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7个人次参与评价】

[转载] 军训才三天,教官傻了眼——

军训才三天,教官傻了眼——

军训才三天,教官傻了眼——
一个班四十号人 假条交了八九张

本报记者 栾吟之    2007-08-14      12版:社会新闻·彩色画刊

--------------------------------------------------------------------------------

  参加军训就是要学会吃苦。  

  

  高一女生为了不压坏发型,军训时硬是不戴军帽;男生拉练时兜里揣着PSP,一有空就掏出来打游戏……这几天,高中新生陆续开始进行军训,少数学生的表现让教官和老师大呼“看不懂”。

  学生:穿时装鞋跑步崴脚

  前几天,东方绿舟活动营地,某中学正在进行为期一周的高一新生军训。一百多名学生身着迷彩服,在烈日下进行队列训练。

  烈日当头,好几名学生却不戴军帽,记者细看发现,不戴帽子的学生大多有着精致的发型,两名男生涂过发胶的“莫西干头”看起来很抢眼,几名女生有的梳着考究的发髻,有的扎着时髦的蓬松马尾辫。还有个女生眼睛下方出现两道深黑色痕迹,随着汗水不断往下淌,远看活像大熊猫。

  休息期间,“熊猫眼”女生向记者抱怨,想不到军训那么累,把她的妆都弄花了。她告诉记者,虽说军训不是旅游,但还是应该注意形象,所以她像平常一样化妆、梳头。

  “跑步———走!”随着教官一声令下,学生们沿着训练场小跑步。没跑几步,一个女孩突然“扑通”一声摔倒,捂着脚踝站不起身。教官这才发现她穿的鞋子有问题。这双鞋乍看像是跑步鞋,卷起裤管才发现竟是一双拖鞋式高跟时装鞋,教官当即罚她写检查。

  教官:怕太严厉学生吃不消

  28岁的吴连长当了3年军训教官,带过不少学生,今年刚带过的一个高一班让他大呼“看不懂”。

  军训才3天,教官就收到八九张请假条,而这个班总共才40个学生。“高血压、哮喘病、甲亢等等,请假条上各种理由都有,可我看这些学生精神都挺好……”

  一些教官表示,最怕女生哭鼻子。她们站军姿时间一长会哭,冒着小雨跑步也会哭,还有人几乎每次训练都自称“例假”要求休息,挨几句训马上泪如雨下。一名25岁的教官告诉记者,有个男生只训练了半天,回到寝室喝了杯热水,就直冲医务室谎称发烧,结果被罚跑5圈,想不到真的晕倒在地。教官说:“我真不忍心对这些‘小王子’、‘小公主’太严厉,生怕他们吃不消。”

  班主任:成了贵重物品看管员

  记者从好几所中学了解到,军训第一课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因此学校规定,军训期间不准带手机、MP3等物品,要用书信方式和父母保持沟通,谢绝父母“探班”。但许多班主任反映,还是有家长偷偷开车看孩子、送零食,携带贵重电子产品的学生也不少。

  市中心某学校班主任自嘲是“贵重物品保管员”。学生们军训时,把MP3、PSP、笔记本电脑等塞到她手里,还有学生带来便携式DVD,中午一边看片子一边吃午饭。

  这位老师坦言,看到这些学生的表现,自己心里挺不是滋味。


  编后

  越不能吃苦越要吃苦

  少数孩子军训时的表现,令编者不禁捏一把汗。这般娇生惯养,如何修身立业,怎样应对竞争,何以担负重任?

  家境好了,父母们不愿让孩子再吃他们曾吃的苦,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良好条件,这本无可厚非。然而,“小王子”、“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到了军营里仍然一副“纨绔子弟”的作派,实在是不该。

  建议将这些军训的场景录下来,让家长们看一看,请师长亲友们评一评:“瞧,这是谁家的孩子,真没出息!”

  在此提醒家长们:越是吃不得苦的孩子越要让他吃苦,这是为了他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少吃苦。.

TOP

做父母的好好想想

同时锻炼孩子也不是仅靠一次军训的,平时也要注意锻炼的..

TOP

前几天一个朋友打电话问偶,说听到广播里讲偶孩子的学校新生军训有人晕倒了,家长投诉到上面去了,也投诉到媒体!

偶每天还问孩子吃得消吧?他说吃得消,不累,就是有些单调。每次训练不超过一个小时,每天也就训练两三次,教官还让那些自我感觉不舒服的同学去旁边休息。天哪!就这样还会晕倒,都是些什么草包啊!家长还要去投诉,.

TOP

我们当年是在学校军训(大学)

还是比较松的。在军队里面军训是比较严的。前几年有学校到部队军训。
所以现在这么多啃老族,这么多的不能担当的人出现,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度保护。身体不适是可以请的,别的情况还是坚持为好。
从这一点上来说,许多孩子已经输了。人生并不只是学习一样的比赛,有耐力,有精神,有各方面的比赛。.

TOP

当年俺们站姿,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的。.

TOP

今天孩子身上反映出来的问题,应该在家长身上找原因
如果今后我的孩子军训,我一定让孩子严格按照规定去做,为此,现在我就让孩子加强锻炼,遵守纪律,什么阶段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TOP

当年我们军训时教官讲方言,口号喊起来比较有趣,所以一点不单调
建议:增加趣味性!.

TOP

纯粹是形式主义

三天一礼拜打鱼,三年四年晒网,有啥用处.
要动真格,好好学学小日本和以色列的国防教育.别拿队列操来捣浆糊..

TOP

回复 #8 shumi1 的帖子

就是!
学校连学生口袋里的东东都搞不定,还军训?训什么?.

TOP

引用:
原帖由 shumi1 于 2007-8-31 10:22 发表
三天一礼拜打鱼,三年四年晒网,有啥用处.
要动真格,好好学学小日本和以色列的国防教育.别拿队列操来捣浆糊.
是啊,我也觉得孩子是应该吃点苦的,但是这种非要在大夏天玩队列操,真是形式主义害死人!.

TOP

军训的目的如果失效了,其教育的手段是无法挽回的。
平时好好抓、实实在在的作规矩,也许有用。.

TOP

这个学校大概是不怎么样的。我以前我带过两届高中生军训。没有出现过此类情况。我对学生要求不高,只要基本听教官的话就可以了。学生也挺配合的。.

TOP

这些学生的家长准备培养出新一批啃老族.

TOP

回复 #13 shining妈妈 的帖子

同感 他们不是准备,而是正在培养着。.

TOP

我读书时体育项目一直很好,人也长的结实.虽然我排在列队的后面,可常常被老师拉出来给同学们示范跳高,跳山羊等动作.呵呵,我比体育课代表还吃香.
可军训,列队在烈日下暴晒,我没挨过30分钟,第一个昏倒的女生,脸上手上腿上皮肤全部摔烂.我是队伍里第二个歪头的,被附近的老师拉到手,才不至于摔的很惨.后来老师就赶紧收队了.其他班级也相续有4~5位同学举手表示不适被老师们扶到遮阴的地方休息.
以后学校里每年的新生军训都有好几个同学昏倒或者不适,当场被扶出队列的情况.
我这届是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的..

TOP

想当初我军训时同于站姿不好,被教官罚跑5圈(一共三人), 接下来晚上拉练,由于太急,手被锁划破了,(事后到医务室缝了三针 )但还是坚持跑完了晚上的拉练,事后就这事在军训总结会上被点名表扬 了,想想现在的孩子,唉~~~.

TOP

我当年军训只有2——3个娇气的女生,没想到现在有这多女生剩至男生也会这样.

TOP

同意10FMM的意见,现在夏天的温度跟以前不同了,现在都说高温时间室外作业的可以放假,吃苦不是形式主义啊。.

TOP

我们高中进校军训一周,白天烈日下队列操+射击训练(趴在滚烫的地上瞄准),谁都不敢发声音,晚上还考试,天天语数外各一张。一周下来分数和人都惨不忍睹,考试及格的没几个,而体重轻掉10多斤。真所谓:劳了筋骨苦了心智。学校目的达到--你们现在什么都不是,都给我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学习!
至今我们那些同学都记忆犹新,真是蜡烛啊.

TOP

吃点苦蛮好,学校懂得适当更好,部队想多点招就交关好了..

TOP

现在的小孩子,就缺这一课.应该根据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强度,每年一次..

TOP

回复 #21 泰然妈妈 的帖子

.

TOP

好贴要顶的。.

TOP

回复 #19 keven妈 的帖子

你们学校狠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keven妈 于 2007-8-31 16:56 发表
我们高中进校军训一周,白天烈日下队列操+射击训练(趴在滚烫的地上瞄准),谁都不敢发声音,晚上还考试,天天语数外各一张。一周下来分数和人都惨不忍睹,考试及格的没几个,而体重轻掉10多斤。真所谓:劳了筋 ...
什么学校这么牛?.

TOP

那时候在清华军训三周,从早到晚大概就早中晚三顿有点休息的时间,其它都是训练不停的,现在高中和大学的军训也太舒服了.

TOP

中学生怎么能化妆呢,应该严格禁止.记得我们上学时,学校规定女生不准披肩发,长发要扎起来,不准描眉化眼,穿衣服没领子必须有袖子,没袖子必须有领子,裙子不能过短,男生不准光头.我们的校服也保守的厉害,藏青色,款式象五四时的中山装.现在想想挺好,心思不能光花在打扮上啊..

TOP

唉!看看我们小区的孩子就知道了,男生就整个像小女生一样,十几岁出门玩奶奶还在旁边看怕摔倒,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现在不可否认有不少家长正在培养一 批啃老簇,别人管不了,自己的孩子不能教育成那样.

TOP

别连表格都替孩子填

别连表格都替孩子填




    李雪林
   
    这几天,申城高校陆续开学。在新生报到现场,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大包大揽、全程呵护的情景:注册登记、搬运行李、安顿床铺……一项也不落。甚至有家长左手拎着大包小包,右手还要帮孩子填写助学贷款申请表,当老师建议让孩子自己填时,家长却答:怕她写错了。
   
    家长送孩子上学,经历孩子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本无可厚非。但到了连一张助学贷款申请表都需要代填的程度,试问孩子今后大学生活中乃至未来人生中将遇到的种种挫折,家长都能替他面对么?
   
    当然,这种现状其实有更远的源头。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不少家长习惯于一手包办子女学习和生活的大小事务。只是,现在孩子进入大学,到了该独立生活的时候,家长们也该调整自己与子女的沟通方式。
   
    家长学校不见得能解决所有习惯“包办”的家长的困惑,但至少找准了问题,开始了有针对性和创造性的解答。.

TOP

爱送就送吧 媒体别炒了

56.9%的人认为送孩子上大学是家长的幸福之旅
江江



  每年这个时候,和大学高年级男生一样,社会舆论也在密切关注着大学新生——即将从这个秋天开始在大学校园里四处晃动的一张张新鲜的面孔。

  有关新闻随着庞大的家长队伍又一次涌入人们的视线:火车票就像春运期间一票难求,学校招待所客房早早被预订一空,烈日下的校园里到处可见家长们的身影,他们和孩子一起流汗的照片出现在各大报章显著位置。

  今年8月,为避免去年“新生家长露宿操场”的一幕再现,清华大学通宵开放一处千人食堂,各地媒体纷纷组织“结伴上大学”活动倡导学子“不让家长送”,一些媒体则发出“送子大军请止步”的呼吁。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这项有3143名参与者的调查显示,在“家长是否该送孩子上大学”这个问题上,有一半的人认为“送不送都有道理”,剩下的一半各执一词:三成认为“该送”,两成认为“不该送”。

  撇开是否应该的判断,大家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不如媒体般忧虑,只有14.7%的参与者同意家长送孩子上大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宠爱,得给孩子什么都办妥帖了”,更多的人认为家长主要是因为担心或者高兴:47.5%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担心路上安全”,37.8%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上大学了,家长也去看看,顺便旅游”。

  在家住南京的施阿姨眼里,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人出门都得担心,何况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孩子!”调查也发现,如果孩子能找到伴一起走的话,仍表示会送的比例已明显降低。

  “我觉得家长送孩子很正常啊,”施阿姨的女儿刘旸说,“你看,朱自清20岁的时候,已经去过北京两三次,他的父亲不是一样坚持要送他,还因此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篇《背影》,多温馨!”

  在刘旸看来,送不送与独立性没有多大关系,“只是送一次而已啊,怎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独立性呢,送走了还是要靠自己独立生活的啊。”她并没有拒绝父母相送,“这是他们表示亲情的一种方法”,而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刘旸生活得很好,这种“之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是她所认为的所谓独立性。

  “父母送孩子,更多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灵的慰藉。”虽然已经习惯于四处奔波,何江依然记得10年前独自一人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上学的情景:正值午后,校车刚走,站在西客站空旷的广场上,看陌生的人群和车流来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抑郁了不少时间。头一次到陌生的环境中,要是有亲近的人在身边,会好一些。”

  本次调查中,问题的焦点回到家长身上。56.9%的人认为送孩子上学,对家长来说是一次幸福之旅,半数受访者认为这是很多家长表达爱的重要方式。“做父母的,就算不帮孩子做什么,看着她一点点开始独立,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心里也是甜蜜的。”

  “就算在一向鼓励孩子独立的美国,家长还不是一样开着车大包小包地送孩子上学。可见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与独立不独立无关。”有参与调查者留言说。

  中国青年报 (江江).

TOP

偶当年上大学,三千多公里,几天的火车,中途还要中转签票,父母也只是送偶们到火车站。那可是偶第一次乘火车啊!只是和三个与偶一样经历的高中同学一起做伴,我们互相也不熟悉,大家都是第一次单独出门,也没有手机电话什么的,几天后到了学校,马上给父母写封信报个平安,等他们知道偶们到达学校也是十几天后的事情了。不过那时的社会治安真的很好,好人比坏人多!说实在换作现在,偶还是选择送孩子到学校,如果有条件也去接回来,现在的社会太没有安全感了,不是小孩能力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