日左右接受了耶稣基督,这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改变了我们的国家和世界。他是过去一百年来的时代巨人之一──一位美国英雄,他的生命和领导力真正为他赢得了「上帝的大使」的称号。

比利坚信神的话语力量能转化人心,这个信念给所有听到他「上帝爱你」这个简单信息的人带来盼望。通过他的布道会, 他把这个信息传遍世界,让整个世代相信耶稣基督。

2001年9.11 恐攻之后,美国人昂首听葛理翰在华盛顿国家大教堂的讲道, 他告诉我们,「哪怕在生命看似最黑暗时,上帝也是可以信赖的。」

葛理翰牧师首先会说他不是单枪匹马的,在他的妻子鲁思离世前,她一直陪伴在他身边──这是一个真正的伴侣,一位了不起的母亲,还有传教士的灵魂。他也建立了一个国际团队和机构,继续传扬基督的信息。

梅兰妮和我有幸在过去几年里认识了葛理翰牧师和他了不起的家庭,我们对他们的爱和支持深表感激。

葛理翰是一位举世无双的人物,基督徒和所有其它信仰背景的人都会深深地想念他,我们今天在地上思念他,而他最终回到了天上的家。

TOP

http://mp.weixin.qq.com/s/aC-kyh5zowrIvUL7mdoJ7Q

葛培理的遗憾:假如重头再来,我会如何改变?
原创 2018-03-02 斯托得等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出版之【逝者追思】
编者按

oaktreepublishing
对,没错,这个斯托得就是前天给橡果介绍阅读经验的那位斯托得牧师,他和近日刚刚去世的葛培理牧师生前是好友。橡树特别翻译了斯托得眼中葛培理的短文和另外一篇葛培理自己评价自己的文章,读来令人感动。我们追思逝者葛培理,不是为着评价一个人的生命,却是因着他的一生,来思想我们的神,进而把我们自己带入与神更深的关系中。
斯托得眼中的好友葛培理:向着荣耀同行
作者|约翰·斯托得 译者| Sisi

另一位福音派英雄及福音运动的“建筑师”对葛培理生平与属灵遗产的回顾。
  
约翰·斯托得与葛培理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40年代,二人共同参加伦敦海德公园演讲角的一次露天会议。他们对福音布道共同的关注促成了1954年与葛培理在哈林盖布道大会的一次紧密合作——那次布道会在伦敦大受欢迎,持续三个月之久。在其后的五十年,无论是在诸如洛桑世界福音大会这类的重要合作上,还是在私人友情上,二人的生命从此紧密相交。2007年,斯托得发表了这些从未出版过的回忆录:

诚信(Integrity)。如果我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葛培理,那么我会用“诚信”一词。他是个浑然一体、前后一致的人。他所言和所是之间毫无割裂。他怎样布道,就怎样践行。

财务。葛培理第一次来伦敦的时候,有相当多的教会领袖在考虑是否要请他去他们那里讲道。他们比较审慎,然而葛培理也预见到了他们的问题。他坦然地说自己领受的是固定的薪酬;他的薪酬比多数大型教会的主任牧师都要低,并且他也不接受任何“爱心奉献”(不计入薪酬的额外收入)。而布道会的财务也会在每次大会的杂志上公开。

性。葛培理的私生活可称为典范。他偶尔公开说过,自己只与一位女性同床共枕过,就是他的妻子路得。在这一点,他无可指摘。

哈林盖。当年,哈林盖布道会的结束日期被延期,共持续了12周。这一事件成为传奇。我们教会(伦敦的万灵教会)都参与其中,我也几乎每晚都去。一万二千多人每夜相聚,专注听讲他的信息。每一晚我都问自己:是什么吸引了这么多人?因为我们教会的各个堂点都几乎空了一半的座位。我想答案就是,葛培理是他们所听过的第一位全然真诚的布道家;在他身上能感受到一种真实。许多媒体人承认:“我们并不同意他所说的,然而我们知道他是真诚的。”



勇气。鲜有基督徒领袖能拥有连续多届的美国总统、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和其它各国领导人作自己的听众。普通人就更少有勇气利用这样的机会传讲福音,而葛培理做到了。无论对方在众人心中多么崇高,他都不惧怕人。

学习。葛培理时刻记着自己并没有受过正式的神学教育。然而他有个藏书丰富的个人图书馆,并且也保持着日常阅读。1979年他在伦敦对600名神职人员进行一场演讲,他谈起如果自己有机会重新开始自己的事工,他会在两件事上有所改变——这番话令当场的听众大为震惊。第一,他会用三倍于现在的努力来学习,减少各类活动;其次,他会用更多时间来祷告。他这么说是基于使徒行传6:4,他谨记使徒所优先安排的两件事(“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圣诞节。1955年11月,我有幸在葛培理的剑桥大学布道会中成为他的“首席助理布道者”。我们的友谊在这十天得以坚固。当他邀请我与他全家在蒙特利特(位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共度圣诞节时,我特别感动。那次拜访中有两件珍贵的回忆,至今仍鲜活眼前。第一件是他全家每天的祷告。我看到这位世界知名的福音布道家与路得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读经、祷告。第二件是我们一起带着圣诞礼包去附近山区的“乡巴佬”家中。我在这两件事上看到葛培理——这位在万人大会上传福音的布道家——与一小群人分享福音。

信息。在葛培理布道中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不断地回到基督被钉十架这大好消息上来。虽然这种习惯时常引起批评,他却拒绝对这一福音的本质作任何的妥协。在预备布道的过程中,他也会读一些报纸,并且让助手帮他研究其上的内容,从而能够针对时事作些评论。



社会良知。葛培理接受洛桑公约对社会运动与福音布道的声明。他知道自己个人的呼召是传福音,然而他依然有勇气拒绝参与宗族隔离下的南非布道大会。他个人也富有社会良知,支持了许多社会公益事业。

影响力。他做的许多事都影响了年轻布道家(尤其是通过阿姆斯特丹大会)。他将福音布道划入教会事工蓝图,以一种新的方式使之振兴。然而最能表现他影响力的是他建立起的新的世界范围内福音派的联合,如创办杂志《今日基督教》、召集诸多全球福音大会等。

团队精神。葛培理布道团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他们从不是个人秀。当然,葛培理是主要的布道者。然而葛培理、克里夫·巴罗斯(Cliff Barrows)和贝弗·谢(Bev Shea)三剑客总是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他们之间的合作毫无嫉妒的印记。

约翰·斯托得(1921-2011)是伦敦万灵教会的牧师,国际灵风合作伙伴组织(Langham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的创建者。著有《真理的寻索》(Basic Christianity)、《当代基督十架》(The cross of Christ)等多部著作。

(原文: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 ... ether-to-glory.html


葛培理:假如重头再来,我会如何改变?
文|科林·汉森 译者|Sisi

葛培理一生有很多卓越的成就,但他并不完美,也犯过一些错误。若不是他自愿地承认这些错误且从中学习,这些错误可能会使他的事工大为受损。

“我必须承认自己判断上的错误,然而我看到基督徒是如此宽宏大量地理解我犯的错,”1974年水门事件风波之时,他曾如此告诉《今日基督教》。

“当你犯错之时,你最好表现出谦卑,并且说’我错了’或是‘我很抱歉’这样的话……然而,一些指向福音派神学的批评落在了我的头上,于是我想可能我的错误会影响福音事业。有时候我确实口不择言,说了许多不应说的话。我是主耶稣基督的门徒——一个常常犯错的门徒,我和所有其他门徒一样,也会受试探,会有人的软弱,会犯错。”

和杜鲁门在白宫的草坪上跪下

葛培理第一次公开犯下的大错是在1950年会见杜鲁门总统时——这是他第一次有机会面见总统。这是他一生不会再犯的错误。

“当我们到达白宫的侧门,我们很容易就通过了所有的安全警卫和检查,” 葛培理在他的自传《我就是我》(Just As I Am)的开篇回忆道。“总统秘书随后接待了我们,告诉我们说,这次会见将分秒不差地持续20分钟。正午十二点,我们被带进了总统办公室。从杜鲁门总统的表情来看,我们国家这位最高长官仿佛认为自己正在接待一个巡回表演杂耍的队伍。”

“当我们走出白宫,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与摄影师蜂拥而来……我还没来得及作出任何反应,一位大胆的摄影师就提出让我们跪在草坪上,重复一次在里面的祷告。各大媒体喧嚷着,大声支持这个提议。我拒绝重复刚才在总统办公室的祷告词,然而我却说,既然我们本就计划要为这次访问来感谢上帝,那么现在是个好时机。我们四人穿着儒雅的夏日正装,单膝跪下。我带领了这次祷告,仿佛对周围光影交错的闪光灯与奋笔疾书的记者熟视无睹,尽可能真诚地感恩上帝。”

“几天之后我才逐渐明白,我们实在是滥用了面见总统的特权。当时,我们的拜访受到举国关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德鲁·皮尔逊(Drew Pearson)在他的专栏中提到,我未经授权而引用总统的话,这一举动惹怒了他。如今我成了白宫不受欢迎的人。皮尔逊是对的,杜鲁门总统再没有邀请我……经过了这次失误,我发誓如果再有机会见到有名望或是有影响力的人,这样的事再不会发生。”



与尼克松关系过近

葛培理一生最难堪的事也是关于一位总统的,那就是他的密友理查德·尼克松。葛培理在听了尼克松录音中所表现出来的阴暗面后大为震惊,而这件事永远地改变了他与政客的关系。


水门事件后,葛培理与尼克松的关系使得他的名声备受诟病。然而随着年龄渐长,他时常为自己当时缺乏对家庭的陪伴而感到懊悔。

“当尼克松在自己的新职位上坐稳之后,开始接受我的提议——顺便说一下,我不会再称他为迪克,今后仅叫他总统先生。”他在自传《我就是我》一书中说道,

“因为保密的原因,我停止在与他通话时做记录。然而,他却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记录了我们的对话——除了我们的对话,他也记录了其他官员的建议(一些可能涉及到我)。在我不知情也未经我同意的情况下,他对我们的一些对话进行了录音。当然,我真希望事情不是这样。关于我们之间的交往——无论是与我直接或间接相关——有些出现在媒体的公开记录中,有些出现在图书馆供人检查。还有一些也出现在尼克松自己的书中。”

“我真是太天真了,以为自己和总统的亲密关系永远不会被用于他的政治目的。然而当我认真审视自己的灵魂,诚实而言,我心中并未夹杂私人目的和野心。”

这一段经历使得葛培理在为其后的总统提供政治意见以前,暂停了一段时间。“华盛顿特区是一个不同的世界,”葛培理对《荣耀的先知》(A Prophet with Honor)一书的作者威廉·马丁说,“这就是我如果可以不去就不再去那里的原因。我很高兴我现在住在这些山里;我不常去华盛顿,也不常去国会山。过去我在那里有许多朋友,我很乐意去探访他们——国会议员和参议员们——然而这几年我都不去了。我只是不想去。我觉得上帝对我有更高的呼召。”

“我差一点将美国式的生活与上帝的国度等同起来,混为一谈。”在尼克松辞职十年之后,葛培理告诉《今日基督教》,“后来我认识到,上帝对我的呼召是一个比美国更高的国度。我努力地忠实于我的呼召,作一名福音布道家。”



“多学习,少讲道”

然而,有一些错误是葛培理永远没有机会挽回的。在1977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告诉《今日基督教》。

“我非常后悔的一件事就是没有好好地学习。我多么希望我能够更多学习、更少讲道。人们不停将我推向对各类人群的演讲中,而我本该为之有更多学习和预备。唐纳德·巴恩豪斯(Donald Barnhouse)说,如果他知道主会在三年内再来,他会花两年时间学习,一年时间讲道。我正试图努力弥补。”

“在我家人成长的时候,我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伴他们。你不能重拾这些岁月。在这里我或许也当说,这些年我遇到了很多很多的人;我没能和所有的朋友与熟人保持联络,为此深感遗憾。”

“我不会鼓励葛培理布道团和那些隶属机构发展得如此迅猛。我们一直试图在不影响上帝所呼召事工的前提下,在一些领域逐渐减少投入。”

(科林·汉森,《今日基督教》特约编辑;福音联盟编辑主任。原文:
https://www.christianitytoday.co ... ne-differently.html

TOP

http://mp.weixin.qq.com/s/hmsFNNv87ds63lUvm5Ym-Q

至死忠心——纪念葛培理(范学德)

原创 2018-02-22 范学德 OC举目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2018.02.21
2018年2月21日早晨7:46,美国著名布道家、牧师葛培理(William Franklin Graham 或Billy Graham)在北卡罗来纳州的家中安息主怀,在世享年99岁。

1

如果要用两句话来概括葛培理,我首先想到了保罗的自述:“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4:7—8)

然后,我想到了王明道的劝勉:1988年,葛培理和他出生在中国的妻子路得一道访问了中国,他们专程访问了被誉为“中国基督徒的良知”的王明道先生和王师母,谈话结束前,葛培理问王先生有没有从主来的话送给他们,王明道沉吟了半晌后说:“你务要至死忠心,我就赐给你那生命的冠冕。”



葛培理常说:“我相信上帝呼召了我,只要一息尚存,就要传扬福音。” 他对主真是“至死忠心”。

2005年6月24至26日,87岁的葛培理在纽约的法拉盛草地公园主领了最后一场布道会,超过廿四万二千人出席,有将近9千人决志信耶稣。

2013年11月7日,葛培理在庆祝他95岁生日的聚会中,最后一次向世人传扬福音,他在此前的公开信中说:“我最近所准备的可能是我给我们国家的最后一则消息。我为此祷告祈求了很多。”我全心全意地将神的爱提醒给美国人,尽可能地简单而清晰,呼吁人们‘悔改以致得救’(《林后》第7章10节)。”

他这篇讲道的题目就是:“十字架”。这是他60年前开始传福音时就一直传讲的核心信息。就像保罗所说的那样,“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 (《林后》第2章2节)。

此时,我和许多兄弟姐妹一样地深信,主耶稣一定会对葛培理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太》第25章21节)

2

葛培理又被译为“葛理翰”,被誉为“美国的良心”,他的英文名字的全称是:William Franklin Graham,通常人们都用昵称Billy Graham来称呼他,翻译成中文,就成了“比利”。



关于葛培理,著名的一段共同记载是:他是当代基督教世界中最伟大的布道家,他通过电视、广播、电影和网络接触的听众比历史上任何人都多,超过2亿人听过他布道,他们分布于185个国家,当场决志信耶稣基督的人将近300万人。另外一段就是他曾经35次荣膺“世界十位最被尊敬的人物”,是近代人物中当选次数最多的一位。他的家庭也被公认为全美最受尊重的家庭。《时代》周刊曾将他列为“全美25位最具影响力的福音信仰人士”的榜首。在盖洛普的20世纪名人列表中,葛培理排名第七。

但是,最令我敬佩的,就是葛培理的生命,他不仅传扬了福音,而且活出了福音。用保罗的话来说,就是将生命之道表现出来了。(《腓》2:16)在《为何说不——基督信仰再思》一书中,作者L.史特博记述了查尔斯·坦布尔顿(Charles Templeton)的一段话,坦布尔顿当年是葛培理的布道伙伴和密友,曾经和葛培理一同布道。后来,他丧失了信心,不信上帝了,成为不可知论者。即便如此,他在接受史特博的采访时还是诚实地说:“比利是纯金,他没有一点虚假和矫饰。他是人中之圣。比利坚信基督——就像人们所谓的货真价实。他忠诚地相信,毫不质疑。他圣洁,忠诚,罕人能及。”(第18页)



在葛培理图书馆建成的庆祝仪式上,三位仍然活在世上的美国前总统不仅参加了庆祝仪式,还围着一张圆桌子谈到了葛培理。据ABC的电视报道,老布什说∶“我看信仰是个人的事,但多谢葛培理使我找到了更有意义的途径,加深认识我跟上帝的关系。”克林顿说∶“葛培理所接触的每个生命都会更好些,因为他遵守了两条最大的诫命(爱上帝和爱人如己),是上帝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卡特说∶“葛培理塑造了数以千万人的属灵生命,我只是其中之一。”听过了三位前总统的发言后,葛培理幽默地回答说:“我觉得出席了自己的安息礼拜,聆听每一个人致悼词。”

1985年,在布什家族两代人的非正式《圣经》夏令营中,39岁的小布什遇见了66岁的葛培理,后来成为总统的小布什回忆说,打动了他的,并不是葛培理在非正式讨论中的教诲,而是这位老布道家的气质。“他那温柔慈爱的举止清晰地反映了上帝存在在他身上。”葛培理和小布什曾在沃克岬角的海边散过步。小布什说,我意识到自己是在“一个伟人面前。他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我去探寻别的什么东西。他没有训斥或警告人,而是和人分享温暖和关爱。葛培理没有让你感到内疚,他让你有一种被爱的感觉。”就在那个周末期间,葛培理牧师在小布什灵魂里种下了一颗芥菜籽,它在第二年长了起来。小布什说:他把我领上了路,然后我开始行走。这就是我生命改变的起点。



中文《葛培理传》的译者,1990年曾经担任葛培理在香港的布道大会上的翻译,他在“译者序“中回忆说,“这段期间,他(葛培理)给我最深的印象有两个:一个是大会之前。他不愠不躁,待人有礼。有一天是主日,赴会人数逾十万。余也鲁教授偕同公子进入贵宾室探访葛培理。他们一进门,七十二岁的葛培理就站 起来欢迎他们。他那六尺四寸的身躯,每次有客人来的时候,都要离开矮矮的沙发。这幅谦恭亲善的图画,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第二个是大会之后。数以千计的人回应福音的呼召,叫人感动不已。葛培理和我坐车回酒店,途中他祷告感恩。我只记得一句,因为这一句如箭一样落在我心坎里。我自忖:也许这就是神使用他的原因?他说:爸爸,谢谢你使用泥巴(Father,thank You for using clay)!

是的,名满天下的葛培理就是这样承认自己的软弱,并如保罗一样深信:“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因为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12:9-10)

据《葛培理传》记载,1957年,葛培理在纽约布道,他向千千万万的人挑战:“我要告诉你,就在今天晚上,就是五月十五号的晚上,你在离开默迪逊广场公园之前,可以得到你一直在寻找的一切——这一切全在基督里。他能够叫你心灵最深处得享平安。他能够赦免你所犯的一切罪。他能够叫你得着清楚的把握,使你准备好迎见你的神。你只要将你的意志、你整颗的心,都交给他。”



这是一个具有转折点意义的布道大会,据统计,默迪逊广场公园的总出席人数超过二百万,破了历史纪录。决志人数超过六万。《纽约时报》好几次刊登了培理的整篇讲章。《先锋论坛报》给培理在头版预留位置任他投稿。并且从六月一日起,一连十七个礼拜六,美国广播公司提供了时段,电视实况转播布道大会,从此,葛培理布道团进军电视,自此以后的每一处布道大会都有部分录制成电视节目,通常会在数周或数月后播出。

但是,说到自己,已连续十个礼拜每晚讲道,完全没有休息的葛培理说:“我已一无所有,江郎才尽。但我相信,所有人也都同意:我那时的讲道更有能力!因为神使用的是彻底软弱的人。我站在一旁说,‘神啊,如今非你不行!’有许多晚我坐在台上,没有信息,一点信息都没有,只有呆坐的份儿,但我知道再过一会就要起来讲道!我只对神说,‘神啊,我做不来,我真的做不来!’可是我一站起来,信息就突然临到。神就是这样赐下话语。就是这样。”

葛培理一生从来没有卷入过任何丑闻。他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生活节俭,与妻子一生相亲相爱,自从他结婚后,他从来就不单独与其他女性在一起。许多人赞扬说,葛培理胜过了美女的试探。

3

葛培理1918年11月7日出生在美国北卡罗连纳州的一个农庄里,是从山村里走出来的传道人。但后来却成为深刻地影响了美国11任总统的牧师。面对着权力的巨大试探,他在上帝面前保持了一颗单纯的心,单单地爱主耶稣基督。

2007年,在ABC的一次访谈中,主播报道说,自从杜鲁门总统以来,葛培理与前后11位总统交往,并担任艾森豪威尔之后的每一位美国总统的精神顾问。

关于这11位总统,葛培理说,“在成为总统之前,他们中间的每一位我都认识他们很久了。我多次到过他们的家中做客,并且一直用他们的名字来称呼他们,直到他们成为总统。”

在克林顿被性丑闻缠身的日子里,葛培理来到了他们夫妇身边,给他们帮助。希拉里几次回忆说,葛培理的确给了她很大帮助,他劝告她,要饶恕,要饶恕。为了你们,为了你们的家,为了国家。希拉里笑着说,那的确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她饶恕了克林顿。



而克林顿回忆说,13岁时,他第一次在布道会上看到了葛培理时,就被葛培理断然拒绝种族隔离(当时黑人不能与白人一切参加公共聚会——笔者注)所感动,他说,我想,这是特别不一样的,葛培理的举措,是一个恩典的行动,它表明这可以造成不同(即打破种族隔离)。

在六十年代初期,种族隔离在美国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葛培理不顾一些人的反对,坚持每一个人,不分肤色,种族,都可以参加他的布道会。没有一个人是被上帝拒绝的。画面一再显示,当年参加布道会的黑人们,一个个热泪盈眶。

据历史记载,1954年,葛培理在英国哈宁基举行为期3个月的布道大会,每天约有6万人涌进会场聆听上帝之道。最后一场聚会竟有12万人参加。几天后,英国首相邱吉尔专门接见了葛培理。面对一国之尊,葛培理坦然地说:“唯有耶稣基督是世界难题的答案。” 邱吉尔听后深受感动。

这就是葛培理一贯的观点:“目前世界的最大需要就是转变人的本性,使男人和女人转变,信仰基督。”

六十年代初期,天主教徒肯尼迪成为美国总统,作为一个基督教新教教徒,葛培理该怎么办?他抛弃了宗派的偏见,依然为美国总统祝福。

祈祷,祝福,安慰,这就是葛培理为美国总统所带来的上帝之恩典。老布什这样夸奖葛培理:“当我属灵上出现问题时,Billy总是用意见、安慰和祷告带我走出困局。”

尼克松曾是葛培理最喜欢的总统之一。在水门事件前,葛培理一直认为尼克松是一个正直的人。水门事件的真相表明,葛培理被骗了。但葛培理不仅饶恕了尼克松,并且还在他的葬礼上发表讲话说:“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人无完人。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所以,我原谅了他。”

葛培理有一句名言:“我知道无论你做了什么,不管你现在干什么,上帝爱你。”他这样说,也这样做了。

奥巴马成为与葛培理保持个人关系的第12位美国总统。2010年4月25日,他曾亲自到位于北卡的葛培理的家中访问,成为第一位拜访葛培理家的美国总统,在葛培理的家中,他们一起相互祷告。

葛培理一生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妻子——路得(Ruth Bell),而她的姐姐称她为“中国造”(Made  in China ),一些朋友则说她是“中国女儿”。路得的父亲是一位传教士,在华行医,传教达25年之久。1920年6月10日,路得就生于中国江苏清江的一间砖房中,17岁时,才离开中国返回美国。在美国读大学时,她与葛培理一见钟情,以后结婚,厮守一生。

因此,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葛培理可以称为“中国女婿”。

葛培理的女儿安妮‧葛培理在接受CNN的一次访谈中说:“如果沒有路得,你们就不可能会有葛培理;我很清楚知道这一点,他(葛培理)也知道。”她的兄弟葛福临也说:“假如没有妈妈,爸爸断不会成为今日这样的人。妈妈行事为人坚守圣经的立场,又帮助爸爸预备讲章,还有一对聆听的耳朵。当她见到或听见不对劲的事情,她就会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每个人都需要这种提醒,她在这方面确实帮助了爸爸。”



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说路得的。由于美国总统经常会见葛培理,因此,路得总是提醒葛培理要提防政治,免得阻挡传福音布道的工作。1964年约翰逊有一次请教葛培理,谁适合做他的竞选伙伴。当葛培理正准备回话时,路得在桌子底下踢了他的脚。葛培理不解,就问她为什么踢他。路得回答说:“你的建议应该仅仅限于道德和属灵问题,不应该沾政治的边。”约翰逊望着葛培理说:“她是对的,你专注传道吧,我就专心政治。”

1952年,葛培理曾经有意竞选美国总统,路得知道后立即打电话该葛培理,十分明确地告诉他;“美国人不会选一个离婚的总统。如果你退出服事,走入政界,我马上和你离婚。”

葛培理在世界各地传福音时,每天夜里,路得总是跪在自己的房间祷告。2007年6月14日傍晚,87岁的路得走完了在世上的路程。葛培理说:“路得是我生命中的伙伴,上帝呼召我们成为一个团队,没有任何人可以背负她所承担的重担。她是我事工中最重要并且不可缺少的那一部分,没有她的鼓励和支持,我这些年的事工是不可能的……”

如今,葛培理也走完了世上的路程,他和路得一起,享受着主耶稣赐给他们的永远的喜乐。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