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韩之争中的逻辑原理与应用

这是我发在围脖上的一篇长文。虽然长,但是没花太多时间写。考虑到有些朋友不上围脖,转帖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8ef8b010103o7.html.
评论(198)



回复 51楼zhenai 的帖子
一点都不强。我没有看到你具体是如何攻击ABCD等人的,无法判断。.



回复 50楼veronicali 的帖子
要是韩寒是个骗子,估计早就开了n多座谈会来谈谈他写作的心得体会了。
   学术界也是如此,越是扯起虎皮充大旗的东东,越是要前论证后论证,证明自己的选题多么前沿多么先进。
   反而默默写文章做学问的,那种知识分子的傲气,都让他们不屑于宣传。我学校一位埋头写了十年学术著作的老教师,在评教授时,第一年啪地甩出一套巨著,居然评审会没人识货,因为他没有所谓国家重大课题云云,所以落选。人家也不辩解,拿了那套书到外面,马上获得市级一等奖。结果第二年还是那套书,教授评上了。.



引用:
原帖由 veronicali 于 2012-2-27 11:48 发表
如果大家不认同一篇文章或者小说,是谁署名的就是谁写的这个常识的话,那么韩寒就没有可能顶着作家的头衔招摇撞骗13年。
但是面对着韩寒越来越异于作家的表现,您的意思是对这些反常现象都视而不见?
或者您认为韩 ...
是这样的,碰到路面湿呢,是认同除了下雨有其他情况出现的
          碰到署名呢,就不认同除了这个‘名’还有其他情况出现.



方及其粉们的无赖之处在于:不是拿出事实证据或者事实推理,而是使用逻辑推理,概率统计来推导韩代笔。假如公安机关指证犯罪嫌疑人杀人,不用直接证据而用逻辑推论,判断犯罪嫌疑人杀人概率,那就人人自危。再者关于举证方,方及其粉们没有直接证据,而要韩拿出没代笔的证据。实在是可笑,那方可以对任何人任何事质疑,你否认我的质疑就要拿出证据。于是天下大乱。.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回复 56楼派克叔叔 的帖子
请文明用语.



回复 57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火车成方粉了?.



提示: 该帖被自动屏蔽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2-2-26 23:23 发表
人切不可太过自负,尤其不可忽略常识而滥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否则,被嘲笑的只能是自己。逻辑的运用是很复杂的,有些原理可能会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是另一方面也很简单,日常生活中都会在运用一些可能课本上都从来没 ...
这条回给你们自己才对。.



对不能文明讨论的人只能忽略。.



回复 53楼fafe 的帖子
您从韩寒哪里看出傲气了?
韩寒屡屡出镜,处处代言就是您所谓的傲气?
从开始砸两千万悬赏代笔到现在龟缩不出就是您所谓的傲气?.



回复 62楼veronicali 的帖子
请问你哪里看到韩寒没有傲气了?
难道有几个代言就说明他没有傲气了?
难道他出两千万悬赏就说明他没有傲气了?
现在他选择不回应就说明他没有傲气了?

你既然要证明他没有傲气,你也要拿出证据出来啊!.



我可是哪里都没看到傲气,我只看到一个躲在后面只会大叫他们诬陷我的小朋友。.



我是理科生,但是当看到理科精英们,一本正经地祭起建模、各种算法、逻辑推理等等“科学利器”来解剖一本小说,以期从中推导出一个所谓真相时,我从心里反感这种作为。这种分析,或者更适合去分析下科学论文,或者如《大象为什么不长毛》之类的科普文章。
文学,当被人肢解成一块块拿到放大镜下来回检查时,就离死不远了。在这个名为逻辑的帖子里,我要感性的表达一下对方这种所谓“质疑”的厌恶,我有多厌恶孩子们语文教材里那些变态的阅读理解作业,就有多厌恶这种行为。这两桩事情看起来太没有逻辑关系了,但是在我心里它们就是那样互为因果。真是对不住那些逻辑了。.



回复 5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火车,这个事例很弱唉。。。
我可以这样推理吗:
如果需要根据地面是否湿来判断是否下雨,那么是否可以说明:刚刚的雨下得很小?以至于甲乙都没有注意到是否下雨?如果下这么下的雨(只是刚刚淋湿了路面?屋顶呢?树叶呢?周围的其他物品呢?),那还需要电话联系某总更改行程?.



回复 66楼兔子的姐姐 的帖子
首先谢谢你耐心读了这么多。

根据逻辑以及目前得到的信息只能说,刚刚下过雨的可能性提高了,相应地,行程也可能受到影响。

但是具体下的雨多大,是不是一定会影响到行程,那就不在这里讨论的范围之内了,打电话也只是为了确认一下。需要把必然性和可能性区分开。.



回复 67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建过模的都知道,对很多问题建模得到的答案不是100%准确,有比如拟合度之类的指标的。
又不是年降雨量、降雨和人出行模式关系这类模糊统计学问题,这里-刚才下过雨么——这种问题,逻辑推理得出的不一定是必然事实。

问一下路边小店主、协警、看车人、保洁员、路人甲乙丙,就更增加说服力。

解决问题的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案选择——这是建模理论第一关键的问题。你一定知道气压表测楼高的问题吧。
“人切不可太过自负,尤其不可忽略常识而滥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否则,被嘲笑的只能是自己。”非常贴切。.



回复 68楼yiyi1998 的帖子
呵呵,有的人是故意忽略常识,而把反常当常识。.



回复 68楼yiyi1998 的帖子
我在文章中反反复复强调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区别,你难道一点都没有看见么?.



回复 69楼旺旺她爸 的帖子
既然没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又何必匆忙评论呢?.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2-2-27 19:38 发表
既然没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又何必匆忙评论呢?
因为是这里的老大,一定要显示出点“霸气”! .



车车同学,我看到了你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你要论证的是可能性的概率,是吧?你的“可能性”结论是找出的“下雨”和“地面湿”的关系,是么?

那么地面为什么湿润呢?最起码有非常“常识”的几种可能:1刚下雨,2洒水,3或者坡地渗漏(这个可不是抬杠,坡地城市雨后延迟性渗透以天记的)。
你建立“地湿-刚下雨”的模型关系,排除过干扰性因素么?也就是你考虑了“洒水-地湿”的关系了么?比如这个城市周期性洒水清扫(比如每天/隔天/每周下午2点)

其实我上面说这些要说什么你肯定理解————独立多因子。
其实我想说的是建模不仅仅是纯数学工具,更是一种方法论————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不是简单问题复杂化,更有效和更经济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2-2-27 19:37 发表
我在文章中反反复复强调必然性与或然性的区别,你难道一点都没有看见么?
.



回复 70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其实,你无意或者故意的引导一种认识:把多因结果(或),偷换成一因(是否)。
我们讨论问题的实则是:什么原因使地面湿,而不是,下雨是否使地面湿。.



回复 74楼yiyi1998 的帖子
我有排除其它导致路面湿的因素吗?没有嘛。正因为有其它可能原因,才导致观察到路面湿之后只能得出刚刚可能下过雨的结论(可能性相对没有观察到路面湿额而提高),而不是刚刚肯定下过雨的结论。.



回复 73楼yiyi1998 的帖子
这种“讨论”毫无效率可言。如果“观察到路面湿使得刚下过雨的可能性提高”这点都看不懂,后面也没有必要再讨论了。.



回复 76楼火车是运茶的 的帖子
你证明了“下过雨的可能性提高”,那么提高多大的概率
你不证明这种“可能性”的概率,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对质疑的质疑的态度:这点都看不懂,后面也没有必要再讨论了
——>本来,逻辑的误用是比较客观的,只要讲清楚道理即可消除其不良影响。
——>但是在方韩之争的背景下,逻辑被选择性地接受了,或被有意误用了,难免谬种流传。不把其中的关节之处讲清楚,恐怕遗害无穷。
引用:
原帖由 火车是运茶的 于 2012-2-27 21:13 发表
我有排除其它导致路面湿的因素吗?没有嘛。正因为有其它可能原因,才导致观察到路面湿之后只能得出刚刚可能下过雨的结论(可能性相对没有观察到路面湿额而提高),而不是刚刚肯定下过雨的结论。
——>虽然本人力图做到客观,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对逻辑的误用主要来自挺韩阵营。.



回复 77楼yiyi1998 的帖子
我认为在就某篇文章发表评论之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与逻辑是起码的礼貌。

针对你的提问:

>你证明了“下过雨的可能性提高”,那么提高多大的概率
>你不证明这种“可能性”的概率,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这里是我的原文:

这个可能性提高的程度,还取决于当地路面为湿的概率,可以做量化分析。例如,假定当地当时地面只有一成的概率是湿的,即p(路面湿|X)=0.1,那么观察到地面是湿的之后,刚刚下过雨的概率就提高了十倍.



火车是支持高考的,所以必须反韩.



那我道歉吧。
我还以为我了解了主要内容与逻辑,只是不赞同这个内容和逻辑。原来我错误的以为“下雨可能性提高的程度,还取决于排除其他因素使当地路面为湿后的概率。”,我还错误的认为可以提出质疑。

但是,我希望这么道歉是起码礼貌的。.



简单的说,逻辑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用楼主的例子:
“命题(A):如果刚下过雨,路面会变湿。

可能会有朋友说这个命题不成立,因为那可能是个林荫道雨都给挡了,雨太小不足以淋湿路面,等等。但是我们假定没有这些因素干扰,雨并不太小而路面也没有被遮蔽。还有,“刚”这个词也容易引发争议。为了避免争议,这个“刚”就是日常生活中不长的一段时间,例如在这个命题中,就是下雨后能够让地面保持淋湿状态的那段时间。

我们还要假定我们讨论这个命题是在一个路面不会一直都是湿的一个地方。否则不管下雨不下雨,地面总是湿的话,讨论这个命题就没有意义了。

用一些喜欢讲逻辑的朋友的话来讲,这个命题的否命题、逆命题和逆否命题分别是:

(B):如果刚刚没有下过雨,那么地面应该是干的。
(C):如果路面是湿的,那么应该刚刚下过雨。
(D):如果地面是干的,那么刚才没有下雨。”

正如LZ所言,“可能会有朋友说这个命题不成立,因为那可能是...”
那么凭啥就忽略这些因素呢?
如果考虑这些因素“下雨”和“路湿”之间还有必然联系吗?
都是可能吧

事实上,三段论中严格意义上的大、小前提都绝对正确的,有吗?.



回复 80楼sour 的帖子
我是支持高考的。所以混乱的不反韩。.



如果有,不妨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大家来推敲推敲。
不要说为了方便建模或讨论而忽略啥啥啥的。.



引用:
原帖由 yiyi1998 于 2012-2-27 23:58 发表
我是支持高考的。所以混乱的不反韩。
恩,论坛有个错乱的现象是有人把反韩=方的走狗,这个是个不好的命题!质疑韩寒不代表拥护方,至于你是否支持高考,现在说了不算,要看当时的表态,因为有语境的影响.



回复 82楼echooooo 的帖子
命题(A):如果刚下过雨,路面会变湿。
逆命题成立么?(A!):如果路面会变湿,则刚下过雨。

刚洒水清扫过。

帮我看看我错了么。

[ 本帖最后由 yiyi1998 于 2012-2-28 00:06 编辑 ].



回复 86楼yiyi1998 的帖子
不成立。这是逆命题.



回复 87楼echooooo 的帖子
是,我改过来了.



逆否命题是:如果路面没变湿,则刚没下过雨。.



问题是这个命题“如果刚下过雨,路面会变湿”本身就不是严格成立的,所以在讨论它的其它命题是就容易乱。
一个不成立的原命题其否命题、逆命题倒是可能会成立的。.



回复 90楼echooooo 的帖子
懂了。谢谢啊。.



回复 90楼echooooo 的帖子
那么如果,只是如果排除了车车说明的额外因素后,A成立么?.



额外因素太多了,车车说明的只是他随意想到的和表达出来的而已。
比如雪化了、霜打了、狗尿了...,有很多匪夷所思、闻所未闻的原因呢.



车车的例子是举在多雨地区,如果在非洲干旱少雨的地方,路湿了首先联想到的会是下过雨了?.



回复 93楼echooooo 的帖子
还涉及到定义的问题。如何定义“刚”下过雨?如何定义路面是“湿”的?.



听说大群蝉在某些时候也会“蝉工下雨”呢!呵呵.



定义的问题在于已经排除了很多细小的不定因素,这也是没办法,否则没法抓住重点描述讨论。
但不代表完全正确。.



回复 96楼echooooo 的帖子
那不是逆命题么,逆命题不一定真啊.



用纯理工科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无语。
当然,文科生好像也学形式逻辑和辨证逻辑的。.



A 下雨,湿(假定为真)
B 湿,下雨

是不是这么说:车车努力在证明——命题A 为真,那么逆命题B也是真。只是加上了“可能”去证实一个概率。

我理解对么?帮我判断一下。
echooooo的回答没有澄清我这个混理科的问题,我还是等车车讲解给我听吧。因为毕竟他认同:
“质疑者的能力有限所致……无论如何,一个人有权讲出自己的怀疑,即便有可能是错误的。”

[ 本帖最后由 yiyi1998 于 2012-2-28 00:53 编辑 ].



回复 99楼echooooo 的帖子
我理科和工科。可是你知道学不好的人也是活生生有的.




发表评论
本文章已关闭或您没有权限发表评论。
最后违规时间: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