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探讨与祷读

yingyinc 2016-5-25 05:30

探讨与祷读

探讨与祷读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YzNzgxNQ==&mid=2651062748&idx=1&sn=03a174b17ad5895aa456cad9f6fe3f35&scene=0#wechat_redirect[/url]

探讨与祷读
2016-05-24 李浦旻牧师 回归圣经



本文作者:上海佘山教会李浦旻牧师

论到探讨,最近有一些同工间的探讨。

我个人每每想到探讨,都会比较紧张。因为我不喜欢与人为了些名词而唇枪舌剑地争辩。不过,合乎圣经的探讨还是好的,有其价值。能彼此造就的探讨首先定义要清晰。不然,不在一个平台,就变成鸡同鸭讲了。

应该不会有人认为带着祷告的心来读圣经会有什么问题。因为经上明说,圣经是神所默示的,主的话语就是灵、就是生命。真理的圣灵要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显然,凭着自己是无法真正明白圣经的。所以,我们需要有一颗谦卑祈求的心。神也会开我们的心窍,使我们能明白圣经,更好地认识主耶稣基督。

有鉴于此,如果将祷读定义为“基督徒带着祈祷的心(通常指恭敬的态度,寻求真理的心志在主面前祷告并)读圣经,同时不断默想”的话,基督徒都不会反对。

但如果把祷读定义为:异端呼喊派大声“呼求主名”和冥想式读经的话,恐怕我们就不得不反对了。因为其明显有悖于圣经教导。确实近乎催眠术,就是放弃神赐予我们的理性,一味放纵情感,以求于灵界连通。因为没有真理的框架,当然很容易“走火入魔”,被魔鬼欺骗和利用。



不过有个问题,如今谁具有定义的资格?

因为人性中的骄傲,导致短时间内很难达成共识。恐怕异端有异端的定义,神秘主义者有神秘主义者的定义,敬虔主义者有敬虔主义者的定义。纵然议论纷纷,也很难有结果出来。就好比当今的小姐一词,读《红楼梦》和在新闻中看到某夜总会的小姐被杀,不可能有一样的反应,得出相似的概念。因为语境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也不同。

既然区别很大,我们似乎应该谦卑一点,多花点时间了解对方所说的“祷读”究竟是什么意思。可惜因为人心中缺乏爱,我们通常不愿意花时间去探究其本意。往往是随着个人喜好,先入为主地要么爱屋及乌,要么恶其余胥。其实,缺乏足够爱心的批评很难造就人。

从历史上来看,目前颇成气候的呼喊派原本也算不了什么。初代教会的时候,各式各样的异端就已经混进了教会。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因噎废食。因为读圣经是与神交通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所以我们不能按照通常研究学问的方法来研读、分解圣经。那样,就变成谁语文好、谁坐得住,谁最属灵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因为圣经有大量的经文出现“我要默想你的训词,仆人却思想你的法度,求你使我明白你的训词,我思想我所行的道;你的言语一解开,就发出亮光;求你用脸光照我,我仰望了你的话语,照你的话赐我悟性;你们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等关于默想神话语的经文,所以,我们似乎不应该因为异端用的比较多,就废掉祷读这个词。



只要我们理清概念,整理好思路就可以了。丝毫不影响我们走分别为圣的道路。

关于正面定义的祷读,有几个建议:

1、根据圣经,我们不建议在没有大量通读圣经的情况下,抽取一处经文来研读默想。不仅仅是技术难度太高,更是因为脱离了上下文非常容易出错。没有大量地通读圣经,就不会有好的默想。 

2、建议前几年读、祷分开。读经前要祷告,休息时请祷告,默想时需要祷告,结束后要祷告。但请不要刚开始就边读边祷告,因为反而会导致分心。这就跟人交流说话相仿,彼此间的交流如果很熟了,当然肢体语言也是语言,还有眼光的交流。但刚开始基本上都是对方说时自己先认真听,轻易不要打断。否则不但思路容易打岔,而且很不礼貌。祷读的祷,是以祈祷的心来读圣经的意思。当然,生命成熟了,与主关系非常亲近了,大概也就不拘什么形式了。使徒甚至可以边写圣经边祷告。 

3、读圣经的方法很多,关于祷读的书也有一些,但关键是心态的问题。不然,越“虔诚”越容易上魔鬼的当。如果祷读是为了获得别人没有的亮光,里面的骄傲事实上已经发动起来了。我们研读默想经文,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神的道更新我们的心思意念。好让我们真认识神,也更清楚地洞悉人性,以便于真顺服神。

 正面意义的祷读带出的美好果效:

1、生命因逐渐装备真理而得以丰盛; 

2、预备行各样善事,好使荣耀归于神。

有鉴于此,与其争论不休,不如反省一下自己最近有没有好好读圣经?有的话,求主光照我们,看我们读圣经的动机是什么?为了完成灵修计划?预备讲章?写论文?还是求主的话语来更新自己的心思意念?

我们既相信神有其奇妙的旨意来拣选我们,也相信在神有护理之功。虽然自己做不了什么,在读经的事上也是如此,但我们身为神的儿女还是要祈求主说:主啊,帮助我,怜悯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讨与祷读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