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9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端午节传承什么给孩子?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搜索结果-屈原精神

这种精神是热爱祖国的精神。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雄心壮志,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后虽遭谗被疏,甚至被流放,仍始终以祖国的兴亡为念;明知面临着许多危险,在“楚材晋用”的时代,却始终不肯离开楚国一步,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限忠诚。  

这种精神是坚持真理的精神。从政期间,屈原坚持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等美政思想,“虽九死而犹未悔”,表达了坚持真理的的无私无畏。流浪后,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铭志,鼓励自己。同时,在流放期间他还写就了《天问》一书,连向苍天提出172个问题,再次表现了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宁死不屈的精神。任职期间,屈原志洁行廉,同情百姓,为民谋利,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的种种特权,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作殊死斗争。明知忠贞耿直会招致祸患,但却不苟且偷安、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始终“忍而不能舍也”。即使流浪以后,仍投水以明志,以剖心迹,使屈原精神上升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屈原故事是悲惨的,但“屈原精神”永远是伟大的。二十一世纪初,中华民族迎来了复兴的重要时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程中,“屈原精神”无疑是一面不朽的旗帜。高擎“屈原精神”这面旗帜,就可以向崇洋媚外者开火,向随波逐流者开火,向同流合污者开火,焕发爱国报国的热忱,焕发刚正不阿的正气,焕发求索创新的壮志。只要中国人民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步调一致,不懈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TOP

回复 1#一笑爸爸 的帖子

屈原的精神嘛,到离骚渔夫中去就能找到。
孩子提出这个问题,不妨以此为契机,诱导他自己去看一些楚辞的书。
当然如果孩子比较小(中学以下),楚辞可能比较困难。可以选几句名句,介绍一下(其实渔夫是比较容易的)。
特别是对那些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对《渔夫》会产生巨大的共鸣。
另外,不赞成像2楼这样贴标签式地介绍。屈原值得我们纪念和缅怀的地方绝不是什么“爱国”,而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 本帖最后由 jyuntoku 于 2009-5-21 14:59 编辑 ].

TOP

遂去,不复与言。.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5#一笑爸爸 的帖子

屈原精神的可贵不在于爱国不在于要实现什么什么,而在于自爱、自重、和自守。
中国人心中的屈原和历史上的屈原不是一回事。打动我们的不是说一个谁谁自杀了,而是是包含在他留下的文学作品中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屈原的文字和后人的欣赏相结合的产物。

[ 本帖最后由 jyuntoku 于 2009-5-21 15:06 编辑 ].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一笑爸爸 的帖子

被洗脑太久,一觉醒来大彻大悟。.

TOP

回复 7#一笑爸爸 的帖子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你现在是既想走近它又在踌躇中?.......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0#一笑爸爸 的帖子

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一概不信太可惜了 ,见仁见智,相信你还是会大浪淘金的,没说错吧?.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3#杰杰MM 的帖子

谢谢花。
其实,最后渔父唱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他分明是被屈原说服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4#jyuntoku 的帖子

渔夫这么容易就被说服了啊?.

TOP

回复 15#一笑爸爸 的帖子

是写出来的又如何?
蒙娜丽莎也是画出来的呀!.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16#了然 的帖子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诗无达诂。有观点认为这首诗说的是,渔夫认为水清水浊都可以合理利用,更有说是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的意思。那么当然就没有被屈原说服了。

也有观点认为,这首诗说的是水分清浊,自有高洁和污秽之分,看人自取。取水濯缨的人和取水濯足的人是不同的(贵族才有缨,泥腿子才需要濯足)。这么说就是附和屈原了。

孟子曰:“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TOP

回复 19#jyuntoku 的帖子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不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见仁见智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杰杰MM 于 2009-5-21 16:37 发表
同意,送花!

换言之,屈原"情商"很低,抗"挫折"能力也很差,渔夫倒是从容多了,

呵呵!
.

TOP

回复 1#一笑爸爸 的帖子

我家端午比较俗,孩子跟他妈妈折腾几个粽子,不读那些个讨厌的古文.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3#杰杰MM 的帖子

这篇应该是屈原假设的问答,以寄托自己的思想。既然是自己问自己答,怎么会让笔下的渔父把反调唱到底呢?.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回复 25#杰杰MM 的帖子

恩,是不屑.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9-5-21 17:04 发表
我家端午比较俗,孩子跟他妈妈折腾几个粽子,不读那些个讨厌的古文
最高的境界!赞!.

TOP

学习,学习~~~~.

TOP

不为法缠,不为空缠,恬淡适己.
要不,我动员孩子也去折腾几个粽子?.

TOP

早晨吃了个粽子。
这回看了这帖子。
想起肚里的粽子。
原来屈原的种子。

粽子是食法方子。
屈原是忠烈根子。
告诉身边的小子。
吃粽子即播种子。。.

TOP

回复 30#heart 的帖子

.

TOP

回复 30#heart 的帖子 回复 31#LUCK 的帖子

外,帖子都禁勒,学长两嘎头...... .

TOP

回复 32#apple313 的帖子

闲有侬,山嘎头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