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东方之星沉没能激发人寻求“雅各之星”吗?

东方之星沉没能激发人寻求“雅各之星”吗?

东方之星沉没能激发人寻求“雅各之星”吗?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3317581361b0daee#rd

2015-06-05  巴克斯特 橡树文字工作室 橡树文字工作室


编者按:今年6月1日,满载400多名游客的“东方之星”轮船沉没于长江,又让几百家庭陷入死亡所带来的痛苦阴影当中。而很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这个无神论当道的国家里,每遇上天灾人祸,全国上下就会兴起为遇难者祈福的事。真不知道,大家是在向谁祈福?向空气,还是向从不相信的某个神明,或者是一直被很多人拒绝的上帝? 对于基督徒来说,地狱是真实又可怕的地方,而只有抓住那位“雅各之星”,也即耶稣基督,我们才能免于落入那个恐怖的所在。而骤然临到的天灾人祸,是上帝在风暴中的呐喊,他借着那些突然逝去的生命告诉我们,当趁着还能寻求他之时,快快认识他。因为大水泛滥之时,人必不能到他那里去。而上帝也借着苦难来提醒基督徒,要尽力向身边那些失丧的灵魂传福音。今天,橡树微信特别发送摘编自巴克斯特《圣徒永恒的安息》中的一篇文字,希望能激发大家传福音的热心。




落在永生上帝的手里,真是可怕的!




然而,在我看来,顽梗的罪人还是决定要孤注一掷,他们的想法是:“如果我必须下地狱,那也没办法。与其按照圣经的要求生活,我还不如用它来碰碰运气。或许我也能像别人一样逃过刑罚,说不定我还能忍受地狱之苦呢。”噢,可怜的受造者啊,我要力劝你,在你做此决定之前,留意以下几个问题,并以人的理智仔细掂量一下:你是谁,竟能承受上帝的烈怒?你的力量能有几何?岂不是如与烈火对抗的蜡果、禾秸,与风力对抗的糠皮,与龙卷风对抗的尘土?纵使你力如铁,骨如钢;纵使你的根基坚如地,能力大如天,上帝义怒的气息岂不能同样令你迅即灭亡?更何况,你不过是一抔会喘气的泥土,只是靠着你所竭力抗拒的上帝之养育和恩典,在世上存留不多日,便被百虫噬尽。面对上帝全能的权柄和震怒的迹象——如霹雳闪电及其劈开巨树、摧垮坚筑的无形能力,又如在你身边肆虐的灾难——你为什么胆战心惊?你若见到降在埃及人头上的众灾,地裂开吞下大坍和亚比兰,以利亚从天上降火烧灭五十夫长及其随从,等景象中的哪一种,不都会令你失魂落魄?既如此,你又如何能承受地狱的灾祸呢?在世上,诸如牙疼、痛风、结石、断肢,或赤贫、耻辱,这些小疾苦为什么令你惊慌害怕?与地狱的煎熬相比,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还算是快活的日子呢!死亡的临近为什么如此令你惊恐?它是怎样冷酷地撞击着你的心啊!可与你不以为然的地狱折磨之地相比,阴间还算得上是天堂呢!让你身体的某一部分在火中烧,肯定是其痛难忍吧?更遑论让你全人在地狱里永远遭受万倍以上的痛苦!光是想到、谈到地狱都让你惶恐不安,难道你还能承受那些折磨本身?主耶稣提到的那财主何以在阴间向亚伯拉罕大声抱怨自己所受的痛苦?你那些同伴临终时何以丧胆,改变了往日狂妄的谈吐?他们何以不再像你一样轻看地狱?难道你从未见过一个处于绝望中的人,不曾与这样的人交谈?其谈吐是多么惶恐不安,其生活又是何等沉重不堪!他所拥有的一切都不能使他快乐:他饮食不甘,见朋友心烦;他活得厌倦,却又害怕死亡。下地狱者的悲惨若是可以忍受,人又何以不能更容易一点地忍受这些对地狱的预尝?假若看见魔鬼以某种可怕的身形出现在你眼前,你会怎样?你岂能魂不附体,毛骨悚然?既如此,你又如何能忍受永远活在只有魔鬼、下地狱者相伴的环境之下,不仅时时看到他们,与他们同受折磨,且受他们折磨呢?我还要问你,上帝的烈怒若是轻易能忍受的,他的爱子又何以如此重看它?以至他 “汗珠如大血点,滴在地上”。那生命之主尚且极其难过地说:“我的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他在十字架上还大声喊着:“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若是有谁能轻易承受如此痛苦,那想必是耶稣基督无疑。与你相比,他的承受能力不可估量。罪人啊,你愚昧地以为自己是安全的,却是有祸了!连基督都感到难负其重的刑罚,难道你以为你能承受得了吗?上帝的爱子仅是在律法的咒诅之下,尚且陷入极大痛苦、汗如血滴,而你这脆弱、愚顽的受造之物,且要因抗拒福音而受咒诅,“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你反倒不怕?求恩慈的主借你的悔改,让你的心智恢复正常吧,免得你付出承受不了的高昂代价之后才醒悟!





基督徒需要尽一切可能迫切并严肃地传讲福音




上帝岂不是已将圣徒的安息作为荣耀的赏赐摆在我们面前,又使我们得以承受那无可比拟的福分吗?既如此,上帝国度的儿女又怎可以不更进一步,助别人获得这安息呢?可悲的是,极少有基督徒对周遭的可怜灵魂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我们能看到那天国的荣耀,可他们看不到;我们了解不得进入其中之人的悲惨,可他们不了解;我们知道有些人远离通向天国之路,继续走下去则永远也到不了天国,可他们自己却浑然不觉。然而,我们却不肯严肃地向他们指出,他们已误入歧途、危在旦夕,并帮助他们回归正途,使他们能得永生。可悲的是,全力以赴救人灵魂的基督徒少而又少!天国里若并不空落,我们弟兄的灵魂若没有永远地灭亡,都不是我们的功劳。请想一想,领别人进入安息的责任与上帝得荣耀、人们得福分是何等密不可分。


基督徒有责任激发并帮助别人了解自己是否享有圣徒的安息。我并不是说人人都该成为布道家,或越过自己个人呼召的限制;更不是在鼓吹结党;尤其反对当面不说,在背后诟病别人的做法。


我们的心要感受弟兄的灵魂将面临的痛苦,要对他们有恻隐之心,急切盼望他们得复原、得拯救。只有我们真诚盼望他们悔改,我们的心热切地为他们着想,才会激励自己投入行动,上帝总是愿意赐福这样的行动。


我们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指示他们如何得救。对方若是无知,我们就要竭力使其明白,什么才是人类的最高福祉;人类之初曾享有这福祉;上帝与人类立的约是怎样的;人类如何违背了此约;因此导致了怎样的刑罚;人类为自己招致怎样悲惨的下场。要让对方了解他需要一位救赎者;基督又如何以慈怜之心介入人类生活,担当了人类应受的刑罚;他与人类立的新约是什么;人们如何被基督吸引;在他里面,人们享有的是怎样的丰盛与特权。假如对方对你的话无动于衷,你就要向他显示,被他轻看的荣耀是何等的无与伦比;下地狱的人将要遭受的乃是极度而永久的折磨;因故意拒绝上帝恩典而遭此痛苦是公平的;死亡与审判的可怕是确定无疑的,而且已临近;世上的一切都是虚空的;罪的性质如何令人发指;基督又是何其宝贵;重生、信心和圣洁于得救的绝对必要性,其真实特性又是怎样的。讲过这些之后,你若发觉对方仍怀有虚妄的盼望,就要督促他察验自己内心的状况;说明这样做的必要性;并在察验中帮助他;在他了解到自己的悲惨结局和补救方法之前,你就不要放下他不管。要向他说明,基督的救恩与人的努力无法共同使人称义,这种想法且是有害的。但你一定要吸引他使用上帝的各种赐福手段去寻求安息,如,听道、读经、呼求上帝,以及参与圣徒的团契等等;要劝他离弃罪恶,逃避罪的一切试探,特别是不再与恶友相伴,并在使用各种赐福手段的同时耐心等候上帝,这样就必能寻见上帝。


做这项工作要从速。你如果不想让对方贻误回转的机会,就不要在力求使他们回转的工作上拖延。在你思量着是否该去劝导、帮助一个人的同时,也许对方正更多地欠下罪债;也许上帝的盛怒正在蓄积;罪也许正在扎根;积习也许正把他越绑越紧;犯罪的诱惑也许在成倍地增加;他的良心也许正在枯萎;他的心也许变得越发刚硬;也许魔鬼控制了他;基督被关在门外;圣灵受到抗拒;上帝也许每日都在受羞辱;上帝的律法遭到违犯;上帝应得的敬拜正在受剽窃;时间正在流逝;死亡和审判已到门前;就在你思量该如何避免这一切发生的时候,对方若是死去,堕入地狱,又怎么办!若有人肉身处于危困之中,你不可对他说:“去吧!明天再来,我必给你”;在可能贻误了救人灵魂的时候,更是如此!因医生的漠不关心而延误了病人的医治,导致了病人死亡,或失去治愈的机会,这种医生与凶手又有何异?所以,你要将各种借口及所有次等重要的事放在一边,“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你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


你在行使这项使命时还要严肃认真、充满热情,力求有效。要竭力使对方明白,天堂、地狱绝不可当作儿戏,或略想一下就置于脑后。你应当这样告诉他:“毫无疑问的是,终有一天,你不是置身于永远的喜乐,就是陷入永久的痛苦。难道这还不该令你猛醒吗?找到生命之路的人实不多见,可走向灭亡的人是何其多啊?要逃过灭亡的命运有多么不易,而半途而废岂不是很容易吗?难道你还要久坐不动,虚掷光阴?你究竟打算如何?这世界正在过去,它所提供的享乐、名誉、各种好处都在破灭,并离你而去。永恒已离你近在咫尺。上帝是公义的,是忌邪的。他的警告绝非虚言。那审判的日子甚是可怕。时间正在流逝,而且你的寿数长短无人能知。你已经严重滞后,你的情况危在旦夕。万一你明天死去,你还远没准备好啊!若是那样,你的灵魂在离开身体的那一刻将会带着何等的恐惧!难道你还要继续混日子?你要想想,在你虚掷时光的同时,上帝一直在等待你。他在忍耐,在长期地以耐心容忍你;他在用怜悯之心规劝你。基督为你抛洒热血,为你成就了救恩。圣灵一直在劝导你。良心在指控你。撒旦在等着俘获你。是时候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难道你宁愿在地狱之火中永久地受煎熬,也不愿在今世悔改吗?难道你宁愿让魔鬼折磨你,也不愿让基督来管理你吗?难道你宁愿与上帝及其荣耀无缘,也不愿丢弃自己的罪吗?朋友啊,你对这些事究竟怎样想?上帝既把你造成人,你就切莫在最该使用理性的事上弃之不用。”说几句半玩笑半认真、亦庄亦谐、半昏睡半清醒的话,索然无味,岂能使麻木的罪人猛醒!若有房子失了火,你绝不会在那里不动声色地描述火的性质及其危害,反会边跑边喊:“着火了!着火了!”若是像以利对他儿子那样柔声细语地指出他们的罪,或像约沙法指责亚哈王那样轻描淡写,“王不必这样说”,其益处并不比害处更大。不愿得罪人只会害了他们。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