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有0个人次参与评价】

[甜酸苦辣] 案例一则

案例一则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是你们可以帮忙的。班上讲话的人太多,我总觉得不得不经常镇压你们。我不喜欢那样。我需要安静的时间来教学,可是当你们讲话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我的话,或把讲过的话再讲一遍。可是我知道你们似乎也有讲话的需要。让我们想想看,要怎么样才能同时既满足我的需要又满足你们的需要。我要建议一些办法,你们也尽可能把你们想到的也提出来。我要把它列在黑板上,暂时先列下来不要评论,然后我们来讨论,把其中你们和我都认为不妥的办法都删掉。
    (接着大家纷纷提议各项解决的办法,而由教师一一列在黑板上:1、重排座位。2、惩罚。3、随时想讲话就讲。4、每天规定一定的讲话时间。5、当别人不再讲话时才讲。6、绝对不准讲话。7、一次只教半班(另半班可以讲话)。8、低声耳语。9、只许在口头讨论时讲话。
    老师:现在让我们删去我们真正不喜欢的建议。我要删去第一、三和九项,因为我不喜欢它们。
    (几个学生建议删去第二、六和七项。)
    老师:现在让我们考虑剩余的这几项。第一项“重新排位”,大家怎么看?
    学生1:你以前试过,却没有效。
    (稍经讨论,大家都同意删掉第一项。)
    老师:“每天有一定的交谈时间”──这一项怎么样?
    (无人反对。)
    老师:“低声耳语”呢?这个主意你认为如何?
    (无人反对。)
    老师:那么,我们剩下的就是第四、五、八,这三项了。有谁想添点什么吗?没有,好,那么我们要把这些写在纸上,大家在上头签名。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契约。我们都尽力不要违约。
    在这简短的解决问题的会议中,教师有可取也有不可取的地方:
    她通过本身需求的陈述,道出了“问题”,同时使用“我向讯息”表达了她的感受。不过,她那“我向讯息”不够强调学生上课时讲话对她自己所发生的“实质而具体的影响”。
    她应该更进一步去探索学生为什么“需求”讲话。也许她可以使用类似的话语:“我喜欢更了解你们时常讲话的原因,告诉我,你们上课为什么要讲话?”
    她也应该向学生说明自己不喜欢那些项解决办法而予其删去的理由。
    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仅止于步骤(4):决定办法。教师应可以用类似的话促使学生进入步骤(5):“好啦,我们如何实行这些方法呢?我们该做些什么?有谁来做?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决定见效呢?”
    教师还可以推动学生进入步骤(6):检讨(评断成效)。她可以说:“我们什么时候再讨论,同时检讨我们实行的责任呢?”



对于所教授的对象是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会有实际的效果么?.

TOP

行哦.

附件

白底玫瑰.jpg (3.34 KB)

2007-5-7 20:37

白底玫瑰.jpg

TOP

这样的方法,对四、五年级很有效,但是对于中低年级来说。还是举些实例来证明时间的宝贵比较重要,或者用一些吸引孩子的教育手段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一个人不可能像机器人,时时刻刻分分秒秒,请问老师,你每次政治学习都每分每秒都专心记录的么?对于中低年级我们需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TOP

选择太多,对于小学生未必好,他们不晓得怎么选。.

TOP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7-5-11 15:53 发表
不要说孩子了,就连大人也是没教养的,有时候请来人做学术报告,我们单位那些博士硕士毕业的在台下嗡嗡地像只绿头苍蝇,真要他们说话提问题时,连屁都没有一个。安静听人讲话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最起码的涵养。这本 ...
同意。
现在的孩子,从小学开始说话就一定要带发语词。
我记得我小时候,就说了一句,某某人很“老乱”,爸爸的脸立刻就沉下来了。
从此以后哪里敢再说哦。
要是敢带发语词,屁股早就开花了。

现在的家长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成绩再好,没有教养。要被人说没有家教的。
到时候是一群有知识没文化的人。.

TOP

引用:
原帖由 俩子爸 于 2007-5-11 15:53 发表
不要说孩子了,就连大人也是没教养的,有时候请来人做学术报告,我们单位那些博士硕士毕业的在台下嗡嗡地像只绿头苍蝇,真要他们说话提问题时,连屁都没有一个。安静听人讲话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最起码的涵养。这本 ...
说得好~!!.

TOP

关键:看情况办事,因人而异!~.

TOP

回复 #1 一杯白开水 的帖子

请问您是哪门课的老师?教几年级的?想和您联系,能告诉联系方式吗?

    shaotong2002@163.com.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