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制造假神的“成功神学”

制造假神的“成功神学”

制造假神的“成功神学”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eaccae31f15d841b#rd

《境界》独立出品【信仰反思】

文/临风

    《时代杂志》的调查发现,美国有17%基督徒认同“成功神学”;有61%受访者认为上帝的旨意是要人富裕。此外有31%认为,如果多奉献上帝就会在金钱上更多赐福。近年来“成功神学”在西非和南美更流行,其危机之一就是把重点转向自我,受伤害最大的是人对上帝的误解。

亚当斯:我不要做个打杂的

富裕、健康、快乐是每个人都乐意得到的。至少,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反对它的人。其实这不就是美国梦,甚至中国梦,背后的期望吗?圣贤如孔夫子都说:“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你看,为了发财,孔子宁愿做马车夫。


49岁的乔治·亚当斯失去了工作。不过,因为不断地受到约尔·欧斯汀(Joel Osteen)电视布道信息的鼓励,他和妻子,以及三个孩子,举家搬到了休士顿近郊,也就是欧斯汀牧师所领导的超大型的湖木教堂附近。该教会拥有五万会友,这是全美最大的教会。


欧斯汀牧师的讲道不断地增强了亚当斯的信心。原来上帝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今生厚厚祝福基督徒,因此一个人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就是降低这个期望。


“上帝已经向我显明,他不要我做个打杂的人。”带着满满的信心,亚当斯到一间福特汽车经销商去申请工作。虽然没有经验,但他要干的不是那种低等的入门活。他要雇主告诉他,公司最好的销售员的薪水若干,并且坚持自己要得到同样的待遇。奇特的是,他居然拿到了销售员的工作。而且超越常理的,上工第四天他就卖出去一部高档车。


他说:“这是上帝赐给我新的一天。我正走在每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的路上。”他带着期望说,那时他要买一栋占地25英亩的房子,附加养马场给孩子(他的孩子都在家里上学)。院子里有个池塘,或者也养些牛只。“我在做大梦,不过整个天堂都在做大梦。不是吗?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了,这是上帝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但是不仅如此,我还要做些耶稣要成就的事,上帝要帮助我们。欧斯汀告诉我们,一位伟大,有能力的上帝不可能不把最好的东西赏赐给祂的儿女。”(故事请见《时代杂志》2006年9月10日:”Does God Want You to be Rich?”,上帝要你富裕吗?)


“成功神学”样板:“点出它,相信它!”

“成功神学” ,又作“成功福音”,或“健康与财富的福音”。它是个涵盖性的名词,强调上帝要在经济上祝福信徒,并祝福他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快乐。这些祝福可以藉着“信心宣告”和“忠心履行十一奉献”(撒种)而达到。如果得不到这些祝福,那肯定是你信心不足,或是没有向上帝支取他的应许。他们认为苦难不是从上帝来的,乃是从魔鬼来的。或者,他们认为苦难是上帝的审判。


更有些传道人贩卖“点出它,相信它!”的 (Name it and claim it!)神学,即:“无论祈求的是什么,只要你把它点明,凭着信心以上帝的名义宣告那东西是你的,上帝就必成就!”他们认为,说出信心的话语(word of faith)是带着能力的,特别如果能够抓住圣经上的应许,不论是否断章取义。


“成功神学”虽然源自于五旬节派的背景,但它并不代表一个确定的宗派。今天它的流行远远超越宗派,特别流行在中下阶级。根据《时代杂志》2006年所作的调查,在美国四间最大的超大型教会里面,除了华里克的马鞍山教会以外,其余欧斯汀的湖木教会、杰克斯牧师(T.D. Jakes)的陶匠之家教会、Creflo Dollar牧师的改变世界教会,都传讲“成功神学”。


去年底,Creflo Dollar牧师因为私人座机受损,他“点出它,相信它!”地要求会众捐出6500万美元,为他购买一架最先进的私人飞机,让他可以继续飞到全球,传递成功的信息。这位牧师自己有数千万元的存款,好几处价值数百万的豪宅,进出有豪车。他真是“点出它,相信它!”最好的样板。不幸的是,这次会众终于不买单,新飞机计划暂时搁浅。不过,他在最近(4月)的讲道中说,只要他有信心,没有人能够拦阻他,拦阻都是从魔鬼来的。今年2月,他因为虐待女儿,曾被警察逮捕。不过最后庭外和解。


《时代杂志》的调查还发现,美国有17%的基督徒认同“成功神学”;有61%的受访者认为上帝的旨意是要人富裕。此外,有31%的人认为,如果多奉献,上帝就会在金钱上更多赐福与你。


一般传讲“成功神学”的教会,或是电视布道家,都特别强调金钱奉献,几乎是每周必讲。不但是十一奉献,而且还要超额。他们向会众一再强调,唯有这样上帝才会更加祝福。不但如此,推崇“成功神学”的教会多半都是主任牧师掌舵,大权在握,包括教会金钱的支配。这种教会的财务一般不太透明。参议员Chuck Grassley在2008年组织一个参院委员会,调查六位“成功神学”牧者的个人财务情况,结果几年后因为得不到合作,只好草草收场。


在2008-9年金融风暴的高峰,《大西洋杂志》在 2009年12月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析这个金融风暴与教会的关系。该文结论说:因为“成功神学”大力鼓励会众“凭信心”买房,不论是否付得起。结果在风暴中付不起贷款,房子被银行收回,大大加重了金融危机的严重性!(Hanna Rosin, “Did Christianity Cause the Crash?”)


“成功神学”鼓励会众的金钱奉献,并且花钱购买物质的享受,但是并没有帮助会众学习作财富的好管家。他们纵容了人的短视,只看眼前的利益。


不但在美国,近年来“成功神学”在西非和南美更是流行,因为它的信息对贫穷、落后的地区,对希望生活升级的人们,特别有吸引力。号称全世界最大教会的韩国汝矣岛纯福音教会就是传播“成功神学”的佼佼者。经过多年的诉讼程序,去年赵镛基牧师以及他的长子都因贪渎罪被法庭判刑。
把重点转向自我的危机

“成功神学”的教导并不全是错的,上帝肯定不是定意要我们受苦、贫穷。祂爱我们,乐意看到我们在各方面长进,这是不错的。不过,“成功神学”往往只强调真理的一面,却忽视或淡化了另一面。当然有些传道人别有私心,期望藉此中饱,不过我想,很大一部分问题是因为解经方式错误,或是仅仅采用合乎自己心意的经文。


有几段经文是“成功神学”最常引用的。《玛拉基书》 3:10节:“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这段经文可能是《玛拉基书》最常被引用的,而不是里面有关弥赛亚的预言。


Creflo Dollar牧师把这段经文解释成为“上帝与信徒间的立约”,只要你把十分之一奉献给教会,上帝一定会加倍的用钱财报答你。信仰似乎变成了一种金钱交易,它的注意力都在今生的安乐,很少注重十字架、赎罪、舍己、贪财等等方面的的信息。有些牧师为了不得罪人,甚至回避讲到罪的问题。


《约翰福音》10:10节:“我来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这里“丰盛”完全被解读为生活上的丰富,而不是,或不仅是灵性上的丰富。


《腓立比书》4:19节:“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保罗对腓立比人的祝福变成了上帝对所有人的应许。


《约翰三书》2节:“亲爱的兄弟阿,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这里,约翰的祝福变成了上帝的保证。


《马太福音》25:14-30节,以及《路加福音》19:12-27节中有关“才干”的比喻,重点放在上帝对辛苦工作者的报答。


这类经文,再加上有如东尼·罗宾斯(Tony Robbins)那种励志式的心灵鸡汤,以及《雅比思的祷告》中邀请信徒追求富裕的祷告,这些信息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正能量,使得信徒能够:表现杰出,万事如意。其实它们往往把人带入歧途。


就如《赫芬顿邮报》2014年9月初所报道的,湖木教会的“共同牧师”,维多利亚·欧斯汀(约尔·欧斯汀的妻子)在聚会中传讲:“为自己的缘故做好”。她说:“当我们顺服上帝,我们不是为上帝而做......我们正在为自己做。因为上帝因我们快乐而高兴。去做好,因为上帝要你快乐。当你来到教堂,当你崇拜他,你这样做不是为了上帝,真的。你这样做是为了自己,因为这才是让上帝高兴的事。”


“成功神学”的一个危机就是把重点转向自我。我的“成功”成为我的偶像。上面《时代杂志》对欧斯汀夫妇所做的访问中,维多利亚提到自己“信心的话语与得胜”的经验。这种操练让他们买到了梦想中的房子,并且让她在飞机上从普通舱升格到商务舱。他们的信仰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得胜的”见证上。她似乎从来就没有提到自己在飞机上与空服员吵架的事。


受伤害最大的是人对上帝的误解

“成功神学”是个世俗文化与消费文化的产物。如果信息不符合会众的胃口,这批牧者不会有这么多人去追捧,去购买他们的书。面对这个现象,波士顿大学研究宗教的名教授Stephen Prothero说:“可悲的是,基督教变成文化的应声虫。”


马鞍山教会的华里克牧师也认为:“这种‘上帝希望每个人都富裕’的想法实在十分可笑,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胡扯。它塑造了一个假神。然而,你我的价值不是用财富来衡量的,我可以把千千万万跟随基督的穷人带来给你看。”


冷眼旁观,首先,我觉得“成功神学”最大的伤害还不是那些一窝蜂的跟随者,他们对前途没有把握,需要一根拐杖。可是,他们总有一天会认识到这种路线的偏差。


我觉得,受伤害最大的是人对上帝误解:以为祂像庙里的菩萨一般,偏袒送钱人、不公正、看不起穷人、不了解人类的苦难。祂是势利的,短视的,无情的。这个上帝不是耶稣所表现的上帝,也不是约伯所认识的上帝。


其次,“成功神学”的思想其实远比传讲这种理念的教会更普遍。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种思维所影响。


以教会整体而言,我们如果更看重节目的素质,更关怀各种统计数字,更希望迎合慕道者的口味,或者更注意神学门派的纯洁性,而没有把目标定位在将人带到上帝面前,让他在人生的各方面经验上帝。那么,或许事工的“成功”,甚或“神学正确”,已经成为教会的偶像。


从个人来看,如果我更看重自己在服事上的表现和效果,或是在教会和社会的重视,而不是真正关心上帝国的推展,以及使人心得到爱的滋润,那么,我岂不也是一个“成功神学”的信徒?这是我们常常需要扪心自问的。


    版权声明:《境界》所有文章内容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来自《境界》,微信号newjingjie”,并且不得对原始内容做任何修改,请尊重我们的劳动成果。如有进一步合作需求,请给我们留言,谢谢。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