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其他] 如鲠在喉!!!

如鲠在喉!!!

一早上班, 路上很空,天气很爽, 本来心情颇好。 忽然听到一则新闻:

今年香港的大学纷纷扩大在内地招生的范围, 由原先的只面向几个大城市扩展到对二十几个省市招生, 并且特别向偏远贫困地区招生。 一位校长助理这么说: 不管贫富, 在教育面前都是平等的。穷学生大都比其他孩子更能珍惜学习机会。(大意如此)  记者评论说这些大学吸引人的不仅仅是美国的教授和丰厚的奖学金,更多的是他们先进的办学教育理念。 

这则新闻彻底破坏了我的心情, 因为我条件反射般地立刻想起了我们教育部官员的那番关于一些著名高等学府的大言不惭的理论。 

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的强盛,需要体魄和思想两方面的强壮。我们的体魄在缓慢的进步着,可支撑我们思想进步的教育呢? 作为一个国家先进生产力的风向标的高等教育呢!! 香港, 一弹丸之地, 其教育者有如此眼界,而我们, 有着几千年教育传统的尚“文”之国,我们教育的管理者说出了什么样的话?  
我只想到一个词:汗颜!

愤怒并悲哀着。。。。  .

TOP

香港虽然是弹丸之地,但是,解放前夕流亡到香港的很多著名学者在那里办学,也是现在很多大学的前身,他们秉承了大师们的办学理念,所以才会如此。国内的大学是为有钱人上的,这也是历来的传统,从招生名额的限制就可以看出来的。比如复旦,在上海招的名额比在外地招生的名额多多了吧,而且分数也低很多,有地域(户口)限制的,这就是教育的不平等。.

TOP

对,教育的不平等.现在只要别人问我女儿放哪读书.我说上海,他们都会发羡慕的声音.
说上海考大学容易.
在我们浙江,现在也是自己出高考试卷了.去出考卷的都是杭州,台州,宁波等一些地方的老师.丽水一个都没有.所以在丽水的孩子想考上名牌大学真的是难上加难.现在很多家长都把小孩送到杭州宁波,上海等地去..

TOP

再说到办学,解放前,很多大师级的人物主张办乡村小学,从幼儿园就开始,为乡村穷人办学,比如陈鹤琴、陶行知等人,他们也主张提高全民素质,但跟今天所讲的全民素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又比如办大学,陈嘉庚的厦门大学、江南荣家(荣毅仁的爷爷)创办的江南大学,他们办学的理念也是提高国民的教育素质,为穷苦人民办学,但是反观现在的民办学校,哪一个不是以赚钱为终极目标的呢?.

TOP

zf对教育的投资,压到最低限度了,可是教育又不能不重视,怎么办呢?吸引民间资本,减轻zf压力,但民间资本投进来了,当然是以赚钱为目的的,不然谁肯投资?大家都不是傻子!所以有钱的人就上民办学校去,俺等没钱的人就上公立学校,这也是一种平衡。.

TOP

回复 #4 睿思妈妈 的帖子

是啊,lg的曾祖父辈及祖父辈兄弟几人中就有办学破产的,后来几个兄弟都资助他,钱投进去无数,哪有赚钱一说! 不过, 好在学校是撑下来了, 还成了重点, 总算辛苦没有白费..

TOP

回复 #5 睿思妈妈 的帖子

可是那些名校-- 我说的是大学--, 投资是非常多的, 可是他们居然还是不以才选人!!.

TOP

回复 #7 dlc 的帖子

他们是以财选人..

TOP

中国实在地方太大,人太多,底子太差,应该先集中力量搞精英教育,还是应该集中力量搞全民教育,的确是个问题。.

TOP

没办法呀!全世界只有中国和朝鲜有户口制度,因为有户口,所以就会有很多限制,哪怕是有钱人,如果没有上海户口就不能在上海参加高考,没有北京户口就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当然读重点大学的机会就比本地人少很多了。大学办在哪里,就便宜了那个地方的学生,这是历来的规矩啊,地域差别嘛!
大学的投资当然多,而且多得难以想像,比如偶现在这所大学,以前建新校区一次性投资了13亿,不包括后来追加的,现在又投资13亿。现在对大学的投资,多是用在建设上,对增加教师待遇是没有的,因为建设就是政绩,可以看得见的!
如果每年大学有更多的给贫困生的奖学金,也不至于那么多考上了大学却读不了大学的人了!.

TOP

问题还不仅仅在户籍制度和底子差上。  我去找那篇东西给你们看。。.

TOP

回复 #10 睿思妈妈 的帖子

应该想办法搞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先保证所有考上了大学的人都能读大学。.

TOP

现在有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每到高考,就有很多人放弃参加高考,尤其是农村,因为他们知道即使考上了也读不起!还有部分学生参加高考,只为证明自己是能考上大学的,但入学时却放弃了,宁愿出去打工,为什么?
当然zf的宣传是,说他们出去打工是只顾眼前利益,是他们主动放弃的,谁愿意去知道这些人放弃的真正原因呢?!.

TOP

“教育是一种消费,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 

2006-03-12

新快报讯 (记者 范昊怡)“当希望工程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时候,当全社会都被白芳礼感动的时候,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在答复两会代表和媒体时对国人说:穷人,你没钱就不要接受高等教育,因为你消费不起。”本周,网络上最热闹的话题之一莫过于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针对两会代表们反映“上学贵”问题的答复而引起的争论。

王旭明的言论引起了网友们的强烈反应,网友纷纷表示这样的话由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讲出来,“真让人难以相信”,有网友甚至发出帖子———《强烈建议教育部向全国人民道歉!》。

“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

据新华社2006年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根据两会期间代表们反映的“上学贵”的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网友总结称:此话有四条主要信息:1.好大学属于富人,老百姓别问津;2.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腰包没钱别进来;3.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4.人民的观念有问题,需要转变。

哈佛大学对贫穷学生是免费的

王旭明的这一言论旋即引起了网友强烈反弹,北大清华只能让富人阶层消费成了网友们抨击的热点之一。

网友南海表示,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确实有限,但它们毕竟是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所有,它们的“贵”不应该是体现在钱上面,而应该体现在它们所面向的是全中国最优秀的考生这一点上。因为优质,所以哪怕再有钱,达不到最优秀的标准也别想进来。反过来讲,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优秀人才,即使是身无分文,名牌大学的校门对他们也永远应该是敞开的。这才是教育部发言人应该说的话。

还有网友指出:美国的“优质资源”哈佛大学,学生在注册时都要带上上一年父母的纳税表,全家收入在四万美元以下是免费的!即使不免费的学校也有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学金。没有奖学金的学生和家长可以向政府申请助学金,而在校期间是不需付利息的。而朝鲜、古巴等国家教育也是全程免费的。“改革开放富起来了,怎么教育却穷了呢?”

同时有网友质疑,要是按照王旭明的说法,北大、清华这样的优质高校一张录取通知书就可以进行拍卖了,谁出价高就给谁,“平民百姓没那个经济实力就别进北大、清华?”

高校是利用垄断赚钱的公司?

此次王旭明把教育比作是“逛商场买衣服”的说法明显与前段时间一直强调“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言论自相矛盾。

网友“今夜无月光”表示:“说出教育是种消费这样的话来,不能看作是无知的推搪,而是不负责任的官僚作风和为乱收费保驾护航。”同时质疑:“教育消费凭什么变态地成为了一种高消费?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目前的高校教育不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学府,而是一座利用其垄断性而进行商业运作的公司?”

有网友表示: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说的话、作的比喻,本身就荒谬得很,简直是扯淡。一定要让教育部收回这句话,并道歉!



王旭明:(上学)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



网友评论


lsm37:这就是中国教育部发言人对中国人说的话?这就是政府对国人做的答复?强烈要求教育部道歉。

用户天天:教育不是产业,它是事关民族千秋万代的“事业”;教育不是老百姓的“消费”,它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教育不是有钱人的奢侈品,它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的人权。

教育部发言人的话是十分危险的。它的危险不在于有人说了什么,而在于目前这种无异于民族自残的、荒唐的教育不公正在或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行为。

白朗:穷人永远都没机会受到良好的教育?永远没机会改变自己的贫穷的命运?媚富到如此卑贱的程度,恶俗到如此高层的官员,让人震惊错愕。

和谐:把上学比作去商场买衣服太荒唐!难道商场里的衣服的成本里有国家投入吗?当然没有!那就要掏合乎其价值的价钱,而好的教育资源则不同,她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国家投资,把全部的教育成本转嫁给学生(其实是家长)是决不合理的!

出尔反尔:教育部不是说自己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吗?这“教育消费论”又从何谈起?有钱的就买1万元的衣服,没钱的就买100元的衣服。政府官员以人民利益为上,为什么说出话来与干买卖的一样口气?.

TOP

回复 #13 睿思妈妈 的帖子

对的, 我说的是这个问题..

TOP

真是越想越生气!!.

TOP

回复 #8 棋子 的帖子

是啊! 所以说是一种悲哀. 穷人的悲哀, 教育的悲哀, 国家的悲哀!!.

TOP

莫生气,生气也不解决问题呀,相信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TOP

现在zf对大学的投资,就是搞建设!(在我的眼里就是搞建筑),各个地方的学校,包括大学、中学、小学,都流行建新校区,因为除了政绩,还有利益。
当然还有投资的不平衡也有很大关系,对重点学校的投资非常非常非常多,对普通学校的投资却是省了又省,我们只会搞精英教育和人“财”教育。
日本二战后搞的是平民教育,我们搞的是精英教育、富人教育。
其实,在教育产业化之前,我们也搞了很多平民教育的。

[ 本帖最后由 睿思妈妈 于 2006-6-16 09:58 编辑 ].

TOP

回复 #19 睿思妈妈 的帖子

教育产业化,现在不提了。这本身就个问题,教育是公共事业,怎么可以产业“化”,这是教育部路线错误。.

TOP

但事实上教育就是在走产业化的道路,教育是一种消费,这个消费分高中低档,就好比有钱人去伊势丹消费,中产阶级去新世界,无产阶级去七浦路或路边小摊。.

TOP

说到产业化,就让我想起那些一条条的生产线,其实现在大学搞的就是生产线,一条生产线下来,博士、硕士、学士,大批量的产出,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滴说。.

TOP

今早边吃早饭,边阅读这东早的一篇文章, 也在抨击英国的教育.  这是不是若干年后,中国100%大学入学率后, 也会产生的现象.


上私立学校等于捧到金饭碗

责任编辑 洪燕华 2006-06-16 01:15


    据新华社电 一直以来,英国上等工作机会都被一些私立学校的毕业生“霸占”着,而这一局面将愈演愈烈。英国教育慈善机构萨顿信托基金会15日公布的一份针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调查报告显示,英国知名度在前100位的报纸编辑、专栏作家和记者大多毕业于私立学校。
    统计显示,媒体从业者54%曾就读私立学校,比20年前增长5个百分点。其中牛津和剑桥大学毕业生占到45%,只有14%的从业者毕业于综合性大学,33%毕业于基础学院。令人担忧的是,这一现象在英国各行业普遍存在,而能在私立学校就读的仅占总人口的7%,90%的英国人上的是综合性大学。

    媒体高层看重迥异背景
    过去,学生们十六七岁高中一毕业就在舰队街(英国新闻界的代称,曾云集100多家报馆)开始学徒生涯的情况已不复存在,今天,媒体从业者十有八九得先上大学。
    萨顿基金会负责人彼得·兰普尔说,刚开始在媒体求职时,求职者必须面对支付高昂培训费用,见习期极低的工资待遇和不完善的职业保险,这一切只有家境良好的人才能负担得起。此外,你最好有一点“家庭背景”。
    兰普尔毕业于牛津大学,后来经营一家资产评估公司,于1997年投资建立了萨顿信托基金会,旨在为家境贫困的孩子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他说:“媒体高层日益看重那些与大多数人迥异的背景,这是很不健康的现象。”
    热门领域认可私立学校
    来自其他合法机构的报告还表明,除去媒体,70%的高级律师、42%的议会下院议员也多是私立学校毕业生,而且与20年前相比比例同样有所增长。
    以上统计结果对曾经许诺为社会提供合理流动的布莱尔政府来说,不吝是一记重拳。工党在2005年选举时曾许诺,将在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合理流动。
    英国《独立报》15日撰文指出,更应引起布莱尔政府警惕的是,在一些热门领域里,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私立学校背景。这一现象在新闻界尤甚,一些资深人士告诫人们,经济不甚富裕的家庭根本负担不起初涉媒体工作时苛刻的薪酬待遇。
    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显示,出生于富裕家庭的孩子较之收入偏低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得到财富,而后者在摆脱贫困时也面临困难。富家子弟在30多岁时就拥有财富的比例现在达到42%,而普通家庭的孩子摆脱贫困的比例仅有16%。

    教育界将面临财政困难
    萨顿基金会的报告在分析原因时指出,富人有能力承担早期投入大、风险高的职业,能支付伦敦昂贵的生活费,能支付研究生教育费用,拥有行业需要的个人或家庭关系,这些优势都使得富家子弟在就业时优势明显。
    这一分析似乎意味着,经济实力决定受教育水平,继而决定职业命运。基于此,致力于受教育机会均等的兰普尔不无担忧地说:“20年后,经济不富裕家庭接触上流社会的机会将更少。”
    尽管财政大臣戈登·布朗承诺,将把公立学校的费用提高到与私立学校相当的水平,但教育和技能培训部高级官员表示,今后若干年教育界将面临财政困难。.

TOP

爱! ------------------

啥也不说了!  

说了只能徒增烦恼! 

还是脚踏实地的跟着高兴同志做点事情比较好....

TOP

回复 #13 睿思妈妈 的帖子

是体制问题,办学的方向问题.一方面穷孩子家庭无法承受,另一方面毕业后的出路又是一个拌脚石. 这读书的成本相对投入太高了..... 可是这样一来,不是又恶性循环了,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国民总体素质提升的更缓慢的说.可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还是那句老话:人生下来就是不公平的..

TOP

回复 #25 超超妈妈 的帖子

不大同意这个观点.

不可否认, 受的教育越多, 择业面越广. 简单的例子, 大学生可以当工程师, 也可以当流水线上的工人, 更可以当搬运工人, 但搬运工人能反过来胜任这么多岗位吗?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学习他是达不到的.  现在之所以出现毕业出路的问题,并不是没出路, 只不过是没有他们自认为的"好" 出路而已.

这不能怪罪到学习的知识上.  知识的提升本身就能带来财富, 尽管这财富数量有多有少,产生的速度有快有慢, 但一定是有的..

TOP

回复 #17 dlc 的帖子

民族的悲哀!.

TOP

回复 #27 高兴 的帖子

希望你能给我们带来多一点的高兴!.

TOP

饿要美尼尔了!!!

饿这么一个标准滴情感帖咋给搬到爱心助学来了???

8是8喜欢爱心助学,饿心目中滴爱心助学, 那就是一个助学的地方啊! 咋好让饿们乱发感慨啊!

这可是饿WW史上第一次被搬帖阿!!!

我晕 !!

[ 本帖最后由 dlc 于 2006-6-19 09:07 编辑 ].

TOP

回复 #29 dlc 的帖子

不许趁机灌水!!阿拉高领导搬贴有意见是伐??有也不许提.

TOP

回复 #30 千慧妈 的帖子

我、 我、 我~~~~~~~~~~~~~~~

我晕一下, 就一下下还不行吗????      

侬、侬、侬, 侬还介凶!!!  我哭~~~~~~~~~~~~~~~  (捂着嘴,光掉眼泪水不出声,行不? ).

TOP

回复 #29 dlc 的帖子

你的帖子是情感贴,但我这里需要对教育的各种讨论,所以我要求玛丽版主挥了挥手,把这个帖子转过来了。
你也不吃亏呀,变成我这里的精华贴了。.

TOP

教育其实是多种形式的,不是进了大学才能称为教育.但现在的大学教育质量实在有问题.
中国往往为了防止一些事情的发生,而刻意的作出种种规定和限制,反而让事情不能够正常发展下去..

TOP

关于文化沃土

7.14东方早报刊登文章 《吸引内地学生的并非文化沃土》,推翻了我意识中内地是文化沃土的老观念(相对香港)。文章还指出,选择到香港上学的内地学生在两方面受到香港大学“钱“的影响。一是香港大学给予的不同额度的 奖学金,最高包括学杂费和生活费,高达50万元,二是毕业后有更好的就业机会,不仅事业上有好的前程,而且收入潜力大。深圳的尖子生薛明宇说:我并不觉得北大比港大差,可是港大不收我得学费还给生活费,我为什么不来”。如果我是家长,我也支持他的观点,花费一个家庭巨大的精力和经费培养的孩子,我不希望在他毕业后还要去为就业,为谋生,为个人发展苦恼。 什么是文化沃土,我想家长对教育的投资是否也有合理的汇报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吧。.

TOP

回复 #14 dlc 的帖子

ZF让这种人搞教育,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完蛋了。.

TOP

转贴几个旧闻.
中国地教育投资比例甚至比非洲无干达还低...无语



=======================================================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专家呼吁中国加大教育投资

2003年9月18日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利特别报告员托马塞乌斯基今天在北京说,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太少,贫穷地区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的阻碍很大。

托马塞乌斯基在结束访华前举行记者招待会说,中国成千上万的农村人到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经常被城市的学校排除在外,或被收更高的学费,城市里也没有专门供这些孩子受教育的非正式学校,这些穷苦孩子受教育的阻碍非常大。

托马塞乌斯基说,中国法律要求实行免费的9年义务教育,但许多地方学校存在着额外收费现象,以弥补教育资金的不足。

这位联合国人权专家指出,据她掌握的数据,中国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只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是6%;在西部落后地区,许多家庭为孩子上学负债累累。

托马塞乌斯基说,尽管中国近年来在扶贫、扫盲和帮助贫困地区儿童上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政府仍要加大教育投资,尤其要加大对贫穷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

托马塞乌斯基于9月10日至19日访问中国,她走访了一些小学、高等学府及少年犯劳教所,会见了中国教育部官员,并与中国学者座谈。

欢迎转载,请注明引自“联合国网站新闻中心”


http://www.un.org/chinese/News/fullstorynews.asp?newsID=183


联合国批评中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9-19-03)

Sep 19, 2003
       

联合国一位官员强烈批评中国的教育投入不够。在美国的中国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教育领域实行商品化,在履行法律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方面明显出现倒退,而中共官员素质低、对教育缺乏远见也造成教育投入的不足。

*义务教育法形同虚设*

联合国人权调查员托马谢夫斯基对中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近二个星期的考察。她表示,中国几乎属于世界上对公共教育投入最少的国家。中国每年的教育投入只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远远低于联合国建议的百分之六的标准。她说,中国政府只承担了学校开支的53%,其余的费用则转嫁到学生头上。

在美国的中国法律问题评论员项小吉认为,联合国调查员这里所说的政府教育投资不足主要是针对中国没有履行法律明文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项小吉说:“尽管中国有所谓‘义务教育法’,九年的义务教育。这个义务就是针对‘国家’而言,是说国家有义务,满足、保证所有的中国青少年能够有九年的义务教育。也就是说从小学到初中毕业,应该是由‘国家’包下来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是形同虚设。”

*教育责任转嫁民间*

项小吉认为,实际上,中国六七十年代在兑现义务教育制方面比现在做得好。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中国政府把商品化的做法放到“基础民生”这部份,其中包括义务教育、公费医疗,而这些属于“基础民生”,是理应由国家来承担的。这也是为什么联合国人权官员认为中国政府没有按照国际人权协议履行其教育职责。项小吉说:“长期以来中国标榜经济改革开放的成就,尤其是说最近几年来国民经济的增长在百分之七以上,可是教育经费没有同步发展,相反,在教育方面前些年还鼓吹什么‘希望工程’,把国家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转嫁到民间。”

*民工子女被迫失学*

联合国调查员托马谢夫斯基还提到,中国没有为众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这些孩子有的被迫失学,否则就要缴纳比城市孩子高得多的学费,而征收的学费有的根本就不合法。【美联社】的报导说,中国法律虽然规定实行免费的九年制教育,但是有很多附加费用,征收费用的界定也很不清楚。中国法律评论员项小吉认为,有的地方对外地子女征收所谓“借读费”。这不符合公立学校基础教育人人平等的原则。项小吉说:“因为义务教育法是一个国家法规,不是对地方的,是全国行之有效的,是比其它地方法规有更高的法律效力的,应该约束地方法规。只要是中国公民,即使是跨地区、是暂住户,他也应该能够享受义务教育,如果说是私立学校,那属于个人选择,另当别论,如果是公立学校,就不应该有这种歧视现像。”

*教育投资比乌干达还低*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导,联合国人权调查员托马谢夫斯基日前接受了媒体采访,当被问及中国政府在教育政策上有没有值得骄傲的地方时,托马谢夫斯基的回答是:“没有”。她说,中国对教育的投资比例几乎比任何一个实行义务教育政策的国家都低;即使是非洲的穷国乌干达,在确保人民受教育权利方面都比中国做得好。联合国人权调查员托马谢夫斯基还提到,中国虽然是一系列国际人权标准协议的签署国,但是,她这次考察期间会晤的一些中国官员,没有一个人对国际人权协议规定的中国的基本责任有很好的理解。

*官员教育水平低下*

旅美学者、独立时事评论员谢选骏认为,中共官员的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很说明问题。如果拿中国大陆建国后的教育和台湾相比,同是华人社区,文化同根同源,但是大陆的教育水平远远不及台湾,说明“传统文化”不是影响因素,那么是不是“政治制度”呢?谢选骏说,如果拿中国和以前共产党时代的东欧和苏联相比,中国的教育投资比例也比这些前社会主义国家要低,由此可见,中国的教育投入低,既和传统文化无关,也和政治制度没有必然联系。谢选骏认为可以归结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中共官员的一贯素质。谢选骏说:“所以中国的党员队伍基本上就是一个‘倒金字塔’。就是文盲领导高小,高小的人来领导初中,初中的人领导高中,高中的人领导大学。现在的结构基本上还是这样,所以才造成了现在中国‘假文凭’泛滥的现像。”

*师资教学恶性循环*

谢选骏认为,中共对教育缺乏长远战略目标的考量,势必造成教育投入不足,造成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工资低、社会地位低,所以优秀人才不愿意去做教师,形成师资和教学质量的恶性循环;而学校为保证自己的教师利益,既然无法从政府方面获得必要经费,所以只好去搜刮学生。谢选骏说:“这样做不仅是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而且等于是破坏了整个教育的信用,把很多学校都变成了‘赚钱机器’,教师们一天到晚想着怎么给自己赚钱。他们没有心思去教育学生,而且整个学校的风气也弄坏了。”

*中国人才生态危机*

在美国的独立时事评论员谢选骏说,中国的中小学学生从小就开始在这样的环境里耳濡目染,品德方面就失去了正确的引导。这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和正常发展是毁灭性的。谢选骏表示,中国存在的教育漏洞之严重,堪称是“中国人才领域的生态危机”,中国就如同破坏绿色资源一样在破坏她的人才资源,结果中国的人才也都 “沙漠化”了。


======================THE END======================.

TOP

这大约还是和领导的素质有关,所谓百年树人,教育的投入在领导的任期内很难看到,得利益的是后辈们,领导们哪肯啊,利益全部要发生在任期,为升迁积资本,困难留给后人,还能显示没我就是不行!
领导的素质应该上溯到建国功臣们,我们的功臣们的文化素养哪。。。。。。
对于渺小的平民们,能做的,小点说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受到好的教育,政府、学校不行,家庭来承担好了,请家教来帮忙,不以学校为主吧。大点说尽已努力为国家未来培养人才,香港、国外那么多大学到中国来招生是一件多好的事,大学教育家庭是无力承担的,国内的让人伤心,但我们还是有别的选择,只要告诉孩子:不管他身在何处,他都是中国人,他都应该为中国的发展尽心尽力。.

TOP

.

TOP

回复 #8棋子 的帖子

但是,北大清华一年的学费都只有4900元呀,入学前,困难生都已经登记好了。报到时直接领取14件套的寝室用具的。.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