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一瞥

        对于越南的印象,首先是旧上海法大马路,后更名为宝昌路、霞飞路、林森路,直到今日的淮海路,那时侯法国人雇佣安南人作巡捕,即当时所称的安捕。而英大马路为英租界,雇佣印度的红头阿三,又称印捕。
        而安南改称为越南,是在十九世纪初,安南的嘉隆皇帝想改国号为南越,遣大使黎光定到中国,恳求圣上准予将国名“安南”改成“南越”。在与朝中大臣商议之后,嘉庆皇帝觉得“南越”的名称使人联想到赵佗所统治的南越同古国,因为这个古国的领地包含了中国的广东及广西二省,如果把安南易名为南越,很可能引起误解,甚或包藏了侵占领土的野心,因此就把“南越”二字颠倒为“越南”。
        对于越南的第二个印象就是胡志明了,我们小时侯对越南的了解除了美国的轰炸,就是一首老歌《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越南中国,山连山水连水,共邻东海我们友谊像朝阳,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还有一部电影叫《森林之火》,具体情节已经忘记,只记得里面有个巫医之类的人在昏暗的烛光里面对一个即将夭折小孩阴森地唱念:阿林要死喽、阿林要死喽……
        接下来就是著名的与西贡的西沙之战,记得还有一篇张永枚写的配乐诗报告《西沙之战》,曾经是我们初中语文的课文。再接着就是更著名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的配套歌曲就是《血染的风采》和《再见吧妈妈》。
        对于自卫反击战我是有切身印象的,记得高中有位女同学突然被叫去校长室,通知她,她哥哥在越南牺牲了,还听同学说晚上他们家就接到了盖着军旗的空骨灰盒。还有就是我家对门的邻居,他们宁波的侄子在南京路当兵,突然换防去了不能告知的地方。一年后他回来了,带着一级勋章。他说,只听子弹在两面的耳朵呼啸,左右的战友都倒下去了,我扛着红旗插上了谅山的顶峰,荣立一等功。回到家乡他怎么也不愿意跟父母指配的女人结婚,他觉得自己活得不容易,非跟邻村青梅竹马的美女结婚不可,还坚决不当乡党委书记,而是承包了一家水泥厂当了老板。
        再以后就是大量的关于越战的美国电影,《野战排》和《现代启示录》应该是最著名的了。
        以上都是先前对于越南的印象,而临走前从网上一搜,除了越南的股票如中国90年代初期那么飙升,就是河内的破败和贫穷,吃没得吃,玩没得玩,警察还支着电警棍抢中国游客的钱,只有下龙湾才是吸引人的地方。怀着以上复杂的心情,我们上了飞往南宁的飞机。
.
评论(35)

        一下飞机就直赶北海,北海不仅乏善可陈,而且臭名昭著。不过那里的海鲜不是一般的鲜。鲍鱼和肥硕的花蟹倒是一般,那粗鄙的毛蚶加二锅头,令你的口舌仅存吃这一个功能。
        话又说回来,银滩虽有许多不雅的传说,但总不枉我到此一游,怎么着也要留些纪念,趁日薄北部湾,按几下快门,得几幅照片也算交差。



北部湾的落日


金波银滩


银滩的黄金


北部湾摇篮曲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3 13:39 编辑 ].



        等到很晚,奥兰德号终于起航,当汽笛划破北海的夜空,没有任何远涉重洋的感觉,好比踏入一个蛮荒,导游一再地要我们有思想准备,那里吃没得吃,玩没得玩,只有一点点的风景。呜呼。
        相比去济洲岛的皇冠号,奥兰德不是一般的破,就这样的船,这样充满险恶的旅程,今天的载客量居然破了历史记录,弄得全体导游只能睡酒吧的地板,再呜呼一下。
        夜半,舱房里闷得厉害,打牌的时候不能激动,一激动头就撞到上层的床铺,不晓得是N下的撞击还是技不如人,反正我一败涂地。我摔了牌去顶层透气,人声鼎沸,到处是牌友的吆喝,甚至神经质的哄笑。我挎着D80到处游荡,总算在船头找到个僻静,拍些船的设施解闷,忽然发现天空的繁星中一弯金色的月牙,耳边渺然弥漫起水仙女的咏叹调《月亮颂》,这夜色让我想起遥远的黄浦江,船下那哗哗的涛声也如黄浦江吗?
        轮机轰鸣,四周是不见五指的黑,没有岸,更没有连串的灯火,远处的航标明灭着海底的暗礁。夜雾起来,吞噬着体温,桅杆上眩目的灯淹没了曾经耀眼的星。有时候,人需要远离结实的大地,飘摇是一种无可缚系的浪漫,谁不喜欢放浪形骸?只是我们被现实的巨石捆绑和沉溺,这一刻,我是独处的李白,我是徐霞客。
        天未明的时候,被楼上甲板粗砺的摩擦声闹醒,一看时间是早晨五点半,我索性起来,尽量轻声地洗漱,当我踏上甲板的时候,已有不少影友架起了长枪短炮,那一弯月牙换到了另一边天空,船尾的漆黑正逐渐地泛出昏黄,该日出了吧。当那一抹期待已久的红霞浸染了夜空的时候,我没有听见惯常的惊呼,寻睃四周多是影友和几对老年夫妻,呵呵,喜欢惊叫的年轻人都还在睡梦里吧。
        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连同了色彩斑斓,要有蓝色的迷雾,要有粉色的霞,红的日出,还有各色的阴影与黑洞,可是我们始终只要最灿烂的一刻,我们始终不会理解上帝的用意。天空在橘色的透明和蓝宝石的深邃里打开胸怀,托出一盘苹果红,平静而辉煌。我卡嚓着快门,好多次的失焦令我急躁,当灰的云和着红的日辉映满天的时候,才发觉我身后聚集着鼎沸的人群,天终于亮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3 16:21 编辑 ].



        早餐一如预料的拥挤,排队,抢盘子,抢点心,典型的中国式旅游景观。欧洲人可以不开心了挥拳头骂山门,但旅游途中绝对的绅士淑女。而中国哪怕是处长经理或者教师白领,面对自助餐要么抢,要么不吃。无奈中我选择少人关注的番薯和粽子,另外挑了点盘子几乎空了的一角米粉,挤出乱成一堆的人群,趁漏拿到一碗碗边缺角的稀粥,总算凯旋到门口没人看中的空位。吃完一抹嘴,那米粉真的很好吃。
        从餐厅出来,对门是免税店,仓库式的货架上是工艺粗劣的红木雕刻,一边又是红红绿绿的香水柜台。我了无兴趣地绕道上了顶层甲板,太阳已经老高,打牌的人群重新聚集,船身一晃,几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滚到我的脚边。
        照例在机械舱与救生艇的夹缝里寻得安静的处所,听另一边有东北口音的男人在高谈阔论普吉岛和马来西亚的抢购扫货见闻。打开iPOD,耳朵里充满了老帕的鲁道夫《冰凉的小手》,心里才落得片刻的安宁。
        在我面对单调的海景,不断调整焦距解闷的时候,突然镜头里出现了模糊的影子。调焦再调焦,咔嚓,完美的蓝天碧海,完美的礁石挺立,游船进入了下龙湾的海域。



龙影越海


航行


下龙的礁石


下龙宁静的光影



下龙湾正午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3 17:22 编辑 ].



沙发.



我们是同年代的。那首歌的歌词应该是“山连山,江连江”吧。还有那个老巫婆的咒语,前面还有:“天灵开,地灵开。。。。。。”.



怪不得上次聚会请您做摄影师,水平还真不是一眼眼。佩服!.



“龙影越海”那组照片真美.



        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印度支那》,凯瑟琳•德纳芙饰演的法国贵妇艾莉安,她收养了父母双亡的安南小公主卡美作为养女。法国人赋予印度支那浪漫的幻象,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风雨飘摇反衬着薄雾弥漫的种植园,苍翠的橡胶树,影像的氤氲铺陈着婉约的东方色情,完全符合法兰西民族爱的忧郁和色的唯美。
        古典忧郁的海军军官让•巴蒂斯,似乎隐喻了作为情人的自由象征。世道至今,自由的眼神始终蛊惑,而以自由的名义挣脱道德的迷乱,而热带雨林的炎热正适合催生蓬勃的情欲,这一切也许就是让全世界的浪子在东南亚聚集的全部意义吧。当艾莉安和卡美几乎同时爱上让•巴蒂斯的时候,殖民与反殖民对自由的崇拜和渴望被表现得肝肠寸断。
        当让•巴蒂斯被海军流放到最偏远荒凉的下龙湾守边,卡美也很快被宫廷指婚嫁给她不爱的男人。而卡美与让•巴蒂斯逃亡的一路,绝望的艾莉安准备回法国的一路,面对世外桃源一般的宁静村落,蓝天碧水,下龙湾沿途的海景被一组长镜头表述着印度支那做为美少女的苍凉和无奈,那些压抑着激情的弦乐叩动我们的心。而卡美正如下龙海上的鹰,反叛着庇护她的诗意的母爱。
        下龙湾正是这部电影给我很强的引力,当我面对那些目不暇接的林立礁石的时候,除了惊叹,就是耳边流淌着感伤而清澈的弦乐。
        浮生若梦,是《印度支那》留给我的全部印象,而艾莉安留给我们的优雅背影,仿若下龙湾那些俏丽的翠岩。流水般无尽的往昔,印度支那,还有法兰西。




迎接我们的船队


驼峰卧海


海上桂林


斗鸡石(下龙湾的标志)


渔家老小


下龙姐弟


寂寞的残阳


下龙夜色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4 20:47 编辑 ].



        我们包了一艘木头游船,类似杭州西湖的画舫,当然粗鄙许多。不过内里沙发桌几,厨房厕所,该有的都有,关键是从木扶梯上去还有观景露台,比在大船上四处奔走轻松惬意很多。太阳和着清风,四季独缺冬。
        游船在风平浪静的海面游弋不多时,进入一个葫芦状的海湾,上了一座叫做木头岛的岛屿,上面主要的景点就是天宫洞。
        天宫洞是下龙湾除斗鸡石之外最不可错过的美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洞中的钟乳石千奇百怪,一如桂林的芦笛岩和杭州的瑶林仙境。也与它的名字一样,如九天宫殿般充满遐想和辉煌美丽。数百万年的造化,给下龙湾留下奇迹中的奇迹。
       游下龙湾似在普吉攀崖湾的感觉,更绝妙的是,船老板会带我们去周边小岛的渔家,采买些新鲜的鱼虾贝蟹,加15%的加工费,当场就吃上一桌极美味的海鲜大餐,至今落下流涎的毛病。许多游客会觉得那是拉客挨宰,我却期待这样的挨宰,美味对我来讲没有对价,有的只是错过的兴叹,和狭窄的肚量。



小猪爸爸的肖像


花果山 水帘洞


老寿星


艳舞


伊甸园


悟空探海


自由女神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4 21:40 编辑 ].



太美了,给了N个好评了.



听LZ的描述, 好象不太适合带孩子去玩吧? 貌似环境比较恶劣

我正在计划寒假旅游去向呢. 不知道哪里比较合适小一孩子的地方?.



看我写下去啊,还没到中心环节。我是因女儿要读书考试,后悔没带她去。.



我们也走过这条线,说实话印象不怎么样。没想到在LZ的镜头里竟然这么美,我都感觉自己白走了一趟
LZ继续~~~.



[quote]原帖由 逸淳 于 2007-11-15 11:33 发表
我们也走过这条线,说实话印象不怎么样。没想到在LZ的镜头里竟然这么美,我都感觉自己白走了一趟
我和你同感,小猪爸爸.



回复 15#铃铛妈 的帖子
旅行的目的不同的关系吧,大家不觉得美景因为服务的不舒适而打折扣,而服务舒适了就找不到美景了么?等到河内如丽江了,风景会如何。当我在拍摄的时候,许多人在风景前拍自己,背对着风景怎么会觉得美。.



        在法国人而言,越南曾经是纸醉金迷的殖民地更适合春风沉醉的异国之恋。而相对美国人,越南却是摆脱不掉的梦魇,血肉横飞始终难以成为民主自由的注脚。
        越南总是处于世界记忆的热点和现实的空白,电影就成为了解这个国家的很好途径,遂想起另一部获得许多国际热评的电影《三轮车夫》。这部陈英雄1995年的电影,用沉默舒缓的镜头语言叙述了河内十八岁的三轮车夫,为一辆三轮车而铤而走险,面对黑帮势力的不可抗拒而加入,梁朝伟扮演的诗人利用车夫的姐姐从事卖淫,三个人简单而绝望的命运反复纠缠,暴力和欲望的窒息交叠出超越一般现实的影象,颇俱玩味。
        阳光下的河内,泛着腐酸的小街和神情麻木的路人,而大街上横冲直撞的摩托车和没有信号灯的十字路口,具备了发生一切暴力和罪恶的场景铺排。老者的安分苟活,和年轻人的蠢蠢欲动,穷困引燃的青春欲望,片刻自由的快感,在暗夜和阳光的背阴里酝酿,是男人就去做流氓,而女人就去做娼妓。
        然而我所看见的河内,呆滞和平庸包裹着有限的快乐,不易察觉的微笑和对蝇头小利的不懈追逐,同我们曾经的80年代是何其相似。只要你一站在酒店的门口,就有人用蹩脚的汉语和英语跟你套近乎换人民币,或者兜售小商品。只要你一踏入某个小店哪怕只买一罐汽水,那价格必定翻倍,我始终不像一个越南人啊。最有趣的是在各个门票窗口,我们反复被提醒我们必须支付一倍的价格,令我想起中国的风景名胜对于老外。还记得一次去长城,一对日本夫妇请我代他们买票并且装成我们的同路的可笑记忆,今天我也终于成了邻邦的老外。



河内横冲直撞的摩托车河


下榻的旅馆


旅馆对面的法式洋房


还剑湖的黄昏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5 14:26 编辑 ].



        河内最能体现当地风貌的特征有三个。一是河内的沿街房子,门面的宽度是一致的狭窄,源于政府只卖地皮而不在市区建商品房,门面房一概一等宽加双倍的等长为单位出售,建筑的高低由业主的金钱能力决定。虽然大家看到的是河内街景的无序和混乱,但却掩盖了一个绝对人性化的特征,公平。当我们看见我们的城市比巴黎更漂亮的时候,我们体会到了什么?
        二,河内的大多数马路,除巴亭广场周边,大多数没有交通信号灯和交通信号标志,而大多数去过越南的游客抱怨最多的也是对于过马路的恐惧。但我却没有看见任何交通事故和因交通摩擦而起的争执,我也尝试在汹涌的摩托车流里穿梭,却得到一个令人惊讶的体验。行人和来往的车辆那么完美地呼啸对切,当我离开河内的时候,居然留恋起那种无拘束的快感。如果红绿灯根本无法约束人们的行为,那还不如没有,只是生产红绿灯的单位会减产吧?中国的红绿灯是哪个单位生产的,倒是没有研究过。
        第三,城市中的乡村气息。微曦的晨光里,我站在酒店的半圆型阳台上捕捉街头的影象。常常是一两疾驰的丰田或马6的背景前是戴着斗笠蒙着面纱的女人挑着水果担子缓缓而行,色彩斑斓的法式建筑楼底是一家污水横流的米粉排挡,抑或时髦的女郎坐在低矮的塑料小凳子上吃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线。更绝的是,貌似黑非洲的高挑女人头顶鼓囔囔的大麻袋,堂而皇之穿街而过。而我好几次在十字路的中心进行拍摄而警察只在远处观望,只到背后有大客车驶来才对着我咿哩哇啦地呼喝。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5 14:33 编辑 ].



        然而,不晓得是以前的游客看走眼,还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网络上搜到的关于河内的恐怖传闻我们都没有遇到。远处红河上的老桥那曾经被美国佬炸得七零八落的桥栏被冷峻的越南人重新拼接出后现代的韵味,当大巴士在热闹的街头穿梭,黄昏金色的光晕透过店铺杂乱的塑料雨棚,我们大巴士的两边是潮水一样的摩托车激流,甚至看见一个女人前后带着三个孩子呼啸而去,看得我们咋舌。
        趁着晚餐前的空隙,我们先去了不远处的还剑湖,典故是一般般的类似中国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那景色在黄昏的树阴和灯影里显出浓重,并没有过多的停留,一路逛,享受昏黄闲适的淡泊。只是马路上摩托车的喧嚣不断地吸引我们,因为天色昏暗,路灯也是昏暗,那很有意思的街景连拍了一串都不出效果,放弃。
        忽然街边一家小店吸引我,店掌柜是一朴素的越南女孩子,穿着时髦,如同上海南昌路上时髦小店的女掌柜,还听说她的弟弟上海同济读大学。店堂里尽是时髦但带有安南韵味的居家用品和女子饰品,挑了几样,果然价格不菲,但比起上海小店或大店里的同类确实合算到购买欲大开,明知道带回去也是积攒灰尘,带还是带了。
        回到餐馆天已大黑,走在昏暗的街道,忽然有十五六岁时在老北站宝山路闲逛时的感觉。坐下来点菜喝茶,忐忑于上菜时不至于桌面惨淡,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其丰盛度和味美度好于上海的一般餐馆。服务生也是彬彬有礼,只是桌子和椅子让人感觉挤,刚才上厕所也觉得挤,大家笑,越南人比中国人还小一号呢。望望四周,人高马大的西方人也坐得好端端的,是上海的一切过于铺张吗?终于感受什么是节约型社会。
        第二天的节目乏善可陈,一路跟着导游,巴亭广场、胡志明墓、大会堂、议会大楼、胡志明故居等等……
        附几张一般般的照片足可说明……



飘扬的越南国旗



巴亭广场



胡志明墓



军事博物馆



军事博物馆对面的列宁铜像



主席府



主席湖



胡志明故居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



镇国寺塔



镇国寺的僧侣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5 16:12 编辑 ].



优美的游记和精致的照片又唤起了我的回忆,3年前也到过越南,就像80年代的中国。
想起来当地有很多路边小吃店,里面的米粉(好像叫这个名字)非常好吃,小猪爸爸也许可以去试试。.



回复 20#渔一妈妈 的帖子
试过N次,味道虽不如我们浙江乡下的海鲜米粉,但的确比桂林米粉好吃。.



        旅程过了大半,感觉上初步了解了越南,但不去西贡总是缺憾。做完麻雀,在一家很大型而且古色古香的中国餐馆用完餐,启程回下龙。昏睡间下车购物两次,期间阿娥导游唱了《中国越南山连山水连水》和邓丽君的《你怎么说》,在傍晚到达下龙湾。吃饭,因为游记写到现在时间久了,当初吃的什么已经忘记,反正一般的了,否则也不会忘记。只记得匆忙地赶去皇家公园观赏据说是越南国粹的水上木偶戏,和跟上海的浴场差不多水准的越南歌舞。昏昏然的回到下龙的旅馆,据说四星,倒确实比河内的整洁。
        第二天醒来,推开阳台的门,哇,迎面是广阔的海平面。晨光温暖地包裹我,竟然傻了很久。海边的大道异常的安静,偶尔有一辆摩托车飞过,或者有几个金发的老外在散步,远出的蓝天浮着浅薄的碎云,左侧的下龙湾大桥在海面上投下浓重的阴影,阴影切射出耀眼的波光,我按捺不住拿出相继一阵快门卡嚓,太阳躲进了大桥尽头的山影。
        早餐与河内没法比,连起码的越南咖啡也没有,还好有依然美味的米粉和牛奶。今天是自由的一天,到处闲逛,到处卡嚓,这里是旅游区,除了风景,难以捕捉到富有韵味的越南风情。作为游记,可以结束了,而作为对越南的印象却似乎绵延不断,待来年吧,一定自己再去一次西贡,或者再去邻国看看吴哥窟,当然只是想。有时候想去的地方没去成,没想到的地方倒是去了。比如这次越南之行。



水上木偶戏



越南歌舞



餐厅窗台下的硬刺花朵


一组下龙海湾的风景……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6 14:56 编辑 ].



下面是一组巡洲岛的风景……















[ 本帖最后由 小猪爸爸 于 2007-11-16 14:58 编辑 ].



谢谢小猪爸爸又一次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风景啊,
俺没去过也算是饱了眼福了,不知是真的这么美呢?还是经过了小猪爸爸的魔术相机变得这么美的? .




美确实是美,不过发现的多一点,PS也用了一点,丑恶也删除了一点,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是毛主席说的。.



今年的7月全家去了西贡、美柰。
这次的旅行颠覆了以往对越南的印象。
尤其在美柰不但享受了美丽的假期,也品尝了价廉物美的美食。
离开的那天,儿子依依不舍的说:“如果今天是第一天到就好了。”
也发几张片片看看
带孩子去美柰度假真是不错哦

[ 本帖最后由 mary_hdm 于 2007-11-16 16:53 编辑 ].

附件
美柰7.jpg (78.67 KB)

2007-11-16 16:53

美柰7.jpg

美柰-屋前2.jpg (96.77 KB)

2007-11-16 16:53

美柰-屋前2.jpg

美柰-出海的渔民.jpg (62.66 KB)

2007-11-16 16:53

美柰-出海的渔民.jpg

美柰-午餐开吃3.jpg (77.71 KB)

2007-11-16 16:53

美柰-午餐开吃3.jpg





真美,小胖墩很可爱啊。.




在越南感受到了人民币的价值化 .



回复 28#mary_hdm 的帖子
因为他们通过美元来计算人民币的币值。.



谢谢小猪爸爸的优美的文字和图片,使我憧憬起了下次的旅游.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更多文章和优美图片。
http://blog.sina.com.cn/jinjun.



把我今天能加的好评用光了。.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33#eileen0521 的帖子
一、参团。
二、别人请客。
三、形成由别人安排。
四、所以除了游记,别它无可奉献。

.



小猪爸爸的游记好美啊!
越南一直想去,不过下不了决心。.



回复 35#helen_az 的帖子
决心本来就是用来下的。.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