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小约翰| 真有世界末日吗?

yingyinc 2016-12-15 19:15

小约翰| 真有世界末日吗?

小约翰| 真有世界末日吗?
[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NjA1ODIyOA==&mid=2649678921&idx=1&sn=8d50238efa9f57865fe7f0ce77e93978&chksm=f0c7e752c7b06e44b2c0a4a54da9d2facd51a5f1607fdf58daa2228ff0e90491cf4a9e04b948&mpshare=1&scene=1&srcid=1215hiDb77HWmRaU9aSEtl4Y&from=groupmessage&key=d3feb59da89e79944ac3e7575f188beff159c8738dd6d4f354d715a3ab51f1049f884cc8f80e02a1d9214c3101ebaff51dc25863321b479aca551188cf22506160a4da1a5c250cac223f7167ea2458ec&ascene=1&uin=MjkyOTg2MzEwMw%3D%3D&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26031f30&nettype=WIFI&abtest_cookie=AQABAAgAAQAfhh4AAAA%3D&pass_ticket=ad4cKmokeiGidrsCCLeFhwsrBGEj2WJrpiqRVw05FD9NVaGkzvvQktE7nNnK0Zq8&wx_header=1[/url]

小约翰| 真有世界末日吗?
原创 2016-12-15 小约翰 小小推拉驴

大家好!这是本课程最后一讲,我们来讲《圣经》最后一卷《启示录》。
前些时候美国的一部大片《2012》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因为影片中说2012年就是世界末日,很多人言之凿凿地说这是《启示录》和玛雅人的双重预言证实了的。

电影《2012》
话说得这么绝对,在本讲开头,我一定先来辟谣一下。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启示录》绝对没有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
的确,《圣经》预言了这个世界不是永恒的,整个人类最终会面临上帝大审判的那一天,那就是耶稣第二次来的时候。他第一次来大家都知道了,是在公元元年前后,但他第二次来,目的就不再是拯救,而是审判。这是《圣经》明确说的。但《圣经》同时又说耶稣再来的时间谁也无法确定,只要是人,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我敢保证说,2012年一定不是世界末日,因为《圣经》说,世界末日是哪一天,只要是人谁都不知道。
很多人把《启示录》看做是算卦书,很多人甚至认为这本公元1世纪写的书预言了人类有飞机,预言了互联网等,这实在是瞎编乱造。
我们现在就把《启示录》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

时间之书

《启示录》首先是一本时间之书,是一本关于过去、现在、未来之书,而谁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主宰者呢?《启示录》认为是上帝自己,是耶稣基督。这样的时间观念,和整个“旧约”是一致的。在上帝眼中看时间,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诗篇》90篇这样写——

主啊,你世世代代作我们的居所。
诸山未曾生出,
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
从亘古到永远,
你是神!

你使人归于尘土,说:
“你们世人要归回。”
在你看来,
千年如已过的昨日,
又如夜间的一更。

你叫他们如水冲去,
他们如睡一觉。
早晨他们如生长的草,
早晨发芽生长,
晚上割下枯干。
我们因你的怒气而消灭,
因你的忿怒而惊惶。

你将我们的罪孽摆在你面前,
将我们的隐恶摆在你面光之中。
我们经过的日子,
都在你震怒之下。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
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
但其中所矜夸的,
不过是劳苦愁烦,
转眼成空,
我们便如飞而去。

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
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
求你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
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

耶和华啊,
我们要等到几时呢?
求你转回,
为你的仆人后悔。
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
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
求你照着你使我们受苦的日子,
和我们遭难的年岁,
叫我们喜乐。

愿你的作为向你仆人显现,
愿你的荣耀向他们子孙显明。
愿主我们神的荣美,
归于我们身上。
愿你坚立我们手所作的工;
我们手所作的工,
愿你坚立。


这首诗是告诉人说基督教认信的上帝是历史的主,是时间的主,是人生的主,是一切被造之物的掌管者,一切都在变化,唯有上帝不变。而《启示录》也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启1:8)。
因此,在《启示录》的作者老约翰看来,上帝掌管着历史的终局,最终我们都向他交账,我们只要忠心到底,就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但很多人只是活在历史多变的洪流中,无法超越历史看到上帝的主权。“谁晓得你怒气的权势?谁按着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诗90:11)《启示录》特别要让人看到耶稣的荣耀和上帝的作为。《启示录》1:9-20和4:1-11都揭示了老约翰看到的天上的异象。前一段这样写:

我约翰就是你们的弟兄,和你们在耶稣的患难、国度、忍耐里一同有份,为神的道,并为给耶稣作的见证,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岛上。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听见在我后面有大声音如吹号,说:“你所看见的,当写在书上,达与以弗所、士每拿、别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铁非、老底嘉那七个教会。”我转过身来,要看是谁发声与我说话;既转过来,就看见七个金灯台。灯台中间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长衣,直垂到脚,胸间束着金带。他的头与发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声音如同众水的声音。他右手拿着七星,从他口中出来一把两刃的利剑,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我一看见,就仆倒在他脚前,像死了一样。他用右手按着我说:“不要惧怕!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过,现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远远。并且拿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所以你要把所看见的和现在的事,并将来必成的事都写出来。论到你所看见、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个金灯台的奥秘,那七星就是七个教会的使者,七灯台就是七个教会。”

后一段这样写:


此后,我观看,见天上有门开了。我初次听见好像吹号的声音,对我说:“你上到这里来,我要将以后必成的事指示你。”我立刻被圣灵感动,见有一个宝座安置在天上,又有一位坐在宝座上。看那坐着的,好像碧玉和红宝石,又有虹围着宝座,好像绿宝石。宝座的周围又有二十四个座位,其上坐着二十四位长老,身穿白衣,头上戴着金冠冕。有闪电、声音、雷轰从宝座中发出。又有七盏火灯在宝座前点着,这七灯就是神的七灵。

宝座前好像一个玻璃海如同水晶。宝座中和宝座周围有四个活物,前后遍体都满了眼睛。第一个活物像狮子,第二个像牛犊,第三个脸面像人,第四个像飞鹰。四活物各有六个翅膀,遍体内外都满了眼睛。他们昼夜不住地说:“圣哉,圣哉,圣哉,主神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每逢四活物将荣耀、尊贵、感谢归给那坐在宝座上、活到永永远远者的时候,那二十四位长老就俯伏在坐宝座的面前敬拜那活到永永远远的,又把他们的冠冕放在宝座前,说:“我们的主,我们的神,你是配得荣耀、尊贵、权柄的,因为你创造了万物,并且万物是因你的旨意被创造而有的。”

我们中国人对一切都在变化这一点体会很深,常有所谓沧海桑田之感。但对于绝对不变者很少有留意。张爱玲就感慨地说:

细节往往是和美畅快,引人入胜的,而主题永远悲观。一切对于人生的笼统观察都指向虚无。世界各国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中国与众不同的地方是:这‘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的感觉总像是个新发现,并且就停留在这阶段。一个一个中国人看见花落水流,于是临风流泪,对月长吁,感到生命之短暂,但是他们就到这里为止,不往前想了。

但《启示录》正是要“往前想”,要把人从“变”的压力中解救出来,从时间的牢笼中解救出来,让人看到那绝对不变者的美善计划。在《启示录》作者看来,整个历史气势磅礴地往前走着,不是没有目的,而是要成就上帝的美意,不是为了人类自己。
希腊和中国都有一种循环史观,这种观念已经被基督教线性史观取代,但目前流行的是一种世俗化的线性史观,认为人类在越来越进步,将来一定能到一个美好的地步。但也有人认为,人类很快就到末日了,尤其是电影《2012》一宣扬,再加上最近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很多人惶惶不可终日,恐惧得不得了。《启示录》把最后审判的情景拉到使徒约翰眼前让他看见,也把目前处境一下子放到一个超越眼光下来看。

写这卷书时,初期教会处在很大的逼迫之中,使徒约翰才通过写这卷书鼓励人超越眼前困境,看到上帝的主权。耶稣的门徒约翰,也是《约翰福音》和《约翰一书》、《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的作者,当时就是被流放到拔摩海岛上,极目四处,极其荒凉。而当时的教会,大概是受到罗马皇帝戴克里先的大逼迫。所以,约翰就写上帝选了小亚细亚的七间教会作为普世教会的代表,鼓励他们要至死忠心。这七间教会,有不少问题,但上帝对他们一致的要求是要他们确信上帝在掌权,他的能力无可阻拦,目前的苦难不过是一场试炼,考验过后就有荣耀的冠冕。下边就是七教会的位置,按照收信次序,正好顺时针画了一个圆。每封信也都跟教会的地理位置、历史现状有密切关系。

循环式写法

约翰在写《启示录》时,用了一种循环式写法,也就是把相同的主题,用不同形式写出来,每种形式一贯到底,每种形式中以“七”这个数字为完全数,为象征。比如,同样是辛亥革命,可以用电影的方式把来龙去脉演一遍,也可以用电视剧的方式演一遍,也可以用话剧的方式,也可以用说书的方式说一遍等等,当所有这些内容排列放在一起的时候,人就会倾向按顺序来看,那自然会莫名其妙。关键是在一个个的小循环里它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那还是比较清楚的。
所以,《启示录》1到11章是第一大部分,主要讲地上的斗争,讲外在的冲突,魔鬼和魔鬼的仆人怎么逼迫上帝的仆人,但这种冲突注定以魔鬼的失败而告终。
其后,冲突越来越激烈。12章开始是第二大部分,主要讲天上的斗争,讲幕后的斗争,讲龙(魔鬼)、兽(敌基督、假先知)和大淫妇(地上疯狂抵挡上帝的政权)怎么勾结为假三位一体。魔鬼怎么直接攻击耶稣基督,他们落到了怎么彻底失败的后果,落入硫磺和火湖,承受第二次的死。一切使人们追随巴比伦、降服巴比伦诱惑的东西都要倾覆而至灭亡。不再听见新郎、新娘的声音,不再有爱的关系,凡事变为苦海,化为灰烬,那些人将他们的心放在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到头来好象是有灰尘在他们口中的感觉。
世界若没有爱,没有美,没有音乐……等等,这世界将成什么世界呢?在基督徒们看来,要使这些事情可爱,使这些事情有满足的本质,是当人和上帝有某种正常关系时。人常说作基督徒没有什么乐趣,但基督徒会说若不真正作一个基督徒,就根本不明白乐趣是什么。当人真心信上帝以后,他们会说一个冰淇淋比以前更有味道,天更蓝,草也更绿。论到别的合法的满足与生活中的乐趣都是一样的,基督徒说只有他们才能真正享受这些,因为不再有审判的威胁和有罪的良心在不住地折磨。
这世界是与上帝为敌的,这里所说的这一切以巴比伦为象征,到了结局,它所有的一切都失掉了。这里也用激烈的话来形容,如犯淫乱的罪,贪恋世界上的快乐,结果失去了所贪恋的喜乐,所向往的快乐都变为愁苦,至终也得不到满足,整个都完了。甚至于爱的关系,交通与团契,就是新郎与新妇所象征的,是巴比伦没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巴比伦到后来简直是成了地狱一样。地狱里是没有快乐的,快乐里充满着灰烬;地狱是个无止息的、没有怀念、追悔莫及的地方。
美国学者魏司道《启示录研究》讲《启示录》很精彩,有一段话是“教内言教”,给大家读一下,大家姑妄听之:

本书虽然复杂却可细分成两半,即前11章和后11章,刚好涵盖两个相同的背景,两段同样的历史期;后半部重复前半部的事情,却有其不同的角度和观点。

这一幕景和第一部分相同,讲述基督的最后胜利和他的教会击败她们的仇敌。前11章谈的是外面的战争,这种战争凡活着的人都可以由肉眼看见。12章至22章也是从基督第一次来讲到基督的再来,却从更深的立场着眼。我们知道,教会和世界的冲突从该隐杀亚伯时就开始了,但那只是表现于外的,幕后还有更深更强烈的冲突,你看到的是外面的现象,但真正的冲突是灵界的争战,像气泡一样浸入我们生存的体内和看得见的地方。

整本《圣经》所讲的就是这些,摩西和瘟疫的故事就是这个显著的例子。法老和埃及代表世上的权力,他们是反对神的,以色列人是神的选民,所以这是一场以色列对抗埃及的战争。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是摩西和法老之战,他们曾经有过高阶层会议的辩论;摩西和法老彼此相抗,但在背后是以色列的神和魔鬼的权势也就是埃及的偶像假神相斗。我们读到出埃及记12章逾越节那段:“败坏埃及一切的神,我是耶和华”(出12:12)。埃及的神是偶像,不是真的,都是假神,虽然他们不是埃及人所相信的那样,幕后却是撒但的力量在操纵。

而那十个灾难恰如靶上的红心,正好击中埃及偶像的要害,他们跪拜尼罗河,尼罗河的水却变为不能喝的血水;他们跪拜太阳,却遭黑暗之灾。诸如此类。这实在是灵界两股力量的冲突,摩西和以色列反对法老和埃及只是表面的,整个历史你都可以这么解释。

韩瑞森博士在他的著作里,曾用许多篇幅详细解释这个问题,并说到撒但总是想办法攻击那些和神的计划有关的人。这种攻击是一次又一次的,他举亚他利雅为例,她兴起登基后,杀尽所有的皇室,就是要接续大卫王位的后裔,她企图这么做,并以为功成圆满,岂知却遗漏了一个约阿施,以后耶稣就是从他而出;你可以看见,撒但如何用尽心机要破坏神的计划。如果亚他利雅为她的骄傲、自私所利诱,迷恋权欲的野心得逞,那神应许基督要为大卫后裔的话又怎能实现呢?现在这个危机过去了,以后又接二连三地出现了好几个危机,最后一个是在耶稣诞生之后,当时希律王派兵击杀伯利恒附近的男婴,想杀掉那生来要作犹太人之王的,此举也告失败,因为耶稣不在那儿,马利亚和约瑟带着他逃往埃及去了,由此你可以看到撒但的诡计,就是要杀害那个神应许救赎要从他而出的人。


那有关耶稣再来呢?《启示录》说基督再来是确定无疑的,他要亲自再来,并且是可见的,上帝已经定了日子,要借着耶稣基督审判世界。
在那日,非但堕落的天使要受审判,就是凡活在世上的众人,都要在基督的审判台前显露出来,为自己的思想、言语、行为有所陈述,按肉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从《圣经》看,上帝指定此日的目的,是为在信徒永远的救恩上,彰显一种恩典的荣耀,又对那些有罪而未处理的人加以处罚,好彰显出一种公义的荣耀。那时候义人就因着信心进入永生,领受喜乐与愉快的丰满;但那不认识神、不顺从耶稣基督的人,就被扔到永远的痛苦中,离开上帝的面,受永无止境的刑罚。
天堂与信仰

当然,讲到这里,很多人就说基督教是通过天堂的好处来诱惑人相信,通过地狱的痛苦来恐吓人信,这种信仰是不纯粹的。
如果基督教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的确会受人诟病。但根据我读《圣经》的阅读体验,我可以告诉大家,其内在信仰应该不是这样的。天堂只是信仰的结果,而不是信仰的动机和目的。你问一个基督徒为什么会信上帝,是不是为了进天国才信?他大概会回答你说不是的。他会说:“我信上帝是因为上帝创造了我,给了我上帝的形象,又通过耶稣救了我。”基督徒是相信这一切是事实,然后才有信心来信靠,信靠的结果是与上帝同在,也就是以后会进入天堂。《启示录》里用象征的笔法,描述了一番天堂的荣美,但这种描述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上帝愿意与他的百姓同在,强调这种爱的关系无比美妙。
诸位可能不信,但不需要嗤之以鼻,因为人类有着极其强烈的对美好生活和永远境界的向往。《启示录》就把这种强烈的盼望精神带给了信徒,带给了它所影响的文化。
为了更加说明这一点,我以文学作品为例来简单谈谈。欧美文学有着强烈的盼望精神,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追忆精神,一个是向前看,一个是往回看,想必大家应该有同感吧。
比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常读不懂,说是反映了西方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凄惨现实。但安徒生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因为这篇童话绝大部分篇幅都不是在写苦难,而是在写小女孩划亮火柴之后看到的美丽景象。安徒生生怕我们不明白,才在最后一段这样写:
“她想把自己暖和一下,”人们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是多么快乐地跟祖母一起,走到新年的幸福中去。
安徒生其实是在说,在真正的苦难面前只有天堂才能安慰小女孩,哪怕是这样一个大家都看不起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仍然凭着信仰能超越苦难和承载苦难,她的火柴是通往天堂的门,只要打开这个门,她就可以走向超越,哪怕是很卑贱的一个小女孩。
我们不会责备她的信仰是迷信吧?当我们这样责备她时,她问你什么才不是迷信呢?你会告诉她,要起来革命,把有产者推翻,好建立一个永远都没有贫穷和苦难的社会吗?她如果说这听起来更像是一种迷信的话,你该怎么回答呢?再说,她也等不及了。这正是《罪与罚》中索尼娅反问拉斯科尼柯夫的思路,在此就不啰嗦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

好了,絮絮叨叨,已经讲了12次了,回过头来想想,我觉得对自己讲的还是不太满意。不是《圣经》难讲,而是我不太能把握得住如何对大家讲才好。太贴着《圣经》讲,你们会说我是在传教和布道,尽管一个老师本来就应该“传道授业解惑”,太离着《圣经》讲,那无异于隔靴挠痒,根本就落不到实处,也很对不起《圣经》。但有一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的讲解应该还是比公开课上一些大学用所谓“高等批判学”来支离破碎地讲《圣经》的方法要可取得多,因为《圣经》的写作根本不是为了学术,不是为了研究,其终极目的和唯一目的,的确就是为了让人认识上帝并得到神圣的大智慧。我们可以拒绝,但千万不要误解了《圣经》的基本文化品格。
就此打住,祝福大家都能从博大精深的书中之书《圣经》中各取所需!

微编  杜亚伦
往期小约翰美文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
起来,回家!
神圣的狂喜
你脸色为什么这么难看?
从诗篇第一篇看人的幸福之所在
从诗篇第二篇看我们的生存处境
从诗篇第三篇看苦难与平安
从诗篇十九篇看宗教、文化与信仰的关系
四律
真实去愛弟兄姊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约翰| 真有世界末日吗?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