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沉默》:我会背叛耶稣吗?叛教会得到赦免吗?

yingyinc 2017-2-23 08:52

《沉默》:我会背叛耶稣吗?叛教会得到赦免吗?

《沉默》:我会背叛耶稣吗?叛教会得到赦免吗?
[url]http://mp.weixin.qq.com/s/IcGy_XeFgD35H2CzUa9LLg[/url]

《沉默》:我会背叛耶稣吗?叛教会得到赦免吗?
原创 2017-02-23 丁书奇 麦琪的礼物

福音是一场宇宙间的宫廷大戏,为除掉这位真正的王子,这个世界不惜“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伯利恒城里,凡两岁以内的男孩,都杀尽头了。

然后,镜头一转,三十年后,王子横空出世,宣告“天国近了,你们当悔改”,这世界仇恨天国,怎能允许天国的王子涉足呢?

于是,杀机四起。

你看,刚开始是“文斗”,知识分子、宗教界人士公开向王子挑衅,激辩神国之道;然后,是施行阴谋诡计,叛徒出现,导致剧情急转直下,王子被亲嘴出卖,成了阶下囚;接着,是“武斗”,形式包括录口供、精神羞辱、严刑拷打、批斗游街。

最终,救主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宛如被宰羔羊,鲜血淋漓。

人间惨剧,到此剧终即可。

然而,福音这场大戏却是超然的,好戏才刚刚开始。真正是好戏在后面,也在中间——死去的耶稣基督,复活了。经上记着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但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成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死既是因一人而来,死人复活也是因一人而来。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哥前15章)

既然死人会复活,那我们为什么还惧怕死呢?因为我们不信,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是软弱的。

“软弱”是一个暧昧的词,我们有时候用“软弱”这个词,就好像是说“人无完人”一样,充满道德主义色彩。一个人经常沉浸于自己的软弱,容易冲淡福音的尖锐性,导致浩荡的恩典越来越廉价、轻薄。

久而久之,软弱会发酵生长,成为一种舒适的生活方式,人若不憎恶罪,就会体贴自己的软弱,可怜自己的软弱,最终在自己的软弱里,收放自如,长袖善舞。

电影《沉默》里的吉次郎,便这般软弱的人。

他的家人们因"不愿踩圣像,不肯弃信仰"被活活烧死,而吉次郎却因软弱的缘故,保全了性命。此后,一发不可收拾,三番五次的软弱,三番五次的叛教。踩圣像、向十字架吐唾沫、骂“玛利亚是婊子”、出卖神父,其他基督徒不敢做的,吉次郎总能做到。

对吉次郎来说,似乎只要可以活命,他可以一生都生活在“叛教-忏悔”的循环中。

在吉次郎身上,福音的大能好像失去了果效,甚至变成一种可疑的、糟糕的、诡辩的道德伦理,容易给人留下一种印象:基督教信仰只会更加纵容这种更高明、更隐蔽的伪君子。

你看,风和丽日的时候,假装对基督忠心,尊祂为主为王,主内彼此相爱;一旦黑云压城,就原形毕露,背叛基督,出卖家人。更诡异的是,等风声一过,这人只需要几句告解,就可以得到宽恕和赦免。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吗?

那么,是神的道错了吗?当然不是!可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首先,让我直接说,软弱值得怜悯,但也值得憎恶,因为软弱彰显的是罪,是我们全然败坏的本性。

因着软弱,偶尔被过犯所胜,这是犯罪;因着软弱,持续被过犯所胜,更是犯罪。经上记着说, 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罗5)。软弱是罪人的特征,当我们认清了软弱的本质,就更明白我们多么需要恩典。保罗说,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这里并不是说软弱本身配得夸赞,而是保罗对罪有清晰的认识。罪导致我们软弱,导致我们没有能力。

如果有人否定自己的软弱,就是否定了自己有罪,是说谎的了。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那永远可称颂之主耶稣的父,神知道我不说谎(林后11)。所以,我们确实是软弱的,我们确实需要基督。

其次,天主教的告解圣事把神对人奥秘的恩典,演变成了一套外在的礼仪,这隐含着某种道德主义的危机,吉次郎“叛教-忏悔”的悲剧即与此相关。

基督徒犯罪之后,如何重新被接纳回到教会呢?根据圣经教导,信徒需要回到神与圣教会面前,以忧伤痛悔的心,向神悔改认罪,与神和好关系,才能为教会所接纳。这个大原则,为基督教各派共同持守,但执行细节上则有所不同。

自教父西普里安以来,天主教采取务实折中的方案,对犯下重罪的信徒不会惩罚过度,要向他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来(林后2:8),但也避免滥施恩典,免得有人自高自大,并不哀痛(林前5:2 )。具体操作上,就发明了一套悔罪系统,即告解圣事(又称忏悔圣事),信徒犯罪之后,必须向合法的圣职人员告罪,经过省察、痛悔、定改、告明、补赎一系列程序,才可得到赦罪。

坦率的说,这个告解圣事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难就难在人心诡诈,圣职人员不是神,无法判断犯罪者是否真心悔改。久而久之,告解就变成了某种道德主义的滑稽戏,最终连犯罪者本人也陷入道德泥潭,真诚的流泪,真诚的哭泣,就是无法真诚的悔改认罪。

在电影《沉默》中,吉次郎深深认识到自己的软弱是一种罪,但是,罪在他那里的理解,更像是一种道德瑕疵,而不是得罪永生神,而落在永生神的手里,真是可怕的!(希10:31 )

于是,吉次郎“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次次犯罪,一次次悔改,直到整个过程麻木不仁,成为一套恶性循环的道德仪式。

本该以忧伤痛悔的心,向神悔改认罪,求神赦免,但这个奥秘的过程,一经变质为道德主义,就对神父和吉次郎敞开了巨大的道德陷阱。吉次郎可以屡次犯罪,屡次悔改,是因为有神父的存在;神父可以屡次原谅吉次郎,屡次接纳他的悔改,是因为他误把自己当成了中保——他反抗了上帝神圣的沉默,以人的道德情怀“赦免”了吉次郎的罪。

于是,一个滥用良心自由,认罪,却不向神悔改,一个滥施赦罪之恩,宽恕,而无力去救赎。神与人之间属灵的奥秘交通,变成了两个人之间的道德兑换,最终,浓烈的宗教情怀取代了神圣的恩典。

吉次郎依赖廉价的恩典,否则他会自责,正如现代人依赖心灵鸡汤,否则会纠结一样。可惜,廉价的恩典只是一种道德情怀,人能给人的,最大莫过于此。

最让人忧伤和震惊的是,吉次郎每次找神父悔改认罪,神父都没有跟他好好讲一讲耶稣基督,讲一讲到底什么是恩典。最终,悔改认罪沦为一场无休无止的精神自虐,神父说“你平安的去吧”,而吉次郎每次都会回头,继续求赦免,直到死亡才能将此终结。

我不是在分析《沉默》里的吉次郎,我是在分析我自己。

有多少次,我把软弱当成一种体贴自己的借口,而不是深深看到软弱是罪人无能的标记,需要警醒祷告呢?

有多少次,我把罪当成一种道德瑕疵,而不是深深认识到自己全然败坏,一无是处呢?

有多少次,我把上帝当成了滥施恩典的神父,而不是配得敬畏,甚至是让人恐惧颤惊的神呢?

有多少次,我把上帝的圣言兑了水,或者是打破上帝神圣的沉默,用自己的意思将圣经牵强附会,给自己灌一肚子心灵鸡汤呢?

有多少次,我把神的道嚼来嚼去,品尝主恩的滋味,然后像口香糖一样吐掉,掩面不看神的荣美,肉体顺服了罪的律呢(罗7:25)?

……

多问自己一次,我就更能体会保罗为什么说“我真是苦啊!”,多问自己一次,我就更能体会保罗为什么说“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一切都是恩典,荣耀归主不是谦让,是既定事实。

那么,答案在哪里呢?我会背叛耶稣基督吗?叛教会得到赦免吗?

答案不在风中飘,答案在祂那里。不是沉默,也不是反抗沉默,而是归于说不出来的叹息。

哦,主啊,求你借着《沉默》里的吉次郎,让我看到自己的可怜和可憎,求你怜悯我,管教我;求你按着自己丰盛的荣耀,藉着你的灵,叫我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扶持我走义路;求你保守我的心思意念,让我在恩典中,既有作儿子的自由,又有作王子的尊贵。奉主圣名,阿们。

备注:看完电影《沉默》,写了三篇影评,以下是前两篇的链接,欢迎阅读。
第一篇:神圣的沉默,福音首先是教人如何去死
第二篇:酒肉穿肠过,基督心中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默》:我会背叛耶稣吗?叛教会得到赦免吗?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