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质疑孙瑞雪

胡豆妈 2008-5-7 00:27

转贴:质疑孙瑞雪

转贴说明:今天偶然看了这篇贴子,是一个妈妈的思考,觉得写的不错,转来这里分享下。大家讨论啊!

原文链接:[url]http://bbs.baby.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167&subid=40&tbid=4215&fid=430287[/url]

自从在“爱与自由”论坛认识了一位同住定慧寺的妈妈,视野一下打开了。李跃儿、王甘、西郊幼儿园、张娟等等新鲜的名字被我关注,我像一块海绵一样,花了几乎3天的时间在网上汲取相关的一切信息。

这个论坛里有关于蒙氏西经(西方现行蒙氏教育)与国经(孙瑞雪蒙氏)的讨论,令我有豁然开朗之感。

我前一段时间为宝宝认数字就困惑了好一阵子,在困惑中捧起了抛开很久的蒙氏原著,然后困惑好像就解决了。那时我还没有明白这个困惑真正的性质。其实正是孙瑞雪与蒙氏之间的巨大差别被我朦胧的感知了啊!

蒙氏内容博大精深,孙瑞雪选择了“爱与自由”来强调自然有她的一番苦心,在当下的中国,心理健康的确是个很重要很急迫的问题,或许对于她本人也是在这一方面感触最深,所以主要关注在这一块。但是在蒙氏那里,爱与自由总是作为一个背景而已,实际上,知识的学习、智力的锻炼才是在前台唱主角的。蒙氏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只有凭借智力的活动才能建构健全的人格。所以如果理解成,把心理建构好了再去学习知识,那真是谬之千里。

现在手边没有书,凭印象说一下蒙氏与孙瑞雪的巨大差别。在孙瑞雪的书中,明确说过我们园里蒙氏的孩子一般反应都比较慢,但普通的孩子中有很多小孩看上去很机灵,说话反应很快,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那些机灵的小孩都是条件反射的,被训练出来的,他们说话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但蒙氏的孩子是在用自己的脑子思考,小孩子思考是很慢很慢的,但是只要他们在思考,他们的速度总会快起来的。她还说她的儿子就是脑子比较慢的。我那时有些崇拜她,我想,哦,这是判断孩子状态的一个标准吧,虽然觉得很奇怪,反应慢的孩子状态更好?不过鉴于蒙氏对传统有太多颠覆,也是照单全收了。

直到前一段读《发现孩子》,才看到蒙氏本人的描述:什么是聪明?就是思维迅速,反应快。蒙氏将她的一些教学法称为思维体操,她说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反应就会比别人快。蒙氏说她的儿童之家里的孩子明显反应比外边的孩子要快。

还有一点,《爱与自由》开始的部分,就批判了一个从小给孩子灌输知识的案例,那样的灌注的确可能对孩子造成压抑。但是知识教育在孙瑞雪那里一直是较少有正面提及的。在孙瑞雪的语汇中,多的是正常儿童和不正常的儿童(或说有问题的儿童),她的教育的最高目标也就是培养出正常的儿童,(这也是关注心理健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吧)。而天才好像是孙瑞雪教育的禁区,我没有看到一点孙老师对于天才的追求。

而蒙氏在《发现孩子》中专门有一章《天才的秘密》,研究天才,如何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天才,这个教育目的在蒙奶奶那里是不言而喻的!

当时我想,难道孙老师没有读过蒙氏的原著么?后来我想,也许是中国的父母有太多功利心吧,所以孙老师就要矫枉过正,偏不给你说智力培养,偏不让你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吧。或许孙老师对于当下中国孩子的判断就是这样的,问题孩子、问题家庭太多了,能培养出正常儿童就相当不错了,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培养天才。

“爱与自由”是孙瑞雪的,不是蒙奶奶的,它是蒙氏众多解读当中的一个吧。

我觉得我的宝宝到目前为止都挺正常的,所以我现在认为仅仅把她培养成一个正常的儿童是不够的,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心血来培养这唯一的孩子,应该是朝着天才的方向努力吧,能做到哪一步无所谓,但是这二者的方向根本就不一样啊!.

胡豆妈 2008-5-7 00:32

再转:理解重于满足——继续反思孙瑞雪的“爱与自由”

关于走路,孙瑞雪解释孩子不想走路,要求你抱,那是想要获得你的爱,你就要尽可能地满足他,抱他。而蒙特索利奶奶说,小孩子其实很喜欢走路,只不过他们的走路是以走路为目的的纯粹的走路,而不像成年人是为了从某地赶到某地去才走路的。所以只要成人放慢脚步,没有那么明确的目的,跟在孩子的后面,孩子可以走很远很远,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料。

我觉得显然蒙奶奶所说更接近孩子的本质,孙老师是有些把爱与自由泛化了,好像孩子的每一个要求和举动都与爱与自由有关,都上升到爱不爱的高度,我觉得有时把问题复杂化了,无形中加重了父母的心理压力。

我的宝宝现在就是这样,在路上她是不愿意走的,因为路上有汽车,确实不方便她随意地走,我们就抱着,或坐婴儿车。抱到适宜的地方,她就会自己起劲地走,只要我们不赶路,我就尽量跟在她后面走。她很会判断形势,一旦感觉我们是要赶往某个目的地了,就会要“抱抱”。只要大人们坐下来,她就开始在附近溜达了。我因为读过蒙奶奶的解释,所以觉得很明确,小孩子是不喜欢赶路的,心里一直很明白宝宝的状态。不会因此想到她多么需要我的爱,或是我给的爱还不够等等一连串的问题。

爱与自由没有错,但爱应该是智慧的爱,自由是成长的自由,这一切的基础在于对孩子的成长规律的科学的了解和对自己孩子的深刻细致的观察。如果不了解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没有智慧的爱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过分的替代,结果培养了孩子的惰性,丧失发展自己的良机。有些事情宝宝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能做了,或者是大人没有敏锐地发现宝宝的成长,如果大人没有及时地撤退和指导,孩子会一直让你做,最后导致孩子人格的退化。自由也绝不是让孩子变成说一不二的家庭主人,实际上小孩子的表面需求不一定就是他的真实需求,只有父母通过科学的学习和细致的观察,才能知道现阶段孩子成长的真实需求是什么,他的每一个要求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才知道如何去满足孩子成长的需求,引导她走向自己的真实需求。并不是可以在不了解孩子的情况之下,只要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采取“敬畏”的态度,跟着他的指挥棒转就一切OK了,那样的父母是没有担当起作为成年人的责任。孙瑞雪曾在书中感叹过,孩子的需求有时是多么难以理解,多么难以让人看清,并建议父母,当你无法理解的时候,满足他就好了!我觉得事情真的没有那么简单,作为幼教研究者,研究孩子成长的科学规律,并把规律告诉更多的家长应该是分内的工作。作为家长,理解孩子是家教的最关键所在,是一切亲子关系、教育和爱的前提,没有理解的爱很可能变成害人的溺爱。有人说爱和溺爱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其实在我看来这二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区别的关键就在于你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如果你把对孩子的理解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爱都不会成为令孩子反感并且阻碍他成长的溺爱的。

所以,我觉得孙老师的话说反了,孩子的需求我们的确很难洞察,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用心观察,力争更多地去理解孩子。我认为真正理解孩子的需求是最重要的,至于是否满足他的需求却不是那么绝对的,家长只要真的理解了孩子,理解那些需求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的大小,就自己知道如何平衡孩子、自己、家庭其他成员的需求以及和各种客观条件之间的矛盾了。我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从小到大所有的成长需求全部被满足了,没有受过任何的压抑,我想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成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但大部分受过一些压抑的孩子(当然不能是太严重的压抑)都可以健康地成长。所以就母亲而言,我想关键不是如何尽全力去满足孩子的每个需求,而是尽全力去理解孩子。如果一个孩子的妈妈始终在努力地理解他,始终站在他身边,即使他的不少需求由于种种原因未得到满足,他的心智也一定可以健康地成长,因为他拥有健康的亲子关系给他足够的安全和幸福,在他漫漫人生之旅中也一定会为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的母亲而庆幸感念!我想“懂你”是表达爱的最智慧的方式。.

cicici 2008-5-7 08:49

书吗,看看就可以了,都太当会事有这个必要吗?可借鉴的就借鉴一下,不同意的观点看过就忘了。生活才是更重要的。.

悟空妈妈 2008-5-7 09:0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管他蒙式,孙式,适合自己孩子的就好。
这个说得好“作为家长,理解孩子是家教的最关键所在,是一切亲子关系、教育和爱的前提,没有理解的爱很可能变成害人的溺爱。有人说爱和溺爱之间的尺度很难把握,其实在我看来这二者之间有天壤之别,区别的关键就在于你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如果你把对孩子的理解放在第一位,那么怎么爱都不会成为令孩子反感并且阻碍他成长的溺爱的。”.

林夕 2008-5-7 10:27

很好,现在总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是热捧,一方是冷待,这样对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很好,我已报名去听孙老师的课,这篇文章让我突然记起来,孙老师的院子里似乎不平常的儿童多一些,比如在其他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奚落的宝宝,不肯去原来幼儿园的宝宝,所以,我打算带耳朵去听,带大脑思考,而不是全盘接受!所以我说,这个帖子真好!
我不能要求幼儿园的老师对我的孩子如何好,但我要要求自己理解孩子,鼓励孩子把在幼儿园的活动表达给我,然后我再去处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获得孩子、大人、老师之间沟通带来的积极结果!.

岁月就像棒棒糖 2008-5-7 10:37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
只要大方向对了就好,细节的东西,要自己掌握。.

小南瓜妈 2008-5-7 10:44

非常同意LZ的观点。[tt8].

zmin28 2008-5-7 12:22

天才太少了.爱因思坦算一个吧,但是他并没有接受过什么蒙式,孙式的教育,他只有一个爱他,理解他的母亲..

kecy 2008-5-7 12:57

同意LZ观点.

胡豆妈 2008-5-7 14:44

回复 3#cicici 的帖子

都是太空了造成的,哈哈!:lol :lol.

晴晴的妈 2008-5-7 14:48

这位妈妈太牛了,我去读了原帖,又把她的这一篇也帖上来吧。
————————
我的“质疑孙瑞雪”一文引起了一些网友的讨论,我发现大家观点的不同其实主要是对“天才”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也正是这个理解的不同引起了顺儿妈妈的担忧吧。所以我想到应该专门写文来说明一下我对“天才”的理解,主要是和一般的功利理解中的“天才”做个区别,这样也可以更明确我自己的教育思路。我理解的真正的“天才”(以下简称“真天才”)与一般许多父母功利地理解的“天才”(简称“功利天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区别:
一、“天才”的界定角度不同
一说天才,人们就会想到爱因斯坦等明标史册的著名人物,他们是天才,但真天才绝不仅仅局限于那些名人、伟人之中。还有很多人也具有超凡的才能,也做出过贡献卓著的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被人们认识,或是并未被广泛传播,他们也应该属于天才之列。功利天才一般是从外在的角度来定义天才,认为那些成名的、成功的人才是天才,在这个观念之下,所谓希望孩子成为天才,也即希望孩子在世人的眼中是成功的,能成大名或者做大事、挣大钱之类。因此功利天才特别重视人外在的东西,比如学历、职位、名气等等,人的价值是靠这些标签来体现的。比如卡尔威特、刘亦婷等等所谓的天才教育,其“天才”的界定正是从这种外在角度来界定的,学位或者教授的职衔是功利天才的直接的注脚。
而我理解的真天才应该是从内在、从一个人的本身来界定的,任何一个拥有超凡才能与高尚道德的人都是天才。天才的成功率可能会更高一些,但仍然会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也不见得是必然要成功的。天才就是发展得更好、更完善的人,他没有必要给自己贴上标签,更没有必要广而告之。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更多的天才,最好我们的孩子全都长成天才,(每一个孩子本身都有长成天才的潜质),那样人类的新纪元就开始了!我想那样的世界可能正是一生获得3次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蒙特索利老奶奶的梦想。
二、“天才”的培养目的不同
由于天才的界定不同,因此天才的培养目的必然不同。其实我常常觉得教育目的可能比教育的具体方法更能影响教育的效果,很多教育方法可能是殊途同归的,但教育目的先天地决定了我们的态度,而孩子一定比我们自己更清晰地感知了我们的态度!
培养天才本身绝不是教育的目的,我们一定要追问一句:你为什么要培养天才?功利天才的培养目的一定是功利的,比如卡尔威特的父亲,他培养天才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这是一个何其卑劣的目的!所以我看了那书的第一章以后就非常反感,再没有看下去,直到最近才听说萧愚揭示了卡尔威特等教育神话的真像(有兴趣的博友可以去看[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051o.html[/url])。我从来不相信动机不纯的教育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即使有再多的学位、职衔,再多的亲朋好友推荐,我始终很反感卡尔威特,一直没读。当然更多的父母心是好的,他们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希望孩子可以过更有意义、更有成就的人生,他们的目的是希望孩子的人生更好,所以才想要把他培养成天才,因为他们觉得天才的人生更好一些吧。(当然也有如月亮的脸这样的妈妈认为天才的人生更不好的。)我猜想顺儿的姥姥可能就是这种心理吧。当然如果让孩子承载了过多父母未完成的心愿,结果也只能是孩子的反叛。
那么我培养天才的目的是什么呢,从上一节的末尾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我想是为了人类的新纪元吧。说起来好像很遥远、很空泛,可是我真的觉得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在培养孩子,更不是为了孩子而培养孩子。现在的社会生活很明白,父母老的时候孩子都在忙自己的生活,也可能在遥远的国度,其实孩子将来对家庭的义务必然越来越少,因此孩子怎么样和我们个人的将来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但这些孩子怎么样和我们将来的社会、国家真的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坚,我们是为社会、为国家在培养孩子。我并不是在唱高调,无论你是否认识到、是否承认,这就是一个残酷的事实!孩子好了,最受益的一定不是你,而是社会;孩子不好,最受害的也同样是这个社会。或许同意我的妈妈不多,但是我相信我看到的这个事实,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打算明确目的,我是在为这个社会培养孩子,我培养天才就是希望她能对社会多贡献一些力量。这个认识也是受蒙奶奶影响而来,容我另文论述。
三、“天才”的培养方式不同
基于不同的界定和不同的目的,天才的培养方式也就是不同的了。功利天才因为有一个明确的天才培养的标准,所以也相应地制定培养的计划,比如《0岁方案》等等吧。功利天才的培养强调计划和实行,他们基本认为天才就是在标准化的流水线上严格训练出来的。
真天才怎么可能有标准?就像人的发展完善,根本不是什么智商测验能够测量于万一的。即便伟大的教育家如蒙奶奶者,也并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天才方案。天才的成长,我想是各个不同的。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关注我的孩子,同时努力学习和思考。我相信,孩子是脚,教育是鞋。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而且没有哪一双鞋会适合所有的脚!.

胡豆妈 2008-5-7 15:04

[quote]原帖由 [i]cicici[/i] 于 2008-5-7 08:49 发表 [url=http://321ww.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47000&ptid=4516073][img]http://321ww.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书吗,看看就可以了,都太当会事有这个必要吗?可借鉴的就借鉴一下,不同意的观点看过就忘了。生活才是更重要的。 [/quote]


你说的没错,空谈误国噢。空谈还误人呢,哈。

昨天还看到个专家文章,其中说到“父母要故意放慢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语言的刺激和学习让孩子在沟通交流上快速获益,这会让他对其它的信息理解能力变弱,”这个大概就是华德福教育不提倡小孩在7岁以前学习书面知识的原因。

文字看似强大,滔滔不绝一大篇,其实挂一漏万,万言文才多少K,几张高清照片就可以一个G了,多少信息量的差别啊。

由此突然想到,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以后还是少聒噪为好,呵。.

晴晴的妈 2008-5-7 15:56

华德福教育不提倡7岁前接触书面文字,是觉得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这个阶段是通过行动、各类活动,来发展自我意志,例如,发展学习和识字的愿望。如果他们没有这个意愿,你非要教给他们,因为你是对他们有影响、有生杀予夺权力的教师和父母,他们可能会屈从于你的意志,为了取悦你而学习。但那不是他们自发的学习,不是他们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想要学习知识、感受文化的愿望。
对于那些语言发育有优势、准备好了的孩子(通常在人群中有百分之十几噢),家长自己可以因材施教啊。但是在给他们进行书面语言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很多早早读书写字的孩子,在户外运动量、身体协调性方面会有欠缺,这是终身难以弥补的。.

sunnysh 2008-5-7 16:28

有的适用
有的不适用.

rosemary 2008-5-7 19:26

回复 1#胡豆妈 的帖子

个人认为孙瑞雪老师的"爱和自由”是她本人对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每个人对于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解多多少少都有写不一样的,因为视角的不同,因为需求的不一样, 因为理解的不一样。如果要比较深入地了解蒙特梭利教育,试着看玛丽亚蒙特梭利博士的原著会比较好。.

羊囡囡 2008-5-7 19:39

真是太空了,看到这么多字我就犯晕![tt3].

胡豆妈 2008-5-7 21:58

回复 15#rosemary 的帖子

我对蒙特梭利博士的景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原著有全套,还没有学习完,[em07

[[i]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5-7 22:05 编辑 [/i]].

胡豆妈 2008-5-7 22:08

回复 13#晴晴的妈 的帖子

“很多早早读书写字的孩子,在户外运动量、身体协调性方面会有欠缺,这是终身难以弥补的。”

这个没错。了解和参加华德福活动后,在这方面启发很大。不是说学习不好,但学习了这个,就会丢了那个。所以后来大量增加了小孩的户外活动时间,把读书活动减少了很多。.

rosemary 2008-5-7 22:56

[quote]原帖由 [i]晴晴的妈[/i] 于 2008-5-7 15:5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51052&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华德福教育不提倡7岁前接触书面文字,是觉得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这个阶段是通过行动、各类活动,来发展自我意志,例如,发展学习和识字的愿望。如果他们没有这个意愿,你非要教给他们,因为 ... [/quote]
只要安排合理,两者并不冲突,而应该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凡事都有个度,再好的事过了度可能也会有副作用产生, 关键是度的把握,怎样协调的问题,当然前提是孩子感兴趣的前提下。.

zhujinhua 2008-5-8 11:04

[quote]原帖由 [i]阳阳阳妈妈[/i] 于 2008-5-7 10:27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47896&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好,现在总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是热捧,一方是冷待,这样对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很好,我已报名去听孙老师的课,这篇文章让我突然记起来,孙老师的院子里似乎不平常的儿童多一些,比如在其他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奚 ... [/quote]


结合小巫的书中时有提及的“问题儿童”,我想,其实有些孩子确实多敏感,或者更需要尊重之类的东西,因为他原来的发展有些不太合群……

总之,去蒙氏园总是理想的地方,但也要防太理想了,又过了另一个极端…….

zhujinhua 2008-5-8 11:10

[quote]原帖由 [i]胡豆妈[/i] 于 2008-5-7 22:08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53047&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多早早读书写字的孩子,在户外运动量、身体协调性方面会有欠缺,这是终身难以弥补的。”

这个没错。了解和参加华德福活动后,在这方面启发很大。不是说学习不好,但学习了这个,就会丢了那个。所以后来大量增 ... [/quote]


我刚想引用卢梭的案例,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读了很多书,与他的父亲,这也导致他后来非常爱好学习,到哪能里都爱拿着书阅读,……
可是,也确实,他的身体一直受到疾病的困扰,健康状况一直并不太理想。他的《忏悔录》中,多有提及他忍受着疾病的折磨,几度认为离死神不远……

要平衡,还真的很难啊!

这边刚准备给13个月的小儿子进行玩字,又想歇了…….

cicici 2008-5-8 12:39

回复 12#胡豆妈 的帖子

这个我是非常同意的,我一直不主张过早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有很强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不会差的 。 我很相信过早开发某一方面的智力其实会防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自我成长,而这些很多其他方面往往是大人看不到的,比如,想象力,想象力不一定会立刻表现出来因为孩子没有适当的技巧。

[[i] 本帖最后由 cicici 于 2008-5-8 12:41 编辑 [/i]].

gybb0831 2008-5-8 13:52

[quote]原帖由 [i]晴晴的妈[/i] 于 2008-5-7 15:5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51052&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华德福教育不提倡7岁前接触书面文字,是觉得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他,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他们这个阶段是通过行动、各类活动,来发展自我意志,例如,发展学习和识字的愿望。如果他们没有这个意愿,你非要教给他们,因为 ... [/quote]

这个倒是的,女儿班里有个孩子,认字量非常大,但她在体育运动方面表现出来特别的害怕和抵触,人的各项能力就象是一个个的砝码,这个过于重了,天平就不平衡了。.

ouu54 2008-5-8 14:13

[quote]原帖由 [i]cicici[/i] 于 2008-5-7 08:4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47000&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书吗,看看就可以了,都太当会事有这个必要吗?可借鉴的就借鉴一下,不同意的观点看过就忘了。生活才是更重要的。 [/quote]
[em11]
好像没有哪个天才是按书本教出来的吧?
到是成功了,出书赚钱教别人[em17]
第一次知道有什么蒙氏,还有土洋之分。
书本是理论,生活才是硬道理.

晴晴的妈 2008-5-8 14:16

呵呵,套一句广告词,平衡即健康。我现在都不敢轻易给女儿做什么“教育”了。教育孩子太难了,完全放任不去发展,是浪费,如果发展过程中不能平衡,就是犯罪。现在不停看书,吸收教育方面的种种观念和方法,发现没有一个体系敢说自己是最好的,那些经过时间经验的教育体系,也不一定是最理想的体系,或者最有效率的体系,但确实是一个注重平衡的体系。当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贸贸然去套用和照搬这些体系中的精华部分,想组合出一个更好的东西来时,问题往往就出现了。
非常感谢胡豆妈,看来盯着一个论坛转,视野还是受限。根据你提供的线索,我找到萧愚两篇批判早教神话的文章,不敢专美,奉上地址:
《卡尔威特真相》,[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051o.html[/url]
哈佛女孩刘亦婷真相,[url]http://edu.sina.com.cn/focus/ha/index.html[/url].

心似双丝网 2008-5-8 14:26

听百家之言,取利己者用之。.

努力 2008-5-8 15:01

[quote]原帖由 [i]阳阳阳妈妈[/i] 于 2008-5-7 10:27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47896&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很好,现在总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一方是热捧,一方是冷待,这样对我们这些旁观者而言很好,我已报名去听孙老师的课,这篇文章让我突然记起来,孙老师的院子里似乎不平常的儿童多一些,比如在其他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奚 ... [/quote]
说的好
现在我还没有效的方式鼓励它对我说学校里的事情。还是太听老师话了。
在我吓唬她(不说实话就怎么怎么)的情况下,才说被谁扣了。我问为什么先不说实话,回答我:老师说不该说的话不要乱说。她到很理解了这句话[tt3].

胡豆妈 2008-5-8 15:52

回复 24#ouu54 的帖子

"第一次知道有什么蒙氏,还有土洋之分。"

就象马克思主义也有土洋之分一样,哈。

记得在大学里听哲学课老师说过,马克思曾经很气愤的说“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当时很震撼。.

胡豆妈 2008-5-8 16:02

回复 25#晴晴的妈 的帖子

刘亦婷真相贴早前看过的,偶是个怀疑论者,什么东西都要研究一番,何况有网络,有新发现首先都要到网上了解个周全。

书也别看太多了,我有本书上说:要相信母亲的直觉。专家说了许多让人没了方向,母亲按直觉做的却往往没错。

自从看了这本书,我的自信心增加了。原来小孩什么情况我都要翻书找对策,没有对应的就手足无措,现在我经常按直觉办事,效果还更好呢。

大前提:有爱心,有原则,不发脾气,不用暴力。

[[i]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5-8 22:45 编辑 [/i]].

天天向上 2008-5-8 16:16

尊重和理解孩子,我想是最重要的。其实,爱和自由本来也是蒙台梭利强调的东西,但是我想每个人对于爱和自由的理解又不同。至于智力的开发,或者孩子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呢,蒙氏也是讲的尊重孩子的发育要求。任何理论,强调的都只是一个方面,我想拘泥于一个理论肯定是没有什么好处的。.

乒乒乓 2008-5-8 21:36

胡豆妈,我是你的FANS。

但有一点我同意孙老师的


孙老师对于当下中国孩子的判断就是这样的,问题孩子、问题家庭太多了,能培养出正常儿童就相当不错了,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培养天才。.

若仪妈妈 2008-5-8 21:52

太长了,晕[tt3].

zhujinhua 2008-5-8 21:59

[quote]原帖由 [i]晴晴的妈[/i] 于 2008-5-8 14:1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57551&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呵呵,套一句广告词,平衡即健康。我现在都不敢轻易给女儿做什么“教育”了。教育孩子太难了,完全放任不去发展,是浪费,如果发展过程中不能平衡,就是犯罪。现在不停看书,吸收教育方面的种种观念和方法,发现没有 ... [/quote]

萧愚的书先是在网上看到,第一次在网上从头至尾读一本书,真的写得好啊!
后来还是忍不住到淘宝上买了最后的五本,自己留了一本,还有二本送了朋友,是两个焦虑妈妈。还留有二本,哪位妈妈要看,也可以借去看看。

对平复心态很有帮助啊。那阵子特焦虑,看了此书后,感觉好多了。

另外,不同的书,不同的状态,收获得都不一样。如果我们在不合适的时候,读一本再好的书,也会被批得一塌糊涂,所以,我倒觉得,不是书有问题,而是读书的人有问题。

今天又把林怡的一本书翻出来,早就买了,翻后放到一边了,因为想给小儿子做早教,所以又去查资料了,才知道,林怡家的儿子七个月就识了一百多个字……

教育孩子没有灵丹妙药,只有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克服解决,任何一本教育方面的书籍,必有其可取之处,否则也不会被出版,出版一定是因为需求。所以,我觉得,妈妈如果更客观一些,更执著一些,就一定更收获一些。

让我们跟着孩子一起成长吧…….

胡豆妈 2008-5-8 22:29

回复 31#乒乒乓 的帖子

谢谢你的支持。

说明一下,质疑不是反对,是讨论。质疑某人的观点,也不是把某人说过的话全都否了。

质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就象“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这种逻辑是不对的。

我和那个贴的作者一样,都是经由孙老师的著作接触蒙氏理论(作者博客上还有一篇早前的文章推荐孙瑞雪的两本书)。在有孩子之前,谁会想到去读一些育儿书籍呢?孙老师的著作普及性强,冲击性大,颠覆“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传统育儿理念,功不可没。这是事实。但读过这两本书之后,实践中遇到问题,再读蒙氏原著和其它一些书,发现原书的一些欠缺,这也是事实。

就象上小学遇到一位老师,教了我们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们也得继续上中学,上大学。不是说这老师好,我就一直在小学读下去了。

我的观点是:孙瑞雪的书可以读,但千万别只读这两本。一定要再读一点其它的,否则会有后患(由棍棒一步跨入溺爱的风险极大)。特别是小孩子两三岁后,活动范围增大,自我意识形成,此时不能无原则的给爱和自由。另外《爱和自由》《捕捉敏感期》只是概念性的介绍,操作性的东西少,育儿过程中遇到大量实际问题,无法解决。

[[i]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08-5-8 23:00 编辑 [/i]].

tubaobaodd 2008-5-9 00:40

胡豆妈的标准高呢,"我觉得我的宝宝到目前为止都挺正常的,所以我现在认为仅仅把她培养成一个正常的儿童是不够的,我们花了这么大的心血来培养这唯一的孩子,应该是朝着天才的方向努力吧,"

我的唯一孩子也是正常的,可能某些方面还有小天赋,不过我不希望她变成天才,我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最高的标准就是让我的孩子一生都能成为一个身心正常的快乐人,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而不要成为天才吧,所以就这一点来说我还是顶孙瑞雪的.

和孩子一起玩 2008-5-9 08:48

有一点,无论是谁的理论,是用来借鉴的,不是用来照搬的,否则耽误了孩子,还要埋怨著作人。

第二点,人对不同的理论的偏好也会因为自己的心情和需要而发生转变。当孩子缺什么的时候,与之适应的理论更容易被接受。

第三点,适应中国的才是最好的,适应自己的孩子才是最好的。.

大毛毛妈妈 2008-5-9 10:00

LZ妈妈是个很认真的妈妈 ,但是我觉得她有点玩文字游戏,或者转牛角尖的意思。
孙老师的爱和自由 只是在表达一个观点。但是没有一个观点能在一本书里就说明清楚的。同样,作为我们,她的书 是个敲门砖,我相信有很多BBMM 就是从她的书 开始转而阅读了,蒙氏的书,李跃儿的书。然后结合了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了中国国情,小家庭的情况,对自己的孩子采用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方法。
书是固态的,写书人的思想和读书人的思想都是动态的。相信现在孙老师对爱和自由的理解应该已经远远超过写书时候的程度了。
同样,我们读者来说我们只要坚信,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探索的自由。
如果LZ妈妈只是在研究深入过程中,对孙老师的书中某些内容有疑义,我觉得还可以理解,毕竟一千个人看哈母雷特就有一千个版本的哈姆雷特。那么多人研究红学,真论红学,但是我确信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是真正理解了作者的真实想法的。
最怀疑的是,某些人别有用心。
希望只是我多疑,希望更多的BBMM 能本着求同存异的想法,对待不同的教学理论。
最后,要表达对孙老师的敬意,毕竟她是中国吃螃蟹的人,她给我们开了一扇窗。

[[i] 本帖最后由 大毛毛妈妈 于 2008-5-9 10:01 编辑 [/i]].

ouu54 2008-5-9 10:40

回复 29#胡豆妈 的帖子

"大前提:有爱心,有原则,不发脾气,不用暴力。"
收了[em01].

zhujinhua 2008-5-9 13:18

[quote]原帖由 [i]胡豆妈[/i] 于 2008-5-8 22:29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60853&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谢谢你的支持。

说明一下,质疑不是反对,是讨论。质疑某人的观点,也不是把某人说过的话全都否了。

质疑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就象“敌人的敌人就是我们的朋友,敌人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这种逻辑是不对的。 ... [/quote]

胡豆妈的心路历程与我似有同工异曲。我的感觉也完全是这样。孙瑞雪的《爱和自由》给了我极大的冲激,而且一阵子特别向往蒙氏教育,而且还到处了解蒙氏幼稚园的情况,感觉那就是天堂,那就是最高圣旨了……

也是在那种状态下买了全套的蒙氏教具,181组的。

也是在教具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妈妈育儿圆桌协会的。

……

而实践下来,很多现实的事情,蒙氏不能解决,所以,正如胡豆妈所说,还是要兼听则明,或者说对蒙氏有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最一开始的理解,可能都有点并非出自作者本意。

…….

zhujinhua 2008-5-9 14:01

孙瑞雪的儿子

孙瑞雪的儿子到底怎么样了?她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zhujinhua 2008-5-9 14:35

……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4-14 11:50 编辑 [/i]].

zhujinhua 2008-5-9 14:41

……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4-14 11:50 编辑 [/i]].

zhujinhua 2008-5-9 15:00

……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4-14 11:51 编辑 [/i]].

胡豆妈 2008-5-9 15:19

我错了,不该转发这个贴,说太多了,跟没说一样。

让我们来乐一乐,猜个谜语吧:臭豆腐(打一歌星名)
迷底是:











































莫文蔚.

zhujinhua 2008-5-9 15:30

……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4-14 11:52 编辑 [/i]].

zhujinhua 2008-5-9 15:34

[quote]原帖由 [i]zhujinhua[/i] 于 2008-5-9 15:3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65747&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查看完整版本: 对《捕捉儿童敏感期》的几个质疑
臭臭妈妈 2004-11-10 06:40
对《捕捉儿童敏感期》的几个质疑
《捕捉儿童敏感期》提供了大量的例证,对于我们观察孩子的行为有很大帮助。

   但是,有几点,我想 ... [/quote]


说出了心中的很多疑问。我现在筹建妈妈育儿圆桌协会,把我原来的梦想全破灭,我最开始自以为发现了儿童的秘密,感觉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战争与冲突呢?解决了儿童的问题,不是解决了一切的问题吗?
……

那只是理想而已,在我筹建妈妈育儿圆桌协会的过程中,我品味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所以,我觉得,再好的蒙氏教育,还得要与父母与家庭结合起来,并不是园方一已之力能够解决的。

所以,孩子的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的成长问题了…….

hong07 2008-5-9 15:40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够适应环境,不要因为所谓的“爱和自由”束缚了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不要把孩子圈在某个人为创造出来的小环境里面(比如所谓的蒙氏幼儿园)。这个社会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多少爱,有许多约束,首先要适应,在孩子不能适应的时候,给与适当的帮助。告诉孩子真善美,让孩子懂得自爱,爱别人。.

zhujinhua 2008-5-9 15:45

……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4-14 11:52 编辑 [/i]].

zhujinhua 2008-5-9 15:54

……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9-4-14 11:53 编辑 [/i]].

cicici 2008-5-9 16:09

[tt6].

大毛毛妈妈 2008-5-9 16:16

我很惊讶的发现,在上述讨论中很少有人提到李跃儿老师。如果你们去她的网站看过,上面所谓的质疑,所谓的问题都不将是问题。
了解孩子,养育孩子是一个太大的话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各位BBMM 有勇气,有耐心,有包容。.

tubaobaodd 2008-5-9 18:44

我觉得掌握一个基本的精神然后在实践中还要不断的摸索的,具体的作法我相信孙瑞雪老师也在不断的琢磨和改进,要是强求完全无懈可击本身就是不理智的,我相信如果蒙老奶奶能够活到今时今日,她对自己的理论必定也有重大修正甚至某些部分可能会颠覆自己,学习这些理论的精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教育方法是比较重要的,个体不同,实践理论的效果本来就是不同的,我们的孔老夫子因材施教的理念真是艮古不变的真理啊,最起码我在教育孩子的原则上基本遵从了爱和自由这两点,事实证明孩子是适合这个教育方法的,但是也有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挑战我,我想与其分析这个理论到底有多正确,不如关注一下,我们热中的理论在自己孩子的教育实践中,在孩子的问题上,我们有多大程度地真的去运用了..

rosemary 2008-5-9 21:14

[quote]原帖由 [i]乒乒乓[/i] 于 2008-5-8 21:36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60517&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胡豆妈,我是你的FANS。

但有一点我同意孙老师的


孙老师对于当下中国孩子的判断就是这样的,问题孩子、问题家庭太多了,能培养出正常儿童就相当不错了,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去培养天才。 [/uote]
恩干戈荣
蒙特梭里的理念中有讲到“Normalized Child", 但是好像并不能非常直接的翻译成“正常儿童”,这与我们通常称的正常儿童概念不一样的。.

晴晴的妈 2008-5-9 23:34

[quote]原帖由 [i]zhujinhua[/i] 于 2008-5-9 15:54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65949&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惩罚多于奖励。当我们看到孩子犯错误时,总要说:“看看,我早给你说过。”“你怎么这么笨。”等等,但大多数成人不知道,错误本身对儿童就是一种激励。如果我们学会站在一旁观察而不急于插 ... [/quote]
小孩子不是因为看到别人学会走路,所以想走路的,小猫小狗看到我们在走路,但是它们无论如何不会去学走路。小朋友坐、爬、站、走都是受生命内在规律的支配,当大脑神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进入到下一阶段。所以不管人种不同,环境不同,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世界上的孩子大多是七坐八爬十站,12、13个月会走。
小孩子要去学钢琴,书法……,也不是具有懂得那是社会需要,父母要求的觉悟。按照华德福教育的说法,那是因为孩子10几岁以前,自己的以太体还没有发展完善,必须要依赖某个成人。如果父母或者教师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并且让他知道如果不遵守就会遭到拒绝和抛弃,就会失去成人的关爱,那么这个孩子出于生存的本能,或者是出于对父母、教师的爱,也会顺从他们,甚至表现出对这些东西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往往是短暂的兴趣,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兴趣,也不太可能成为长久的兴趣。当他们长大成人,具有自主权力时,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这个兴趣,即使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成就,这样他们内心中的这些年来的压抑,才能真正释放出来。
拿卡尔.维特来说,他其实在数学方面非常有天分,他在小小年纪,片刻间就解答出了大数学家欧拉用三天时间才破解出来的数学难题。以他的天分,应该可以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但是他成年后并没有再去研究数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找不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方向。
天才教育给人的感觉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很多神童们连正常的人身自由、玩耍的自由、交友的自由、闲暇的自由都没有,哪里谈得上自主和创造?.

zhujinhua 2008-5-13 09:22

那按晴晴妈的说法,我们到底要不要孩子学那些东西?
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跟我先生讨论,儿子现在学的无论哪项东西,都打了一点基础,现在最关键的是,他自己到底要朝哪个方向发展?
钢琴家的方向,也行啊,只要自己愿意每天七八个小时练习……
书法家,也行啊,……
武术项的发展也可以向专业发展……
游泳也可以啊,只要他想,现在一年下来了,仰泳、自由泳、蛙泳,很专业地在学习……
或者走影视表演的发展道路,现在在小荧星学习,……
……

总之,现在多少都学了一点,至于更大的精进,那就要看他自己了,随着他慢慢长大,越早定下目标,越划算,因为时间越多……

我认为,早期教育,还得要一个载体才行,所谓载体,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这个班或者那个班”……
但报的时候,父母就要搞清楚,不可以急功近利,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的…….

晴晴的妈 2008-5-13 09:50

不是我们要不要孩子学,而是他们要不要学。我们要孩子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他们就没有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主见,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兴趣要求。
我觉得早期教育确实需要一个载体,爱和自由不是载体,只是空气、阳光和水,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也不是载体,而只是养分。学得太多,有时候营养过剩了。但是怎样才算营养刚刚好,恰好适合自己的孩子,大概就跟他们吃饭一样,吃多少是他们自己掌握,而不是我们精心计算、精确投料的。
我认为这个载体就是孩子的个性和兴趣。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我现在整天是被女儿逼着“跑”:
她2岁半的时候狂迷拼图,我就到处找拼图,陪她玩。
幸亏我没有买太多,过不了多久,等她能拼40块了,她就把拼图甩在一边,要玩逻辑狗。
哭着喊着要玩,不肯睡觉不肯吃饭地要玩,一个月把3~4岁阶段(除了数学那本,因为她对数还没有概念)做完了,然后又丢在一边,再不看一眼。
几个月前狂要玩迷宫,看到迷宫就扑上去,把家里有迷宫、象迷宫一样的东西全翻出来玩。等我屁颠屁颠把迷宫书买来了,她对迷宫的兴趣已渐至尾声。
迷宫玩完后,她对逻辑方面的训练方式似乎兴趣索然,开始迷上剪纸和画画(剪纸和画画的书早就有,只可惜一直被她打入冷宫,我还以为她跟我一样,没有美术天分和兴趣呢)。这次,我吸取教训,仔细观察了几个月,发现这个兴趣好像比较持久一点,所以给她报了个涂鸦的兴趣班。这个兴趣班也不会培养她画画的技能的,而只是提供各种各样的绘画材质、颜料和手段,让她“玩”画。
我和你不同,我去满足她的学习愿望,把这当成促进她心灵和智力成长的养料。但我从来不奢求她往这个方向深入发展,也就是说,我不指望这点肥料下去,她就要长成什么样。我觉得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浅尝辄止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还没有发展起意志要坚持长期学习一样东西。并非他们意志薄弱,而是他们的一种天生的保护机制。他们的大脑在这个时候需要接受大量的、丰富的良性刺激,但他们的身心还没有准备好正式学习一项技能。脑科学专家告诉我们,由于人脑的发展具有高度的弹性及适应性,就算孩子的大脑还没有发展到特定的阶段,大脑的成熟度还不够,一旦接触了知识,多少也能吸收一点,所以这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培养在实践中似乎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也能造就一些3岁能识字,4岁能做算术的“神童”。但事实上这只是一些应急的神经在应付这些工作,真正负责吸收这些技能的大脑则根本还没有准备好。.

zhujinhua 2008-5-13 15:50

[quote]原帖由 [i]晴晴的妈[/i] 于 2008-5-13 09:5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82235&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是我们要不要孩子学,而是他们要不要学。我们要孩子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他们就没有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主见,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兴趣要求。
我觉得早期教育确实需要一个载体,爱和自由不是载体,只是空气、阳光和水, ... [/quote]

你说的这些敏感期情况,我儿子似乎也都经历过,迷宫那阵,给他买了能买到的所有迷宫书,确实是一阵子就没有了,现在他很少看迷宫书,不过,那阵子看迷宫书的同时,也自己画迷宫,就是在不断地圈,不断地圈,最后命名为“奥特曼迷宫王”,由着他的性子,一次晚安哈哈节目寄过去,后来“哈哈打电话”时,连着把他的画也播出来了,把哈哈也难倒了……

我觉得除了尊重孩子的敏感期,因势利导进入一项专业的学习,还是很重要。

无论是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当进行一项专业的学习,都是有难度的。比如,要我们大人现在来学钢琴或者练书法,搞出什么成就来,已经非常难了,孩子进行专业的学习当然也是有难度的。但是尽早启蒙,可以有更宽松的环境。

[[i] 本帖最后由 zhujinhua 于 2008-5-13 15:53 编辑 [/i]].

zhujinhua 2009-4-14 11:55

[quote]原帖由 [i]晴晴的妈[/i] 于 2008-5-13 09:50 发表 [url=http://ww123.net/baby/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82235&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baby/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不是我们要不要孩子学,而是他们要不要学。我们要孩子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他们就没有自己发展出自己的主见,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兴趣要求。
我觉得早期教育确实需要一个载体,爱和自由不是载体,只是空气、阳光和水, ... [/quote]


现在想来,过去一直与晴晴妈讨论这些东西——是没有结果的。看到晴妈现在的儿童生活馆,整天是在引进什么课程,也就不言自明了。

孩子的不同阶段,需要是不一样的。.

zhujinhua 2009-4-14 11:57

《爱和自由》学习兼聚会设想

学习型妈妈聚会构想,胡豆妈,看看我的设想可行不?给我一点意见?

[url]http://ww123.net/baby/viewthread.php?tid=4558194&pid=4814135&page=2&extra=#pid4814135[/url].

胡豆妈 2013-10-20 21:43

[quote]原帖由 [i]cicici[/i] 于 2008-5-8 12:39 发表 [url=http://ww123.net/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2856451&ptid=4516073][img]http://ww123.net/images/common/back.gif[/img][/url]
这个我是非常同意的,我一直不主张过早开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只要有很强的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不会差的 。 我很相信过早开发某一方面的智力其实会防碍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自我成长,而这些很多其他方面往往是大 ... [/quote]

今天查一点东西,居然把这个老贴给翻出来了,才发现自己以前还说过这些,还和你有过这些交流。


五年过去,孩子已经上了小学,从身边的例子观察,还真是有很多应验。

回头看看,幼年时期的混沌和懵懂真是一种珍贵的体验。

幼儿的培养,宜生活化,整体化,不要单一操作某项技能,否则对孩子那幼嫩的大脑,真会形成不知道怎样的损伤。

[[i] 本帖最后由 胡豆妈 于 2013-10-20 21:57 编辑 [/i]].

PPQQ之家 2013-10-21 13:08

回复 3楼cicici 的帖子

喜欢你这个态度!.

cicici 2013-10-24 15:23

回复 60楼胡豆妈 的帖子

哈哈,好久没有来了.

现在孩子大了,反而花在孩子身上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 太操心了..

zhw7 2013-12-13 18:36

闵行区教育局网站上看到的。
这个孙瑞雪上海新梅幼儿园所谓的蒙氏教育(蒙特梭利,爱与自由)名气很大,原来里面这么回事啊。

[b]关于上海市闵行新梅幼儿园违规办学的通报[/b]
 索 取 号:         MB9303001-2013-014         文    号:         闵教字〔2013〕97号        发布机关:         闵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发文日期:         2013-07-09         发布日期:         2013-07-09        发布机构:         闵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主 题 词:         民办幼儿园 违规办学 通报

[b]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文件[/b]
闵教字〔2013〕97号

各托幼机构:

    今年4月15日,我局接到区人大常委会转交的“(2013)闵人办群字第0081号”信访件,该信访件反映新梅幼儿园管理制度违规等问题,经区府办同意,成立了由我局和区财政局、区税务分局、区物价局、区民政局组成的联合执法调查小组,对该信访件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联合执法调查小组的调查,新梅幼儿园主要存在以下违规办学行为:

    [b]一、幼儿园管理不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段时间内缺少符合资质的园长。[/b]

    [b]二、部分教职工不具有规定的资质。[/b]

    [b]三、部分“小区生”没有按照相关政策执行。[/b]

    [b]四、幼儿园财务管理混乱,没有按票据管理制度执行;幼儿代办费有结余,没有及时清退;幼儿伙食费每月盈亏率没有控制在规定的2%以内,未单独建立食堂账,幼儿和教师伙食费的支出费用没有分别核算。[/b]
   [b]  同时,调查期间,新梅幼儿园在未向我局提出关园申请的情况下,于5月15日擅自向家长和媒体发布关园的消息,引发了家长的不安和恐慌。[/b]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幼儿园管理要求,我局和区民政局对新梅幼儿园做出2012年度年检不合格的行政决定。同时,我局还向新梅幼儿园发出了《教育行政处罚告知书》,要求幼儿园在二个月内整改。整改要求如下:健全幼儿园法人治理结构,严格按章程开展相关工作;立即对园内没有资格证和上岗证的教职工进行调整,必须保证100%持证上岗;备案的园长必须履行园长的管理职责,如要变更园长,需聘用符合资质的人员并及时到我局办理变更及备案手续;必须严格执行“小区生”政策,保证“小区生”与“非小区生”享受同等待遇;幼儿代办费必须按照专款专用,多退少不补的原则,立即将结余费用退还给家长;幼儿伙食费每月盈亏率必须控制在规定的2%以内,要单独建立食堂账,幼儿和教师伙食费的支出费用必须分别核算;对大额咨询资金的使用必须马上清理。

    我局将联合相关委办局及部门对新梅幼儿园的整改情况做进一步检查,对没有及时整改到位的问题将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希望各民办幼儿园能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的宗旨,为闵行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闵行每一位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做出贡献。

    特此通报。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
    二○一三年七月八日
    主 题 词:民办幼儿园 违规办学 通报

    公开属性:主动公开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办公室          2013年7月9日印发

                                         (共印6份)

[[i] 本帖最后由 zhw7 于 2013-12-14 10:39 编辑 [/i]].

zhw7 2013-12-13 18:38

问了小区内在这个幼儿园的家长,似乎意见很大,评价是:这个幼儿园什么也不教的。

下面转发网上帖子。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0707f50100wy42.html[/url]
[转载]关于新梅幼儿园的讨论(1)- 米米爸的信
(2011-08-08 11:25:07)
     最近有妈妈在纠结是不是把女儿送到新梅幼儿园,因为那里已经排到了2013年了,不赶早报名就进不去了。听说是孙瑞雪办的,正好自己也在看育儿这方面的书,就上网搜索了一通新梅幼儿园,正好看到这个文章,觉得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就转过来备用,不用多久自己也要纠结幼儿园的选择问题了吧。

——————————————转自 “爱和自由育儿论坛”的心灵成长版块——————————————

我LG提出对我选择新梅幼儿园的疑惑

我想要选新梅。他比较抵触。在我发了一封长信给他后,他也回了一封长信给我。希望能多多听大家的想法:

同样的内容,如果是平静的写出来,看来会相对客观。我总是先给出结论,不让米米去读那个幼儿园,这个 方式我觉得也不太恰当。其实你提到的几个缺点也是表面上的,我内心深处的疑虑是 – 它根本不值这个价格。
1)
教育本身是不是商品,就是一个争论太久,至今也没有答案的问题。那么好了,认为是商品的人,觉得教育要收费,而且要盈利,同其他商品一样。政 府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没有太尖锐的舆论,没有较真的老百姓花5年时间去投诉,并且闹出人命,那我就默认。反正我也没有那么多钱来办免费的全民教育。所以民办的各种教 育机构全出来了,实际上从小孩出生第一天,一直到大学,只要有钱赚的地方,你都能找到各种各样,多如牛毛的教育机构,他们早在那里等你了。只要在教育部门 备案就ok了。随便你怎么收费,只要有人愿意交。所以每一家,都要使出浑身力量,来宣传他的与众不同,来宣传他的 特色,来宣传他能给孩子所带来的各种benefits。。。。。。。。新梅幼儿园,就是其中诱惑到你的那一家。当你决定要给孩子报名的时候,你要清楚的知道,你已经强加了你的想法给孩子。因为所 有这些宣传都是针对父母的,都是给父母看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喜欢,是不是真的起到了他宣传的作用,我觉得totally different两件事。
2)
就说一下,新梅幼儿园吧。看看他是怎么诱惑你的?其一,他打了一个旗号 – Montessori,不好意思,没有研究过,听你说起来,似乎网上也能找到很多information, 也有很多paper,都已经发表到了科学杂志上(PS. 简称SCI,这是一个颇有一定含金量的纯科学的杂志,国内的大学为了评教授等职称,要求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 表在这个杂志上,不是随便些个东西就可以上的,门槛高,有些不出来,只能COPY了,这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相信你越研究它(Montessori),越被它吸引,我相信这是一个还有几把刷子的教育理念。问题的关键是,Montessori≠新梅幼儿园,他的执行情况,完全取决于,那几个从社会上招聘过来的老师。他们受过Montessori培训吗?如果培训了,他们有真正领悟到了吗?即使上面两个问题都OK了,那他们又能执行好吗?照顾这些孩子,对他们来说,毕竟只是一份工作,然后拿一份薪水,而且那天我注 意到,有几个老师看起来很年轻,像是没结过婚的,他们对孩子的照顾,可以说与我们结过婚,并且养过小孩的,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想这一点,你也会有同 感。但海丽达里看到的老师似乎像结过婚的(每天早上经过门口)。以我的判断,在Montessori理念上,他们那些老师,还不如你,你完全可以当他们的导师了(因为你的EQ/IO/HQ/GQ….都比他们高,所以你学东西也会超过他们,通常情况下,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会跑到幼儿园当老师,没办 法,那里收入低。在现在中国,兴趣无法创造收入,而在美国基本上每个行业,只要做的还不错,收入差距较小,所以美国搞这种教育的人,也有可能是白骨精,那 就有可能搞的好)。Montessori理念执行的好不好,没关系,学校从不担心,因为家长绝对不会因为这个投诉。理念嘛,老师可以说是你的孩子不适合,再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榴 莲特征的商品,消费过后也不知道好坏,要投诉也只会因为孩子受伤,尿裤子等等,这些似乎其他幼儿园也可以做到。总之,Montessori这只是他的一个旗号,每个人都可以举这张牌。其二,是那个写书的那个人(孙瑞雪),因为你看过她的书 (当然我也看过,都是在上厕所的时候,不过我的目的更多的只是打发时间,或者是一个坏习惯,以妈妈的观点,这样会便秘),他的书上提到的理念都是从Montessori上COPY过来的,所以会得到你的认同,我也认同,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认同,但书毕竟是书。实际上对多少家长会有实 际的帮助,那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否则世界上最牛x的人,应该是图书管理员。从另外一个方面讲,书中的大部分观点,你在平时自觉不自觉的都碰到,只是没有 意识到,看书之后哦原来是这样,只是他帮你总结了一下,或者说理论上系统的升华了一下。也就是说,你看不看书其实都一样,只要你够细心,你的EQ/IQ/HQ/GQ……够高,你都已经领会到了所有教育方法的精华(不管是蒙氏/霍氏/王氏/刘氏……)。也就是说,能不能培养出人才,与教育方法本身没有任何关系。推广开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真正的人才, 都是无法培养出来的,500强的CEO里只有一个是科班出身,就是一个好例子,其他的要么辍学,要么无学历。不过我觉得孙瑞雪个人,是个挺了不起的人,可以利用她的兴趣来创业,并 且还能有不错的收入。
3)
那么我是怎么规划对米米的教育呢,实际上也很惭愧,并没有细致的 detail schedule。但大致是有那么一个rough plan。我不提要不要把它培养成材(我用这个字,而不是这个字“才”),而是培养他的EQ/IQ/HQ…bala..bala,如果这些还不错,想不成材,或者说想混得差都难,或者更通俗的讲,不管他以后做什么工作,自然都会 “中等偏上”。那么怎么提高米米的EQ……呢?在上幼儿园这个年龄,最重要的影响是父母与家庭,而不是幼儿园。在现阶段,那就是我们自己身体力行多花时间陪他,多带他玩ASAP。年龄再大一点,学校的作用可能会略大,就力争让在重点中学,大学读书。具体到选择幼儿园,就选一个中 等偏上的好了(实际上也没有太差,也没有太好的),海丽达是个不错的选择,也比新梅便宜,如果公立的可以,也可以上佳佳。把节省下来的钱,通过米米最可靠 的人(就是你和我了)在带他玩的时候花掉。因为我们每花一分钱所带来的收获要远远大于新梅幼儿园的那些蒙师们,同不同意我的观点?换一句话说表达,一种是 把钱交给一个完全没有把握的人(新梅的蒙师),另外一种是把钱交给一个有接近100%把握的人(PB&WY),来给米米提供教育,你愿意选择哪一个呢?
4)
BTW,有时候自己想一想,教育的确有一点点复杂,有时候分不清孰对孰错,孰优孰劣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那就把握一点,是绝对没有错的,不要去吃 螃蟹,不要把自己的小孩当小白鼠。中科大少年班,似乎就是个反面的例子。这也不是意味着,中庸,人云亦云,自己总是有些成长经历的,心得的。把自己的不 足,不要再留给米米就是进步,而且是经过验证的。比如刚读大学时,我碰到问题总是觫手无策,而有的同龄人,就很有办法,而且挺妙,后来才知道,就是他的家 里小时候,总是喜欢把家里碰到的问题交给他,来思考,时间久了,那就锻炼出来了。这只是一个例子。。。.

胡豆妈 2013-12-13 20:45

回复 64楼zhw7 的帖子

这封回信如果是爸爸写的话,我觉得这个爸爸太了不起了,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心思,认真的孩子妈交流教育问题。有这样的爸爸,我窃以为孩子的教育错不了。

对幼儿园的重视,择校的纠结,我很理解,也曾有过,但回过头看,也是一种焦虑的投射。做一个妈妈重要的就是放松。完美的学校是不存在的。就近上学是一条重要的原则,大部分小朋友都可以适应的,真正不适应了,再转也来得及。

有时候越是名校,越是为名所累,一级二级幼儿园未必不好。象那个爸爸说的,校长再有名,执行的人是最重要的。孩子每天不是去见校长,而是去跟老师同学在一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贴:质疑孙瑞雪

Processed in 2 queries