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07个人次参与评价】

[推荐] 人物访谈-----荣原如曦谈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

回复 151楼双鱼阳 的帖子

谢谢了,您的支持是对我们莫大的激励!handshake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2 13:27 编辑 ].

TOP

回复 80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很受益,学习并感谢。.

TOP

一口气看下来,真是好贴。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送花。.

TOP

回复 154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非常感谢您对我的鼓励,知己的力量是无穷的!.

TOP

回复 155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够当面聆听老师的讲座。

[ 本帖最后由 花前月下 于 2013-5-28 18:30 编辑 ].

TOP

回复 156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这种培养方式就无所谓“奥”与“基”的区别,从概念思维的角度,它本身就是对于基本概念的升华,其升华过程必定会对基本概念产生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的效果;从难度题的角度,它主要强调利用基本概念的思维范式,对整体的难度题进行“庖丁解牛”式的分解,由此把难度题降阶为几个简单题的复合。这样的做法的目的是:上可达“奥”,下可触“基”,而不是把两者对立起来。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5-28 18:59 编辑 ].

TOP

回复 157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是这个道理。孩子没奥过,但看到题目,也能琢磨个八九不离十,就是缺乏系统训练,答题速度跟不上。
对于我来说,更看重思维,而非速度。熟练度需要大量的时间,一则可能会磨灭孩子的兴趣,二则需要大量时间。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放下应试教育中的熟练度,降低对考试分数的要求,把时间用来阅读,运动以及其他兴趣爱好上了。也许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矛盾所在。
每天的时间有限,就看我们怎么取舍,就老师这个主题来说,我觉得素质教育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漫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形成孩子独特的气质,而应该教育可以通过突击补习达到。.

TOP

回复 158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您说很对,素质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应试教育要的是结果——一个脱颖而出、力压群雄的结果。如果我们将应试教育也置于过程之中,那么此时的教育就有了应试能力和素质能力的融合,尽管还谈不上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采用何种培养方式,要因人而异,它与孩子的秉性、家长的对教育的理解、家庭的文化构成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学习的效率原则是第一位的。因为高效的学习能力,可以为孩子的广泛兴趣提供大量时间,能使孩子的课内学习与课外爱好同步发展。从这种意义上说,学习效率是应试能力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的试金石。.

TOP

回复 159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又认真地看了老师前面的内容,比较同意老师的观点。教书和育人,是对一个专业老师的很高的要求,当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要有传授知识的能力,还要有深厚的品质基础,这样才能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双重教育。荣老师虽然数学出生,但国学文史外语基础深厚,也是你思想独立的基础吧。
现在有个误区,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学乐器学艺术等课堂之外的技艺,当年家里有当老师者写职称文章即以如何提高孩子的素质教育为题,立意也只停留在表层上。我经过自己养儿育儿的过程,感受到,素质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是对一种美的欣赏,对生活的态度。比如,我们让孩子学乐器的目的是为什么,我认为为了考级不是素质的最终表现,而通过学习,学会欣赏艺术,进而对人生,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自己会自觉地为这个社会创造美,我想这才是终极目标。而能达到这样境界的孩子,学习的目标比较单纯,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老师点拨,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达到高效的学习能力。我们毕竟生存在这样一个竞争社会,完全不谈应试教育是不可能的。就是一个学习方法,一个度的掌握问题。
之前曾和子玖妈妈聊素质教育,但才疏学浅,不知如何表达说,今天借荣老师的宝地,一起交流吧。.

TOP

回复 160楼花前月下 的帖子

您的见解十分通透,已经深入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层面,本人甚为钦佩。
    您说:“为了考级不是素质的最终表现,而通过学习,学会欣赏艺术,进而对人生,对生活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自己会自觉地为这个社会创造美,我想这才是终极目标”。这句话很精辟。
    应试教育往往局限于知识层面,培养的是理性能力。如果孩子们通过对知识的掌握,最终能升华到文化层面,也算是与素质教育殊途同归。如果不能把知识禅定为文化,那无异于一台蛋白计算机——机械而不懂辨证,刚直而缺乏柔性,固执而没有变通,这就是所谓的书呆子。一个书呆子是十分可悲的,很容易伤害他人,也很容易被他人伤害。这种人即使拥有较强的理性能力,由于缺乏团队精神,其社会效用值得怀疑。
    素质教育是文化教育,除了拥有理性能力以外,还必须拥有人性内涵。从这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本质就是使(生物)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人的本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首先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心理,必须掌握与人打交道的艺术,准确拿捏为人的柔性原则和刚性原则,懂得外柔内刚、外圆内方的做人策略。换句话说,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性和人性的教育。.

TOP

扩大素质教育的外延

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还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考核体系,都决定了我国的素质教育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培育我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才行。
    目前对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主要是针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而对老师和学生以外的环境几乎忽略了,这里存在很大偏差。
    我们知道,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以及家长总体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得家长们有精力、财力、物力和能力对孩子的教育比以往参与得更深,教育过程已经从“老师、学生”两要素,变成了“老师、家长、学生”三要素,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已经成为孩子们的“学习经纪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和学习过程起作决定性作用。
    这就意味着,素质教育不能只局限于“老师、学生”两要素,而应变为“老师、家长、学生”三要素,而且将针对家长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同样的高度给予重视。只有让家长懂得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了解素质教育的优势以及应试教育的弊病的时候,才能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战略,并能准确拿捏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将素质教育的最大阻力变成最可靠的主力。
    有了这些工作,家长们就会将素质教育深入胎教、幼教,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孩子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为学校教育输送更为合格的“待加工产品”,减轻学校教育的压力。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6-5 08:46 编辑 ].

TOP

一般关于学习的帖子都忍不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但是看了这个帖子,有强烈的共鸣,却实在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说这是我看过的帖子中最充满理性和智慧一贴。只有唯一,没有之一。既有系统的阐述,不是那些空洞的呼喊,又有具体方法的指导,可操作性极强。一个需要慢慢体会的帖子。感触最深的就是,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学习方面,课本知识可以不会,但一定不能没有智慧。这个帖子是帮助家长理解和掌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继而真正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强烈希望管理员加精,置顶。

[ 本帖最后由 鸟瞰 于 2013-6-6 00:01 编辑 ].

TOP

请问一下老师,您在哪里开课?上什么的?招收的孩子一般什么程度?谢谢。.

TOP

回复 163楼鸟瞰 的帖子

我只是说了几句心里话,就能得到您的高度激励,深感荣幸并不安,谢谢您!
    作为一位家长,我了解家长的苦楚和对孩子的期盼;作为一位老师,了解老师对于学生的希望与要求;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及重点;作为一名教育理论爱好者,关注教育的最新走向和发展趋势。有了这些“了解”,就会对孩子产生一种莫可名状的怜爱之情。
    但教育是对人的塑造与运化,是很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其中还有诸多“蝴蝶效应”,这些“效应”告诫我们,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或者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运用同一个方法,所起的效果和作用可能完全相反。因为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非线性系统,人所处的环境更是一个超级巨系统。为了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我才提出了“人格生态”的概念。
    每每发帖的时候,我都在想:只要不给家长们产生误导就是好消息!所以我发帖的目的不是经验介绍,而是抛砖引玉,并希望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对于您的第二个问题,我们在旺旺“短消息”里讨论,好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6-6 09:48 发表
我只是说了几句心里话,就能得到您的高度激励,深感荣幸并不安,谢谢您!
    作为一位家长,我了解家长的苦楚和对孩子的期盼;作为一位老师,了解老师对于学生的希望与要求;作为一名曾经的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 ...
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心里话,但是没有一颗诚挚的爱心和敬业的精神加上1、2十年以上的积累哪能说得出来啊?!您的表述担得起任何的赞扬。能引出玉的砖可不是普通的砖呢。呵呵。谢谢您的帖子给与我们的启迪。短您。

[ 本帖最后由 鸟瞰 于 2013-6-6 12:29 编辑 ].

TOP

荣原老师:我认真地阅读了您的帖子,很值得细细体会和消化。我十分赞同您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关战略教育和战术教育的论述。有些帖子如81楼88楼中所阐释的教育思想,就是素质教育在学科中的集中体现。关于学生具体的学习方法分析得很透彻,很有启发。帖子的开篇中说,您是研究数学的,很多家长都在寻找你这样的好老师,希望这个暑期能成为您的学生,我们通过短信联系您,可以吗?

[ 本帖最后由 byjy 于 2013-6-25 09:38 编辑 ].

TOP

回复 167楼byjy 的帖子

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业,我很高兴与探讨关于您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会将我的联系方式短给您,到时交流。祝您的孩子暑期快乐!.

TOP

荣老师,拜读了你对各位家长疑问的解答,真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儿子目前三年级,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有个问题,就是总是自己会做却粗心做错,经过改正后,下次还是因粗心出现同样的问题,还有就是我在辅导时,两次三次没听懂,或者两次三次单词没读准,我还没怎么样他,他就哭了,一哭他就更乱了,您在147楼的建议是一起分析每次考试的试卷,同时采用快速学习方式,我想咨询对于这种基础薄弱孩子,在数学方面快速学习具体的操作方式是怎么样的?还有对于这个哭的毛病如何克服呢?谢谢.

TOP

回复 169楼sally_ws 的帖子

谢谢您的欣赏。
    快速学习是以学段为单位的学习,在学段内,将知识进行横向和纵向联系,使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将它们切割成一片片“独立”的不相干的部分,由于人有先入为主的特性,一旦学生初次接触的是“独立”的知识片段,后面的整合是相当难得,除非那些本身就对学习很有感悟的孩子。我本人就是快速学习的探索者,从历次的实际效果来看,均收到了超乎想象的结果。所以您尽可以大胆尝试,但条件是:您的孩子距离关键考试还有足够的时间,原因是您本人对快速学习的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一旦出现偏差会影响到您孩子的前程。
    孩子爱哭不一定是件坏事,“哭”是一种情绪发泄,对身体有好处。同时“哭”也是一种最“文明”的自我保护方式,因为他一哭就会有效阻止家长继续触碰他的“软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孩子的确存在“软肋”,我估计是他对自己学习不太满意,但又没有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显得十分无奈。所以家长应该协助孩子调整学习方法,让孩子迅速积累学习资本、增强自信,或许“哭”就会转化为酷了。
    祝您孩子暑期快乐!.

TOP

我的孩子小二,老师给她的评价是自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差,像幼儿园小朋友,学习上爱耍小聪明,有空子就钻,能混就混,成绩忽上忽下。小朋友前面基本是奶奶带的,奶奶比较溺爱孩子。现在我想把她纠正过来,不过我发现真的很费劲,我的每个要求都遭到她明的暗的对抗,我要求她早晚刷牙,她磨蹭半天过来,刷了几秒钟就结束,洗个澡我帮她搓下脖子,她就哭得震天响,留点作业给她,她就不断的讨价还价,这个不做行吗,那个少做点行吗,我还有哪些哪些事要做,或者是做了某某作业,你要带我去哪哪玩,买什么什么东西,每次我都要保持头脑绝对冷静才不被她绕进去。像这样的孩子我该怎么调教呢?我现在只能采取盯人战术,但又怕逼紧了造成她逆反,这个度真的很难把握。另外奶奶和我们住一起,我还怕我一个不盯紧,她又被奶奶打回原形。盯着小的还要防着大的,累啊!.

TOP

非常感谢荣老师百忙之中如此快速的回复,你的解答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也祝您身休健康,一切顺心!.

TOP

回复 171楼双鱼阳 的帖子

见下楼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7 09:38 编辑 ].

TOP

回复 171楼双鱼阳 的帖子

您好,双阳鱼,您不要为您孩子的这种情况着急,因为这不是一个个别情形,而是独生子女特有的现象。在“多生子女”时代,父母不可能把“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这也决定了每个孩子都不可能成为家庭的中心,孩子之间从小就形成了相互牵制相互平衡的小社会,在这个“小社会”中,每个孩子都明了自身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学会争取与妥协,通过这些全方位的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懂得了“幸福”的来之不易,也学会了包容、感恩与奉献。他们更懂得,要获得他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他人。
    然而在当代,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父母们有能力有意愿为孩子们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但此时往往忽略了对孩子的精神世界的充实,而是主要停留在物质满足的层面,有些孩子们根本就不懂得“幸福的含义”,只有权力没有义务的“自我中心”也由此产生。人与人之间的游戏规则在六岁以前形成,有的父母压根儿就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一旦发现的时候已经很难挽回。
     另一方面,人是万物之灵,他们有其自身的有机构成和成长逻辑,有时的“弯路”未必就是一件坏事,有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千古真言。孩子的成长需要必要的“折腾”,只要我们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真正做到了对孩子进行“培育”和“习养”,不要把父母的情绪以“教育者”的名义强加给孩子,孩子总有一天会“突然醒悟”,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开窍”。
    一个成功的父母,既不是独断专行,也不是一味溺爱,而是恩威并施、软硬得当。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适当的“压力”并不是决对错误的,但这种压力必须是“良性有序”的——包含了爱抚和坦然,而不是一种“杂乱无章”的——一种情绪和自私。前者的压力会化为动力,后者的压力会变为阻力。
    吉人自有天助,您能如此早就重视孩子的教育,我想您一定能找到最适合您孩子的教育方法,把她培养成有用之才。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7 09:44 编辑 ].

TOP

您说的很对,我们小时候跟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远大于和大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多东西从游戏玩耍中就学到了。而现在的孩子和老人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权利义务完全不对等,很容易就形成自我中心。感觉现在的家庭教育对父母的要求更高,挑战更大。因为只有一个孩子,想做到完全不溺爱比较难,每天工作回来还要面对老师留的那些作业,想做到完全不情绪化也比较难。要做到恩威并使、软硬得当,施加良性有序的压力,每个家长真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啊!.

TOP

回复 175楼双鱼阳 的帖子

“要做到恩威并使、软硬得当,施加良性有序的压力”,这是在理想状态下对孩子进行教育的策略。   
    当孩子已经形成了某些习惯和倾向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相信“人的灵性”,并相信这些灵性会使人吸收环境中的“正能量”,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作为父母虚渊做的,就是丰富孩子成长中的正能量——通过肯定孩子的行为,以提高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通过共同分享孩子的喜悦,以启动孩子的自信力;通过对孩子关爱和包容,为孩子塑造明亮而又智慧的心境。我认为孩子有了这些,她就会不知不觉地步入良性轨道!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7 23:34 编辑 ].

TOP

荣老师,非常敬佩你对孩子教育上战略和战术的潜心研究!我想请教一下你20楼所述"平时通常意义上的学习,完全交给学校老师,您的孩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情,就是上课做好笔记,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吸收下来,只要他(她)做到了,平时的考试无所谓",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家长而言,如何引导孩子做到上课做好笔记,并最大效率和限度地吸收老师所讲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能否指点一二呢?多谢老师!.

TOP

回复 177楼beibei05 的帖子

要让孩子做笔记,关键的问题是要让他从内心深处领会“做笔记的重要性”,由此产生做笔记的强烈动机,只有有了这种强烈的动机,他才会自觉自愿、心甘情愿地做好笔记。
    做笔记的过程就是与老师进行心性联系的过程,是对于他人劳动的极大尊重,这种尊重会让我们的孩子产生敬畏感和尊重感。一个人只有在有了敬畏感和尊重感的时候,其聪明才能升华为智慧,否则就会我行我素、目空一切,进而产生妄为。妄为造成人的粗心大意、丢三落四,使学习浮于表面而不得甚解。
    其二,做笔记可以有效地记录上课内容,有道是“好记性抵不过烂笔头”,为孩子整理课堂内容提炼课堂精髓提供有效支持。
    有了良好的心性关系可达知新而温故,有了高效的课堂驾驭能力方能温故而知新。学习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知识,而是为了知识技能与自身修炼的双重收获,因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7-10 10:30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79楼大小双的妈妈 的帖子

谢谢您的欣赏,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TOP

回复 178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老师,您说得真好,孩子开学要升高二了,还是没有从心里认识到做笔记的必要性,真郁闷啊!.

TOP

回复 181楼飞扬的焰火 的帖子

您好,从您的网名可以看出,您是一位快言快语、风风火火的家长,是一位总能给周围人带去正能量的友人。所以能与您交流很有意义,哪怕是在网络世界的虚拟空间里。
    人是文化动物,因此离开人的文化基因去讨论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手段,很可能会产生一厢情愿、张冠李戴的结果。中国是一个崇尚“心”文化的国度,心领神会、心想事成、心安理得、心心相印等等,无不浸透着“心”的神奇魅力。因此,无论采用甚么教育方式,只要我们的孩子尽“心”了,目的也就达到了,而且效果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8-19 19:03 编辑 ].

TOP

mark,每日研读一部分,信息量太大。。。.

TOP

.

TOP

回复 62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

TOP

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遇上好老师就是孩子的幸运。.

TOP

回复 186楼tshjy 的帖子

过奖了,谢谢您的信任,您的孩子能有今天的效果,说明:1.我和您的孩子之间有缘分,所以能达到心与心的沟通;2.您的孩子很适合“系统性双向高效学习法”。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9-26 20:17 编辑 ].

TOP

万分感谢!.

TOP

请荣老师解惑

荣老师: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是您的学生,听朋友说,他的孩子只用了100个小时就把预初到初三的数学学完了,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这让我无法理解。第一、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第二、由于教学任务过分集中,是否会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孩子真的快乐吗?如果我的孩子也希望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我该如何做?.

TOP

回复 189楼参天银杏 的帖子

您好,教育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程,每个人都在追求各自最理想的教育境界,而这里的教育境界又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所以我很难在该场合给您准确回答,请原谅!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2 15:06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91楼scl 的帖子

我以回了短信。
祝您的孩子学习快乐!.

TOP

也谈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

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快乐学习,绝大多数人把快乐学习与刻苦学习严格地对立起来,仿佛快乐学习就不应该刻苦努力,刻苦学习一定会产生学习痛苦。其实快乐与刻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刻苦学习是学习的行为方式,快乐学习是对学习的精神体悟。从这种意义上说,刻苦学习可以升华为快乐学习,快乐学习又反过来促进刻苦努力。不过凡事都有一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无视孩子承受能力的刻苦学习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没有责任和担当的单纯的快乐体悟也许会滋生享乐主义。刻苦学习也应该以最终形成快乐体悟为目标,快乐学习更不是我行我素、偷懒取巧、自说自话的学习,而是有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和困难。毕竟“快乐”和“刻苦”并不是两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分离而独自存在,有时可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应试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优化是摆在每个孩子面前的现实课题,从某种意义上,前者比后者更重要。那么如何让刻苦学习与快乐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并使刻苦学习向快乐学习的“转化率”能够最大化,就必须把握孩子学习的节奏,有道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如果完全按照学校的“步伐和节奏”进行被动培养,可能会让孩子失去学习上的优势感。因为现有教育的竞争已达到白热化程度,“齐步走”所造成的“胶着态”,会使得那些求胜心切的家长和孩子们欲速不达,从而产生无助和焦虑。
    我们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潜力,这种“低估”又阻碍了孩子们学习能力的发挥。我在前面已经阐述过,我们应该以学段为单位,站在战略的高度对孩子的学习进行总体规划,可以使孩子们尽快脱离竞争的胶着态,步入自主学习进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理想状态。
    自主学习不是以牺牲学校的学习节奏为代价来获得,而是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方能具有的对于学习节奏的掌控能力。当积累不足的时候,孩子的学习就会显得无助和被动,就会被班级的“学习气场”所左右,如果孩子有足够的学习积累,在面对班级的“学习气场”的时候,就会镇定自若、游刃有余,反而能将班级的“学习气场”转化为自身的学习能量。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5 23:12 编辑 ].

TOP

回复 189楼参天银杏 的帖子

您好,您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http://ww123.net/thread-4858871-1-1.html中toboyMM的回答是:“用100个小时学懂并不是太难的事,但想在中国的学校考高分可能有困难,熟练程度不够。”, toboyMM的理解是对的。
    假如您的孩子要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作为家长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几个方面:首先理解高效学习或快速学习的内涵(见本帖30楼);其次理解“模型思维”和概念思维“的本质区别(见本帖81楼、88楼和110楼);再次理解“温故而知新”和“知新而温故”的双向学习的理念,这是走出“题海战”有效手段(见本帖124楼和130楼)。
    一般来说,如果您的孩子能将这几个方面融化在Ta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就可以避免toboyMM所担心的“熟练程度不够”的问题。如果您的孩子基础较好,通过这个过程,Ta就会具备一个初中生应该有的学习优势感;如果您的孩子基础较差,通过这个过程,Ta会有能力进行(脱离所有被动辅导的)自主学习,通过一段时间对所学内容进行总体磨合后,孩子同样可以达到一个初中生应该具有的学习优势感。
    第二个问题我已经在193楼中做了回答,在这里我想补充一句话:任何享受都有代价,任何收益都有成本!如果我们把“享受”和“收益”作为“快乐”的表现方式之一,那么“代价”和“成本”就是为获得“快乐”的埋单,只不过这种“埋单”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到付款”——先享受后付出,另一个是“款到提货”——先付出后享受。
    “快乐”是一个哲学命题,它的每一个“答案”都只是当事人从某个层面、某个侧面所做的感言而已,所以我很难给您更多的解释。
     祝您孩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7 23:05 编辑 ].

TOP

一口气读完,请教下,家有三年级小儿,目前3门功课都是垫底,成天都是一副长不大的样子,考的不好自己也感觉很难为情,但事情一过又忘记了。每次打了骂了都没用,我在外面也报了英语数学班,但还是这样,我都对他没辙了,有时候也要求我早上早点叫他起来读书,但是叫起来后读了一会就不行了,我说你这样还不如多睡会呢,请教老师,我该怎样弄这个小孩?谢谢!.

TOP

见下一栏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15 21:23 编辑 ].

TOP

回复 195楼TONY1027 的帖子

您好,您儿子的情况不足为奇,这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特有现象:有心无力、意志薄弱。好在孩子年龄很小,可塑性极大,他现在的学习仍处于“养学”阶段,还没到必须拿出成绩过关斩将的时候,希望您能抓住这个机会,做好未来“立学”的基础性工作。
    要解决您孩子目前的问题,并不是随便报个补习班就可以了事儿,也不是找个家教考个高分算数了,而是要解决“治本”的问题。每个孩子都有自尊,都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高人一筹,这是好事。但要把这种自尊转化为意志力,并利用这些意志力能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就必须使他具备相应的自信心。信心来自实力,没有一定的实力,就很难建立起足够的信心。这样“实力”和“信心”之间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便成了孩子学习好坏的分水岭。
    为让孩子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必须有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法,一方面让您的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稍加努力就“硕果累累”,这样就能减少孩子学习的“畏难”情绪,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为他积累足够的学习资本,以此帮助他扛住学习中的各种“折腾”,同时又能支撑他去战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能因战胜这些困难而产生快乐,从而使您的孩子进入理想的学习境界,我认为“系统性双向高效学习法”是一种选择。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成绩好的和成绩不好的孩子,效果都十分明显,关于这种学习方法,我在前面的帖子做了详细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学习是一种见仁见智的事,所以我说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选择,不过它的确是选择之一。
    祝您的儿子学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0-15 21:32 编辑 ].

TOP

数学和语文的关系

随着中高考改革的推进,英语在考试中所占的比例缩小,引发了人们对数学是否参与高考的思考。有人随即提出了“数学滚出高考!”的口号,这里面充斥着人们对数学给孩子们带来学习压力的情绪发泄。如果家长们的情绪失控并扩散,会影响到孩子们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必将会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为了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思维角度,在此转发一文章,题目是:《站在数学与语文的交集》,原文见:
                                                                      http://blog.sina.com.cn/u/247674039  
    大家读完后,或许对语文与数学的关系有更深的理解,并能在这两门看似毫不相干的学科间,找到某种内在的联系,使的自己的孩子在学习语文和数学的过程中,形成互为联动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我本人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这就决定了我们在研究这些事物的时候,必须从质与量两个角度入手,语文就是从“质”的角度,即事物的性质的角度进行研究;数学就是从“量”的角度,即事物的数量的角度进行研究。语文更注重形象思维,数学更注重逻辑思维,但为了更好地研究形象思维又必须依赖于逻辑思维(比如事物发展的理性推理),为了更好地研究逻辑思维又必须依赖于形象思维(比如数形结合)。另外,世界上没有离开“质”的“量”,也没有离开“量”的“质”,这也反映了语文和数学的依赖关系。
    无论是从从“质”与“量”的关系,还是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关系,都决定了数学和语文是研究世界两个最基础的、最重要的、而又密不可分的要素,它们犹如有人的左右手或左右腿,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很难前行。当然,除了语文和数学以外,以音乐和美术为核心的美学也是究事物不可或缺的一极。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数学和美学就好像立体空间中的X轴、Y轴和Z轴,由于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才演绎出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于是“数学滚出高考”的主张并不科学!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2 19:40 编辑 ].

TOP

回复 198楼荣原如曦 的帖子

收藏了您推荐的博客,非常感谢!.

TOP

回复安宝妈妈

不用谢!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值得细细研读。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4 12:41 编辑 ].

TOP

奥赛培训与基础学习的关系

很多家长在对孩子学习进行总体规的时候,往往都要面对奥赛培训和基础学习之间的选择。在一般情况下,奥赛能力强的孩子,基础比较差;基础能力强的孩子,应对奥赛的能力比较弱。这种“鱼和熊掌”的取舍,让家长们十分纠结。
    奥赛培训对于提高学习质量和抢占竞争制高点都有好处,关键问题是它占用了学生过多时间并耗费了学生大量精力,极大地降低了孩子们的“学习边际效用”。当然对于极有天赋的孩子,一点就通、一学就会,对他们正常学习不仅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对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家长们在是否选择奥赛培训,或者在确立奥赛培训的目的定位时:是为了拼奖杯,还是为了提高提高思维能力,必须三思而后行。
    高效学习法对于所有学生都非常适合,所不同的是,必须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否则就会变成拔苗助长,反而影响孩子们的学习。但如果教育方法和“学习落点”都很到位,效果是相当惊人的,而且完全可以将奥数培训和基础学习统一起来。
    家长们在阅读http://blog.sina.com.cn/u/3849199425中《二十、奥赛培训与高效学习的区别》一文后,或许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有更为清楚的认识。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3-11-13 15:47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