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8个人次参与评价】

[语文(阅读)] 来做题目吧。还在问如何提高语文之类的问题的网友请进

我明白您的意思。不过我对有几位无法尊重,尊重他们就是侮辱我自己也侮辱大家。
我们就此打住吧!回到正常的讨论轨道上。.

TOP

怎么又吵上啦???看了一半刚进入“境界”又跑“偏”了,继续 .

TOP

引用:
原帖由 花草满天 于 2009-6-8 21:20 发表 \"\"
帖子里内容重复了是事实.但是请仔细看:我希望大家最后把关注点放到一起才这样去做.老实说:我为什么要重复个别几个帖子的内容,就是为了怕智障转移话题.
呵呵!
出口成脏.

TOP

二个帖子、二边跑、二边看,二只眼睛、二边翻,忙啊!!!!!.

TOP

回复 53#九船城 的帖子

[编辑本段]智障儿的主要特征
  1.学习速度缓慢或缺乏,对于学习到的事物很难类化或转移到日常生活当中 理解力不好,所以在学习抽象的事物上有困难
  2.记忆力方面,看到东西容易忘,要他们在短时间记住一件事情会有困难,而且要不断不断地学习才容易记住,不会忘记。
  3.举一反三的能力及用过去的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编辑本段]智障儿的语言世界
  1.发音不清楚、不准确或有错误的情形发生,
  2.语言理解也较差,对说故事并没有兴趣,也不会和父母一起阅读。
  3.常用的词汇较少、说的语句较短、比较少能说出抽象内容的语句。而且通常不会配合情境适切地表达。例如,很少主动和别人交谈、玩布偶的时候也比较少跟布偶说话;到了四、五岁还不会有意义的叫「爸爸」、「妈妈」,看完电视或电影之后,没有办法叙述剧情或故事的内容。
呵呵.

TOP

回复 55#花草满天 的帖子

继续,很想看你的表演.

TOP

回复 56#九船城 的帖子

谢谢!敬请关注!
这个主贴中的题目的思路我在另个帖子中阐述了。您可以去看下,欢迎发表讨论,请关注语文。
在此感谢您的关注.

TOP

“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这个句子我认为造句并不好,但是人家既然这么写了,我就不动它了。很明显,本句中的修辞有对偶,比喻,拟人。
请大家来试着做做看:请分析本句中比喻的作用。
这个题目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按道理说小学的孩子都应该会。但是,您让他做做看
以本题为例:现在初三的学生解答该题: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语文的美丽。就没有了。事实上,这个答案说明了孩子对比喻的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缺乏对语言的具体感知。比喻,众所周知,本体,喻体,相似点。在这句话中,原作者抓住的是汉字的各种字体和标点来进行描述,作者本来要表达的是对汉字书法艺术美的赞美和对标点符号在音韵方面所创造的音韵美进行赞美。同时,还需要注意到,赞美本身就体现了作者的情感。
这样的分析在阅读方面是必须的。要真正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要深入到文字中去的
现在的孩子在阅读中概念化的东西是有认识的,但是过于概念化而忽视了对文字深入的品味。不仅对于比喻是如此,说到排比,就是增强语势,说起夸张,就是增强艺术效果。其实,所有的语言现象都是要深入体会才能感受其生命力的
同样的,大家也可以发现,在我们深入理解这个句子之后,我们会感觉到这个句子的造句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那么,孩子可否运用自己的能力重新造句使这个句子表意更清晰,语言更流畅呢?这就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语文的学习是个渐进的过程,正是在这些点滴中不断前进。
欢迎大家讨论
还是转过来吧!2个帖子都有跑题现象存在。同时进行吧!无奈了!.

TOP

三个帖子废掉二个,楼主决定,发一个消息,三个忙不过来啊! 期待中 .

TOP

引用:
原帖由 纯净的海 于 2009-6-9 09:51 发表 \"\"
怎么又吵上啦???看了一半刚进入“境界”又跑“偏”了,继续
刚看的有点感觉啊,LZ不要受打扰.

TOP

外面的各种教辅材料很多。是不是多做就好处越多呢?还是应该一分为二的看。
1.多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阅读的作用,孩子可以看到更多的文章,可以接触到更多的题型,客观上促进了阅读
2.多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阅读的兴趣,会给孩子带来:阅读就是为了做题的感觉。
3.多做,关键在于找好的阅读材料和好的题型
4.重要的不是答案,而是答案产生的思路,孩子在理解思路的基础上完全可以产生自己的看法。大人要准确地指导和鼓励
5,重要的不是做,而是良好的阅读习惯.

TOP

回复 61#花草满天 的帖子

请问花老师,假如孩子自己产生的思路和答案不一致,是否需要孩子对标准答案给予理解和记忆?.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请问花老师,假如孩子自己产生的思路和答案不一致,是否需要孩子对标准答案给予理解和记忆?
理解的应该是思路的产生,答案的思路有时候也是会出现偏差的。不必强求。这个时候,就需要您对孩子的指导了。
假如可能,您可以提供例题。我们具体探讨.

TOP

您继续!假如有其他网友对我和俩子爸的讨论有兴趣请到http://ww123.net/baby/thread-4648777-1-1.html这个帖子里了解前因后果。.

TOP

引用:
原帖由 juangle 于 2009-6-9 12:34 发表 \"\"
请问花老师,假如孩子自己产生的思路和答案不一致,是否需要孩子对标准答案给予理解和记忆?
前一阵俺那小一的儿子做英语练习。根据图片判断句字得对错。图片是一件女孩的上衣,后面一句:This is a blouse. It's lovely. 俺那小子打了个大叉。俺问为什么?他说这件衣服一点不可爱。
俺觉得客观题可以有标准答案,而主观题只要能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就应该算对了。 .

TOP

而主观题只要能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就应该算对了
未必,要关注语言环境,毕竟首先我们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TOP

而主观题只要能表达出真实的感受就应该算对了
未必,要关注语言环境,毕竟首先我们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
这就是一百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了。有句话说作品一旦发表就不属于自己了。一定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这就比您的“理科思维”还要“理科思维”了。当然俺决不是说可以故意歪曲作者的意图,但为了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同样可怕的。.

TOP

这就是一百个人眼里的哈姆雷特了。有句话说作品一旦发表就不属于自己了。一定要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那么这就比您的“理科思维”还要“理科思维”了。当然俺决不是说可以故意歪曲作者的意图,但为了猜测作者的写作意图而否认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同样可怕的。
最后一句我同意,但是还是要说,作者的原意还是要能理解,这是自己的理解生成的基础啊!还记得“杯水车薪”的故事吗?用一杯水给车夫做薪水。现实中这种现象太多了。.

TOP

另外,作者的写作意图决不是猜测出来的,意图要通过文字来表达,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来理解作者,这是阅读的基础环节。
这样说您是否同意?.

TOP

作者与读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不必要将他们完全分开.

TOP

回复 68#zhenai 的帖子

由此可见,打小就是奴化教育,非要你“理解”他人意图,切不可自己“判断”,呜呼唉哉.

TOP

另外,作者的写作意图决不是猜测出来的,意图要通过文字来表达,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来理解作者,这是阅读的基础环节。
这样说您是否同意?
------------------------------------------------------------
我所指的是主观题。请参照66楼的小一英语题。
“杯水车薪”是客观题。
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来理解作者,俺觉得这是思维方式问题,不是语文问题,不是语文课能教出来的,就像奥数一样,也不是奥数老师能交出来的。.

TOP

“杯水车薪”是客观题
在某些情况下是的,但是在一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就未必是,我所说的要关注文字和周围语言环境的关系就是指这一点。您不妨把我前面的一些看法再看下。
通过对文字的品味来理解作者,俺觉得这是思维方式问题,不是语文问题,不是语文课能教出来的,就像奥数一样,也不是奥数老师能交出来的
我还是不完全赞同,我认为这就是语文问题,否则的话语文就仅仅是识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正是各学科学习的目标。
这个学习的过程主体是孩子,老师起到导的作用。当然,不同的老师导的方式未必相同。
这样说您是否会同意呢?.

TOP

由此可见,打小就是奴化教育,非要你“理解”他人意图,切不可自己“判断”,呜呼唉哉
矫枉过正了吧?呵呵。判断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啊?.

TOP

由此可见,打小就是奴化教育,非要你“理解”他人意图,切不可自己“判断”,呜呼唉哉
这话虽然绝对了点,但是却又是实情,语文教学何尝没有走过这样的弯路?又岂止是语文教学?又岂止是教育领域?呜呼!
但毕竟我们在共同尝试改变!.

TOP

回复 76#花草满天 的帖子

建议花老师适当做点排版、编辑,区分一下引文和自己的文字,方便网友,谢谢!.

TOP

别在这浪费时间浪费网络资源了!
H爸、纯净的海所言极是。.

TOP

我还是不完全赞同,我认为这就是语文问题,否则的话语文就仅仅是识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正是各学科学习的目标。
这个学习的过程主体是孩子,老师起到导的作用。当然,不同的老师导的方式未必相同。
这样说您是否会同意呢?

我还是不完全赞同,我认为这就是语文问题,否则的话语文就仅仅是识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正是各学科学习的目标。

由此可见,打小就是奴化教育,非要你“理解”他人意图,切不可自己“判断”,呜呼唉哉
这话虽然绝对了点,但是却又是实情,语文教学何尝没有走过这样的弯路?又岂止是语文教学?又岂止是教育领域?呜呼!
但毕竟我们在共同尝试改变!
-----------------------------------------------------------------
俺不上语文课已经很久了。 也许对语文课的印象已经与现实脱节了。俺同意语文不仅仅是识字,还应该承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教育。但俺那时候的语文课在这方面是失败的,现在估计现在不见得比那时候强。这当然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看中奥数证书而不看中作文证书的原因。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可度量的。语文的思维方式本来就难以度量,而语文教育常常起到反效果。价值观就更不谈了,一桶浆糊。在此重申这当然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
所以俺对你们的改变尝试不看好。.

TOP

回复 77#太平洋 的帖子

谢谢提醒,不过好像蛮难的。.

TOP

俺不上语文课已经很久了。  也许对语文课的印象已经与现实脱节了。俺同意语文不仅仅是识字,还应该承担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教育。但俺那时候的语文课在这方面是失败的,现在估计现在不见得比那时候强。这当然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看中奥数证书而不看中作文证书的原因。数学的思维方式是可度量的。语文的思维方式本来就难以度量,而语文教育常常起到反效果。价值观就更不谈了,一桶浆糊。在此重申这当然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
所以俺对你们的改变尝试不看好。
完全同意!任重道远。
问题不是出在语文上,语文教师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啊!
但是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啊!取消语文课?其实有不少教师在各个层面在做探索。道路是曲折的啊!.

TOP

留爪.

TOP

而且,我说的我们也包括您在内。语文毕竟是所有中国人的事情。.

TOP

有位家长用短信问:花老师你好
最近我在给孩子看{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让孩子看了每个小故事后说出大道理(不看标准答案),孩子今年小升初,孩子给出的答案:第一,语言偏于口语化,第二跟书上的大道理有偏差。
然后我试着要求孩子看书上的大道理后,能自己大致的说出来,这个方法可行吗?

孩子最近在坚持写日记,但是写得很平淡,我是否支持孩子坚持写呢?

不好意思,未经您同意就发上来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很多人都会碰到的现象。
我给的答复如下:
最近我在给孩子看{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让孩子看了每个小故事后说出大道理(不看标准答案),孩子今年小升初,孩子给出的答案:第一,语言偏于口语化,第二跟书上的大道理有偏差。
然后我试着要求孩子看书上的大道理后,能自己大致的说出来,这个方法可行吗
完全可以,这个做法是对的。您可以考虑尝试下:试着要求孩子看书上的大道理后,能自己大致的说出来,并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我们还是要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另外,更重要的是,请看您的下个问题

孩子最近在坚持写日记,但是写得很平淡,我是否支持孩子坚持写呢?
孩子写得平淡的原因:与阅读有关,只关注了书中的道理,忽略了作者是怎样讲道理的,用怎样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的,是怎样吸引读者来看他讲道理的。
换句话说,您的做法不是语文的教法,而是政治的教法。
语文不仅仅是道理,还有语言与文字。
大家可以继续发表看法.

TOP

问题不是出在语文上,语文教师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啊!
但是总不能什么都不做啊!取消语文课?其实有不少教师在各个层面在做探索。道路是曲折的啊!
-----------------------------------------------------
在目前情况下,语文教师担不了多少责任。当然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愿意而且有能力承担,那么对他班上的学生而言是件好事,但效果如何也不乐观。 .

TOP

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我看到的可能要比您多些。语文教师的确必须承担责任,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不是一线教师能够解决的。与此同时,我们是可以在一些教师的学生身上看到效果的。
不必这么悲观嘛.

TOP

这一点作为语文教师我看到的可能要比您多些。语文教师的确必须承担责任,尽管还有很多问题不是一线教师能够解决的。与此同时,我们是可以在一些教师的学生身上看到效果的。
不必这么悲观嘛
-------------------------------------------------------
这样最好,也许俺真的落伍了。 .

TOP

还是关注这个吧。这个具体些
有位家长用短信问:花老师你好
最近我在给孩子看{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让孩子看了每个小故事后说出大道理(不看标准答案),孩子今年小升初,孩子给出的答案:第一,语言偏于口语化,第二跟书上的大道理有偏差。
然后我试着要求孩子看书上的大道理后,能自己大致的说出来,这个方法可行吗?

孩子最近在坚持写日记,但是写得很平淡,我是否支持孩子坚持写呢?

不好意思,未经您同意就发上来了,因为我觉得这是个很多人都会碰到的现象。
我给的答复如下:
最近我在给孩子看{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让孩子看了每个小故事后说出大道理(不看标准答案),孩子今年小升初,孩子给出的答案:第一,语言偏于口语化,第二跟书上的大道理有偏差。
然后我试着要求孩子看书上的大道理后,能自己大致的说出来,这个方法可行吗
完全可以,这个做法是对的。您可以考虑尝试下:试着要求孩子看书上的大道理后,能自己大致的说出来,并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我们还是要引导孩子关注生活,另外,更重要的是,请看您的下个问题

孩子最近在坚持写日记,但是写得很平淡,我是否支持孩子坚持写呢?
孩子写得平淡的原因:与阅读有关,只关注了书中的道理,忽略了作者是怎样讲道理的,用怎样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的,是怎样吸引读者来看他讲道理的。
换句话说,您的做法不是语文的教法,而是政治的教法。
语文不仅仅是道理,还有语言与文字。
大家可以继续发表看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花草满天 于 2009-6-9 03:02 PM 发表 \"\"
孩子写得平淡的原因:与阅读有关,只关注了书中的道理,忽略了作者是怎样讲道理的,用怎样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的,是怎样吸引读者来看他讲道理的。
换句话说,您的做法不是语文的教法,而是政治的教法。
赞同。更重要的是看清楚作者是怎样讲的。.

TOP

此贴不看也罢。比较浪费时间,如果您觉得时间是宝贵的话。.

TOP

相信教语文有些年头,但写帖子入门级,泡坛子很菜鸟。.

TOP

相信教语文有些年头,但写帖子入门级,泡坛子很菜鸟。
呵呵,说得是!.

TOP

回复 92#花草满天 的帖子

总强过写帖子宗师级,泡坛子骨灰级,可是满帖都是软广告的。

这里太需要资深语文老师来奉献原创了。花老师请继续。.

TOP

不争论不争论。H爸的意思我明白的.我们回语文的主题.刚有位家长贴出来孩子的作文了.一起讨论啊.

TOP

花老师能不能具体展开一下:

“只关注了书中的道理,忽略了作者是怎样讲道理的,用怎样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的,是怎样吸引读者来看他讲道理的。”.

TOP

“只关注了书中的道理,忽略了作者是怎样讲道理的,用怎样的方式把道理讲清楚的,是怎样吸引读者来看他讲道理的。”
文以载道.道是重要的,但是不同的人阐述道的方式不一样,也就是语言的运用上存在差异.
结构的选择,事例的选择,具体的语言表现力.等等.内容固然重要,形式也不容忽视.比如:没有优美的文笔,<红楼梦>又怎能如此脍炙人口.
所以说,阅读中还是要关注语言形式..

TOP

不同的作家,其风格不同,但是风格体现在哪里?在文字里,所以,还是要品位文字.不同的结构,不同的句式,不同的用词,不同的标点,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都是不同的.要关注这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家长不易 于 2009-6-9 17:42 发表 \"\"
此贴不看也罢。比较浪费时间,如果您觉得时间是宝贵的话。
连发两个这样的帖子也有浪费时间浪费资源的嫌疑哦
咱不打岔,觉得有帮助就看看,觉得没帮助就飘过.

TOP

建议LZ回某人贴时点击:"引用”这样看起来更清楚些。
小女初一,爱好写作,老师通常给的评语是:完美的文笔,但立意不够新颖,没有创意,老师还说女儿的文笔有些宋词的味道。她描写事物是很细腻,写随想还可以,但是考试的命题作文却拿不到高分,越是实际的东西越写不好。我给她买过一些作文选,可她看过后说很多获奖作文也都是抄来抄去,换汤不换药,对此不屑一顾(小孩子说话可能有些偏激),如何让她的作文立意新颖,有创意,想听听LZ 的高见,最好能具体些,可操作性强些

[ 本帖最后由 小叶妈妈 于 2009-6-10 09:17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叶妈妈 于 2009-6-10 08:38 发表 \"\"
建议LZ回某人贴时点击:"引用”这样看起来更清楚些。
小女初一,爱好写作,老师通常给的评语是:完美的文笔,但立意不够新颖,没有创意,老师还说女儿的文笔有些宋辞的味道。她描写事物是很细腻,写随想还可以,但是 ...
您可以看下另外一位家长昨晚贴出来的孩子的作文。
您可否把孩子的作文发上来,有了具体的指向目标,我们讨论起来会更清楚些.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