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12
发新话题
打印【有24个人次参与评价】

[求助] 如果你的孩子在团体运动中,表现不出挑,你怎么办?

引用:
原帖由 Hatty_1218 于 2013-5-8 14:55 发表
现在很多家长不怎么特意给孩子找玩伴,很多孩子除了学校(其实也是学习为主,真正的玩很少),其他时间都是父母或者老人陪着。这种情况非常普遍!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希望有多高的合作性和情商(这不是表面的花言巧 ...
说得好!.

TOP

回复 35楼xh_tree 的帖子

我们也是长辈接送,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同学的家长我一个都不认识,但是老人挺和善的,总是主动和同学家长打打招呼聊上几句,日子久了,说得到一块的就成了朋友,然后休息天啥的约上同学一起在附近玩,就这样我慢慢认识了同学的家长,之后搞过几次亲子旅游,孩子很开心,我们也多了些朋友。

要交朋友,先学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TOP

引用:
原帖由 ljj 于 2013-10-3 04:29 发表
出挑不出挑,还得目光长远些,
孩子在成长,所处环境也不断在变化,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从长计议。

就事论事吧,孩子在学校兼体校运动队不是绝对主力,最重要的决赛都很难上场,失落感是一定的,但好在从事运动训 ...
.

TOP

引用:
原帖由 混凝土 于 2013-10-3 13:12 发表
團體中不用刻意出挑,找對位置,做好本分,自然被另眼相看。
正是!.

TOP

我觉得孩子无所谓出挑不出挑,只要他重在参与,他就很开心很有兴致,也会帮助他成长。儿子是个幼稚的男孩,自初一开始就迷上了足球,没人教没人引导,他自己看球赛看足球杂志,研究规则。还自发在班级里开了个足球群,有好几个同样爱好的男孩子一起讨论球赛,相约踢球活动。小长假的几天,我们带他出去玩他倒是“噶哒哒”,和同学相约踢球,那个兴奋。回来还针对他们的队伍自制了“队形图”,像模像样,我看他和他爸谈球的时候,说的有些话倒是蛮有见识的。青春期的孩子应该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一起运动,他们会在玩中成长,在运动中学会思考。(不过,我儿子貌似太迷足球,对着我也天天说球,很担心他的学习,我是个免不了俗的妈妈 ).

TOP

能参加团体活动,但是并不太爱表现自己。
铭轩就是这样的孩子。
我觉得挺好。男孩子,需要一定的运动量,需要和小伙伴玩在一起。至于表现,并不重要,开心就好。.

TOP

回复 52楼burninglife 的帖子

因为一些原因,我家接送孩子的老人或阿姨总是不能固定。
我们也是偶尔幼儿园的活动认识些家长,有住在附近的,就约在一起玩。
老师说他不太喜欢集体活动,不喜欢听指令。
运动就是和女孩子玩老鹰捉小鸡.

TOP

现在参加游泳和轮滑的学习,希望运动可以引导孩子的性格开朗些。.

TOP

我们是女孩子,学习成绩尚可,以前因为性格内向在班级几乎不大声说话,且很少有同学记得她。自从参加体育项目锻炼后,她的自信心倍增,学校组织羽毛球大赛获得了第一,标准泳池游游十几个来回没问题,跳绳(双飞)可以连续跳几十个,自此都快成同学的偶象了.

TOP

回复 46楼子玖妈妈 的帖子

谢谢啦,只怕是两头不着杠啊。
========================人比人气人的分割线===========================

《怎么办?第一是让她喜欢自己,第二是让她超越自己。》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f00ef40102eiif.html

记得那是女儿一年级的时候。一天我到学校接她。孩子们都在教学楼后面的游乐场玩。我四下张望,试图在吵吵闹闹的孩子群中赶快找到她。这时,一群孩子突然从游乐场向另一头的操场方向跑去。我一眼就看看女儿小小的身影。当我走过去时,她一个人正跑在最后,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小脸涨得通红,一副紧张的神情。也许是因为精神过度集中,她居然没有看见我。当我叫她时,她马上停下来。我赶紧过去给她一个拥抱。她那紧张的小脸,半天才松驰下来……



这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幕。当父亲的总是对女儿充满了无限的怜爱,喜欢小题大做。但是,这个场景确实让我想了许久。女儿从小就是个得宠、快乐的孩子,一直很合群、自信,从来不怕生人。我很少见到她有如此紧张的神情。这情景马上警示我面对一个过去没有想到的问题:女儿的个子实在太小。当孩子们随着年纪的增长在学校有了越来越多独立玩耍的自由时,她体力不足就容易吃亏。很明显,当时那群孩子突然一路狂奔到操场那一端,女儿个小腿短,跟大家不上,很怕被丢下,一脸紧张。这种场面,在没有家长和老师在场的情况下,不知道出现了多少次。时间长了,就会影响她的自信。以后不管她多么聪明能干,如果没有自信,就没有勇气站出来充当大家的领袖、争取本来是属于自己的机会,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潜能。



我们夫妻俩人都属于袖珍体型。我身高1.67米,体重仅54公斤;妻子1.63米,在女性中还算是中等个儿,但体重仅45公斤多一点。这样的基因,大概决定了女儿在中国孩子中也是小个子。在美国,她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中,从来都是全年级个子最小的。到医院检查身体时,她连同龄人身高体重分布表格中的下限也进不去。比如表上最低的1%孩子的体重是30-40磅,她则连30磅都不到。乃至我不得不经常宽慰操心过度的妻子:“看看我们俩,放在同龄的美国人中,同样进不了最低的1%那道线。咱们没有麦克.泰森的基因嘛。如果咱们俩的孩子体重一下子达到5%,反而要担心了。”



话虽然这么说,问题还是存在。孩子的成长是个非常敏感的过程。如果孩子一直跟着父母,身心的成长自然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但进了学校,投入社会,就大不一样了。十九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实行普及义务教育,本来在家跟着父母长大的孩子突然被要求到学校和其他的孩子一起读书,形成一个儿童社会,过去不存在或无所谓的一些问题,一下子就变得尖锐起来。比如,有些孩子进入社会群体后 ,跟不上主流的节奏,功课很差,不仅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发育,而且拖了全班的后腿,使整个课堂的进度不得不放慢。我们现在喜欢谈的智商,就是针对这种新的情况而发展出来的概念。那主要是法国政府委托心理学家研究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能发育进度,找出特别慢的孩子,加以区别对待。所以,智商的概念实际就是智力年龄和生理年龄之间的比值。所谓“正常”的智商,是同龄人口的平均水平。比“正常”水平低太多或高太多,都需要特别处理。

智商低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个子矮会不会对孩子有影响呢?当然会有。我一直到上初中时,都是全年级个子最小的。那时还是文革时期,学校经常“无法无天”。特别是在男生中,大个儿欺负小个儿如同家常便饭。我为此吃尽苦头,也留下了深刻的心理创伤。尽管我后来学业优秀,一路北大、耶鲁读下来,但是现在回想一下,觉得自己长期无法摆脱被人欺负的心态,性格懦弱,缺乏独创精神,特别是在二十多岁的事业关键期,因为没有敢为天下先的气概,大大妨碍了个人事业的发展。即使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社会,个头儿高的人总会获得许多社会优势。许多历史学家指出,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之所以成为领袖、当选为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一大原因就是他个子高,有天然的权威。再看看杜鲁门之后美国的总统们,哪个是矮个子?西方还有着非常精确的统计调查显示,在平均人口中,身高每增长一英寸,收入就跟着相应地增长。人口中身高最高的25%比起最低的25%来,平均收入要高9-10%。

我不希望女儿重复我的童年。她确实也幸运得多。美国的学校,对于欺负人有所谓“零容忍”的政策,女儿得到的保护还是相当充分的。我们也没有追风让她去学在美国女孩子中特别时髦的足球,因为这几乎是让她和身体比自己大几号的孩子进行冲撞竞争,给她带来过大的心理压力,觉得自己低人一头。但是,这些还是不能抹杀一个简单的事实:她的身高和体重,使她在游乐场中成为天然的弱势。毕竟,在小学低年级,游乐场是孩子们社会化过程的核心场所,塑造着孩子心目中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如果家长对这方面的现象熟视无睹,让孩子在游乐场中形成跟从心理而不是领袖心理,到了青少年期人格定型后,再矫正就变得非常困难了。

我也正是以这些为着眼点来帮助女儿。具体而言有两个步骤。第一是让她喜欢自己,第二是让她超越自己。

女儿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曾经向我们抱怨过几次;“我真希望自己长高一些,壮一些。现在低年级的孩子都比我高,甚至很轻松地能把我抱起来。”我们听了,马上哈哈大笑,摆出不以为意的样子。此时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如果家长把这些当回事,孩子就当回事。如果家长觉得这些无关紧要,孩子也就比较容易看得开。不过,我们也并非一笑了之。我随后和女儿说:“你要长高长壮,就要好好吃饭。但是,吃得过多也不好。难道你不觉得有这么个细小的身材很幸运吗?”

“为什么?”一心想变高变壮的女儿迷惑不解。

“看看,你是个芭蕾舞演员。你参加了《胡桃夹子》的演出。你要是长得那么高、那么壮,别人不能把你举起来,你能被选上台吗?”

“噢,确实是这样。”女儿的脸色一下子就多云转晴了。

女儿象许多女孩子一样,从小喜欢芭蕾舞。由于她的着迷,我们五岁时送她到波士顿芭蕾舞团的学校学习。等六岁时,就被选拔成为小演员,参加一年一度的《胡桃夹子》的演出。这是波士顿的一个传统。每到圣诞节时,波士顿芭蕾舞团就连续演十几场《胡桃夹子》。当地有女孩儿的家庭,经常在此时全家来看演出。波士顿芭蕾舞团整年的节目,只有这个赚钱,可以说全团就靠这个活。所以每年的演出都很盛大,广告宣传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女儿出于对芭蕾的热爱,学习上心,再加上个子小,适合扮演舞台上最袖珍的角色中国娃娃。这样,她在激烈的选秀中脱颖而出,得以和那些芭蕾明星同台。每次我送她去演出,乘坐地铁时满车满街都是《胡桃夹子》的招贴画。乘客们看见她的发式,一下子就辨认出来:“啊,你今天去演出吗?是什么角色?”可想而知,这种经历仿佛是把一个六岁的孩子一下子推到了世界的中心,终身难忘。



我见女儿的眼睛亮起来,就借题发挥,大谈小个子的好处,并告诉她如果过胖会有什么害处。这样,她开始喜欢自己的身体,并为之而骄傲,甚至日后饮食相当节制,不乱吃甜食、零嘴,让我们当父母的省了不少心。



接下来,我就开始着手帮助她克服个子小所带来的心理弱势。具体的办法是游泳训练。这个选择其实很偶然。我们参加的健身俱乐部中有个游泳池,并有个孩子的游泳队。训练女儿游泳,并不是要她成为奥林匹克选手,而是要培养她的“成功人格”。孩子们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其实这也说不上是毛病,而是为孩子的发育阶段所决定的。年纪越小的孩子,其注意力时段越短,作事喜欢浅尝辄止。如果把这一注意力时段人为地拉长,超出孩子生理年龄所能承受的范围,那等于揠苗助长。比如让五岁的孩子一天练几个小时钢琴,就是一例。但是,孩子迟早必须懂得,任何伟大的业绩,都必须从小处着手,经过日积月累的修炼,最后只有那些持之以恒的人才能成功。游泳是这方面一个很直觉的例子。



在第一堂游泳课前,我把女儿拉到一边,小声地告诉她:“看看那些男孩子,都比你高半头甚至一头多。你可能游得过他们吗?”



“绝对不可能!”女儿急忙摇摇头。九岁的孩子中早就有了成见:男孩子比女孩子壮得多。更何况人家这么大的个子,大概年龄也大一些。



“我也不相信。大概你是最慢的。”为了鼓励她,有必要先降低她的期望值。不过我接下来说,“也许你最终会看到意想不到的事情,也许有些结果会让你吃惊。我希望你能亲身体会一下,训练会把你变成一个连自己也想象不到的人。下面是你要作的:认真听从教练的每一个指令,注意每一个细节,严格完成教练分派的训练指标,每时每刻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三个月后,你再看看结果怎么样。”



女儿就这样去了。一下水,那些大男孩儿就大模大样地往前冲出去,哪里把这几个小女孩子放在眼里。女儿确实也只有在后面跟着的份。但是有一点,她学得比谁都认真:不仅专心于教练的每个示范动作,而且教练叫游八圈就游八圈,十圈就是十圈,从来一丝不苟。那几个男孩子,则暴露出一系列的态度问题,比如不完成规定的训练量,不按教练吩咐的分解动作练习,有时累了,就说要上厕所,一上就不回来。时间久了,女儿和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两三个月后,这一切努力终于都开花结果。女儿因为速度超过了这些男孩子,经常被教练分派为领游的角色,即在重复训练时为本泳道的第一个出发者。游泳队不时有内部比赛,女儿频频击败那些高半头的男孩儿。后来又来了两个高中生模样的男孩儿,大致有1.8米的高度,女儿的个头儿还到不了他们的脖子。这两个男孩儿开始根本不好意思和女儿在一个泳道。但是,教练不仅让他们在一个泳道训练,而且安排女儿领游。那两个男孩不服气,试图超过女儿,努力了几次不仅全部失败,而且无法跟着完成女儿的训练量,时常偷工减料,停下来聊天。



后来女儿在初二(七年级)时加入了学校的游泳预备队(加入正式游泳队必须要等到八年级),是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训练时经常在大孩子中领游,不时有和大孩子们比赛的机会,战胜高半头的男孩子也成了家常便饭。我们总抓住时机和谈起游泳队的事情:“看看那些男孩子,要说游泳的身体条件,全比你好得多,你根本不应该和他们竞争。但是,几个月的训练就改变了一切。天分当然很重要,但留着不用还是白白浪费。持之以恒的训练则让你超越自己。”这些大道理,对女儿来说已经不是抽象的说教,她都亲身经历过来。提起那些男孩儿,她有时也无奈的摇摇头。



到小学毕业时,女儿已经成了班里的优等生。当别的孩子说她聪明过人时,她经常对我说:“她们总是说我聪明。我不觉得自己哪里聪明。我只是比别人更努力些。可惜这些她们总是看不到。”她还经常抱怨学校里的孩子一脑子成见,比如觉得这个聪明,那个不聪明,某某是干这个的材料,不是干那个的材料等等。在她看来,谁也不是什么现成的材料。一个人究竟最后成为什么材料,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去塑造。我作为父亲,看自己女儿当然不会客观。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有把握地说:女儿到现在基本不用管,干什么都特别用功,特别自律。她懂得什么是“成功人格”,什么是“失败人格”。我每天操心的,几乎是和大多数家长相反的事:说服她作业马虎点,分数低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晚上按时睡觉。



可见,体育并不仅仅要让孩子身强力壮,还能培养孩子的品格和精神。毕竟体育能够最直观地向孩子展示人生。孩子形成了“成功人格”,人生就才算是上路。她以后成就如何固然要看她的才能和潜力。但“成功人格”大致能够保证她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而一个自我实现的人,多半能享受比较幸福的人生。.

TOP

 60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