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温哥华,一个令人爱恨参半的地方!ZT

m宝贝 2010-7-7 16:33

温哥华,一个令人爱恨参半的地方!ZT

这是一个清风明月不用买,除了清风明月什么都要买的城市。

不论是初来乍到的新移民,还是商旅,探亲归来的老移民,走出机场后第一件事就是伸出双臂(却
不是拥抱前来接机的亲友),张开双唇(却不是亲吻阔别多时的爱人)先拼命地深呼吸,让那两片
在别国他乡饱受灰尘废气蹂躏的肺叶,接受带著青草甜味的纯氧的洗礼。从机场回家的路上,无边
无际的绿色令眼球有点晕眩。白衬衣和黑皮鞋可以穿一个礼拜都不用洗擦。

倒完时差,热心的老移民朋友毫无例外的先把你拉到史丹利公园,让你饱览五帆酒店和温哥华的城
市风景线。你于是毫无例外的感叹道:“果然是个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啊!!!!!!”

于是你踌躇满志的开始你的安居工程。首先当然是开门七件事。到大统华采购一车菜米油盐回来,
把账单的总数先乘以六点五。我的妈呀!!!咋这么贵呢???反复核算几遍,确认无误。明白了
14%购物税的铁的事实。在后来的安居工程各环节都感受到加币折合成人民币的那种切肤之痛,也开
始厉行节约闹革命:可以不买的坚决不买;可买可不买的尽量不买;非买不可的熬到减价再买。你
于是毫无例外的感叹道:“原来是个最适合有钱人居住的城市啊!!!!”

这是一个让乡下人变成城市人,城市人变成乡下人的城市。

有一种有趣的现象不知你是否留意到:来到温哥华而怨声载道或追悔莫及或干脆就打道回府的,几
乎都是来自都市的移民。我还没听说过来自珠江三角洲或福建农村地区的农民兄弟们有什么牢骚。
恰恰相反,最能够切身体会到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的,正是这些来自贫穷乡村的兄弟姐妹们。同样是
洗碗,帮厨,剪草,清洁,车衣,保姆,在这里他们可以月入逾万(人民币),差不多是国内一整
年的收入!几年下来,车子有了,房子也有了。李宁牌运动衫换成耐克,秀水街冒牌货换成如假包
换的 GAP, TOMMY, CK, POLO。化妆品也非CD, 资生堂不可。悄悄然改掉了随地吐痰的习惯,言谈中
也经常有英语单词点缀其间。购物办事自觉排队,开车懂得礼让行人。他们终于攀上这个都市的边
缘,以其刻苦耐劳,锲而不舍的坚韧精神向都市的圆心尽量靠拢。

城里来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多数来自都市的移民,在原居地都已经提前迈向小康,部分更是小资
得可以。来到这里以后,先是屈尊租住暗无天日的地库,或是霉味四溢,楼板唧唧作响的破旧公
寓,每天看著乡下房东的苦瓜脸过日子。那滋味就别提了!后来总算在郊区买了栋OT房子。于是开
始自己剪草,油漆,修补屋顶,疏通堵塞的下水道。后花园搭起了瓜棚,种上了番茄,黄瓜。。。
总之,在短短一两年内所从事的体力劳动比前半生加起来还多。在臭氧层破洞的温哥华天空下,晒
的皮肤黝黑,指甲缝里残余的油漆尘垢挥之不去,西装革履早已是束之高阁,成天是T恤,烟囱短裤
和运动鞋。全无昔日儒雅之风,平添洋插队知青之气。

这是一个让坏男人变好,好女人变坏的城市。

在国内,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无数风花雪月的风流韵事。尽日里无数的商场应酬:饭局,酒
会,按摩,夜总会。。。。。。还有公司里小秘的秋波那一转,令无数妻子们胆战心惊。来到温哥
华,成功男士们的夜生活就是呆在家里看时代电视或勉强凑够四人打打卫生麻将。去了几趟赌场,
输掉了本来准备回流的机票钱,再也不敢问津。偶尔到New Westminster偷看几场脱衣舞,闹得更是
心猿意马,要回家冲冷水澡。慢慢的,原本风流倜傥的丈夫们,个个乖乖的变成住家小男人。妻子
们无不欢呼雀跃:“我失去的是国内的权位,拥有的是个完整的丈夫!”

当然,还是有一批不甘寂寞的男士们成为太空人,把他们的家庭留在这片最适合妇孺居住的地方。
于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女士应运而生。她们绝大多数都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独拥寒衾。
但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漫长的劳燕分飞的日子让寂寞女人变得格外脆弱。
而专门以怨妇为猎物的色狼,则通过互联网,社交舞会,社团聚会等渠道伺机出击,演绎出一出出
红杏出墙的悲喜剧。

这是一个穷人打得起高尔夫,富人请不起司机的城市。

这个城市的另一种魅力在于:在国内被视为奢侈的享受在这里却变得如此平民化。高尔夫,网球,
打猎,滑雪,开游艇出海钓鱼。。。,这都是连救济金领取者都玩得起的玩意儿。在国内连高尔夫
球棍有多少根都搞不清楚的人,在这里却可以天天下班后跑到练习场猛削草皮。

反而在国内称得上富豪级的人士,在这里的生活没有那么写意和自在。不错,好多人在西区,西温
置下百万豪宅,车库里名车数部。不过,女主人每天光洗那七八个洗手间就累得哮喘病发。男主人
也要放下身段,亲自为名贵的奔驰,宝马提供人手洗车服务。

这是一个蓝领挣钱比白领多的城市。

最近闹的纷纷扬扬的货柜司机罢工事件余波未了。他们争取的待遇可能会让北京的士司机气得满腔
国骂脱口而出。护士,垃圾工,修路时举牌子指挥交通的金发女郎。。。他们的时薪说出来会把你
吓出个心脏病来。而银行柜台出纳员,电话接线生可能赚得还不如端盘子的小费多。您要是水管漏
水,厕所堵塞,试试叫个专业水管工上门。每小时六十块,从他出门那一秒开始计价。“脑体倒
挂”在这里是那么的理直气壮,教授改行当大厨,大学毕业当伺应就不足为奇了。

这是一个投资移民报税收入低于贫困线的城市。

尽管海外资产法象只纸老虎一样对着海外移民虚张声势,多少一次性付款买下名车豪宅的隐形富翁
们每年上报的收入不会超过八千加币。我要是税务局的稽查员,不用别的,就让他们解释:如何用
这八千元来维持每年过万的地税和几部车的保险(即使我接受他们一家人有不吃不喝的特异功
能)。

这是一个难民可以免费镶牙,公民却要自费洗牙的城市。

加拿大的难民政策比克里田的脸皮还要松。由国际人蛇集团安排的非法入境者,在飞机上撕毁自己
的旅游证件和身份证明冲进马桶后,迈出机舱门时向移民局官员宣称他们在原居地饱受政府迫害,
马上就可以享受到免费医疗,救济金,法律援助提供的免费律师与翻译。在经过难民律师的点拨迷
津之后,他们向难民委员会(IRB)提供一个比“卖花姑娘”还悲惨的故事,等候排在一两年后的难
民聆讯。这段时间他们可一边领救济金一边非法打工,在慷慨的加拿大政府的保护下,在经济上先
打一个翻身仗。等到聆讯那一天,在庭上声泪俱下地把那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悲惨故事复述一遍,
让年薪近十万 的难民委员会委员(都是执政党委任的肥缺)红肿着双眼点头称是,就可以顺理成章
的申请枫叶卡了。即使万一运气不好被拒,还可以学赖昌星或沈阳那个司法局长那样在媒体上高调
曝光, 造成反政府的既成事实,让难民律师有不断上诉的口实,把案子拖到遣返部官员的白发也谢
了。我就纳闷:真正受迫害的难民,从那里筹措几万美元给人蛇集团作为偷渡费呢?

而那些循正当途径申请,交纳了975块大洋入境权利费的正牌移民,则是买足了医疗保险还要自费洗
牙。眼睛验光配镜保险也不管。我就纳闷了:这牙齿眼睛不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么?敢情就因为这两
样器官没有皮肤包住,医疗保险也就不包了!!!

这是一个日本餐比东京正宗,夜总会比平壤差劲的城市。

我感受到这个城市的多元文化氛围首先始于舌头上的味蕾。这里鲜美的龙虾刺身,三文鱼和海胆刺
身足以令小泉纯一郎辞掉首相一职,技术移民到唐人街附近的小日本村安度晚年!Commercial 街头
的意大利咖啡让星巴克汗颜。“和记”牛肉粉味精过量的浓汤让人联想到西贡小姐的辣劲儿。至于
中华料理就更。。。。(行文至此,键盘已经被口水淹没而造成短路,恕无法一一尽述)。

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吃完两打生蚝,总不能辜负这春宵良辰吧?找一家夜总会腐败腐败去!
随着大量财大气粗的新移民的到来,温哥华地区(尤其是列治文市)的各种娱乐场所也应运而生。
但是那档次,那排场,那硬件软件,怎一个土字了得!每个夜总会里的坐台小姐也就小猫两三只,
还个个神情肃穆。卡拉OK放的都是N年以前的老掉牙曲子。我想,北朝鲜平壤如果有夜总会的话,绝
对是气派的多!

这是一个汽车教练考不到驾照,师奶分不清左快右慢的城市。

在北美,汽车已经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一种必需品。考驾照也成了令新移民爱恨参半的经历。BC
省对华人算是格外开恩,可以中文考笔试。不过,那蹩脚的中文题目往往让应考者丈二和尚摸不着
头脑,总是把对的答案改成错的才放心。结果光是考笔试就要三顾茅庐。路考就更别提了。多少在
国内是驾驶学校的资深教练,都在温哥华的阴沟里翻车,屡考屡败。要不怎么会有贿赂考官非法获
取驾照的丑闻呢?

周末到列治文市是一件令人心烦的事情。名车越来越多,马路越来越窄。刚满16岁的少爷开着敞篷
车招摇过市,车里的音像恨不得把马路都震出个坑来。忙于送孩子去补习,弹钢琴,画画,游泳的
师奶们以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在左车道上斯文的爬行,惹来无数不耐烦的中指头。

这是一个洋孩子很快学会华语,台湾孩子很快学会粤语的城市。

不少新移民听说西区名校云集,削尖了脑袋也要把孩子送去那里读书。等到开学那一天,到了学
校,还以为回到国内哪一所贵族子弟学校呢! 头发黑压压一片,纯正的国语,粤语此起彼伏。洋孩
子成了学校的点缀品。在中国孩子们还没有摆脱ESL之前,洋孩子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用纯正华语骂人
了!

后记:

上面就是本人对温哥华这个城市的浮光掠影印象。其中不乏以偏概全之论,千万别当真。如果有某
些论述能够引发您会心一笑之余点头称是,则吾愿足矣!总之,温哥华就是这样一个令人爱恨参半
的城市。喜欢也罢,讨厌也罢,既来之,则安之。喜欢的,安居乐业,与这个城市慢慢的老去;不
喜欢的,兴冲冲的来,静悄悄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

soo-goo 2010-7-7 21:41

[tt18].

ql7788 2010-7-7 22:15

适合养老..

pp_dream 2010-7-7 22:33

在温哥华机场转机时,发现标志牌上写英文,下面都跟着中文。机场工作人员也有不少是华人。在机场吃了碗面,好吃,顿时不再饥肠辘辘。
哇塞!虽然还有11小时才能到上海,却感觉跟已经回国了一样。据说温哥华华人占其人口的35%。.

m宝贝 2010-7-8 11:50

回复 4#pp_dream 的帖子

据说温哥华、多伦多的华人都占了1/3.

一缕阳光08 2010-7-8 13:25

[tt23].

timegoesby 2010-7-8 14:54

一个朋友在温哥华,一次回来探亲,说的一口广东话。但是英语不会说。她说,在那里就象移民到了香港和台湾。。。。.

soo-goo 2010-7-8 15:15

回复 7#timegoesby 的帖子

21岁的表妹在温哥华三年,换过很多男朋友,有外国人,有中国富二代。去年回来说,那里,说广东话是都是早年移民的,说国语的是近期移民的。说广东话的人都挺有优越感的,看不起说国语的。.

timegoesby 2010-7-8 15:17

回复 8#soo-goo 的帖子

[tt35]
看来要移民温哥华的朋友,好开始学说广东话了。。。。.

m宝贝 2010-7-8 15:51

回复 9#timegoesby 的帖子

中国人惯是会窝里斗的,香港看不起大陆的,大城市看不起外地的乡下的。其实在老外眼里,都是中国的吧.

timegoesby 2010-7-8 16:07

回复 10#m宝贝 的帖子

我朋友原是江西回沪知青子女,到了温哥华打工的时候也经常被华人欺负,她说在工厂里被个上海去的女人欺负,后来换了工作。
她说,在那里一等公民是白人,二等公民是黑人,三等公民是印度阿三,四等公民是华人。。。。.

m宝贝 2010-7-8 17:03

回复 11#timegoesby 的帖子

太底层了[tt3].

timegoesby 2010-7-9 08:38

回复 12#m宝贝 的帖子

是呀,她回来对我倒了一大堆苦水,最后说了句,还是温哥华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mygirl 2010-7-9 08:54

回复 13#timegoesby 的帖子

那她情愿在温哥华当4等公民啊?[em07].

timegoesby 2010-7-9 09:19

回复 14#mygirl 的帖子

人各有志。
她书读的不多,但是人挺开朗聪明的。回来的时候跟朋友聊聊天,我们只当笑话听听。
温哥华是养老的好地方,但关键还是要有钱,要有很多的的钱。
要找好工作,那你得是移民二代或三代,土生土长在当地接受当地的教育才行。
她去了以后想找好一点的工作,但都要有当地的教育机构颁发的证书才行。她就代款去读了个护士之类的东西,但是听她说后来还是放弃的,可能读出来找类似工作也不容易。
不过在那里,你只要肯打工,日子还是可以过的不错的。

从她那里我就知道一点,中国读出来的证书之类的东西,在加国是没有用的。
我一朋友嫁给个搞计算机的,而且是从新加坡移民到加国的,但是去了之后还是找不到工作,只能吃老本。后来总算找了个烤面包的工作。
在那里你想找个体面的工作,必须有当地学校机构的证书才行,这还是第一步,接下来就看个人的运气了。.

m宝贝 2010-7-9 10:49

回复 15#timegoesby 的帖子

中国读出来的东西,在哪儿都没用的……连找工作,中国的工作经历都不承认的,除非你有在北美公司里工作的经历。

但至于烤面包是否体面,也是基于中国人的看法,因为外面做个职员也未必有蓝领赚的多。而在中国,白领肯定自我感觉比蓝领“高档”的。这也是因为在中国蓝领或者技术工一直是低收入人群,所以才成为底层被人看不起吧,说白了,职业歧视,还是中国人最厉害,窝里斗么,几千年的传统了。

看过美剧《绝望的主妇》么,水管工和医生家庭住的是一样的house,也没有人看不起水管工,觉得他不体面。不过倒是没看到他被邀请到什么俱乐部的宴会去。在国外要进入上流的社交圈估计是不易的,只要是打工族,应该都是差不多的有房有车的中产,还是占了大多数。.

m宝贝 2010-7-9 10:55

回复 14#mygirl 的帖子

4等怎么说呢,我想就像外地人到上海一样吧,在建筑工地打工的民工这类,因为收入极少,工作辛苦,被上海人看不起,也只好算4等公民吧。稍好些的,穿的干净些,工作轻松些,赚的多些,“等级”自然就提升。而学历高,收入高,做到白领的,谁还会把他们和工地民工同样看待啊。

我说的这些可能要引起地域争执,但我说的是实话,外地人在上海要被本地人接受也是要付出很多的,虽然现在的上海真的可以说是海纳百川了。但凡是中国人,讲不好听一点,以貌取人,以财取人(不就是看不起人家穷么),这种观念还是深深烙印在心底的。.

timegoesby 2010-7-9 11:04

回复 16#m宝贝 的帖子

在温哥华,贫富差距不大。只要你肯靠双手吃饭,日子是过的不错的。
可是,国内出去的人大多都想找个坐坐办公室之类的工作。这种思想很根深蒂固的。为什么现在国内那么多大学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就不能做象水管工,端盘子的工作。
越狱的男主角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当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就到墨西哥餐馆洗盘子。
不过,在国外搞技术工也得先考证书的。.

m宝贝 2010-7-9 11:21

[quote]原帖由 [i]timegoesby[/i] 于 2010-7-9 11:0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7277886&ptid=4738038][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温哥华,贫富差距不大。只要你肯靠双手吃饭,日子是过的不错的。
可是,国内出去的人大多都想找个坐坐办公室之类的工作。这种思想很根深蒂固的。为什么现在国内那么多大学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觉得大学生就 ... [/quote]
中国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也是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只想轻松拿钱,而不想努力劳动,何况在中国,越是努力的劳动者,拿的钱越少,如果劳动者拿的钱比白领还多,还会有人不去做么。

比如现在街道里招大学生,环卫所招大学生,都是争先恐后抢着做,以前我们小时候要是不好好读书,爸妈一句话:将来扫垃圾去!哈,现在据说抄电表的月薪都有8000一万的了,不是开后门你都进不去。[tt13] 如果这样高收入的劳动职位多的话,估计大学生就业就不会这么困难了。.

timegoesby 2010-7-9 11:31

回复 19#m宝贝 的帖子

关键问题还是中国人口太多了!!!.

m宝贝 2010-7-9 11:33

回复 20#timegoesby 的帖子

而且穷人太多了……[tt3].

m宝贝 2010-7-9 11:37

我举了个例子,如果把社会福利看成一个家长的财产,如果中国和外国的财政都比作100块钱的话,一家有100个孩子,每个人只能分到1块钱,而另一家只有10个孩子,因此每人能分到10块钱。

这还不算上,一家的管家私自吞掉的钱,于是这家能分的还不到100块,而且这家100个孩子里,有50个孩子都饿得快要死了,10个孩子撑的快要死了,剩下40个孩子属于饿不死也吃不饱的状态,于是得先救济那些快饿死的,除非你也到了濒死的边缘,才能轮到你。[tt17].

timegoesby 2010-7-9 11:42

回复 22#m宝贝 的帖子

是呀,有条件的还是移民的好,哪怕做个四等公民五等公民的。只要能忍受中国人之间的窝里斗、海外的种族歧视,生存环境还是可以的。
再说,对下一代来讲,上一代付出的辛苦还是值得的。.

pp_dream 2010-7-9 11:55

走都走出去了,为什么还要在华人圈里溜达?

俺的2分钱。.

m宝贝 2010-7-9 11:55

回复 24#pp_dream 的帖子

2分钱是啥?.

seawind 2010-7-9 14:58

回复 25#m宝贝 的帖子

米国人在帖子结束喜欢加上 My 2 cents, 有点像 “个人意见” 之类的谦辞,
以下是wiki的解释。

"My two cents" and its longer version "put my two cents in" is an American idiomatic expression, taken from the original British idiom expression: to put in "my two pennies worth" or "my tuppence worth." It used to preface the tentative stating of one’s opinion. By deprecating the opinion to follow — suggesting its value is only two cents, a very small amount — the user of the phrase hopes to lessen the impact of a possibly contentious statement, showing politeness and humility. However, it is also sometimes used with irony when expressing a strongly felt opinion. The phrase is also used out of habit to preface uncontentious opinions.

For example: “If I may put my two cents in, that hat doesn't do you any favors." (More polite way of saying, for example: That hat is ugly.) An example of the shortened version: "My two cents is that you should sell that stock now."

There is some speculation as to the origin of the idiom. Some believe that the phrase originates in betting card games, such as poker. In these games, one must make a small bet, or ante, before beginning play. Thus, the phrase makes an analogy between entering the game and entering a conversation. However, there is no documentary evidence of this being the origin of the idiom and as such, is merely speculation. Other likely origins are that "my two pennies worth" is derived from the much older 16th Century British expression,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There is also some belief that the idiom may have its origins in the early cost of postage in Britain, the "twopenny post", where two pennies was the normal charge of sending a letter containing one's words and thoughts or feelings to someone.

"Two cents" and its variations may also be used in place of the noun "opinion" or the verb phrase "state [subject's] opinion", e.g., "You had to put your two cents in, didn't you?" or "But that’s just my two cents."

The phrase "If you don't put your two cents in, how can you get change?" encourages an expression of opinion. It makes a pun on the word "change". One meaning of change is an alteration — presumably to bring someone or something in agreement with an expressed opinion. Another meaning of change is the cash equivalent of an overpayment. Thus the reference to two cents is in accord with another idiom that values opinions at one cent (A Penny for Your Thoughts).

This expression is also often used at the end of a statement, e.g., “Just my two cents." In this usage, there are many variations that serve the same purpose, such as "Just my $0.02 worth" or “Just my 1/50th of a dollar."

A related expression is “Would you buy it for a quarter?", coined by C. M. Kornbluth in The Marching Morons, indicating that the thing in question isn't even worth 25¢..

jake_shi 2010-7-9 16:22

回复 24#pp_dream 的帖子

非常正确。.

jake_shi 2010-7-9 16:23

回复 18#timegoesby 的帖子

温哥华的贫富差距不大?你去看看就知道了,有钱人太多了。
穷人都呆不起呀。但也有穷人.

jake_shi 2010-7-9 16:26

回复 1#m宝贝 的帖子

加拿大加园网转来的帖子吧
网上这样的帖子太多了。.

m宝贝 2010-7-10 13:36

回复 26#seawind 的帖子

学习了.

kavin_gu 2010-7-11 22:59

有钱还是在温哥华生活质量高,况且北美的教育,领先我们不是一点点。
没钱,为了孩子去北美读书,可以去多伦多,生活开销小一些。.

kavin_gu 2010-7-11 23:03

回复 24#pp_dream 的帖子

没记错的话,你在加国已待了很久了吧?能给我们多说说孩子的学习情况吗?非常想了解一手的情况。[tt23].

pp_dream 2010-7-12 17:29

回复 32#kavin_gu 的帖子

仅两年而已。
我罗列了一些关于孩子在加拿大公立学校的学习情况,见[url]http://ww123.net/baby/thread-4738876-1-1.html[/url].

kavin_gu 2010-7-13 13:54

回复 33#pp_dream 的帖子

谢谢,仔细看了,你孩子过渡得很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温哥华,一个令人爱恨参半的地方!ZT

Processed in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