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出于甘心方是善

出于甘心方是善

出于甘心方是善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isappinstalled=0#rd

2015-05-24 李浦旻牧师 上海佘山爱的家

舒适的生活出于神的恩典,不过因为人性的软弱,我们就安于现状,耽于宴乐。在各种视觉与味觉的刺激中,肉体的胃口大开。基督徒也变得不再以圣经为标准,而是与身边较差的底线做比较。比如,挂名的基督徒可能一年只来教会两次,我们则基本每周都来一次。相比之下,我们无疑是“模范基督徒”了。
但若与初代基督徒相比,恐怕就是顶软弱的。按照圣经标准,离真门徒的距离相去何止以道里计。路14:25-33。偶尔参加一次培灵会或退修会,就觉得扎心,其实是因真正标准的显明比较出自己对神的亏欠。于是火热上一两个礼拜,然后又故态重萌,直等下一次参加退修会再火热上半个月。

如此循环直令人想起士师时代的以色列民,就是在“犯罪—被管教—呼求、蒙拯救—再犯罪”的怪圈中不断往下沉沦的悲惨历史。 古人说:前车已覆,后未知更,何觉时? 我们禁不住思想,全能的神为什么不强逼我们行善呢?

神自然有大能可以行做万事,但神要的不是一群机器人,而是要与我们建立亲密的关系,就是生命中的关系,仿佛父母对儿女。因为神爱我们,希望我们能发自内心地来跟随与行事。经上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弗2:10。
如果有人拿着把枪晚上把女生逼到角落,对她说“我开始喜欢你了,你爱我不爱?”面对像地狱一样深不可测的枪口,任谁都选择说爱。但这爱是真爱吗?有没有价值呢?
所以说出于甘心是真爱。

圣经腓利门书提供一个原则。使徒保罗为曾经是逃亡的奴隶,现在忠心服事主的青年阿尼西姆向既是主人也是基督徒的腓利门求情。他盼望阿尼西姆能在自己身边,但他不愿意腓利门心结没有打开,所以特地写了《腓利门书》。其中写道:“但不知道你的意思,我就不愿意这样行,叫你的善行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14节

为什么说善行一定要出于甘心呢?
1.从内心发出的乃是真爱。真爱的特质就是甘心乐意而不求回报。比如父母对儿女的爱。试图获得众人喝彩与利益的所谓善行,很多时候是表演而已。

2.出自内心的就不牵强,能无怨无悔。人心既然受到玷污,对爱的理解、接纳与反应就各有不同。其中很多是错误的理解与消极的反应。比如忘恩负义,贪得无厌等。如果不是出于甘心,就一定会由爱转恨。家里发生了谋杀案,警察首先怀疑的就是其配偶。盖其见多识广,对人性的黑暗有较多的观察是也。

3.出于甘心的是真正求对方的益处。因为是真爱,所以深谋远虑。每一个父亲都知道不管自己平时有多懈怠,考虑起孩子的未来,智商就突然爆棚起来。甘心乐意的真爱会寻求真智慧。

以上三者都突破我们的人性界限:
1.主耶稣吩咐我们要爱人如己。可是,我们事实上没有血缘关系,而且生活环境与个性差异都很大。

2.我们自己里面还严重缺乏爱与安全感,根本就没多余的可以真正地分享出去。

3.就算勉力去行恐怕也坚持不了许久。所以经验老道的我们干脆自我封闭,满足于主日来聚会一次,免得陷入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去。
满足于现状容易,但神是鉴察我们肺腑心肠的心,没有什么在神面前隐瞒。主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行善不是出于甘心,内中有掺杂。就像生怕得罪人,想获得人的喜悦,渴望消除内心的恐惧感,想让生活多一些刺激与挑战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等,真是需要求主怜悯我们!

当然,我们需要厘清关于行善的概念:
所谓行善,简单而言,就是照神旨意去行。因着神极大的智慧,也因为我们自己的有限,虽然有时未必知晓其中的全部奥秘。但只要遵行主道,定会给对方也给自己带来真正长久的益处。
如果马路上有人出100元,要求用针扎一下你的宝宝,你肯定不愿意。可是去打预防针,扎宝宝一针,你还要谢谢医生。因为信任,也因为常识。我们既然信靠了主耶稣,也明白(进入)了真理,就当遵神旨意而行。

因为突破了人性的界限,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突破点在哪里?就是承认自己里面没有良善,需要主的爱与怜悯。然后立定心志,愿意完全顺服,跟随主到底。
这是人的本分,但从永恒角度来看,我们始终在神的恩典当中。所以行善而不求人的回报,甚至不求人的理解是过程,只讨主的喜悦是目标,荣耀神是目的。在基督里面的行善,没有自怜自爱,也没有骄傲与自大,而是充满了感恩与赞美!

            本文作者:
                  写于地铁九号线上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