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基督徒] 放弃美国梦——走出白宫的哈佛青年艾迪李

放弃美国梦——走出白宫的哈佛青年艾迪李

放弃美国梦——走出白宫的哈佛青年艾迪李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7a3a5665c498b0cf#rd

2014-09-24 哪哒芬芳 ijingjie

《境界》独立出品 #80后的故事#

美国《今日基督教》杂志7月号报道了美国33位33岁以下的年轻基督徒,其中仅有的两位亚裔之一是韩裔年轻人艾迪Ÿ李(EddieLee)。杂志用几百字描述了他的故事——

“20多岁时,艾迪Ÿ李放弃了他的‘美国梦’。他说:‘我一直相信更努力地工作,更大的成就,更多的快乐,’因此,哈佛毕业以后,他进入白宫,成为亚裔美国人外展部的主任。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一段严重抑郁的时期。在教会长大的艾迪最终重新发现了对于神国度的激情。2012年,他离开了奥巴马政府,投入全职事奉,跟自己的兄弟和一个朋友开始了名为“禧年”的青少年专题微电影项目(JubileeProject Film,http://jubileeproject.org/),这个名字来自“神的禧年”,同时,最后三个字母也是他们的姓(Lee)。


这个项目制作关于慈善、福音的短片,其座右铭是“善行是有感染力的”,现在在YouTube(www.youtube.com/jubileeproject)上已拥有超过100,000用户。


“禧年”项目已经为林书豪基金会(林书豪是著名的NBA球星,跟李是哈佛大学的同学)、阿耳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协会、美国聋哑儿童协会以及其他非盈利机构制作视频。


艾迪说自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相信学校和教会所播放的这些视频中的信息一定会激励其他人行善。”

“全能超女”妈妈和“完美”儿子

许多今天的美国年轻人认识艾迪Ÿ李是从Youtube上风靡的一段叫做“爱的语言”的微电影开始的。


这段仅仅5分20秒的视频讲述了一个公园里读书的年轻小伙子和作拼字游戏的聋女在公园的长椅上用“贴纸”对话,从相识到约会的故事。

这个为支持美国聋哑儿童协会、呼吁社会对聋哑儿童的关注所制作的微电影,拥有近300万的Youtube点击记录。


进入Youtube的“青少年专题微电影” 频道,有许多短片,每个微电影都在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极具挑战的一个社会问题:“萤火虫”(Fireflies)带你走入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回归童真”(Back toInnocence)将视线带入泰国儿童卖淫的议题。他们用微电影唤起社会大众的关注,并筹集款项帮助北韩灾民,在非洲肯尼亚的利那拿建立第一所小学。


艾迪和他的同伴到底是谁?是什么原因使得三个二十几岁的大男生在同伴们都忙于创业赚钱建立事业的大好年纪,毅然决然在他们常春藤名校生的人生轨迹上扭转方向,专心投入到这样一个没有经济资助、也没有效益回报可谈的公益微电影项目中?


艾迪的父母在26、7岁时从韩国来到美国追逐梦想。他们分别主修计算机和药学,并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艾迪的母亲被儿子描述为“全能超女”和“虎妈”——一边工作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攻读博士学位,实现了大学教授的梦想。


为了美国梦,这个家庭每两年就要搬一次家,甚至曾经夫妻分居两地,一直到艾迪15岁时,举家定居在美国中部的堪萨斯城。


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艾迪,自然学习到父母刻苦的工作态度。然而,不断的搬迁也给他的性格带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他曾经非常难以深交朋友,总是缺乏安定感。他害羞,以至于在小学三年级时,居然请他的好友替他向老师请求许可上厕所。


像许多的第一代亚裔家庭的“虎妈”“虎爸”心中所期待的,艾迪是一个一味专注在学业成就上的“乖孩子”和“榜样生”,从小成绩优秀,执着于出类拔萃的人生。在他小学四年级的作文中,他甚至写道:“如果我有机会乘上时光列车去未来看看, 我会选择到我自己的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考场,好好监督自己的考试。”


高中时代的艾迪, 一心想要得到在今天的美籍亚裔父母最痴迷的、最安全、最可以触摸得到的成功:进入顶尖的美国常春藤名校。因为他和他的父母一样,相信这就是他的成功人生和美国梦。于是他和自己的弟弟杰森组织了在朋友们看来只有书呆子才会去的数学俱乐部和国际象棋俱乐部,还拿到了全美的国际象棋冠军,过着美国高中生中有些“另类”却非常“亚裔” 的典型生活。


上哈佛,随奥巴马入白宫


然而,在高中的最后一年,艾迪经历了重创他自尊心和个性的伤害:来自竞争对手的网络欺侮。在这段经历中,艾迪慢慢学习如何帮助自己从受害者角色里走出来,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惧怕; 更重要的是多年后他找到这位伤害自己的同学,与他和好如初,将自己从不能饶恕的伤害中释放出来。

经过多年执着的努力付出,艾迪得到了他美国梦的金钥匙。在大学发榜的时候,他兴奋地拿到了哈佛、耶鲁、斯坦福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而父母的回答居然是:“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的呢?” 兴奋着,激动着,艾迪选择了哈佛。那时的他从心底相信,自己的人生从此就找到了全解!


然而,没有多久,艾迪就发现他的救世降落伞变了颜色。哈佛强烈的竞争环境、学习压力和校园生活中的孤独使得艾迪在大学二年级时患上抑郁症。这时的他才发现:原来一个精英名校不能解决他人生的全部问题。雪上加霜的是,大学三年级时, 艾迪申请的16个暑期实习工作职位有15 个拒绝了他! 唯一的一个选择就是给一个叫做奥巴马的黑人做总统参选筹备组的义工。别无选择的艾迪顾不上这个叫做奥巴马的是何许人,只好到筹备组报了到。


接受美国《今日基督教》杂志采访时,艾迪回忆那段经历,在那之前,他不懂怎么制作视频。当时他用了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去敲门拉选票,后来他决定要带一个摄像机把这些经历录下来,于是他这么做了。他把录像传到网上,奥马巴竞选团队的人都很喜欢。


艾迪的父母都是教授,他们希望他能回到哈佛继续学习,可是奥巴马亲自给他打电话,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做视频,他实在没办法拒绝能参与到美国的历史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于是决定休学。竞选团队给了他一台摄像机,他很快从书上学到了所有的使用技巧,然后就彻底被视频的力量迷住了。


他为奥巴马的选战访问之旅记录了大量宝贵的视频;这些视频也为他带来了重要的机会。


暑期实习结束,回到校园的艾迪收到奥巴马团队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在这通邀请他正式加盟大选团队的电话里,对方激动地告诉他,“来吧,小伙子!和我们一起改变世界!”


一直梦想着最经典、最安全的成功之路和美国梦的艾迪,此时没有任何的兴奋。因为他知道加盟这个团队意味着他必须要从哈佛大学退学,把自己未来的赌注掷在这个叫做奥巴马的人身上。毕竟那是全世界都在关注希拉里Ÿ克林顿何时入主白宫的2007年,根本没有人知道奥巴马是何人。放下电话之前,艾迪忧虑重重地回答了一句话:“让我问问我妈妈。”是啊,他明白, 望子成龙的母亲这一关非常不好过。


最终, 艾迪还是违背了妈妈的意愿,离开了学习三年的哈佛校园,背上相机,开始了跟随奥巴马走遍各地的生活。他的工作就是纪录奥巴马每日的参选生活,每周制作2-3个视频录像,发布在网络上。


《今日基督教》杂志记者曾问他和奥马巴一起旅行的感觉如何?他说:拍摄奥巴马使我体会到了声音的力量,跟随奥巴马旅行一年以后,我受到激发,要把提高亚太裔美国人(AAPI)群体的领导力当作我的使命。


拗不过母亲和教授的坚持,艾迪之后得以回到哈佛,完成了他的学位,并在奥巴马入主白宫后正式加盟奥巴马内阁团队,以24岁的年纪出任美籍亚太社区推广部的副主管, 稍后分管该部门的青少年工作。

离开抑郁和焦虑,踏入神的呼召之地


从哈佛校园到白宫,这样的路径对于24岁、主修政治的年轻人来说,是多么梦寐以求的成功之路。然而,在艾迪心中,却开始有着那么一种深深的不满足。


一切都是因为弟弟杰森的一个小小决定开始的。2010年海地地震时, 同为常春藤名校出身、就职于纽约著名的贝恩咨询公司的弟弟杰森,决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他带着一把吉他,一个人来到纽约的地铁站,为海地灾民筹款。那一天,杰森以自己并不动听的歌声募到70 美元。为了唤起更多的公众关注海地的需要,同样酷爱网络媒体的杰森决定制作微视频,在youtube上继续推动公众为灾民募款的活动。就这样,在观众和募款一点点加增的同时,他们的微电影启动了几个大男孩心里不同寻常的梦想:带着爱和信仰,改变世界!


随后的日子里,艾迪和他的弟弟杰森在工作之余的每个周末奔波于近30个大学校园,采录视频,利用休息时间编辑微电影。他们发现,借着媒体,有众多的人得以和他们一样,对社会需要投入极大的热情、关注和帮助。

在激动的同时,艾迪的心中深深地纠结起来,那就是尽管他们所讲述的微电影故事一直告诉人们,人的一生应该为一个更高的、所信仰的、所追求的真理和梦想而生活,他和弟弟自己却安全地活在一个循规蹈矩的美国梦里,生活舒适、薪水丰厚。


经过近两年的纠结,此时的艾迪几乎再度陷入抑郁之中。绝望之中,艾迪询问上帝:“为什么我会如此抑郁? 为什么我会常常焦虑?” 一天清晨5点,上帝唤醒了艾迪。住在8人分租公寓的艾迪走下楼,见到住在楼下的一位起早的女生,两人侃侃而谈起来。艾迪和她分享了自己的沮丧。谁知这位姑娘竟然告诉艾迪,“上帝盼望你能够放手你所紧抓的美国梦,在信仰的道路上有一个大的飞跃!”


艾迪心里是多么的不情愿,但是他深深感受到上帝在紧紧地拉着他,从这个自我成就为中心的美国梦里走出来。当艾迪把自己离开白宫的打算告诉自己的好友艾瑞克和弟弟杰森的时候, 他们确认了来自上帝的同样的呼召。


就这样,2012年,当时就职于美国教育部、主管青少年媒体工作的艾迪毅然决定离开了白宫; 弟弟杰森从纽约的贝恩咨询公司辞职;而艾迪的好友艾瑞克决定支持好友、从就读的哈佛医学院休学一年。三个大男孩儿开着一部车子,穿越北美大陆,奔赴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尔湾,全职启动了“青少年项目微电影”,开始他们充满梦想、却极为冒险的非典型人生之旅。


面对两个藤校毕业、却放弃大好前程、开始一项完全没有收入和前途保障的义工的儿子们,艾迪和杰森的“虎妈”最终决定做孩子们最忠实的支持者:计算机专业大学教授出身的妈妈,拿出自己在网络世界的专业和个人经验、热情与干劲,不但帮助儿子们运作微电影工作的近况通讯,还经营着他们的网络商店,出售带有“青少年专题微电影”标志的T恤衫。


艾迪,这个和林书豪出自同一个哈佛基督徒学生团契、也是他主内亲密弟兄的年轻基督徒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的微电影为当今的青少年建立积极的人生榜样,也为众多的父母提供重要的、有信仰价值的教养资源。


艾迪和他的团队一直坚信,能以手上的工作积极地带出上帝的福音与价值观、从而影响人的生活,是上帝对做工者极大的祝福。他们使得微电影成为分享信仰、爱与福音的平台;他们相信这事工所带出的、造就生命的力量不可轻看,所带来的对世界的改变不可低估。


时至今日,“青少年专题微电影”仍旧不能经济上自给自足,八个义工仍旧是不带薪水地辛勤工作着。艾迪说,自己最大的盼望就是能够怀着更大的信心,相信凡事神都会照着当有的丰丰富富地成就!对艾迪来说,只要合神心意,上帝就必开门;所需要的,神必亲自预备。


(致谢:本文关于美国《今日基督教》杂志对EddieLee报道的内容翻译为《境界》读者义工陆燕)

文章资料来源:

1. INTERCP,Interview:Eddie Lee From the Jubilee Project (April, 2014)

2. Speech at UF Asian American StudentAssembly(December 3,2012)

3. Hyphen-Asian America Unabridged, Issue 24

4. Interview by Sommy Rhee Blog: Harvard Alum Dishes About QuittingHis White House Gig to Pursue His Dreams: The Jubilee Project (Feb. 19, 2013)

5. Pacific Citizen: News and Information for the AsianAmerican Community,“The Jubilee Project Set to Release First Medium-Length Film”(May 4, 2012)

[ 本帖最后由 yingyinc 于 2014-9-25 12:45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