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1个人次参与评价】

[实践] 数学修为的法门(2017年3月4号荣原如曦家庭教育讲座内容)

数学修为的法门(2017年3月4号荣原如曦家庭教育讲座内容)

-----2017年3月4号荣原如曦家庭教育讲座
     本讲座是一次义务讲座,目的是引导学生探寻数学学习方法的方法,本讲座有助于那些在数学学习方面无能为力或者那些立志于更上一层楼的学生们!
     现整理分享给大家。家庭教育交流群 70382675。全文点击以下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2wpay.html

[ 本帖最后由 荣原如曦 于 2017-3-7 20:13 编辑 ]

TOP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习惯

----本文转自星空教育工作室博文
     叶圣陶老人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之时,记者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
    这位科学家平静地说:“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什么?”
    “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这位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了地讲明了儿时养成良好习惯对人一生具有决定性意义。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习惯
    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通常我们说一个人素质不高,往往就是因为这个人有许多坏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我们现在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关键在于了解孩子。任何教育都应以了解教育对象为前提。作为成熟的父母,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在干什么。当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事情时,父母不是当即质问或训斥,而是平心静气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经过这样的思考,父母就容易了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培养习惯方面我们最大的感受是:
    一、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
    一般的情况下,通过奖励和惩罚(注意:绝不是体罚,“惩罚”孩子是一门艺术!)反复几次,一个好的习惯就可形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我只知道有认真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课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积极应考的习惯、阅读自学的习惯、观察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等等。
    据报道:锦州已经有11所中小学入选了国家素质教育研究基地的名单,这十一所学校将在普遍开展好习惯培养的同时,各有侧重的对108个好习惯进行不同类别的研究,以后这一教育手段将向全国的中小学推广。锦州市一所中学,学生正在接受一系列良好习惯的系统培养,而这好习惯的数量有108条。实际人的好习惯要是真的细数起来,可远不止100多个,这些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认真研究之后,反复筛选出来的。
    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由于习惯实际上是指通过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某种动作的一种需要,从生理机制上来说,习惯只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动力定型。易言之,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连锁系统。这样,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连锁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培养孩子在学习中勤于思考、敢于攻关破难的习惯。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觉控制能力较差,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往往不肯动脑思考,就遇难而退,或转向教师或父母寻求答案。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家长不要代孩子解答难题,而是要用坚定的神色鼓励孩子动脑筋,用热情的语言激励孩子敢攻克困难。
    此时,教师或家长任何一种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难的故事,使他懂得一个人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很重要的。
    就是说,在辅导孩子学习时,不能只对一题一文进行辅导,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学会用脑,帮助孩子克服内部或外部的困难和障碍,使孩子树立坚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也有重要意义。有浓郁学习兴趣的儿童能自觉学习,由学习兴趣产生克服困难的决心的动力。要使学生明白,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会碰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有志气的人不会被困难吓倒,应以坚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战胜困难。
    培养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学习的习惯,力戒拖延和磨蹭。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是有严格时间规定的,在家里也应该有固定的学习时间。例如,放学后应先写作业后玩,或者在晚饭后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课。
    有关调查表明,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准备功课,这样做主要是使学生形成一种时间定向,一到什么时候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学习的愿望和情绪。这种时间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始投入学习的准备时间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够很快地专心学习。同时训练学生的专注能力,集中精力学习,而不是学习时摸摸这儿、看看那儿或迟迟进不到学习状态中,有的在学习时总有许多毫无意义的停顿,写着写着就站了起来,或者说几句闲话等等。这些孩子貌似学习,但实际上学习效果极低,既白白浪费了时光,又会养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坏习惯。久而久之,会造成思维迟钝,注意紧张度降低,影响智力发展,使学业落后,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风,学习、工作都没有效率。
    所以在对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满足于孩子“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而要教育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精神专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务,帮助孩子学会控制干扰,训练他们高度的专注能力。
    培养孩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师和家长不要埋怨孩子为什么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责,要鼓励孩子提出什么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后积极启发他们,帮助他们动脑筋,切忌烦躁、死记硬背或放下不管。
    培养孩子养成复习旧课和预习新课的习惯。经常督促孩子按时复习当天课程,预习第二天要上的新课,是帮助孩子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第二天上好新课打下基础的好办法。如果当天所学的知识不巩固,甚至没有学会,日积月累,在学习上就会产生积重难返的大困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听讲--复习--作业--总结的系统学习方法。
    教育孩子养成做完作业细心检查的习惯。做作业时一般都是整体知觉在发挥作用,不少孩子只顾赶进度、出思路,很少顾及到一些细节问题:在作业中常常出现差错,不是写了错别字,就是、看错运算符号或者少做了习题;做完作业之后,应该教孩子及时从整体知觉调整到部分知觉,从细微处检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长、教师最好教会孩子检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题、漏答、漏单位等,养成细心检查作业的习惯。
    一般说来,习惯可以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也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在有意识的训练中来形成,不允许也不可能在无意识中自发地形成,这是学习习惯与一般习惯的根本区别。
    因为,相对于其它习惯而言,不良学习习惯形成以后,要改变它将是十分困难的,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拿破仑·希尔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一句话,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一般学习行为习惯的内容及培养要求(按年龄段)
    幼儿阶段
    1.听故事。聚精会神,每天定时。
    2.用笔画画。每天画一页画。
    3.观察说话。每天观察一两件东西或一两个事情,能简要说出。
    4.正确握笔。训练正确的握书写姿势。
    5.喜爱图书。不撕毁,不折叠,不乱扔,很珍惜。
    6.整理学习用品。摆放整齐,有序,会分类。
    小学阶段
    7.爱书。学会包书皮,在合适地方写名字,不磨损、折皱书角,不在书皮、书中乱涂乱画,常到书店购买新书。
    8.写字。握笔姿势正确,坐的姿势正确,不折皱本角,书写整齐,力求美观。
    9.听课。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与听讲无关的事,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向老师请教。
    10.作业。独立思考,书写整齐、规范,按时完成。
    11.思考。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力求知道原因。
    12.用工具书。会用老师推荐的工具书解决一些学习上的困难。
    13.记笔记。凡读书读报、听课、听讲话,都动笔记录,能抓要点,力求记原话。
    14.写日记。坚持天天做,学会拣重要的记,力求有新意。
    15.提问。每天向老师或同学提一个问题。
    16.争论(讨论)。和同学争论问题,既能正确理解对方观点,又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17.读报刊。每天读,成为必做的事。
    18.积累。摘录、剪集好句子、好语段、好文章、好例题、装钉自己的报刊。
    19.建立作业规范。各科作业的书写格式规范。     
    20.参加课外活动。参加文体活动、听报告、看演出、看比赛、投稿、参加竞赛等。
    21.预习。建立预习常规,根据各科特点决定。
    22.复习。遵循记忆规律,掌握各科复习方法。
    中学阶段
    23.制订学习计划。对一学期的学习任务、目标、措施、时间和学习内容等作出安排。
    24.自学。按照计划,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检测。
    25.质疑。学须有疑,于无疑处生疑,带着问题查找资料,询问老师和同学。
    26.探究。有对疑难问题寻根究底的习惯,有打破沙罐纹(问)到底的习惯。
    27.思考。每天有一段时间静静地思考一点问题。平时学习先思考,以求自行解决,解决不了的,再向。
    28.专心。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毅力,坚持专一地做下去,做一件事时,不要心有旁鹜。
    29.讲效率。心中有时间观念,做事力求快速准确,力避拖拉。
    30.求实。讲求实际,追求实效,不弄虚作假,尤其是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

TOP

浅谈一体化教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56e1f410102wxma.html
     本人在《数学修为的法门》中提到过“一体化教学”的概念,那么何谓一体化教学呢?
    所谓一体化教学是指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都是置身于相应的系统之中进行剖析,这样的话学生从接触这个知识点的第一印象就把单个知识点与相应的系统性联系在一起了,以后学生们一看到单个概念就会联系到知识的系统性,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纲举目张”。
    如果我们孤立地阐述各个概念,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就很难把這额概念与至少的系统性联系在一起,往往“第一印象”决定着后继思维的构成。这就是什么绝大多数孩子对于每个知识点都很清楚,但是解题的时候顾头不顾尾、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思维木讷、反应呆板。究其原因,不是他们没学懂、也不是他们没有下功夫,而是而是一开始就被“井底之蛙”了,这就是“思维定势”的作用。
    当然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把概念植入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中,孩子一见到“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就本能地分解为单个概念,一见到单个概念就会联想到系统化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思维定势”。不过就讲课的难度很难而言,一体化教学要难得多,这对于老师的塑造要求非常高,老师对于每一个概念理解和整体系统性的把握必须达到“一叶知秋到”的哲学境界,否则就会弄巧成拙。
    从教育的高度,一体化分为狭义一体化和广义一体化。以上的内容就是狭义一体化,狭义一体化指的是一门学科的各个内容之间的一体化。广义一体化是指艺术学科、人文学科与理工学科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彼此支撑的一统格局,且从学科层面、逻辑层面、美学层面打通各学科之间的广泛联系,形成高瞻远瞩、一览众山小的战略性思维,为培养后期大师级人才奠定基础。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