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这样有没有得救?

yingyinc 2016-6-30 19:37

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这样有没有得救?

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这样有没有得救?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TE3ODUyNg==&mid=2651567616&idx=1&sn=3381d200af3ebe8f4e95867cf58e505c&scene=0&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url]

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这样有没有得救?
2016-06-30 小小羊 我们合理的信仰


我要指出一个很重要很重要,但却是很常很常被忽略的核心问题:

上面问题的对象,是针对『别人』,还是针对『自己』?

因为,对象不同,答案会有别。

我们坚信:圣徒永蒙保守(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一个人,如果真正得救了,那他就永远得救,不会再沈沦。
就如彼得,他已经得救,却依然犯下大罪,但他犯罪时,不会从得救的份位失落。
一个人,如果死亡时沈沦,那表示他从没真正得救过。
就如犹大,他从没真正得救过,虽然他生前也有很多好像得救的表现。

圣经也说:真正得救的人,会有好行为出来。
『凡好树都结好果子,惟独坏树结坏果子。
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
所以,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太7:17-20)
『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7)

真正的问题来了:
如果一个人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那么,这人有没有得救?

我要指出一个很重要很重要,但却是很常很常被忽略的核心问题:
上面问题的对象,是针对『别人』,还是针对『自己』?
因为,对象不同,答案会有别。

一、 对别人
如果别人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那么,这人有没有得救?
很多重视『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信徒,常会说这些人『有得救』;
很多重视『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的信徒,常会说这些人『没得救』。
我不是说每个相信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信徒,或是每一个相信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信徒,都会这样认为。
事实上,『一次得救,永远得救』和『信心没有行为是死的』这两个教义,都必须同时成立,所有信徒也都必须接受:
一次得救,必定永远得救;
真正的信主,一定会带出好行为。

但问题是,我们能不能依据一个人在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就说他没得救?或是说他有得救?
我们如何判定别人有没有得救呢?

事实上,我们根本没办法从别人的行为,来判定他到底有没有得救。
理由有三个。
1.最主要的问题在这里……………我们根本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真正从内心信主(认罪、悔改、信耶稣)过。
除了上帝,谁能知道人心最深、最隐密处呢?
我们有谁敢说自己可以绝对正确看透人心最隐密的真正那一面呢?
如果别人真的曾经真正从心里信主过,那么,即使我们现在看到他们没有好行为,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就没得救。
2.因为,我们怎知他现在的坏行为,是不是犯罪时的大卫王、是不是犯罪时的彼得?
3.也因为,我们怎知他现在和过去相比,行为上都没有进步?
搞不好他过去更坏,虽然现在他信主之后只进步百分之一,但也是有进步啊,只是我们外表未必能看得出来而已。
我们敢说自己已经可以完全清楚看清对方所有的好行为了吗?会不会对方有一些好行为,是我们没看见的?

我们别忘了,圣经也不断要求我们『不要论断人』,也要求我们要『宽以待人』。
我们可以说这人行为不合圣经、这人行为不对;
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说别人没得救。
我们可以针对对方的『罪』、『罪行』来纠正;
但却不可以因此就判定对方这『罪人』没得救。
判断是不是罪,是我们该努力做的;
判断别人是不是得救的罪人,不是我们该去碰的。

我们可以这样认定:
那些信主之后,有好行为的人,比较『可能』是真正得救的;
那些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的人,比较『可能』是没真正得救的。
我们只能说『可能』,却无法说『一定』。
当然,如果对方不信真正神人二性的耶稣,不信罪、十字架、救赎、、、这类信仰核心,那我们当然可以直接说对方没得救。
像那些新时代运动者、异端就是一例。
我们这篇文章所描述的,不是这类人,而是指他接触的、信的,是正确的福音,也曾公开做信仰告白的人。

我要提醒大家,请务必仅记这两个原则:
1.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2. 『罪』与『罪人』要尽量分开处理,不要把罪和罪人搞混处理。

二、 对自己
我们对别人,不能轻易说对方没得救;
但是,对自己呢?我们能不能从自己信主后的行为,判断自己有没有得救?

对这问题,天主教认为,我们到死之前,都无法真正判定自己有没有得救。
我们必须一直很努力,否则随时可以沈沦。
得救,是非确定状态,到死才成为确定。

基督教阿民念主义者,强调人的自由意志,有很多,也认为得救者是可以再沈沦,变成不得救的。
所以,得救是不确定状态的,是会变动的。
虽然我现在得救,但我不能确定明天我还会不会得救,会不会因为犯大罪而沈沦。

然而,我们已经说了,『一次得救,永远得救』。
真正得救过,就绝不会再沈沦(虽然还会犯罪);
那些到死沈沦的,根本从没真正得救过(虽然他们生前有很多好行为)。
归正神学主张:
信徒是可以在生前,就清楚知道自己有没有得救的。
归正神学的重要信仰信条『韦斯敏斯特信条』第十八章二节如此说:
『那真相信主耶稣,诚实爱祂,以无愧的良心竭力在神面前行事的人,今生『可以确实知道』他们是处于蒙恩的地位上』。

回到我们的问题来。
我们原始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那么,这人有没有得救?』,
问题对象换成『自己』时,就变成:
『如果我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那么,我有没有得救?』
答案是:没有!

我们没办法知道别人内心是否真正认罪悔改信耶稣;
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内心是否真正认罪悔改信耶稣。
我们没办法知道别人信主之后,行为到底有没有进步;
但我们可以知道自己信主之后,行为到底有没有进步。

没错,我们无法去省察别人,
但我们可以不断省察自己,真的很认真且诚实来省察自己。
如果我们认真省察,那我们真的可以确认自己是否得救。
不仅是透过省察我们内心、省察我们外在的行为、更是透过圣灵与我们的心同做见证,这是我们何等的安慰与鼓励。

我们千万要记住,一次得救就永远得救;
但也绝对要记住,真信心必定会带出好行为。
所以,当我们信主之后,自我省察,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任何行为上的进步,那么,这表示我们的信是假的,绝不是真的。

请小心这两种区别:
1.信主之后,完全没有任何德行行为上的进步。
2.信主之后,还会犯罪。
表面上来看,二者好像差不多,但其实差很多。
一个真正重生得救之后的信徒,一定会有德行行为上的进步;
但一个真正重生得救之后的信徒,因为还没到天堂,所以依然还会犯罪。
会犯罪,不表示德行行为就都没进步;
德行都没进步,表示根本就没得救。

当我们真正信主得救之后,此时如果犯罪,我们会有内心的痛苦、会认罪悔改。
但是,这不表示『马上』就一定会痛苦、马上就会认罪悔改。
有时,悔改是发生在一段很长的时间之后。
一样是犯大罪,彼得可是犯了三次(三次不认主),犹大可是只犯一次(只卖主一次)。
问题是,后来,彼得会认罪悔改,但犹大不会。
犹大知罪,他内心也会痛苦,但他不会为此认罪悔改。
因为,他从来没得救过,内心没有圣灵内住,所以,他没有圣灵帮助,没有圣灵的感动、管教、提醒、责备、、、、,主耶稣也不为他代求,上帝也不会赐悔改的力量给他。
而彼得是得救的信徒,所以他犯罪时,圣灵会动工,主耶稣会为他代求,上帝会给他力量,使他愿意悔改归正。

我们虽然可以有得救的确信,但是,这确信是可以消失、减弱的,
特别是我们在犯罪时、试探来临时、陷入黑暗的景况中时,更容易会如此。
韦斯敏斯特信条十八章四节如此描述:
『真信徒对于自己得救的确信可能有种种不同的动摇、减少,或间断。
如因忽略而未能保守;
或因坠入损害良心而使圣灵担忧的某些特殊罪恶中;
或因突如其来的试探;
或神收回祂笑脸的光照,甚至让敬畏神的人行走在黑暗中,而无亮光』
但是,我们不用担心,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我们又可以重新获得这种得救的确信。

另外,关于得救的确信,不表示我们信主之后,很快就可以得到。
我们一定要努力去确认自己到底有没有得救,因为,假如我们没得救,那事情可就严重了。
但是,这不表示我们很快就可以确定自己有没有得救。
我们要『尽快』确定,但未必能『很快』就确定。
韦斯敏斯特信条十八章三节如此说:
『此无谬的确信并非属于信仰的本质,所以真信徒在获得此确信之前,要长久的等待,经过许多困苦奋斗』
但是,请我们一定要记住:
我们虽无法确定知道别人有没有得救,但我们是可以得知自己到底有没有得救的。
韦斯敏斯特信条十八章三节继续说:
『然而,真信徒由于圣灵得知神所白白赐给他的事,他可不用特殊的启示,正当使用通常的手段,便可得到此确信』

回到原始的主题来。
我们要重申这几个重点:
1.『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真信心一定会带出好行为』,这两个都是完全不矛盾的真理,不可废弃任一种。
2.别人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我们不能说他就没有得救。
3.我们自己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我们可以确定自己没有得救。
4.确定自己有没有得救,是很重要的大事。信徒一定要努力去获得这种确信,而且一定可以获得。

选自《基督教小小羊园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主之后没有好行为,这样有没有得救?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